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供给系统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本体和与本体连接的油杯,所述本体设置有主油井,所述主油井内安装有主量孔和主喷管,所述主喷管位于所述主量孔的上方且所述主喷管、主量孔和所述主油井同轴设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燃油烧干结构,所述燃油烧干结构包括位于所述主油井一侧的副油井,所述副油井的轴线与所述主油井平行设置,所述副油井的底端设置有取油孔,所述取油孔位于所述油杯的底部,所述副油井与所述主油井连通,所述油杯内的燃油通过所述取油孔进入所述副油井,并通过所述副油井进入所述主油井。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不需要拆卸放油螺钉的情况下直接将油杯内的汽油燃烧干净,确保该燃油供给系统的清洁度,保证性能的稳定。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本体和与本体连接的油杯,所述本体设置有主油井,所述主油井内安装有主量孔和主喷管,所述主喷管位于所述主量孔的上方且所述主喷管、主量孔和所述主油井同轴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燃油烧干结构,所述燃油烧干结构包括位于所述主油井一侧的副油井,所述副油井的轴线与所述主油井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副油井的底端设置有取油孔,所述取油孔位于所述油杯的底部,所述副油井与所述主油井连通,所述油杯内的燃油通过所述取油孔进入所述副油井,并通过所述副油井进入所述主油井。

设计方案

1.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本体和与本体连接的油杯,所述本体设置有主油井,所述主油井内安装有主量孔和主喷管,所述主喷管位于所述主量孔的上方且所述主喷管、主量孔和所述主油井同轴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燃油烧干结构,所述燃油烧干结构包括位于所述主油井一侧的副油井,所述副油井的轴线与所述主油井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副油井的底端设置有取油孔,所述取油孔位于所述油杯的底部,所述副油井与所述主油井连通,所述油杯内的燃油通过所述取油孔进入所述副油井,并通过所述副油井进入所述主油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油井通过主油井进油横孔与所述主油井连通,所述油杯内的燃油经所述取油孔进入副油井,并经所述主油井进油横孔进入所述主油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井进油横孔位于所述主量孔下方,且所述主油井进油横孔的轴线与所述主量孔的轴线垂直。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堵头孔,所述堵头孔内安装堵头密封,所述堵头孔与所述主油井进油横孔同轴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孔设置在所述主油井上,并位于与所述主油井进油横孔相对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孔设置在所述副油井上,并与所述主油井进油横孔连通。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油井的底端高于所述主油井的底端。

8.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油井的直径小于所述主油井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为一体结构件,所述油杯的底部对应于所述主油井设置有连接孔,一连接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连接所述油杯与所述主油井,所述主油井的底端与所述油杯的底部内壁抵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的底部最低位置靠近所述连接孔,所述取油孔对应所述底部最低位置设置,且所述取油孔与所述底部最低位置的油杯内壁之间具有一间隙。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供给系统,特别是一种具有燃油烧干结构的燃油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及图2,图1为现有技术的燃油供给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本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0为本体,20为油杯,30为放油螺钉,40为连接螺栓,50为主量孔,60为主喷管,70为主油井,80为主油井的进油横孔。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在使用完发动机后需要将油杯20内汽油放干净,确保该燃油供给系统内清洁度,而这需要通过拆卸放油螺钉30来实现放油的目的,操作比较麻烦,使用体验不佳,拆卸螺钉易出现螺钉滑牙、螺钉没锁紧的情况,导致漏油的风险。且现有结构是从本体10中段部分进油(见图1),油杯20底部会残留汽油,汽油中杂质吸附在油杯壁内导致该燃油供给系统清洁度不好,容易影响该燃油供给系统的性能。另外,放油结构的设置也增加了燃油供给系统的加工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燃油烧干结构的燃油供给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本体和与本体连接的油杯,所述本体设置有主油井,所述主油井内安装有主量孔和主喷管,所述主喷管位于所述主量孔的上方且所述主喷管、主量孔和所述主油井同轴设置,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燃油烧干结构,所述燃油烧干结构包括位于所述主油井一侧的副油井,所述副油井的轴线与所述主油井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副油井的底端设置有取油孔,所述取油孔位于所述油杯的底部,所述副油井与所述主油井连通,所述油杯内的燃油通过所述取油孔进入所述副油井,并通过所述副油井进入所述主油井。

上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中,所述副油井通过主油井进油横孔与所述主油井连通,所述油杯内的燃油经所述取油孔进入副油井,并经所述主油井进油横孔进入所述主油井。

上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中,所述主油井进油横孔位于所述主量孔下方,且所述主油井进油横孔的轴线与所述主量孔的轴线垂直。

上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堵头孔,所述堵头孔内安装堵头密封,所述堵头孔与所述主油井进油横孔同轴设置。

