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产量相关性状论文_朱尚尚,刘晓丽,刘二宝,赵凯铭,朱长丰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稻产量相关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稻,产量,性状,根系,盐碱土,籽粒,农艺。

水稻产量相关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朱尚尚,刘晓丽,刘二宝,赵凯铭,朱长丰[1](2019)在《利用宁粳1号/R254的CSSL群体定位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宁粳1号的产量潜力和定位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准确性,利用粳稻恢复系R254为供体亲本、粳稻品种宁粳1号为受体亲本,构建了以宁粳1号为基因组背景的R254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NR-CSSL。利用QTL IciMapping4.1软件中CSL程序对NR-CSSL群体产量相关性状采用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的极大似然比检测方法进行了QTL检测,共检测到9个产量相关性状的39个QTL。这些QTL分布在第1~11号染色体上,其中有12个在2 a中重复地被检测到。它们是2个抽穗期QTL、2个株高QTL、2个穗长QTL、1个每穗总粒数QTL、1个每穗实粒数QTL、3个单穗重QTL和1个单位面积稻谷产量QTL。研究发现,qHD-3、qHD-5b和qSPW-3为3个新检测到的QTL。研究还获得了2个优良的置换系材料R-26和R-39。R-26含有来自R254控制每穗实粒数的qGPP-2 QTL增效片段;R-39含有来自R254控制每穗总粒数的qSPP-10、控制每穗实粒数的qGPP-2和qGPP-10以及控制单穗重的qSPW-10等QTL增效片段。R-26和R-39比宁粳1号分别增产4%和10%。研究表明,从单产差异不显着的供体亲本中发掘和置换优异等位基因改良受体亲本产量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19年06期)

张进帅,黄翠红,王慧,黄明,郭涛[2](2019)在《水稻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及其通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为水稻的单株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利用SPSS 19.0和Excel 2010对水稻产量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遗传力和通径系数分析。研究表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对产量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对产量产生影响。11个农艺性状中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呈显着正相关。有效穗数、结实率遗传变异系数较大,可在性状稳定的高世代选择,排除干扰;千粒质量遗传变异系数较小,不易受环境影响,可在早世代选择。株高、剑叶长、穗长均对产量产生正向影响,株高对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剑叶长和穗长通过影响其他性状间接影响产量,且遗传变异系数小,可在早世代选择。(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陈文化,寻培之,冯春水[3](2019)在《杂交水稻籽粒比重与产量品质性状相关分析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杂交水稻籽粒的比重与产量及品质性状相关性,以高产优质品种‘天优华占’为对照,7个叁系不育系与5个自选恢复系进行杂交得到组合,测定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籽粒体积、比重、千粒重、充实度、整精米率、垩白度。不同组合间的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和垩白度等性状具有品种差异,整体上籽粒比重随籽粒粒重、体积增加而增大,与产量成正相关,但与整精米率呈负相关;通过对籽粒比重与产量品质性状相关分析,发现籽粒比重与整精米率(0.8370**)和千粒重(0.7643**)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极显着水平,其中千粒重是影响产量的最大因素,也是决定比重的重要因素;籽粒比重与每穗总粒数(0.2697)和体积(0.0053)呈正相关,与充实度(-0.2065)、单株穗数(-0.3326)和垩白度(-0.1546)呈负相关。提高籽粒比重可以提高整精米率和降低垩白度,从而改善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杂交稻水稻的选育中,籽粒较大的情况下兼顾单株穗数和充实度,且单方面强调通过增加粒重去提高产量会导致整精米率降低,因此为兼顾产量与品质,籽粒比重以适中为宜。(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6期)

