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壳运动论文_邸贺

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地壳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壳,青藏高原,构造运动,基准,琼州海峡,帕米尔高原,块体。

现代地壳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邸贺[1](2017)在《琼州海峡现代地壳运动及构造活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GPS变形监测技术的手段,以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地区为例,进行大地变形及构造活动性监测,旨在推断地壳运动趋势及断层活动性。据现有资料及设计,分别将25个GPS观测点分五组布设在琼州海峡两岸,广东徐闻迈陈镇、徐闻龙塘镇、海南东寨港、海南临高县和石山镇。分别对局部和两岸进行了2014至2016年共五次观测,数据处理选取观测网中一个监测站作为基准站,充分运用GPS差分定位方法,利用pinnacle数据后处理软件处理,随后计算出历次观测的位移,分析得出研究区研究区地壳向南西运动,存在一个逆时针方向的位移场,灯楼角南西向年速率为84.3mm/a。葛园南东向的位移年速率为27.6mm/a,西洋南西向的位移年速率为18.0mm/a,北岸位移无规律,林银向南东东方向速率26mm/a,石山向北西西方向年速率4.4mm/a。且区内发育有多条断裂,如正断层铺前-清澜断裂,铺前-马袅断裂,逆断层临高断裂临高断裂。区内还发现了位于迈陈和龙塘的叁条次级小断裂,除临高断层外均为左旋走滑断层,临高断层为右旋走滑断层,观测结果验证了这些断层的正、逆或者左旋、右旋等活动情况,并定量的分析了各个断层两侧的滑移速率。铺前-清澜断裂,断层西侧位移速率约为45.8mm/a,方向约为21°,东侧位移方向为北北东向(1.4°-6.5°),平均速率46.4mm/a。临高断层,横穿海峡,断层东侧位移年速率为4.9-6.4mm/a,个别点25.2mm/a。方向为南西向(158°-215°);断层西侧位移速率为40.5mm/a,方向为27.5°。迈陈观测网活动断裂a存在于迈谷与其他四个点位之间,活动断裂b存在于位于北注、讨墩和灯楼角、对楼外之间。龙塘观测网连止、西洋、老卢角与下塘、葛园间可能存在活动断层c。但未见与迈陈-北和断层,龙塘-曲界断层活动,均为现今不活动的隐伏断层。(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王信国,冷伟,李玉江,何建坤,刘静[2](2016)在《川滇地区现代地壳运动的初步结果:叁维有限元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川滇地区,不仅构造变形复杂、断裂活动强烈,同时历史强震多发(Shen et al.,2005;Wang et al.,2014;Zhang,2013)(图1a中红色圆点),而且该地区也是检验青藏高原侧向逃逸假说(Tapponnier and Molnar,1976)的关键地区之一。因此,川滇地区一直是青藏高原研究的热点(张培震,2008;England and Molnar,1990;Liu et al.,2014;Royden et al.,1997;Schoenbohm et al.,2006)。尽管如此,我们还不能很好(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二)——专题45: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期刊2016-10-15)

塔拉,陈阜超,周海涛,郭宝震,郭良迁[3](2014)在《山西地区现代地壳垂直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山西地区1980—2010年的水准观测资料计算,获得垂直形变速率,并按照地质构造单元分块拟合,得到块体运动速率和块体边界断裂带的活动速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山西地区近30年来的地壳垂直变化和构造活动。结果表明,山西地区西部上升,东部下降。吕梁山块体掀斜抬升,太行山块体为掀斜活动,山西断陷带为掀斜下降。地壳垂直形变揭示出山西断陷带现代构造活动为裂陷运动,裂陷速率为2.68 mm/a,边界断裂带活动速率为1.14~4.33 mm/a,均为正断活动。(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4年01期)

