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分散粒子论文_孙根班,林浩,李雅静,廖庆亮,张跃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分散粒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粒子,纳米,分散性,微孔,分散,脉冲,环糊精。

单分散粒子论文文献综述

孙根班,林浩,李雅静,廖庆亮,张跃[1](2018)在《单分散Au纳米粒子液相合成与快速检测叁聚氰胺——本科生综合化学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u纳米粒子与叁聚氰胺相互作用产生的颜色变化来快速评估牛奶中叁聚氰胺的含量,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Au纳米粒子与叁聚氰胺作用前后的形貌变化,通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数据绘制标准工作曲线来定量测定牛奶中叁聚氰胺的含量。该实验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基本操作,对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也有帮助。(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8年24期)

董伟,李文畅,许富民,韩阳,张伟[2](2018)在《单分散铁基Fe_(60)Ni_(7.5)Mo_(7.5)P_(10)C_(10)B_5金属玻璃球形粒子的制备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铁基金属玻璃粒子因其特有的性能在微成型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利用脉冲微孔喷射法制备粒径可控的单分散Fe_(60)Ni_(7.5)Mo_(7.5)P_(10)C_(10)B_5金属玻璃粒子。通过OM,SEM,XRD及DSC等手段对得到的粒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金属玻璃粒子具有粒径均一、球形度高、热历史一致的优点。随着粒径的增加,粒子的微观结构从完全非晶相向晶体相转变。在本实验条件下,Ar气氛下制备得到完全非晶相的粒子粒径应小于285μm,而在He气氛得到的最大粒径为383μm粒子也依旧保持完全非晶相。通过理论模型对冷却速率进行计算,得到其临界冷却速率应大于1300K/s。(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Hojat,Veisi,Ahmad,Nikseresht,Shahin,Mohammadi,Saba,Hemmati[3](2018)在《聚多巴胺功能化硅胶沉积单分散Pd纳米粒子的简易原位合成及用作醇需氧氧化反应的多相可循环使用的纳米催化剂(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一种不使用任何稳定剂或还原剂,原位合成硅胶/聚多巴胺复合物(SiO_2/PDA)负载的Pd纳米颗粒(Pd NPs)的简易方法.该方法先将PDA涂覆的SiO_2颗粒浸在Pd镀液中,然后利用PDA中含N基团的还原能力将Pd物种原位还原为纳米簇合物.并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前场扫描电镜、能量散射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诱导耦合等离子体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所得纳米复合物的结构、形貌和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被PDA基团锚合的Pd NPs具有显着的小颗粒(30–40 nm)特性.作为一个可循环使用的纳米催化剂,SiO_2/PDA/Pd NPs在醇的需氧氧化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另外,催化剂经回收和多次重复使用时未出现明显的失活.(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董春法,程菲,张祥林,王向杰,杨秀芝[4](2018)在《桑叶提取液快速绿色合成单分散银纳米粒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种在水溶液中的简单、快速、绿色制备5~15 nm纳米银溶胶的方法。以硝酸银为银源,桑叶提取液为还原剂和保护剂,没有利用其它的还原剂和保护剂,在常温下制备纳米银。纳米溶胶的颜色从浅黄色变到棕色,表明生成了纳米银粒子。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银粒子为分散性较好、粒径较小、结晶度很高、被植物提取液包覆的球状纳米银颗粒。通过UV光谱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银离子浓度及提取液用量对粒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反应机理。该方法可以扩展到用其它可再生的物质来制备贵金属纳米粒子。(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杨薇,朱圆芳[5](2018)在《PVP调控制备单分散性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一种简便的PVP调控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单分散性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Si O2NPs)。利用PVP加入量的不同,所制备的Si O2NPs粒径分别约为150 nm、400 nm和600 nm,并且所得产物都有很好的单分散性和良好的水分散性,其中粒径150 nm的Si O2NPs是非常合适的药物载体,具有在癌症化疗领域的应用潜力。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可知,这种Si O2NPs是由PVP和Si O2共同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PVP含量约为总质量的12.9 wt%。(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8年02期)