谷娇娇,胡博文,贾琰,沙汉景,李经纬[4](2019)在《盐胁迫对水稻根系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寒地粳稻牡丹江30(MDJ30)与龙稻5(LD5)为材料,分析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对水稻根系形态特征、根系活力、根干重、根冠比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下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根干重均显着下降,且随盐浓度增加下降幅度不断增大。相同盐胁迫处理,耐盐品种LD5的相对根长、相对根表面积、相对根体积、相对根系活力、相对根干重均大于盐敏感品种MDJ30。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下根冠比不断下降,且灌浆期S4处理的根冠比显着下降。盐胁迫下,两品种产量均下降,相同盐胁迫下,两品种产量差异显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的根系相关性状与产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盐胁迫下根系生长受抑制不利于产量的形成。(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李树杏,徐娅,郝东方,周乐良,彭菊[5](2019)在《杂交水稻‘成优489’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杂交水稻‘成优489’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自育水稻品种,为挖掘其高产潜力和高产途径,利用17个不同生态区域的试验资料,对‘成优489’全生育期、有效穗、株高、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水稻‘成优489’的9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cv)表现为实粒数>穗粒数>有效穗>产量>结实率>穗长>株高>千粒质量>全生育期,其变化范围4.54%~15.26%;根据相关分析,‘成优489’产量与有效穗和全生育期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千粒质量显着正相关(P<0.05),而与株高显着负相关(P<0.05);根据逐步回归筛选出全生育期、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4个对产量有显着效应的自变量,进一步通径分析,4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表现为有效穗(0.672)>全生育期(0.343)>穗粒数(0.320)>千粒质量(0.273),间接通径系数表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分别表现为通过有效穗对产量的间接抑制和促进作用。因此,在‘成优489’推广应用以及高产创建时要注意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间的平衡。(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郭微[6](2019)在《利用QTL定位和BSA-seq分析鉴定碱胁迫下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候选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半数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同时,水稻也是盐碱敏感作物,盐碱胁迫已成为许多水稻产区的主要限制因素。水稻的耐盐性和耐碱性之间存在显着差异,且碱胁迫下受害程度更大。由于水稻耐碱性是复杂的数量性状,相关研究较少且贡献率普遍不高,精细定位和克隆难度较大,所以水稻耐碱性研究一直进展较慢。因此,明确水稻耐碱性的遗传机制,挖掘水稻耐碱主效QTL及基因,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优良耐碱水稻品种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碱敏感的粳稻品种东农425和强耐碱性的粳稻品种长白10号杂交得到的高世代RIL群体,在连续两年的大田环境下进行水稻耐碱性鉴定,考察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穗重4个产量相关性状在自然条件和碱胁迫条件下的表型值,并结合对应的耐碱系数进行QTL定位分析。同时,通过多年表型鉴定,以碱敏感最强的千粒重为指标构建抗感池,结合BSA-seq进行了耐碱QTL区间的关联,对比QTL分析和BSA-seq的分析结果,将两种方法下共同检测到的QTL区间作为水稻耐碱性区间,并在该区间内进行耐碱候选基因的挖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双亲及RIL群体的产量相关性状在碱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母本东农425下降幅度大于父本长白10,说明在碱胁迫下长白10的耐碱性强于东农425。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在两亲本间表现出显着或极显着差异。各性状表型变幅范围广,符合正态分布,适合利用BSA-seq进行QTL定位分析。(2)利用QTL IciMappingV4.0对包含180个株系的RIL群体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13个QTL,分布在1、2、3、4、5、8、9和11号染色体上,其中qGW2在碱胁迫下两年重复被检测到,贡献率为7.77%-23.25%,且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父本长10,是一个主效QTL。qGN3、qGW2、qGW8、qPW1、qPW9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未有重合,确定为新的QTL位点。(3)利用BSA-seq法构建千粒重抗感池进行测序,共获得25.56Gbp数据量,过滤后得到的Clean Reads为25.48Gbp,Q30达到80%以上,平均每个样品测序深度34.17×。样品与参考基因组平均比对效率为97.48%,平均覆盖深度为29×,基因组覆盖度为98.15%。基于ED和SNP-index的关联算法,最终将目标区间定位在2号和3号染色体上,大小为2.89Mb,区间内共包含593个候选基因。(4)基于QTL定位和BSA-Seq结果比较分析,将目标区间缩小至2号染色体上两段23.865Mb-24.3000Mb和25.210Mb-25.240Mb大小为465Kb的范围内,该区域共有65个基因,其中47个被成功注释。(5)根据候选基因功能注释分析,预测出11个水稻耐碱候选基因,分别为LOC_Os02g39750、LOC_Os02g39930、LOC_Os02g39620、LOC_Os02g39884、LOC_Os02g39740、LOC_Os02g39890、LOC_Os02g39764、LOC_Os02g39840、LOC_Os02g39790、LOC_Os02g39960、LOC_Os02g39910。其中LOC_Os02g39930和LOC_Os02g39750与碱胁迫下水稻对逆境的响应及细胞膜组织的修复功能有关,初步预测这两个基因与水稻耐碱相关性最大。(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吕建东,马帅国,田蓉蓉,田蕾,胡慧[7](2018)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对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灌区土壤盐碱化严重的问题,以水稻品种吉特605为材料,以不施任何改良物质的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4种盐碱土改良技术集成模式(Ⅰ:施入脱硫石膏22. 5t/hm~2;Ⅱ:施入脱硫石膏22. 5 t/hm~2、改良剂7. 5 t/hm~2;Ⅲ:施入脱硫石膏22. 5 t/hm~2、改良剂7. 5 t/hm~2、有机肥30 t/hm~2;Ⅳ:施入脱硫石膏22. 5 t/hm~2、改良剂7. 5 t/hm~2、有机肥30 t/hm~2、黄沙30 t/hm~2)对土壤、稻田水的EC、pH值和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改良模式下土壤EC、pH值均极显着低于CK,水稻产量均极显着高于CK。相同年份所有改良模式水稻株高、千粒质量、穗粒质量、单株籽粒质量、穗实粒数、穗总粒数均极显着高于CK,其中以模式Ⅲ和Ⅳ的效果较好。水稻产量与株高、穗长、单株分蘖数、单株籽粒质量、穗总粒数均呈显着正相关。不同处理的改良效果综合评价Q值表现为Ⅳ>Ⅲ>Ⅱ>Ⅰ> CK,说明模式Ⅳ的改良效果最好,可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灌区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龚大琨,黄宗洪,杨占烈,郭慧,甘雨[8](2018)在《杂交水稻冈8优785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及增产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冈8优785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新近育成的迟熟型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为了探索冈8优785的高产潜力,我们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冈8优785的产量及主要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冈8优785的产量相关性最大的性状是有效穗数,r=0.663,达到了极显着水平。实粒数和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明确了各性状对产量的的贡献大小顺序为:实粒数>有效穗>千粒重>株高>全生育期>穗长>结实率>穗粒数。(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8年11期)

