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彰武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彰武,樟子松,榆林,接穗,物候,水势,性状。
彰武松论文文献综述
惠振彪,付广军,许建成,曹庆喜,李江宁[1](2019)在《陕西省榆林樟子松嫁接彰武松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省榆林樟子松嫁接彰武松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嫁接时间随着纬度增加时间滞后,最适宜的时间是5月5日-6月5日,嫁接选择晴天、无风干燥的环境。樟子松嫁接彰武松经济可行,髓心贴接法是最有效的嫁接方法。(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20期)
鄢鹏,李国雷,冉红达,孟鹏,杨晓晖[2](2019)在《蘸根处理方式对彰武松造林成效的影响——以北京山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不同蘸根处理对彰武松造林效果及生长表现的影响,为推动北京地区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北京市密云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以清水为对照,设置复合微生物菌剂、ABT-3生根粉和两者1∶1混合3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5 a生彰武松造林其成活率、生长量、叶片性状、干物质量以及造林成本影响。[结果]单施ABT-3号生根粉的地径、地下生物量、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本效果最佳;单施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苗高、地径、年均生长量、地上干物质量、总干物质量、针叶厚度、针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效果最佳;混合处理的各测定指标均低于单施处理,但高于对照处理。[结论]在北京地区进行彰武松造林实践生产中,除了采用常规抚育管理外,建议合理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它不仅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还可以促进苗木生长发育,加快成林步伐,提高林分品质,最终达到改善北京市环境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贾艳梅,史社强,席艳芸,王海鹰[3](2019)在《榆林沙区彰武松的物候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榆林沙区2011年栽培的彰武松进行了连续3年的物候观测,结果表明:4月中旬芽开始萌动,4月底至5月底主梢(侧枝)进入速生期,4月下旬叶芽产生,6月中旬结束针叶长生长;5月8—10日雄球花散粉盛期,5月10—16日雌球花授粉期,10月上旬球果进入成熟期。(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鄢鹏,朱媛君,张博,李国雷,孟鹏[4](2019)在《彰武松在北京地区的嫁接繁育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为砧木,从嫁接时间、接穗的切面长度及来源等方面对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var.zhangwuensis)嫁接技术进行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在嫁接时间方面, 4月下旬到5月上旬嫁接可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在接穗切面长度(L)方面, 6.0≤L<8.0 cm可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在接穗来源方面,外地接穗和本地接穗的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着,但考虑到运营成本的问题,选择本地接穗更为合适。研究结果可为彰武松在北京地区的繁育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7期)
付荣花,冯建红[5](2018)在《彰武松嫁接繁殖技术在同朔地区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樟子松自1979年在同朔地区引种造林成功后,表现出适应性强、抗性强、生长迅速、材质优良的特性,其在林业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2009年引进优良品种彰武松(彰武松是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于1990年10月在彰武县章古台地区首次发现的新变种。)并进行嫁接试验后。经过近年来的嫁接繁殖、观察、研究,彰武松各方面优良特征更为理想,各方面指标要超出樟子松20%,是"叁北"地区固沙造林用材新树种。1林区自然概况1.1自然环境1.1.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九梁洼林场位于山西省黄土高原北端,大同盆地东北部边(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8年20期)
