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编程专用集成电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编程,集成电路,门阵列,逻辑,乘积,阵列,矩阵。
可编程专用集成电路论文文献综述
孔庆臣,李永新,张广兰,李明学[1](2011)在《SOPC大规模可编程专用集成电路的快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开发周期、成本、设计复杂度等方面分析入手,介绍了一种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产品开发周期短的ASIC设计开发方案。为此,结合QuartusⅡ及NiosⅡ系统开发平台,综述了Stratix FPGA及HardCopy ASIC开发的完整过程,指出基于IP复用的SOPC技术开发的FPGA向ASIC的无缝移植是未来快速生产性价比高的大规模可编程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前景最看好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期刊2011年02期)
王彦芳,王小平,王彦永,马月辉[2](2000)在《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专用数字集成电路的功能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计算机科学和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 EDA技术已成为电子设计领域的一个新技术 ,它的高速发展为电子系统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带来了一场革命。本文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了用 EDA软件开发平台将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为专用数字集成电路的具体方法。(本文来源于《半导体情报》期刊2000年05期)
孟宪元,朱正中[3](1994)在《可编程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进入九十年代后,可编程ASIC利用其具有可再编程的能力,向系统内可再编程(ISP)的方面发展,使得硬件的功能可以象软件一样通过编程来修改和开发。更进一步,可以将电子系统设计成在运行期间改变可编程ASIC的配置来改变系统功能,大大提高电子系统的灵活性和通用能力。(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导报》期刊1994年01期)
朱家维[4](1988)在《专用集成电路知识介绍(五) 可编程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编程器件为介于批量生产的标准产品和定做或半定做专用电路之间的器件,它们在针对用户要求进行最后定做之前均是标准生产产品。最后定做工序通常或者是在芯片上进行最后的连接(掩膜可编程),或者是对已经做在芯片上的连接予以破坏(现场可编程)。 对于掩膜可编程器件,其最后定做工序是由器件厂家通过连接相应的内部点而完成的。而现场可编程器件则可由用户针对自己的需要通过规定的电信号来破坏相应的内部连接通路。(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1988年11期)
可编程专用集成电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计算机科学和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 EDA技术已成为电子设计领域的一个新技术 ,它的高速发展为电子系统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带来了一场革命。本文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了用 EDA软件开发平台将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为专用数字集成电路的具体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编程专用集成电路论文参考文献
[1].孔庆臣,李永新,张广兰,李明学.SOPC大规模可编程专用集成电路的快速开发[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1
[2].王彦芳,王小平,王彦永,马月辉.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专用数字集成电路的功能设计[J].半导体情报.2000
[3].孟宪元,朱正中.可编程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发展[J].电子科技导报.1994
[4].朱家维.专用集成电路知识介绍(五)可编程器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