李文畅[6](2018)在《单分散铁基金属玻璃球形粒子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基金属玻璃粒子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软磁性能和在过冷液相区具有超塑性的特性在微成型、磁粉芯、热喷涂涂层、合成大块金属玻璃等领域都有着良好应用。脉冲微孔喷射法是一种基于喷墨打印原理来制备均匀粒子的技术,该技术具有成本低、对原材料无限制、所得粒子粒径均匀可控、球形度高、热历史一致等优点。本文基于微孔局域脉冲扰动原理,优化改造了高熔点脉冲微孔喷射设备,分别在Ar气和He气氛围下制备了铁基Fe_(60)Ni_(7.5)Mo_(7.5)P_(10)C_(10)B_5金属玻璃粒子,探讨了工艺参数对粒子粒径大小及其分散程度的影响。对粒子表面形貌、内部相组成和结构、热稳定性等性能进行评价,建立理论模型来计算金属玻璃的临界冷却速度,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脉冲微孔喷射法能够制备出粒径均匀、球形度高、表面质量好、内部没有缺陷的Fe_(60)Ni_(7.5)Mo_(7.5)P_(10)C_(10)B_5金属玻璃球形粒子;(2)金属玻璃粒子的粒径大小及其分散程度与工艺参数密切相关,粒子的粒径随着坩埚内外压力差的增加、压电陶瓷驱动电压增大、驱动波形上升沿时间的减小而增大。本论文实验条件下稳定制备出均匀金属玻璃粒子的最佳参数为:压力差为5-6kPa、驱动电压为105V、上升沿时间为250μs;(3)冷却凝固时,金属玻璃粒子表面最先与气体接触,冷却的最快,因此在不同气体氛围下制备的粒子其表面均表现出了完全玻璃相;(4)本论文实验条件下,Ar气氛围下得到完全玻璃相粒子的最大粒径为285μm,随着粒径增加,粒子内部会从完全玻璃相状态向晶体相发生转变,He气氛围下制得的粒子均为完全玻璃相,这是因为He气的热导率远大于Ar气。(5)通过建立理论模型计算得到Fe_(60)Ni_(7.5)Mo_(7.5)P1_0C_(10)B_5金属玻璃粒子临界冷却速度应大于1300K/s。(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罗巍[7](2017)在《基于空间位阻效应的单分散超顺磁性粒子及其响应性光子晶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超顺磁胶体粒子组装的一维磁响应性光子晶体具有响应速度快、衍射光谱和结构色随磁场强度改变可以在整个可见光谱范围内连续可逆变化,以及裸眼可视等诸多优点,在日常生活、医疗保健、节能、显示技术、图像存储,以及光学伪装或电磁波隐身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此种光子晶体仅对磁场进行单一响应且它们是一种只能存在于溶剂环境中的脆弱动态结构,极易受到外部扰动的干扰从而使结构遭到破坏。因此有必要将此种结构锁定在固态的功能性基体材料中以保留其光子晶体结构,并最终借助固体基材的响应特性实现不同的功能化应用。目前,一维磁性光子晶体的构筑主要依靠的是胶体粒子间的静电斥力与磁吸引力的相互平衡。但是静电斥力极易受到外部杂质,离子或者溶剂极性的干扰,除了少数水性非离子型聚合物基体外,其它种类的基体材料都可能在固化过程中由于上述原因对静电斥力产生干扰,从而破坏光子晶体结构,因此可用来固定并保持磁性光子晶体结构的功能性基体材料种类非常有限,阻碍了对一维磁性光子晶体结构的利用与发展。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磁响应性光子晶体的底层磁性组装基元进行创新,以空间位阻斥力代替了传统磁性基元表面所产生的静电斥力,最终构筑出了基于空间位阻斥力的一维磁响应性光子晶体。