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组装论文_邱深玉,李未,李健文,徐成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定向组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锰,锰矿,共聚物,结构,矿物,小角,大分子。

定向组装论文文献综述

邱深玉,李未,李健文,徐成勇[1](2019)在《溶剂和温度诱导1,3,5-均苯叁酸在高定向热解石墨表面上的自组装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1,3,5-均苯叁酸(TMA)在3种不同碳链长度的壬酸、庚酸和辛酸形成的液/固界面上超分子自组装结构。研究结果表明,TMA在壬酸和庚酸溶液中会分别形成蜂窝状和花状氢键网络结构,而在辛酸中则会形成花状和叁聚体两种共存结构。最后将TMA饱和壬酸和庚酸溶液分别加热到60℃时,会发现TMA分子相嵌在蜂窝状和花状网格孔中。因此,溶剂和温度等外界因素对分子间的COOH……COOH氢键作用对形成不同的超分子纳米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兴权,吴莉莉,朱文兴[2](2019)在《叁重图样光刻与定向自组装技术下通孔层的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叁重图样光刻和定向自组装技术下通孔层的掩模版和引导槽分配问题,首先为给定版图构造一个加权冲突分组图;然后,基于加权冲突分组图提出一个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同时,为了加快整数规划的求解速度,引入一些有效的不等式将一些不好的结果剪枝掉.对比当前相关工作,基于整数规划的方法可以减少42倍的冲突数目和78%的总成本.(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周雪莉[3](2019)在《仿生定向纤维增强材料磁组装3D/4D打印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运用纤维等增强要素排列成各种各样的有序结构,以实现其材料性能调控,如螳螂虾运用纤维的螺旋排列提高材料抗冲击性能,贝类运用砖泥结构增强贝壳材料韧性,松树运用双层结构的各向异性纤维取向控制松塔鳞片变形等。生物材料的构建策略具有高效率、多功能的优势,表现出既轻又强、既强又韧、自适应及自修复等优于人工材料的优异性能。虽然生物提供了设计方案,但是仿制生物材料复杂组织结构却极其困难。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以数字模型驱动,通过逐点添加材料累积成型,具备在打印过程中调控材料组织结构的潜在能力,使设计制备具有复杂组织结构的仿生材料成为可能。然而,目前的打印技术不能对增强材料定向组装,急需研发控形控性的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仿生有序结构材料,探索结构-性能关系,为发展下一代先进材料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制造技术。本文研究开发了运用磁场使增强材料定向的磁组装3D打印原理和关键技术,揭示了磁场强度、材料性质对定向组装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了优化的组装打印工艺参数。进而,运用磁组装3D打印技术,设计制备了几种典型的运用有序结构调控性能的仿生材料,包括:(1)仿生有序结构抗冲击材料,运用纤维排列结构调控、增强材料力学性能;(2)微结构热调控材料,运用纤维的取向调控材料的热学性能;(3)微结构控制的自变形动态材料(受到适当外激励可以产生形状结构变化的材料,也称为智能材料),在可变形基质中打印出有序结构纤维,运用纤维的排列取向控制材料的变形。本文研究了有序结构形式、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材料组织结构-性能关系,证明了运用仿生有序结构设计实现材料性能调控的可行性,为发展仿生材料提供设计依据和制造途径。本文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研究开发了基于磁组装工艺与数字光固化技术的磁组装3D打印技术,在打印复杂几何外形的同时,能够局部调控材料内部纤维取向。磁组装3D打印工艺原理是,在液体光敏树脂打印材料中加入磁性短纤维,通过可编程控制的磁场控制纤维进行定向组装,实现有序纤维增强材料打印。研究了磁场、工艺参数及纤维含量等对纤维取向及材料固化程度的影响,获得了优化的材料配比、磁场及打印参数,为仿生有序结构材料制备提供了实用且低成本的制造手段。(2)以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的螳螂虾螯部材料的人字形与螺旋形相耦合的增强纤维结构为模本,进行仿生结构设计,利用磁组装3D打印工艺制备了仿螳螂虾螯微结构的仿生材料。研究了纤维排列结构形式及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材料抗冲击和压缩性能与纤维排列形式及参数有关。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极差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主次结构因素,揭示了仿生结构特征因素对材料力学性能影响规律。与随机分布的工程复合材料相比,生物材料运用有序结构选择性地增强材料性能,具有高效率及可调控的特点。