[4](2013)在《“帕米尔高原现代地壳运动首期GPS观测及处理”一文的补充说明》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3年第35卷第1期出版的潘正洋等的论文"帕米尔高原现代地壳运动首期GPS观测与处理"图1中GPS速率引自该文的参考文献[30],特此说明!(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潘正洋,何建坤,卢双疆[5](2013)在《帕米尔高原现代地壳运动首期GPS观测及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在帕米尔高原进行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的剖面布设和首期观测情况,详细描述了GAMIT/GLOBK软件的处理流程,对研究区域首期GPS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将结果归算到ITRF08参考框架下,GAMIT计算得到的准观测值均满足结果需要的精度,其中单天解标准化均方差都小于0.3mm,最好站点的单程均方根残差处于3~5mm,最差站点的单程均方根残差处于7~9mm,满足GAMIT结算的预期结果。GLOBK在ITRF08参考框架下对GAMIT的单天解联合全球解一起结算,并且对处理结果及其误差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到GPS站点的精确坐标。结果表明:所有站点的点位精度水平分量为1~2mm,高程分量为3~7mm,达到帕米尔地区GPS观测预期的设计要求。这对于研究帕米尔高原运动学特征及探讨青藏高原的隆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朱新慧[6](2012)在《现代地壳运动参考基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地壳运动参考基准的混乱,同一个板块或同一个地壳形变区域,不同的文献资料给出的运动或形变速度和方向常常大不相同,差异的量级远大于测量误差,因此深入开展现代地壳运动参考基准研究,理清当前地壳运动参考基准使用中的混乱现象,不仅是大地测量学科发展的急需,对于促进地震、地质和地球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最新的地壳运动实测数据、地学热点数据、冰期后地壳回弹模型数据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对现代地壳运动参考基准展开深入研究,并针对全球水平地壳运动、垂直地壳运动和区域水平地壳运动、垂直地壳运动分别提出了一套地球物理意义明确、易于实现、便于应用的参考基准。本文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全面回顾了现代地壳运动参考基准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相关研究现状,指出了现代地壳运动参考基准即水平运动基准、垂直运动基准和区域基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建立全球统一地壳运动参考基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建立了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5VEL和ITRF2008VEL,并和地学模型NNR-NUVEL1A以及以往的ITRF序列进行了深入比较,深入分析了彼此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差异性,明确了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即与相应板块的测站较少、分布不均或者台站观测时间短对板块的约束不够等原因有关。讨论了构造板块总角动量的大小,13个板块的总角动量和不为零,说明ITRF2005和ITRF2008框架有可能不满足无整体旋转的要求;也有可能是由于台站选择的不同使得板块的总角动量之和不为零。3.建立并优化了全球水平地壳运动参考基准,提出了建立平均热点参考基准(Medial-HotSpot Reference Datum)的方法及其约束准则。利用ITRF2005和ITRF2008的实测数据,分别建立了无整体旋转(NNR-no net rotation)参考基准NNR-ITRF2005和NNR-ITRF2008;根据目前板块运动和热点之间相对运动的现状,提出了建立平均热点参考基准的方法及其相应的约束准则,并综合利用地学热点数据和ITRF2005的实测数据,建立了基于平均热点参考架的绝对板块运动模型MHS-NUVEL1A和MHS-ITRF2005。4.针对NNR基准和HS基准之间的较差旋转给出了定量估计。结果表明,基于热点的参考基准得到的岩石圈整体旋转与地球物理学家根据板块受力模型计算的岩石圈整体旋转在量级和方向上都基本一致,说明平均热点参考基准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基于热点的参考基准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地幔对流的实际情况,研究地幔对流和板块运动的地球物理学家更倾向于采用热点参考基准,而大地测量学家则倾向于采用NNR参考基准。因此,我们提出,将基于实测数据的平均热点参考基准MHS-ITRF2005作为地球物理工作者研究全球水平地壳运动的参考基准,将无整体旋转模型NNR-ITRF2008作为大地测量学者研究水平地壳运动的参考基准。5.提出并建立了最优全球垂直地壳运动的参考基准。深入分析了影响地壳垂直运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冰期后地壳的回弹、地面沉降、各种潮汐的变化等,提出4种建立垂直地壳运动参考基准的方案,即SLR垂向运动基准、ICE-5G模型基准、赤道附近垂向速度约束为零基准和地壳均衡学说基准,并分别进行了推导、验证和比较。结果表明,SLR垂直运动基准地球物理意义明确、易于实现、便于应用,是最优的地壳垂直运动的参考基准,因此我们提出将ITRF2008框架下SLR技术实现的垂向运动作为全球垂直地壳运动的参考基准。6.针对中国地区的构造块体,分别提出了区域水平地壳运动和垂直运动参考基准的建立方案,并利用实测数据建立了中国地区的水平地壳形变模型。对于区域的水平地壳运动,提出将该形变区所依附板块的稳定主体作为该地区水平地壳形变研究的参考基准;对于区域的垂直地壳运动,提出将该区域的地壳垂直运动数据统一归算到最优的全球地壳垂直运动的参考基准上来,以建立一个与全球基准一致的该区域的地壳垂直运动速度场。7.探讨并利用实测数据检测了固体地球的变化趋势,提出将全球的垂向运动归算到建立的SLR垂向基准上。系统分析了地球的非对称性变化现象,阐述了地球膨胀学说和地球压缩学说,并提出利用本文建立的最优全球垂直地壳运动参考基准,将全球的垂向速度都统一到该基准上,通过ITRF2008的数据研究地球的非对称性变化现象。结果表明地球半径的变化近似为(-0.1±0.2)mm/a,即在目前的1倍中误差范围内,还不能认为地球的半径发生了变化。(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2-10-15)