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以六水叁氯化铁为铁源,采用改进的多元醇还原法在多羟基化合物(葡萄糖或者单宁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制备了PVP包裹的单分散超顺磁性四氧化叁铁二次聚集体团簇纳米粒子(Fe_3O_4@PVP)。通过对照组实验与多种表征手段研究了其生长规律,并阐明了其合成机理:多羟基化合物限制了初级晶粒的生长,使得初级晶粒的大小在10 nm左右,这种小尺寸决定其拥有超顺磁性,PVP的存在则抑制了初级晶粒的无规则团聚,使初级晶粒团聚为单分散的二次聚集体团簇纳米粒子。随后将Fe_3O_4@PVP粒子分散于多种溶剂中,并研究了其在磁场作用下组装的光子晶体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Fe_3O_4@PVP粒子依靠表层聚合物PVP提供的空间位阻斥力克服了静定斥力的缺点。它们在高离子强度,多种不同pH以及不同极性的溶剂中,依靠空间位阻斥力与磁吸引力的动态平衡组装出了光子晶体结构并表现出在全可见光谱范围内的磁致变色能力。此种特性,使得一维磁性光子晶体结构能被固定并保留在多种固态基体材料中,极大的拓展了磁性光子晶体的应用范围。基于空间位阻斥力的磁性光子晶体以集体取向的方式整体包埋并固定在固态的响应性凝胶之中。首先,由于此种光子晶体在预聚体溶液中不会受到离子型单体丙烯酸,离子型引发剂过硫酸铵以及杂质的干扰并能一直维持有序结构,因此通过热固化可直接得到pH响应性光子晶体凝胶膜。通过对此种pH响应性光子晶体凝胶膜的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发现:在生理盐浓度下的缓冲液中,当pH值从3.0变化到7.2的过程中,光谱移动范围达到了880 nm,在线性区的灵敏度也达到了单位pH值光谱移动500 nm的范畴。比传统的基于非密堆光子晶体结构所制备的pH响应膜提高了6~8倍。这是由于此种基于空间位阻斥力的磁性光子晶体制备的凝胶膜可以拥有高含量的离子型单体丙烯酸。通过采用基于空间位阻斥力的磁性光子晶体与温敏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结合,制备了可磁翻转且具有温度和溶剂响应特性的光子晶体凝胶微球。通过对该微球进行结构表征,证明了一维有序结构被集体包埋在凝胶微球中且具备集体取向的特点。因此,该种微球不仅在整个微球上可显示出均匀的结构色,还能在0°和90°之间自由翻转从而实现对结构色的开关。此外,由于磁性颗粒在微球中的填充率较低,在光子晶体微球随温度和溶剂变化导致的体积改变的过程中,均能保持较好的球形结构,有利于磁翻转显色。此种凝胶微球克服了基于叁维光子晶体材料的磁可旋转响应性光子晶体微球因曲面结构导致的结构色显示不均一的问题,以及在响应过程中由于较高填充比导致的非均匀膨胀问题。传统的光子晶体固态凝胶结构通常是以凝胶膜和微球的形式来固定溶剂中的动态光子晶体结构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应用。但是由于凝胶膜和微球是将所有的一维粒子有序结构以集体包埋的方式固化住,因此通常具有较大的凝胶体积。而较大的体积通常导致其难以小型化、拥有较低的分辨率和响应速度,不适用于微环境检测与成像以及实时在线监测等方面应用。通过发明的氢键诱导模板聚合法,制备并展示了一种新型的凝胶型光子晶体传感器―光子晶体探针。它们比膜或者微球形式的传统凝胶型光子晶体小2~3个数量级的。每一根光子链探针都是将溶剂中磁性光子晶体的最小结构单元―单根的一维粒子有序结构单独的包裹在厚度只有数十纳米的凝胶壳层之中,得到了豆荚状的直径为亚微米尺度的凝胶型光子链。当采用不同的响应性单体时能够制备包括pH,温度以及溶剂响应等一系列光子链探针。以pH响应性光子链探针为例,展示其可用于微环境下的检测和成像。由于其尺寸较小,其分辨率以及响应速度与文献中基于自组装光子晶体结构制备的膜或者微球状光子晶体传感器相比至少提高了2~3个数量级。(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7-09-01)

