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水处理系统,包括厌氧池、好氧池、MBR膜池;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并排设置并相互固定,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共同作为第一层;所述MBR膜池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层的上方;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好氧池与所述MBR膜池通过第二管道连通。通过上述结构,使厌氧池、好氧池、MBR膜池作为一体,模块整体化设置,可以灵活组装,配合不同厕所及环境使用。且MBR膜池位于上方,使MBR膜池易于维修,且能够较好地配合各种装配式厕所使用。设备相比现有的中水系统使用寿命长,维修时间缩短,可以达到三年不出现维修。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中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池、好氧池、MBR膜池;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并排设置并相互固定,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共同作为第一层;所述MBR膜池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层的上方;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好氧池与所述MBR膜池通过第二管道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中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池、好氧池、MBR膜池;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并排设置并相互固定,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共同作为第一层;所述MBR膜池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层的上方;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好氧池与所述MBR膜池通过第二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包括一个排污进口及两个排污出口,所述排污进口与所述MBR膜池连通,所述两个排污出口分别连接所述好氧池与所述厌氧池,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污泥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水池,所述清水池设置在所述MBR膜池的上方;所述MBR膜池与所述清水池之间通过清水管道连通,所述清水管道上设有抽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池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维修间及膜池间;所述膜池间的顶部设有维修开口,所述维修间与所述膜池间通过维修开口连通;还配套一用于与所述维修开口配合使用的维修口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连通所述清水池与厕所的冲水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备间,所述设备间设置在所述MBR膜池的旁侧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层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间与所述MBR膜池构成第一长方体,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构成第二长方体;所述第一长方体与所述第二长方体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长方体的宽度小于第一长宽体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或\/和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作为生物载体的填料球,所述填料球内生长有厌氧球或兼氧菌,所述填料球外部有好氧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池内的过滤膜为生物膜。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与所述MBR膜池之间连接有反冲管道,所述反冲管道中设置有反冲泵。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厕所的中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能够及时地处理厕所的污物,厕所都会配有用于处理的中水系统。但现有的中水系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方面针对这种水量小浓度高的污物,处理流程短的污水处理工艺较少;另一方面,为了配套一些小型厕所而设的小型处理设备使用寿命短,基本上三个月系统就瘫痪,且无法灵活配合不同的厕所类型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厕所的中水处理系统,模块整体化设置,可以灵活组装,配合不同厕所及环境使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水处理系统,包括厌氧池、好氧池、MBR膜池;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并排设置并相互固定,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共同作为第一层;所述MBR膜池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层的上方;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好氧池与所述MBR膜池通过第二管道连通。
作为优选,还包括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包括一个排污进口及两个排污出口,所述排污进口与所述MBR膜池连通,所述两个排污出口分别连接所述好氧池与所述厌氧池,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污泥泵。
作为优选,还包括清水池,所述清水池设置在所述MBR膜池的上方;所述MBR膜池与所述清水池之间通过清水管道连通,所述清水管道上设有抽水泵。
作为优选,所述MBR膜池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维修间及膜池间;所述膜池间的顶部设有维修开口,所述维修间与所述膜池间通过维修开口连通;还配套一用于与所述维修开口配合使用的维修口盖。