解析生物材料的增强策略可以为开发高性能复合材料提供灵感,揭示生物材料结构-性能关系,可以为仿生材料设计提供依据。(3)有序排列结构不仅可以影响材料力学性能,也对材料的热光电等物理性能产生影响。受一些生物结构自调控现象的启发,设计制备了有序结构材料,研究了结构形式及参数对材料热传导及热膨胀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序增强结构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与纤维方向有关,平行于纤维方向热传导系数提高,垂直于纤维方向则下降。运用磁组装3D打印制备了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纤维取向的热超材料,热性能分析表明,材料具有各向异性、各点异性的热性能。这种热性能随位置变化的材料被称为热超材料,在电子封装、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及散热器材料等方面存在广泛应用,与目前的均质材料相比,不但能提高热传导和热稳定性,还能够实现热屏蔽、热集中等热管理功能。(4)4D打印是3D打印的激励-响应材料结构,在遇到适当的外激励时,可以产生可编程的形状或性能变化。生物材料能用纤维有序结构控制变形,运用这种控制原理和磁组装3D打印,开展了仿生微结构编程4D打印研究。以松塔鳞片纤维结构为蓝本进行仿生设计,运用磁组装技术4D打印了有序微结构编程的激励响应材料。研究了纤维含量、方向及分布对材料变形性能的影响,揭示了纤维取向与变形的关系,提出了仿生微结构编程4D打印设计方法。如何运用材料结构设计控制4D行为,是4D打印关键技术,材料内部结构编程充分发挥了3D打印的优势,拓展了4D打印设计空间。(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宝林[4](2019)在《基于新型嵌段共聚物定向自组装(BCPs-DSA)光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50年期间,光刻技术是促进先进集成电路设计及其器件更新换代的核心技术之一,每一代新的集成电路种类的出现,总是以光刻工艺实现更小特征尺寸为主要技术标志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一直沿着摩尔定律预言的速度迅速发展,其战略核心就是通过工艺技术科学研究上的创新实现半导体器件关键尺寸的不断缩小。光刻技术是实现器件小型化战略的关键所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光刻的成本与工艺复杂度也是与日俱增。目前,工业界、学术界及其他许多科研院所采用193nm/EUV光刻,并结合浸没式光刻技术、双(多)重图形曝光技术,193nm/EUV光刻技术已经将半导体技术节点延伸到32nm、20nm、16nm、14nm、10nm,甚至到7nm量产,并继续推进了5/3nm研发,常规的光刻技术几乎到达了其物理极限。然而,极高的工艺研发成本、工艺复杂性、光刻本身的物理限制以及许多光刻胶材料本身设计的缺陷等,都制约着现有光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面临推进越来越小纳米尺寸的图形化制作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以及缺陷性,工业界和学术界和其他科研院所正急需一种能兼顾精度与成本的解决方案。国际半导体技术蓝图(ITRS)在2013年提出,下一代光刻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有极紫外光刻(EUV)、纳米压印(NIL)、无掩模光刻(Maskless Lithography)和嵌段共聚物定向自组装(DSA)四种,再到2016年3月最新报告将ITRS改名为IRDS(国际器件及系统技术蓝图),不在像过去偏重如何继续提升运行速度与效率,而是关注如何让所设计芯片发展更符合智能型手机、穿戴式装置与数据中心交换的需要。在2017 IRDS光刻路线图中,其任务用于预测(15年)制造图案技术(HVM);确定关键图案的挑战和障碍;为更多的摩尔提供有挑战性的意见;为行业提供可用的参数路线图;对于近些年来说,所有以上都需要应用于高性能的内存芯片深入研究和快速应用各行各业芯片需求发展。与多图案化相比,EUV技术的成本对于小批量零件数量更有利,但大多数EUV的应用还是带来了高昂的成本。其中,嵌段共聚物定向自组装光刻(Directed Self-Assembly of Block Copolymer Lithography)简称DSA,采用的是由化学性质不同的两种单体聚合而成的嵌段共聚物作为原材料,在“非场”条件下(热退火、溶剂退火、机械力、氢键驱动,亲水/疏水作用驱动、表面张力驱动等)和“场”条件下(电场驱动、磁场驱动等)分相成纳米尺度的图形,再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图形诱导成规则化的纳米线阵列、纳米孔阵列,纳米球阵列,从而形成刻蚀模板进行纳米结构以及相关半导体器件的制造。与其他几种相关技术相比,DSA因无需光源、掩膜版及复杂的工艺条件,具有低成本、高分辨率、高产率、也可大规模应用的优势,快速得到半导体行业广泛关注,包括IBM、Intel、JSR、陶氏化学、IMEC、IMEICAS、复旦大学等在内的众多国际国内知名公司与科研院所机构都已对此项技术开展了相应而富有成果的研究。