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拟微处理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处理器,寄存器,软硬件,总线,功能,人机界面,堆栈。
虚拟微处理器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魏庆涛,徐曌[1](2013)在《虚拟技术对微处理器类课程教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处理类课程是电类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也是内容非常抽象的课程,而传统微处理器类课程教学形式使得学的枯燥,教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在介绍了虚拟仿真软件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教学的相关环节中,并分析了虚拟仿真软件对微处理器类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3年33期)
龙诺春[2](2013)在《基于《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的虚拟实验平台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文章根据课程内容及特点,采用Proteus与Keil软件构建了虚拟实验平台。虚拟实验平台因具体电路和程序设计都容易自主建立,且仿真调试方便直观,可满足实践教学和学生实验需求。同时适应于微处理器系统的项目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福建电脑》期刊2013年01期)
樊宇,熊庭刚,张义伟[3](2012)在《基于虚拟机的微处理器功能验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微处理器进行系统级别的功能验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持全系统的基于时间仿真的验证平台VMVP。采用SIMICS的微处理器模型为参考模型,通用的BIOS和操作系统为测试激励,VMVP验证平台对自主设计的凌睿32位微处理器进行了功能验证,找出并定位一些微处理器中隐藏较深的设计错误,大大缩短微处理器芯片的设计周期。(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二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2-08-17)
安亚君,皮国瑞,杨玉逢[4](2011)在《基于Ⅳ+SEP4020微处理器的汽车虚拟仪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Ⅳ+SEP4020微处理器通过采集数据并驱动TFT显示屏实现汽车虚拟仪表是文中的主要内容。该文首先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详细说明汽车仪表的数据采集电路,CAN总线接口设计,LCD液晶显示器接口设计,作为软件开发平台的μc/OS-Ⅱ操作系统和μc/GUI图形系统应用,最后在LCD上得到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该设计简单,易于实现,简化了仪表结构,实现网络化集中控制,而且提高了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产品的通用性。(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1年01期)
张山刚,高德远,樊晓桠,安建峰[5](2005)在《基于虚拟机的兼容微处理器功能验证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验证兼容指令集微处理器的要求,提出了利用虚拟机快速建立微处理器功能验证平台,使用已有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作测试程序验证兼容微处理器的方法,并给出了在验证兼容Intel486指令集微处理器AMEX86中的具体应用。(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05年01期)
黄彩霞[6](2004)在《基于IA-64的X微处理器虚拟寄存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处理器技术迅速发展,当前寄存器技术的管理与使用呈现虚拟化趋势。X微处理器是我们自行研制的、与IA-64体系结构完全兼容的一款高性能微处理器。本文从分析IA-64体系结构入手,具体研究与实现X高性能微处理器的虚拟寄存器技术,并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映射表的寄存器堆栈引擎RSE(Register Stack Engine)技术实现方法。 X高性能微处理器中的虚拟寄存器技术主要包括寄存器重命名和RSE。本文详细介绍X高性能微处理器中寄存器旋转和寄存器堆栈方式实现的寄存器重命名,举例说明寄存器旋转支持的软件流水技术如何克服传统循环展开方法给代码优化带来的弊端,并进一步给出通用、浮点和谓词寄存器重命名逻辑的具体实现。在RSE方面,本文深入分析该技术在物理寄存器和存储器之间转移数据的实现条件与工作过程,给出RSE状态机和功能部件的设计实现。 设计验证是确保功能和时序正确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概要介绍常用验证方法的基础上,在两个不同的层次对RSE及寄存器重命名功能部件进行验证:一方面在模块级对它们单独进行测试,另一方面把它们与CPU内核进行集成,在系统级作为整个X高性能微处理器的一部分进行测试。后者是通过比对同一测试码在Ski IA-64硬件模拟器和Verilog-xL逻辑模拟下的不同运行结果实现的。 在Itanium微处理器中,RSE技术得以有效实现,但是一个过程内不再使用的物理寄存器在该过程执行结束之前不能释放。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映射表的RSE技术实现方法,它将编号连续的虚拟寄存器映射到非连续的物理寄存器,使过程内的任一物理寄存器只要使用完毕就可以及时释放,从而更加高效地利用寄存器资源。该方法完全兼容于IA-64体系结构,并支持寄存器旋转和软件流水等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4-11-01)
夏新军,文宏,陈吉华[7](2004)在《SoC设计中支持软硬件划分的虚拟微处理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SoC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过程中,采用WISHBONE总线协议标准来构造虚部件级SoC系统,将经过软硬件划分后的软件和硬件在虚部件级进行协同仿真,再进行实部件级的综合。提出了一种基于ARMSim仿真内核的虚部件级微处理器(虚拟微处理器)的模型构造方法,可以简化SoC系统的设计。(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4年18期)