邢世雄,王建宇,董春法[8](2017)在《单分散银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保护剂、水合肼为还原剂、硝酸银溶液为银源,采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粒径分布均匀的单分散的纳米银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X射线衍射(XRD)、马尔文粒径分析仪等测试设备对样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纳米银粒径较小,分布较为均匀;硝酸银浓度、PVP用量、水合肼用量等对纳米银的粒径与形貌影响较大.当硝酸银浓度为150 mg/L,PVP用量为0.2g,水合肼用量为0.1g时,所得到纳米银的粒径最小.(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刘伯军[9](2017)在《乳液聚合中粒子聚并机理、动力学及其在单分散聚合物粒子制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乳液的粒径分布因决定了乳液自身的流变性能、成膜性能以及应用领域被称作乳液聚合研究中最为热点的问题之一。数十年来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领域呈现出众多关于控制乳液聚合中粒径尺寸的方法,如种子溶胀法,附聚法等,这些方法均为多步法,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耗能,不符合绿色化工生产的工艺要求。本文以乳液聚合过程中粒子聚并为基础,通过控制聚合反应过程中体系热力学和动力学变化,控制体系中粒子的数目,进而有效地控制最终乳液的实际尺寸,进而达到了一步法制备大粒径聚合物乳胶粒子的目的,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文献综述部分,简单介绍了乳液聚合的概念、分类以及乳液聚合过程中控制粒径尺寸分布的方法,重点介绍了乳液聚合中粒子聚并现象的发展,以及目前科学界对粒子的聚并现象的认识,提出了利用粒子聚并为方法制备大粒径聚合物乳胶粒子的理论可行性,并阐述了粒子聚并过程中主要涉及的一些科学问题和拟定的解决方案等。第二章重点介绍了研究粒子聚并的实验方法,提出了判断粒子聚并的间接和直接证据,即可以利用动态光散射技术(DLS),通过跟踪聚合过程中粒子数目的变化,进而通过数学计算推导出聚合过程中粒子数目的变化趋势,通过跟踪粒子数目的变化来判断粒子聚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程度——粒子数目下降被看作为确定粒子聚并的间接证据;也可以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聚合反应后的粒子结构进行剖析,文中通过使用聚异戊二烯粒子作为指示剂,利用环氧树脂包埋和冷冻切片实验方法,成功地观察到了在苯乙烯乳液聚合体系中引入聚异戊二烯乳胶粒子后最终的乳胶粒子呈现出多核单壳结构,这种结构是粒子聚并的直接证据,证明了在有皂乳液聚合过程中粒子聚并依旧存在。以此为基础,探究了聚合物自身组成和连续相组成对粒子聚并行为的影响,确定了粒子聚并行为受到分散相和连续相双重控制。第叁章主要是对粒子聚并机理本质的探讨以及利用粒子聚并技术制备大粒径,窄分布聚合物乳胶粒子可行性的探讨。粒子聚并是一种由热力学引发的动力学变化,在粒子增长过程中,粒子的比表面积增加,导致粒子的界面能增大,体系为维持自身的稳定性而自发地将粒子聚集在一起而减小界面面积,进而使其界面能降低,使乳液聚合体系稳定。粒子聚并过程中,粒子的数目会大幅度减少,导致粒子的尺寸瞬间增大,因此粒子聚并可以作为一种制备大粒径聚合物乳胶粒子的方法。通过控制粒子之间的竞争增长和粒子自身的自锐化过程可使其聚并的粒子尺寸变得均匀,达到利用粒子聚并技术制备大粒径、窄分布聚合物乳胶粒子的目的。第四章主要是探讨粒子聚并、交联关系对粒子尺寸分布和形貌的影响。粒子的聚并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即粒子聚集的过程和粒子融合的过程。在粒子融合过程中,如果粒子交联则粒子的弹性模量增大,粒子变硬,融合过程就会受到阻碍,最终制备的粒子则会呈现为椭球型或者是多个球形的多聚体形状;而如果粒子的交联发生在粒子的聚并之后,粒子的形状就不会受此影响。为了控制粒子最终的形状,可以通过调控交联剂种类、缓加交联剂或者是连续加交联剂的而方法来有效控制粒子交联和聚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而设计粒子的形状和尺寸。第五章是对粒子聚并本质的探讨以及用粒子聚并制备单分散聚合物粒子的探讨。这一章从粒子静电作用和粒子稳定性关系为出发点,通过控制粒子表面电荷之间的中和作用控制粒子的电荷密度,进而控制粒子之间的静电斥力,已达到控制粒子聚并时间和粒子聚并程度的目的。通过控制聚合配方中的引发体系、共聚单体等制备出了单分散的聚合物乳胶粒子,进一步完善了粒子聚并理论,扩宽了粒子聚并技术的应用领域。第六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即对粒子聚并机理的概述和利用粒子聚并技术制备大粒径聚合物方法的系统总结。(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李朋,郭健,张宇,韩国志[10](2017)在《基于β-环糊精单分散银纳米粒子的绿色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银为原料,β-环糊精为还原剂和保护剂,一步法合成了粒径为10~30 nm的单分散银纳米粒子,其结构经UV-Vis,FT-IR,XRD和TEM表征。研究了pH、反应温度和γ[n(1)∶n(AgNO_3)]对反应的影响,并提出了银纳米粒子的形成机制。(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7年03期)