本文依托北京中科院微电子所(IMEICAS)科研平台,并主要负责DSA项目,进行了嵌段共聚物定向自组装光刻技术(BCPs-DSA)的相关研究,在“非场”条件下对新型嵌段共聚物(PS-b-PC)合成、其薄膜自组装工艺研发、无中性层垂直分相的创新研究、定向自组装工艺研究、图形转移工艺研发以及在“场”条件下的自组装到定向自组装的研究六个主要关键工艺模块进行系统的研究,解决了其中一些关键问题与挑战,建立一套与现有CMOS,FinFET工艺相兼容的嵌段共聚物定向自组装光刻基线工艺流程,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一种新型高-?、低分子量的苯乙烯-碳酸酯嵌段共聚物(Polystyrene-b-Polycarbonate,PS-b-PC)被成功合成;它在PS嵌段和PC嵌段之间的的聚合物骨架上含有活性-NH-基团,在“非场”条件下,也无需中性层,在衬底上成功实验了垂直分相。2.嵌段共聚物(PS-b-PC)薄膜自组装工艺及分相特性的研究:研究了周期sub-20(16.8nm)的非对称性嵌段共聚物PS-b-PC在薄膜中垂直自组装的性质,优化了自组装关键工艺条件,包括衬底处理方式、嵌段共聚物膜厚、退化温度与时间等,最终整合建立起一套具有低缺陷密度、高产率等优势的薄膜自组装工艺流程方案,为后续定向自组装光刻技术开发提供了实验基础与工艺窗口;3.嵌段共聚物在无中性层的条件,PS-b-PC也在不同的衬底(Si、SiO_2和Si_3N_4)上研究并实现垂直分相;4.通过版图设计(K-layout)设计不同纳米尺度的版图,到最终在硅衬底上实现所需的版图。特别是衬底侧壁对PS-b-PC诱导成定向自组装图案进行了科学研究并发现了PS-b-PC线条数目和图形形态随沟槽宽度值增长渐变规律并建立了理论模型。靠近版图侧壁的薄膜中的该嵌段分子拉向侧壁区域,会引起靠近侧壁区域中的嵌段组分发生变化,组分的变化引起了图形尺寸的形态的变化,而这一作用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从而形成线条宽度值增长渐变结构,这一结构在沟槽宽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达到稳定状态,然后沟槽中间会出现线条尺寸均一的周期纳米结构图形。5.图形转移技术研发:通过实验优化及工艺方案的改进,建立了嵌段共聚物无需中性层实现垂直图形转移,也建立了一种新型原子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与硬掩膜(Hard Mask)相结合的图形转移技术,使用Al_2O_3增强PC嵌段抗刻蚀性,并使用Hard Mask减少缺陷密度,解决了超薄嵌段共聚物薄膜抗蚀性选择比低、抗刻蚀性弱的问题,在硅衬底上实现了周期16.8nm纳米线结构的刻蚀转移图案,确立了一套适用于尺寸20nm及以下嵌段共聚物定向自组装图形转移工艺流程。6.电场、磁场这种“场”条件对新型嵌段共聚物(PS-b-PC)自组装以及定向自组装行为的影响,发现PS-b-PC在其膜厚为34nm并在硅片上无需中性层,也即PS-b-PC微观分相周期的2倍(2.0L_0)时,并且施加的电场强度为4kV/mm,时间为半小时,其分相结果最好,其他工艺条件下均为不理想的分相结果。另一种“场”方案设置的磁场强度(特斯拉)范围为(0.5T-1.0T),使得PS-b-PC样品初步分相。(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杨一唯[5](2019)在《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定向自组装及其在光学信息存储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稀土上转换碱金属氟化物纳米粒子由于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较窄的发射峰宽度、较大的反斯托克斯位移等独特的光学性质,在光学编码、生物诊疗及成像等领域被广泛研究。同时,由于其形貌及尺寸的可控性,稀土上转换碱金属氟化物纳米粒子也成为研究无机纳米材料组装及其性质的理想对象。油酸作为在稀土上转换纳米粒子合成过程中一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在稀土上转换纳米粒子的晶体生长及组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基于其解离形式——油酸负离子对六方相稀土上转换氟化物纳米粒子六棱柱侧面晶面具有较强的刻蚀作用,本课题研究了在核壳结构的稀土碱金属氟化物纳米颗粒外延生长过程中,选择性晶面刻蚀作用对其颗粒组装形式的影响,设计制备出长程有序的具有多层核壳结构的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线型组装体。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其组装方式的几个因素进行研究,包括油酸与油酸负离子的比值和壳层的晶格参数。基于对其组装机理的研究,通过采用表面配位的方式,在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壳层表面引入具有酸碱刺激响应性的?-二酮配体,根据外界环境的酸碱性条件对有机配体叁线态能级的调控和配体对稀土元素的敏化作用,实现了对稀土元素下转移发光强度及寿命的调制。通过将上转换发光与具有酸碱刺激响应性的下转移稀土发光结合,这种有机-无机杂化组装体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极大地提高了稀土纳米粒子的光学编码能力,实现了多模式、多维度的稀土光学信息存储及加密。本论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1.