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杆状,昆虫,病毒,细胞,系统,蛋白,增殖率。
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陈鑫,胡玥玥,徐鸿毅,王晓燕,邓锴[1](2019)在《重组人PLCζ蛋白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内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PLCζ是PLC家族的一种新型同工酶,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激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体外大量表达和纯化有活性的PLCζ蛋白用于结构生物学研究一直未能获得成功。本研究首次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表达和纯化重组人PLCζ蛋白,首先将人PLCζ基因克隆至pFastBac-HTA质粒构建重组载体,转化DH10Bac发生位点特异性转座,经抗性和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穿梭质粒Bacmid-PLCζ;在脂质体介导下将穿梭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产生重组病毒,扩增病毒感染Sf9昆虫细胞进行蛋白表达;利用Ni~(2+)亲和柱及分子筛来纯化蛋白,并通过考马斯亮蓝染色、Western blotting及飞行时间质谱对蛋白进行鉴定,并进行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在Sf9昆虫细胞感染杆状病毒后72 h达到峰值并以分泌形式表达在细胞培养基中,Ni~(2+)亲和柱及分子筛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及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为PLCζ蛋白,酶活性可达326.8 U/mL。该实验结果为重组人PLCζ蛋白大规模生产和生物医学应用研究提供了可参考利用的技术。(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岭,王化磊,曹增国,金宏丽,郑学星[2](2015)在《西尼罗病毒E蛋白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其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表达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囊膜E蛋白,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WNV E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供体质粒p Fast Bac1中,构建重组供体质粒p Fast Bac-E,转化大肠埃希菌DH10Bac,构建重组穿梭质粒Bac-E,转染sf9细胞,收获含WNV E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Ac MNPV-E,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供体质粒p Fast Bac-E经PCR及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穿梭质粒Bac-E经PCR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转染约96 h后,sf9细胞体积变大、变圆,细胞颗粒化,进而从培养板上脱落,漂浮,收获的第1代Ac MNPV-E经PCR鉴定为阳性。感染重组杆状病毒Ac MNPV-E的sf9细胞周围出现绿色荧光,表达的目的蛋白可与兔抗WNV E蛋白多克隆抗体及鼠抗His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在相对分子质量约53 000处可见目的蛋白条带。结论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WNV E蛋白,为WNV快速诊断方法及新型疫苗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卢慧,刁华,肖玉芳,于合国,李铮[3](2014)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重组人类ZP3蛋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利用重组表达系统制备重组人类ZP3(h ZP3)蛋白的方法和技术难点,为h ZP3蛋白的制备和应用打下技术基础。方法:构建h ZP3的载体质粒p FASTBAC HTa-h ZP3,在大肠杆菌宿主细胞中利用杆状病毒Bac-to-Bac系统同源重组构建重组的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用重组的Bacmid转染Sf9细胞制备重组杆状病毒,分别表达带HIS标签的h ZP3全长蛋白(氨基酸1~424)和截短的h ZP3蛋白(氨基酸23~348)。摸索重组h ZP3蛋白的表达时间和纯化制备方法。结果:成功制备了表达重组人h ZP3全长蛋白和截短体蛋白的Bacmid和杆状病毒颗粒,Western印迹检测表明,在Sf9细胞中较好的表达时间段为感染后72~96 h。重组表达的h ZP3蛋白可以部分被钴柱亲和纯化,大量的重组h ZP3蛋白不能结合到亲和介质而流穿,但确切的原因还未知。纯化得到的h ZP3经荧光素Dylight Dye488标记,能与人精子结合。结论: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h ZP3蛋白是可行的,可以进一步优化,但h ZP3蛋白的有效富集和纯化方法是最大的瓶颈,还需要进一步摸索。(本文来源于《中华男科学杂志》期刊2014年11期)
李志红,Qiming,Jane,Wang[4](2014)在《蛋白激酶D1催化结构域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内的表达、纯化和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激酶D(Protein kinase D,PKD)是一种新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和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受体,参与细胞内多种生理生化过程。为获得高纯度的PKD1的催化结构域(PKD1-cat)用于晶体学结构的研究,将带有GST标签的PKD1-cat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1中,构建了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含穿梭载体Bacmid的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转座后获得了含目的基因GST-PKD1-cat的重组Bacmid。