俯冲带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与启示

俯冲带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与启示

论文摘要

俯冲带系统是研究地球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天然实验室。俯冲板片所携带的水进入俯冲带系统,显著影响俯冲板片上地幔蛇纹石化程度、岛弧岩浆活动以及俯冲带地震机制等构造动力学过程。沿着环太平洋俯冲带,由主动源地震探测得到的板片含水量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区域相关地震观测,同时由被动源地震探测到的上地幔低速异常区域都与俯冲板片断层发育区相一致。多道反射地震探测与数值模拟都揭示了俯冲板块正断层广泛存在,可穿透莫霍面,深度可达海底下至少20 km。俯冲板块正断层为流体进入地壳与上地幔提供了重要通道,导致上地幔蛇纹石化程度达到1.4%,甚至更高。在洋壳俯冲过程中,随着温压增加,在不同深度脱水形成不同性质流体与地幔反应。通过俯冲带流体包裹体和交代成因矿物等的研究发现水岩相互作用广泛存在。本文旨在回顾俯冲板片含水量探测及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简述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以及对将来相关研究的启示。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徐敏,狄会哲,周志远,李海勇,林间

关键词: 俯冲带,水岩相互作用,地震探测,正断层数值模拟,岩石地球化学

来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超快速扩张洋中脊岩浆活动与热液系统的三维结构及相互作用研究”(41676044),西太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俯冲板片含水量探测及水岩相互作用研究”(91858207)与重大项目“东南亚环形俯冲系统超级汇聚的地球动力学过程”(41890813),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项目

分类号: P542;P59;P315

DOI: 10.16562/j.cnki.0256-1492.2019063001

页码: 58-70

总页数: 13

文件大小: 2136K

下载量: 167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J]. 地球科学 2019(12)
  • [2].俯冲带热结构的动力学模型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06)
  • [3].日本俯冲带地震发生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7)
  • [4].俯冲带断层粘滑运动机制数值模拟研究——以日本俯冲带为例[J]. 国际地震动态 2013(11)
  • [5].大洋板块俯冲带角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12(01)
  • [6].利用洋底地震资料估算进入马里亚纳俯冲带的水通量[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8(06)
  • [7].阿留申俯冲带几何学特征及运动学成因模式[J]. 地质论评 2018(03)
  • [8].俯冲带浅部以碳酸岩质流体形式活动的碳[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02)
  • [9].南海北缘中生代古俯冲带位置探讨[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10].俯冲带变质过程中的含碳流体[J]. 岩石学报 2019(01)
  • [11].南美俯冲带几何特征与动力学意义[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1)
  • [12].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现今非均匀应力场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2)
  • [13].地学棱镜实施计划:裂谷与俯冲带边缘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中)[J]. 国际地震动态 2014(11)
  • [14].大地震多发于俯冲带和洋底断裂带的交叠区[J]. 国际地震动态 2013(02)
  • [15].俯冲带形成机制的可检验假说和检验方案[J]. 地学前缘 2018(06)
  • [16].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会前讲座及大会报告[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9(02)
  • [17].俯冲带板间地震活动的热-力学特征[J]. 海洋与湖沼 2017(06)
  • [18].千岛-勘察加俯冲带俯冲特征的空间差异性及成因的初步探讨[J]. 海洋科学 2018(08)
  • [19].地学棱镜实施计划:裂谷与俯冲带边缘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上)[J]. 国际地震动态 2014(10)
  • [20].钙钛矿蠕变对俯冲带震源深度极限的约束[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10)
  • [21].俯冲带岩浆作用与大陆地壳生长[J]. 地球科学 2019(04)
  • [22].日本俯冲带地区典型强震数据的初步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 2017(08)
  • [23].应用小波变换确定琉球俯冲带的深部特征[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0(10)
  • [24].俯冲带地震动特征及其衰减规律探讨[J]. 地球物理学报 2017(05)
  • [25].从洋中脊到俯冲带的快速转换[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7(01)
  • [26].南海东部马尼拉俯冲带的地壳结构和俯冲过程[J]. 地学前缘 2017(04)
  • [27].Nature文章称俯冲带将巨量的水带入地球内部[J]. 国际地震动态 2019(02)
  • [28].全球俯冲带大洋钻探进展与启示[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12)
  • [29].大洋俯冲带变质作用、流体行为与岩浆作用[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1)
  • [30].俯冲带超临界流体的元素迁移:实验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0(03)

标签:;  ;  ;  ;  ;  

俯冲带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与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