张鲁峰,熊志辉,李思昆[8](2003)在《基于虚拟微处理器的嵌入式软件开发与系统验证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嵌入式系统设计过程中软件与硬件集成验证的滞后,已成为制约整个系统开发进程的重要因素.虚拟微处理器是指在嵌入式系统硬件原型形成之前构造的可仿真原型,通过对微处理器的仿真支持软件嵌入式软件开发.介绍了基于虚拟微处理器技术的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的设计和实现,利用该环境,设计者可在设计早期进行系统集成验证,减少设计错误并缩短设计周期.该环境已经在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得到成功应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03年11期)
张鲁峰[9](2002)在《软硬件协同综合及虚拟微处理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嵌入式系统通常是完成特定功能的软件和硬件的集合,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十分迅速。在传统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中,软硬件设计过程的割裂导致了低质量的设计方案和开发进程的拖延,现有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嵌入式系统发展的需求。 软硬件协同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软硬件协同设计协调软硬件开发过程并行开展,一方面可以缩短设计周期,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系统各个部分的特点和设计约束,选择软件或者硬件实现方式,得到高性能,低成本的优化设计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了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包括:系统模型、设计评价技术、软硬件协同综合和嵌入式微处理器虚拟原型技术。 针对有固定周期约束的计算密集型嵌入式系统,本文提出了带时间约束的任务流图模型(TTG),为软硬件协同综合综合和评价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TTG模型中以任务作为设计的基本粒度,本文指出了任务划分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基于系统行为对象关系度量进行任务划分的方法。 文中通过分析完全点和二分点的情况,提出了两个合并准则,对于C.J.Tseng提出的、目前使用广泛的基团剖分算法进行了改进。经模拟测试表明,新算法明显提高了划分质量。 软硬件协同综合决定系统功能在软硬件实现结构上的分配,是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解决软硬件协同综合问题的新方法,基于TTG模型,该方法能够实现多并发任务流在多处理单元结构上的映射。对于遗传算法的若干改进明显提高了综合算法的速度、稳定性和适应性。 在对现有性能评价方法的深入对比研究和对软硬件协同设计中调度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动态关键路径优先调度进行系统层性能评价的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优于其它几种调度算法。 嵌入式微处理器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本文介绍了面向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虚拟原型工具——VCPU的设计和实现。同其它微处理器仿真工具相比,该工具具有多层次,可配置,功能全面的特点。 软硬件协同设计强调设计进程的并行化和协作化,该设计方法需要相应辅助设计环境的支持。本文介绍了我们开发的支持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的并行设计环境——YH-CDE,该设计环境以集成框架为核心,支持嵌入式系统多层次的建模与仿真。 最后,对于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2-04-01)
徐利,张荣茂,康宝祥[10](1994)在《32位微处理器行为级虚拟机的开发与调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32位微处理器芯片的行为设计和行为模拟。按照自顶向下的设计原则,在芯片的上层设计阶段,采用了标准的硬件描述语言VHDL建立了该芯片的行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该芯片的行为级虚拟机环境。通过对该虚拟机的调试,完成了该芯片内部组织结构和微程序的正确性验证。(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1994年01期)
虚拟微处理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文章根据课程内容及特点,采用Proteus与Keil软件构建了虚拟实验平台。虚拟实验平台因具体电路和程序设计都容易自主建立,且仿真调试方便直观,可满足实践教学和学生实验需求。同时适应于微处理器系统的项目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拟微处理器论文参考文献
[1].魏庆涛,徐曌.虚拟技术对微处理器类课程教学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3
[2].龙诺春.基于《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的虚拟实验平台构建[J].福建电脑.2013
[3].樊宇,熊庭刚,张义伟.基于虚拟机的微处理器功能验证方法[C].第十六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二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2012
[4].安亚君,皮国瑞,杨玉逢.基于Ⅳ+SEP4020微处理器的汽车虚拟仪表的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1
[5].张山刚,高德远,樊晓桠,安建峰.基于虚拟机的兼容微处理器功能验证平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
[6].黄彩霞.基于IA-64的X微处理器虚拟寄存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
[7].夏新军,文宏,陈吉华.SoC设计中支持软硬件划分的虚拟微处理器[J].计算机工程.2004
[8].张鲁峰,熊志辉,李思昆.基于虚拟微处理器的嵌入式软件开发与系统验证环境[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3
[9].张鲁峰.软硬件协同综合及虚拟微处理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
[10].徐利,张荣茂,康宝祥.32位微处理器行为级虚拟机的开发与调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