作为优选,还包括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连通所述清水池与厕所的冲水管道。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备间,所述设备间设置在所述MBR膜池的旁侧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层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设备间与所述MBR膜池构成第一长方体,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构成第二长方体;所述第一长方体与所述第二长方体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长方体的宽度小于第一长宽体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好氧池或\/和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作为生物载体的填料球,所述填料球内生长有厌氧球或兼氧菌,所述填料球外部有好氧菌。
作为优选,所述MBR膜池内的过滤膜为生物膜。
作为优选,所述清水池与所述MBR膜池之间连接有反冲管道,所述反冲管道中设置有反冲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结构,使厌氧池、好氧池、MBR膜池作为一体,模块整体化设置,可以灵活组装,配合不同厕所及环境使用。且MBR膜池位于上方,使MBR膜池易于维修,且能够较好地配合各种装配式厕所使用。设备相比现有的中水系统使用寿命长,维修时间缩短,可以达到三年不出现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
1—厌氧池;2—好氧池;3—设备间;4—MBR膜池;41—膜池间;42—维修间;43—污泥泵;44—排污管道;5—清水池;6—化粪池;7—抽水泵;8—设备间;9—风机;10—清水间;101—反冲泵;102—循环管道;103—反冲管道。
现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中水处理系统,包括厌氧池、好氧池、MBR膜池、清水池、设备间。
厌氧池与好氧池并排设置并相互固定且共同作为第一层;厌氧池与好氧池通过第一管道连通。
MBR膜池固定设于好氧池的上方;好氧池与MBR膜池通过第二管道连通。设备间设置在MBR膜池旁侧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层的上方;抽水泵、用于给好氧池供氧的风机设置在所述设备间。MBR膜池内设有生物膜作为MBR工艺中的过滤膜。MBR膜池与设备间共同作为第二层。
设备间与MBR膜池构成第一长方体,厌氧池与好氧池构成第二长方体;第一长方体与第二长方体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长方体的宽度小于第一长宽体的宽度。
还包括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包括一个排污进口及两个排污出口,所述排污进口与所述MBR膜池连通,所述两个排污出口分别连接所述好氧池与所述厌氧池,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污泥泵。将MBR膜池内的过滤污物抽回至好氧池或厌氧池。
MBR膜池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维修间及膜池间;膜池间的顶部设有维修开口,维修间与膜池间通过维修开口连通;还配套一用于与所述维修开口配合使用的维修口盖。
清水池设置第二长方体的上方,清水池可在第二长方体上方移动。还包括清水管道、循环管道及反冲管道。清水管道连通MBR膜池与清水池,清水管道上设有抽水泵;循环管道连通回冲管道与厕所的冲水管道。反冲管道连通清水池与MBR膜池,反冲管道中设置有反冲泵。
好氧池或\/和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作为生物载体的填料球,填料球内生长有厌氧球或兼氧菌,填料球外部有好氧菌。
还包括有化粪池,化粪池与厌氧池连接,作为整个中水处理系统的第一站,厕所的污物先经过化粪池进行处理,再进入厌氧池。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水处理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水处理系统通过污水管道与厕所连接,厕所中的排泄物从污水管道进入化粪池,然后被化粪池处理后,再经管道依次进入厌氧池、好氧池,在压力作用下,被处理后的固液混合物被压上MBR膜池,在MBR工艺的处理后变成了处理后的净水,净水在抽水泵的作用下,被抽至清水池。清水池通过循环管道的再次用回到厕所的冲水系统中,供后续使用者使用。
当MBR膜池的生物膜有堵塞时,通过反冲泵的作用下,清水池内的清水回冲到MBR墨池,冲洗生物膜。
在MBR膜池中,被过滤后下来的污染物在污泥泵的作用下,抽至厌氧池或好氧池中,助好氧池及压氧池内的生物反应进行。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一、由于填料密度接近于水,所以在曝气的时候,与水呈完全混合状态,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为气、液、固三相。填料球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下,使空气气泡更加细小,增加了氧气的利用率。另外,每个填料球内外均具有不同的生物种类,内部生长一些厌氧菌或兼氧菌,外部为好养菌,即每个填料球都为一个微型反应器,使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同时存在,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
二、用生物膜作为MBR膜池的过滤。在膜两侧的压力差的作用下,强制将污水全部穿过生物膜,利用生物膜的机械过滤、生物吸附、生物降解作用,将出水中残留的少量有机物等污染物去除,处理后的水质明显优于各种现行的常规生物处理系统,可确保达到中水回用标准。
三、此中水处理系统可与与装配式厕所为一个整体。前期利用化粪池为厌氧池做为前期预处理,投入部分填料球,增加生物活性。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动。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7877.1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835754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C02F3/30
专利分类号:C02F3/30
范畴分类:申请人:广州建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州建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蕴路3号自编号4栋1楼108室
发明人:林淑娇;甘立;苏毅敏;罗曙琦;陈定东;黄海燕;李宁
第一发明人:林淑娇
当前权利人:广州建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德魁
代理机构:44100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