张安存,王先如,邓世峰,陈次娥,吴明[9](2018)在《江苏省近17年水稻品种产量性状相关及聚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2001年~2017年审定推广的131个品种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产量表现,并对其农艺及经济性状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高产育种主要通过在适当降低穗数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每穗总粒数,稳定结实率,适当增加千粒重来实现;对46个水稻品种归为3类,显示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建议超高产育种要创造最适理想株型,扩大遗传多样性,保证足够穗数,挖掘较大的穗型潜力,并协调穗大、粒重、高结实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北方水稻》期刊2018年05期)

张安存,王先如,邓世峰,陈次娥,吴明[10](2018)在《江苏省水稻品种产量性状相关及聚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江苏省2001—2017年水稻品种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及聚类分析。[方法]分析2001—2017年审定推广的131个品种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产量表现,并对其农艺及经济性状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江苏省高产育种主要通过在适当降低穗数的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每穗总粒数,稳定结实率,适当增加千粒重来实现;46个水稻品种归为3类,显示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建议超高产育种要创造最适理想株型,扩大遗传多样性,保证足够穗数,挖掘较大的穗型潜力,并协调穗大、粒重、高结实之间的关系。[结论]该研究为江苏省水稻超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4期)

水稻产量相关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为水稻的单株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利用SPSS 19.0和Excel 2010对水稻产量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遗传力和通径系数分析。研究表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对产量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对产量产生影响。11个农艺性状中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呈显着正相关。有效穗数、结实率遗传变异系数较大,可在性状稳定的高世代选择,排除干扰;千粒质量遗传变异系数较小,不易受环境影响,可在早世代选择。株高、剑叶长、穗长均对产量产生正向影响,株高对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剑叶长和穗长通过影响其他性状间接影响产量,且遗传变异系数小,可在早世代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稻产量相关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朱尚尚,刘晓丽,刘二宝,赵凯铭,朱长丰.利用宁粳1号/R254的CSSL群体定位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J].杂交水稻.2019

[2].张进帅,黄翠红,王慧,黄明,郭涛.水稻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及其通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陈文化,寻培之,冯春水.杂交水稻籽粒比重与产量品质性状相关分析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9

[4].谷娇娇,胡博文,贾琰,沙汉景,李经纬.盐胁迫对水稻根系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9

[5].李树杏,徐娅,郝东方,周乐良,彭菊.杂交水稻‘成优489’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9

[6].郭微.利用QTL定位和BSA-seq分析鉴定碱胁迫下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候选基因[D].东北农业大学.2019

[7].吕建东,马帅国,田蓉蓉,田蕾,胡慧.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对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8

[8].龚大琨,黄宗洪,杨占烈,郭慧,甘雨.杂交水稻冈8优785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及增产途径[J].农业科技通讯.2018

[9].张安存,王先如,邓世峰,陈次娥,吴明.江苏省近17年水稻品种产量性状相关及聚类分析[J].北方水稻.2018

[10].张安存,王先如,邓世峰,陈次娥,吴明.江苏省水稻品种产量性状相关及聚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结果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结果不同处理水稻产量相关性状变化动...群体有效福的频次分布剑叶宽近等基因系叶片宽动态调查Figi...高通量作物表型检测平台(引自Yangetal...

标签:;  ;  ;  ;  ;  ;  ;  

水稻产量相关性状论文_朱尚尚,刘晓丽,刘二宝,赵凯铭,朱长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