上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中,所述堵头孔设置在所述主油井上,并位于与所述主油井进油横孔相对的一侧。

上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中,所述堵头孔设置在所述副油井上,并与所述主油井进油横孔连通。

上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中,所述副油井的底端高于所述主油井的底端。

上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中,所述副油井的直径小于所述主油井的直径。

上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中,所述油杯为一体结构件,所述油杯的底部对应于所述主油井设置有连接孔,一连接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连接所述油杯与所述主油井,所述主油井的底端与所述油杯的底部内壁抵接。

上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中,所述油杯的底部最低位置靠近所述连接孔,所述取油孔对应所述底部最低位置设置,且所述取油孔与所述底部最低位置的油杯内壁之间具有一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燃油供给系统从油杯底部取油,该结构可将油杯内的汽油全部燃烧完全,确保油杯内不存汽油,提高该燃油供给系统的清洁度,确保该燃油供给系统的性能稳定性。且该结构直接在本体上设置副油井,通过加工孔道实现从油杯底部取油,结构简单,而且取消放油螺钉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燃油供给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油供给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燃油供给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本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

10 本体

20 油杯

30 放油螺钉

40 连接螺栓

50 主量孔

60 主喷管

70 主油井

80 进油横孔

本实用新型

1 本体

2 油杯

3 连接螺栓

4 堵头

5 主量孔

6 主喷管

7 主油井

8 副油井

9 堵头孔

10 主油井进油横孔

11 取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参见图3及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油供给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本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本体1和与本体1连接的油杯2,所述本体1设置有主油井7,所述主油井7内安装有主量孔5和主喷管6,所述主喷管6位于所述主量孔5的上方且所述主喷管6、主量孔5和所述主油井7同轴设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的燃油烧干结构,所述燃油烧干结构包括位于所述主油井7一侧的副油井8,所述副油井8的轴线与所述主油井7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副油井8的底端设置有取油孔11,所述取油孔11位于所述油杯2的底部,所述副油井8与所述主油井7连通,所述油杯2内的燃油通过所述取油孔11进入所述副油井8,并通过所述副油井8进入所述主油井7。其中,所述主油井7与所述副油井8之间设置有主油井进油横孔10,所述油杯2内的燃油通过所述取油孔11进入副油井8,并经过所述主油井进油横孔10进入所述主油井7。所述主油井进油横孔10位于所述主量孔5下方,且所述主油井进油横孔10的轴线与所述主量孔5的轴线垂直。其中,所述副油井8的底端高于所述主油井7的底端(如图4及图6,A>0)。同时,所述副油井8的直径小于所述主油井7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的堵头孔9,所述堵头孔9内压入安装堵头4进行密封,所述堵头孔9与所述主油井进油横孔10同轴设置。其中,所述堵头孔9可设置在所述主油井7上,并位于主油井7上与主油井进油横孔10相对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油杯2优选为一体结构件,所述油杯2的底部对应于所述主油井7设置有连接孔,一连接螺栓3穿过所述连接孔连接所述油杯2与所述主油井7,所述主油井7的底端与所述油杯2的底部内壁抵接。所述油杯2的底部最低位置靠近所述连接孔,所述取油孔11对应所述底部最低位置设置,且所述取油孔11与所述底部最低位置的油杯内壁之间具有一间隙。

参见图5及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燃油供给系统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本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3及图4所示实施例的最大区别在于,所述堵头孔9设置在所述副油井8上,即位于所述副油井8与主油井进油横孔10相对的一侧,且该堵头孔9的轴线与主油井进油横孔10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与所述主油井进油横孔10连通。该实施例其他部分的结构及功用与图1、图2所示实施例基本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工作时,油杯2内的汽油从副油井8底部的取油孔11进入副油井8内,再经过主油井进油横孔10进入主油井7供该燃油供给系统正常运行。当停止外部汽油的供给时,该燃油供给系统可继续运行,直至将油杯2内部的汽油全部燃烧为止。

本实用新型是从油杯底部取油的燃油供给系统,可将油杯内的汽油全部燃烧完全,确保油杯内不存汽油,提高该燃油供给系统的清洁度,确保该燃油供给系统的性能稳定性。且直接在本体上设置副油井,副油井可设置在主油井周边360°任意位置。通过加工孔道实现从油杯底部取油,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不需要拆卸放油螺钉的情况下直接将油杯内的汽油燃烧干净,确保该燃油供给系统的清洁度,保证性能的稳定。而且取消放油螺钉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燃油供给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7231.5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761586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F02M37/00

专利分类号:F02M37/00

范畴分类:28B;

申请人:华益机电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华益机电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55200 福建省福鼎市星火工业园区32号

发明人:徐小平;钱光明;叶秀峰

第一发明人:徐小平

当前权利人:华益机电有限公司

代理人:梁挥;尚群

代理机构:1100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燃油供给系统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