路星,王晓强,王琪,朱治国[7](2009)在《用大地测量数据研究乌鲁木齐及邻近地区现代地壳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近年来乌鲁木齐地区的大地测量数据的综合分析处理,探讨了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现代地壳运动的特征。乌鲁木齐地区由于被众多的断裂所分割,且各部位受力极不均匀,西南部地区活动较东部显着。同时研究也表明,乌鲁木齐周边地区垂直运动速率较大,断裂近期运动比较活跃,有可能是中强地震发生的危险区段。(本文来源于《内陆地震》期刊2009年03期)

廖新玉,李杰[8](2008)在《乌鲁木齐地区现代地壳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乌鲁木齐地区的高精度GPS、水准、重力等观测成果的综合处理分析,详细讨论了乌鲁木齐地区的地壳运动特征,认为乌鲁木齐地区由于被众多的断裂所分割,各部位受力极不均匀,西南部地区活动较东部显着,种种迹象表明,该地区有着较强的中强地震发生的背景.(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08年06期)

А.Н.Дмитриевский,И.Е.Баланюк,А.В.Каракин,Ю.А.Повещенко,任俞[9](2008)在《地壳现代运动与油气藏储量的回升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论述了地壳深大断裂及盆地断块构造活动对沉积盖层中流体活动的影响。通过对俄罗斯境内几个大含油气区(高加索、西西伯利亚、鞑靼斯坦)大量实际资料的分析指出,在一些老油气田已开发多年的区块内和一些早已报废的井中,储量和产量的回升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深部地壳动力学环境周期性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08年04期)

张东宁,袁松涌,沈正康[10](2007)在《青藏高原现代地壳运动与活动断裂带关系的模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GPS观测、大地热流测量、较高精度地形数据、全球板块相对运动的REVEL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以青藏高原现代构造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东亚地区构造形变场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内部和周边地区走滑断裂带的活动对东亚地区地壳运动速率和方向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南方向运动有显着影响;不同构造块体岩石圈强度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川滇菱形地块边界断层错动性质.在考虑青藏高原地形附加重力作用和周边板块汇聚作用对现今大型断裂带运动特征控制作用的同时,岩石圈之下的橄榄岩软流圈至转换带物质对流对岩石圈的拖曳力也是必须考虑的底部边界条件.(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现代地壳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川滇地区,不仅构造变形复杂、断裂活动强烈,同时历史强震多发(Shen et al.,2005;Wang et al.,2014;Zhang,2013)(图1a中红色圆点),而且该地区也是检验青藏高原侧向逃逸假说(Tapponnier and Molnar,1976)的关键地区之一。因此,川滇地区一直是青藏高原研究的热点(张培震,2008;England and Molnar,1990;Liu et al.,2014;Royden et al.,1997;Schoenbohm et al.,2006)。尽管如此,我们还不能很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地壳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邸贺.琼州海峡现代地壳运动及构造活动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2].王信国,冷伟,李玉江,何建坤,刘静.川滇地区现代地壳运动的初步结果:叁维有限元数值模拟[C].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二)——专题45: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2016

[3].塔拉,陈阜超,周海涛,郭宝震,郭良迁.山西地区现代地壳垂直运动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4

[4]..“帕米尔高原现代地壳运动首期GPS观测及处理”一文的补充说明[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3

[5].潘正洋,何建坤,卢双疆.帕米尔高原现代地壳运动首期GPS观测及处理[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3

[6].朱新慧.现代地壳运动参考基准的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

[7].路星,王晓强,王琪,朱治国.用大地测量数据研究乌鲁木齐及邻近地区现代地壳运动[J].内陆地震.2009

[8].廖新玉,李杰.乌鲁木齐地区现代地壳运动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9].А.Н.Дмитриевский,И.Е.Баланюк,А.В.Каракин,Ю.А.Повещенко,任俞.地壳现代运动与油气藏储量的回升机理[J].新疆石油地质.2008

[10].张东宁,袁松涌,沈正康.青藏高原现代地壳运动与活动断裂带关系的模拟实验[J].地球物理学报.2007

论文知识图

亚太地区6个VLBI站现代地壳运动的...中国西南地区现代地壳运动速度示...阿尔泰及周围地区现代地壳运动状...云南地区的主要断层、现代地壳运动青藏高原东北部及邻区现代地壳运动青藏高原东北部及邻区现代地壳运动

标签:;  ;  ;  ;  ;  ;  ;  

现代地壳运动论文_邸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