单分散粒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铁基金属玻璃粒子因其特有的性能在微成型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利用脉冲微孔喷射法制备粒径可控的单分散Fe_(60)Ni_(7.5)Mo_(7.5)P_(10)C_(10)B_5金属玻璃粒子。通过OM,SEM,XRD及DSC等手段对得到的粒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金属玻璃粒子具有粒径均一、球形度高、热历史一致的优点。随着粒径的增加,粒子的微观结构从完全非晶相向晶体相转变。在本实验条件下,Ar气氛下制备得到完全非晶相的粒子粒径应小于285μm,而在He气氛得到的最大粒径为383μm粒子也依旧保持完全非晶相。通过理论模型对冷却速率进行计算,得到其临界冷却速率应大于1300K/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分散粒子论文参考文献

[1].孙根班,林浩,李雅静,廖庆亮,张跃.单分散Au纳米粒子液相合成与快速检测叁聚氰胺——本科生综合化学实验[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

[2].董伟,李文畅,许富民,韩阳,张伟.单分散铁基Fe_(60)Ni_(7.5)Mo_(7.5)P_(10)C_(10)B_5金属玻璃球形粒子的制备及评价[J].材料工程.2018

[3].Hojat,Veisi,Ahmad,Nikseresht,Shahin,Mohammadi,Saba,Hemmati.聚多巴胺功能化硅胶沉积单分散Pd纳米粒子的简易原位合成及用作醇需氧氧化反应的多相可循环使用的纳米催化剂(英文)[J].催化学报.2018

[4].董春法,程菲,张祥林,王向杰,杨秀芝.桑叶提取液快速绿色合成单分散银纳米粒子(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5].杨薇,朱圆芳.PVP调控制备单分散性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J].安徽化工.2018

[6].李文畅.单分散铁基金属玻璃球形粒子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7].罗巍.基于空间位阻效应的单分散超顺磁性粒子及其响应性光子晶体[D].武汉理工大学.2017

[8].邢世雄,王建宇,董春法.单分散银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刘伯军.乳液聚合中粒子聚并机理、动力学及其在单分散聚合物粒子制备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7

[10].李朋,郭健,张宇,韩国志.基于β-环糊精单分散银纳米粒子的绿色合成[J].合成化学.2017

论文知识图

(A)动态光散射表征不同状态下金纳米...多层膜的磁滞回线使用稀土氧化物基纳米晶进行的生物荧...改性纳米SiO2分散浓度-压力(MMA-co-BA)乳胶膜(a),SiO2/P(MMA-...4.3 ZnO 样品的 XRD 谱图:(a) 空白 Zn...

标签:;  ;  ;  ;  ;  ;  ;  

单分散粒子论文_孙根班,林浩,李雅静,廖庆亮,张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