安宇宁[6](2018)在《不同干旱环境对赤松、樟子松、彰武松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赤松、樟子松、彰武松3年生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植物体在极端干旱环境内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1)正常状态下叶比导率(LSC)表现为彰武松>赤松>樟子松;木质部导水率损失百分数(PLC)为赤松>彰武松>樟子松;边材导水率为赤松>樟子松>彰武松,叶片水势日间平均樟子松最高,赤松清晨水势最低,丙二醛含量彰武松最高,3树种性状各有高低。(2)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3树种叶片水势和枝条导水性均呈下降趋势;木材栓塞程度和丙二醛含量呈增加趋势,3树种的PLC均值在轻度胁迫时达到20%,中度胁迫时达到32%!40%,重度胁迫时达到52%!65%,重度干旱胁迫已经对枝条的脆弱性产生了影响,但仍然较自然干旱下的重度胁迫所造成的导水率损失(80%)要小,PLC增加顺序为樟子松>彰武松>赤松;丙二醛含量在轻度干旱中变化并不明显,但中度和重度时有明显增加,增至20~25 mmol·g-1,增幅顺序为彰武松>赤松>樟子松。(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李国芳[7](2018)在《彰武松造林实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彰武松是一个新的林木良种。近年来人们对彰武松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彰武松的发展前景日益广阔。本文对彰武松造林实用技术进行归纳和总结,具体包括6个方面内容,即造林地清理及造林规划设计、造林整地、树种配置和栽植密度设计、造林时间选择、定植方法、幼林抚育及管护措施,旨在为这一林木良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邰宪武,张学利[8](2017)在《彰武松的优良特性及推广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彰武松的形态特征及优良特性,总结了彰武松在各引种栽培地区的生长表现,认为应进一步加大彰武松的推广力度,以使这一优良树种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7年11期)
杨梅,于萌姝,赵仙仙[9](2017)在《彰武松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var.zhangwuensis Zhang,Li et Yuan var.nov.)是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于1990年10月,在彰武县章古台区域内的一片樟子松人工林中首次发现的又一优良造林树种。为了提高辽西北及我国"叁北"地区造林质量,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加快扩繁辽宁省优良针叶树种彰武松,以达到丰富叁北地区造林树种,逐步提高林地生产力的目标。2011年4月在彰武县四合城乡(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7年17期)
曹双成,刘喜东,马志林[10](2017)在《榆林沙区彰子松嫁接彰武松技术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个单因素试验,对榆林沙区樟子松嫁接彰武松在接穗、砧木及接后管理措施等方面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穗粗度为0.5~0.6cm成活率最高、为92.3%,接穗长度为8~10cm成活率最高、为82.2%,3~4a生砧木嫁接成活率最高、为93.7%,冷水冷藏与冷库冷藏相比嫁接成活提高26.5百分点,接后采取灌溉措施嫁接成活率高9.8百分点、新梢生长量增加16.4cm,本地接穗成活率与引种地接穗差异不显着,但成本仅为为引种地30.24%,生产中可参考这些结果进行嫁接。(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7年04期)
彰武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不同蘸根处理对彰武松造林效果及生长表现的影响,为推动北京地区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北京市密云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以清水为对照,设置复合微生物菌剂、ABT-3生根粉和两者1∶1混合3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5 a生彰武松造林其成活率、生长量、叶片性状、干物质量以及造林成本影响。[结果]单施ABT-3号生根粉的地径、地下生物量、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本效果最佳;单施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苗高、地径、年均生长量、地上干物质量、总干物质量、针叶厚度、针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效果最佳;混合处理的各测定指标均低于单施处理,但高于对照处理。[结论]在北京地区进行彰武松造林实践生产中,除了采用常规抚育管理外,建议合理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它不仅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还可以促进苗木生长发育,加快成林步伐,提高林分品质,最终达到改善北京市环境的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彰武松论文参考文献
[1].惠振彪,付广军,许建成,曹庆喜,李江宁.陕西省榆林樟子松嫁接彰武松技术[J].江西农业.2019
[2].鄢鹏,李国雷,冉红达,孟鹏,杨晓晖.蘸根处理方式对彰武松造林成效的影响——以北京山区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9
[3].贾艳梅,史社强,席艳芸,王海鹰.榆林沙区彰武松的物候观测[J].防护林科技.2019
[4].鄢鹏,朱媛君,张博,李国雷,孟鹏.彰武松在北京地区的嫁接繁育效果分析[J].林业科技通讯.2019
[5].付荣花,冯建红.彰武松嫁接繁殖技术在同朔地区应用[J].花卉.2018
[6].安宇宁.不同干旱环境对赤松、樟子松、彰武松生理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8
[7].李国芳.彰武松造林实用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
[8].邰宪武,张学利.彰武松的优良特性及推广应用[J].防护林科技.2017
[9].杨梅,于萌姝,赵仙仙.彰武松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
[10].曹双成,刘喜东,马志林.榆林沙区彰子松嫁接彰武松技术试验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