重组Bacmid DNA转染Sf9昆虫细胞后,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并扩毒。将毒种以5 PFU/cell的感染复数感染悬浮培养的T.ni昆虫细胞,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达产物。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在分子量约68 kDa处有一特异条带可与GST单克隆抗体发生反应。经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纯化和PreScission Protease切除GST标签后,得到了纯度很高的分子量约42 kDa的目的蛋白PKD1-cat。体外PKD激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随着PKD1-cat浓度的增加,激酶活性增高。这些结果显示截短的重组PKD1-cat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纯度,为采用核磁共振或晶体学方法解析PKD1-cat的叁维结构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谭婷,刘芸,罗海华,李翠,姜勇[5](2014)在《Tat-Vp3融合蛋白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纯化及其促凋亡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获取可溶性His-Tat-Vp3融合蛋白,并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TM)1-TAT-VP3,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杆状病毒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得到重组杆状病毒,纯化并扩增该病毒。用最适滴度的病毒刺激Sf9细胞以诱导His-Tat-Vp3蛋白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olt鉴定,获得分子质量约21 kDa的融合蛋白。采用MTT实验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00、1 000、2 000 nmol/L的融合蛋白抑制肿瘤细胞(HeLa细胞)增殖及促凋亡的活性。结果:通过昆虫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及纯化出Tat-Vp3融合蛋白,其中1 000、2 000 nmol/L融合蛋白组可显着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提高细胞的凋亡率。结论:成功构建His-TAT-VP3融合蛋白昆虫系统表达载体,在昆虫表达系统中可诱导性可溶性高表达,所获融合蛋白能显着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本文来源于《感染、炎症、修复》期刊2014年01期)
万婧,相兴伟,江玲丽,周向阳[6](2014)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在复合体重组表达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真核细胞大部分生命活动是通过复合体催化的。因此,系统了解这些复合体的生物学功能,将在健康和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内源性复合体存在低丰度和异质性特点,因而直接提取复合体存在一定的困难。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可成功表达复合体,为研究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新的手段。综述近年来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进行蛋白质复合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进展。(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4年02期)
覃宇翔,姚德生,高琨[7](2011)在《OPCML基因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行OPCML基因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方法:以OPCML-PWPI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OPCML基因,将OPCML基因连接到PACGp67A质粒上,获得OPCML-PACGp67A质粒后,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Sf9细胞,使其表达重组杆状病毒,经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结果:OPCML-PACGp67A质粒转染Sf9细胞后,在相对分子质量约37 000处有一条新生蛋白带经检测为OPCML蛋白。结论:OPCML基因成功在Sf9细胞中得到表达。(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魏继福,张伟,赵凌,刘成成,马文静[8](2009)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生产德国小蠊BgGSTD_1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蟑螂已经成为仅次于尘螨的第二大过敏源。目前有多种蟑螂过敏原被鉴定出来。BgGSTD1是德国小蠊中主要过敏原。目前已经被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但是还没有在昆虫杆状病毒系统表达的报道。方法从德国小蠊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产生cDNA,根据德国小蠊过敏原BgGSTD1(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9-10-23)
艾永兴,肖昌,郝军元,胡薇,潘风光[9](2009)在《p15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鸡p15蛋白的特性及其在细胞周期抑制通路中与其他蛋白的作用,本研究选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来表达有活性的p15蛋白。为后期纯化的需要,对pFAST供体质粒的多克隆位点进行了重新改造,并成功构建带有TAP纯化标签的供体质粒pFAST-NMCS-N-TAP-p15和pFAST-NMCS-C-TAP-p15。将2个供体质粒转化到DH10Bac感受态菌中,对阳性转化子Bacmid-N-TAP-p15和Bacmid-C-TAP-p15进行反复涂板的去阴性单克隆纯化,提取大质粒Bacmid-N-TAP-p15和Bacmid-C-TAP-p15并进行转座鉴定。将纯化的大质粒Bacmid-N-TAP-p15和Bacmid-C-TAP-p15转染入sf9昆虫细胞中,72h后收集培养上清中的杆状病毒,并进行病毒的扩增和滴度测定,结果所获2株重组杆状病毒N-TAP-p15和C-TAP-p15的滴度分别为3.6×107,5.4×107pfu/mL。将2株高滴度的重组杆状病毒再感染新培养的sf9昆虫细胞进行重组p1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组p15融合蛋白得到了有效的表达,表达量分别为4.32%和4.7%。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所表达的重组p15融合蛋白只特异地与p15单克隆抗体和兔的IgG反应而未与其他细胞蛋白反应;说明带有TAP标签的重组p15融合蛋白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得到了有效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姚宁,姚伦广,阚云超,周文科,齐义鹏[10](2006)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改进及IL-6在昆虫细胞内的表达和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同源重组方法,在昆虫细胞内将多角体启动子驱动的EGFP表达盒插入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的p74位相,经5轮空斑纯化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egfp。然后将Bacmid-egfp转化含转座助手质粒的E.coliDH10B,获得受体菌E.coliDH10Bac-egfp,由于Bacmid-egfp保留了完整的转座结构和α互补功能,因此该菌株和原始E.coliDH10Bac一样能有效的利用各种pFastBac系列的载体进行转座并构建出能指示病毒繁殖和目的基因表达的重组病毒。使用红色荧光蛋白DsRed对系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重组病毒Bac-egfp-DsRed感染的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均得到了高效表达。进一步使用该系统在昆虫细胞中高效表达并纯化了IL-6蛋白,为研究和应用该细胞因子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进一步证明所改造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表达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囊膜E蛋白,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WNV E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供体质粒p Fast Bac1中,构建重组供体质粒p Fast Bac-E,转化大肠埃希菌DH10Bac,构建重组穿梭质粒Bac-E,转染sf9细胞,收获含WNV E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Ac MNPV-E,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供体质粒p Fast Bac-E经PCR及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穿梭质粒Bac-E经PCR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转染约96 h后,sf9细胞体积变大、变圆,细胞颗粒化,进而从培养板上脱落,漂浮,收获的第1代Ac MNPV-E经PCR鉴定为阳性。感染重组杆状病毒Ac MNPV-E的sf9细胞周围出现绿色荧光,表达的目的蛋白可与兔抗WNV E蛋白多克隆抗体及鼠抗His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在相对分子质量约53 000处可见目的蛋白条带。结论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WNV E蛋白,为WNV快速诊断方法及新型疫苗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陈鑫,胡玥玥,徐鸿毅,王晓燕,邓锴.重组人PLCζ蛋白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内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J].生物工程学报.2019
[2].李岭,王化磊,曹增国,金宏丽,郑学星.西尼罗病毒E蛋白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其鉴定[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
[3].卢慧,刁华,肖玉芳,于合国,李铮.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重组人类ZP3蛋白的研究[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4
[4].李志红,Qiming,Jane,Wang.蛋白激酶D1催化结构域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内的表达、纯化和活性测定[J].生物工程学报.2014
[5].谭婷,刘芸,罗海华,李翠,姜勇.Tat-Vp3融合蛋白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纯化及其促凋亡功能的研究[J].感染、炎症、修复.2014
[6].万婧,相兴伟,江玲丽,周向阳.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在复合体重组表达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4
[7].覃宇翔,姚德生,高琨.OPCML基因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的表达[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
[8].魏继福,张伟,赵凌,刘成成,马文静.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生产德国小蠊BgGSTD_1的研究[C].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9
[9].艾永兴,肖昌,郝军元,胡薇,潘风光.p15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的表达[J].中国兽医学报.2009
[10].姚宁,姚伦广,阚云超,周文科,齐义鹏.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改进及IL-6在昆虫细胞内的表达和纯化[J].生物工程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