简述了目前无机纳米材料自组装的主要机理,并对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自组装及性质进行了简单的总结。2.通过生长-组装协同进行的方法设计合成了长程有序的核壳结构的稀土上转换纳米粒子的线型组装体,并对调控其组装形式的因素及机理进行了研究。3.基于表面配位的方法,在核壳结构的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表面引入具有酸碱刺激响应性的?-二酮配体。通过稀土上转换发光及刺激响应型下转移发光的结合,实现了多模式、多维度的光学编码和信息存储。(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谭桂珍,樊义翰,陈泽华,张英明,余坚[6](2019)在《静电自组装定向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石墨相氮化碳复合材料及其导热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NaOH溶液将块状多层石墨相氮化碳(B-g-C_3N_4)剥离成带负电的纳米片层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并与带正电(经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改性)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式,制得"面-面"定向结合的RGO-g-C_3N_4二维异质层状复合材料。Zeta电位研究表明,静电组装过程主要受电荷中和作用的主导,通过改变RGO和g-C_3N_4表面的Zeta电位可控制静电自组装材料的组成及形貌。拉曼光谱和XPS测试结果说明,RGO-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g-C_3N_4和RGO共同的结构特征;SEM和TEM结果进一步说明,RGO和gC_3N_4纳米片在垂直方向上"面对面"定向迭加结合,复合后仍为片层状结构,层厚度明显增加。RGO-g-C_3N_4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RG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RGO含量为24.4wt%时,其导热系数达到4.2W/(m·K),是相同质量分数简单物理混合RGO+g-C_3N_4复合材料导热系数(3.0W/(m·K))的1.4倍,由于RGO-g-C_3N_4复合材料形成有效导热链,使RGO-g-C_3N_4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高于简单物理混合RGO+g-C_3N_4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光燊,王涛,肖丽艳,李云,刘斌[7](2018)在《一种具有定向自组装功能的拟蛛丝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蛛丝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令其在生物医学材料如药物控释载体、手术缝合线、细胞培养支架、器官移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广,但采用传统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重组蛛丝蛋白存在相对分子质量偏小、不具有分子取向等缺陷,使得用这种重组蛛丝蛋白纺制的丝纤维的力学性能不能令人满意。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一种由蛛丝蛋白和类胶原蛋白融合构成的拟蛛丝蛋白,其为"ABA"型叁嵌段共聚物,两端(A段)为(Pro-Gly-Pro)n同聚体延伸段,可定向形成胶原叁螺旋结构,中间(B段)为优化设计的蛛丝蛋白。利用叁嵌段共聚物定向自组装形成超分子的特性,确保人工蛛丝纤维对相对分子质量的要求,也赋予拟蛛丝蛋白确定的分子取向,促进丝纤维的形成。本研究利用一对同尾酶,对拟蛛丝蛋白单体基因及类胶原蛋白基因进行同向重复串联,构建含拟蛛丝蛋白基因载体,最终在大肠杆菌中实现成功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冯雄汉,梁新然,赵怀燕,王小明,严玉鹏[8](2018)在《晶体定向组装在氧化锰矿物形成与转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锰矿物是土壤中主要吸附载体、氧化还原主体之一和化学反应的接触催化剂,同时也是动植物锰元素重要来源。氧化锰的形貌与结构共同决定了其反应性和环境行为,然而氧化锰形貌演化的晶体生长机制及其与结构的内在联系仍了解甚少。以最为常见氧化锰矿物水钠锰矿、锰钾矿为对象,通过高分辨电镜(HRTEM/FESEM),X射线吸收光谱(XAS)、配对原子分布函数(PDF)和粉末X射线衍射(XRD)形貌和结构分析技术,探讨了δ-MnO_2向层状结构水钠锰矿和向隧道结构锰钾矿转化的晶体生成演化过程,揭示了晶体定向组装(OA)生长机制在氧化锰矿物形成与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机制。纳米花形貌水钠锰矿的形成经历了"纳米晶核—纳米片—纳米花"的多维方向的OA生长过程。在水钠锰矿纳米花形成初期,初始的六边形纳米片迅速聚集形成核状基底,随后生成的δ-MnO_2小纳米片在基底上一个接一个沿边面OA组装生长("边对边"OA)形成纳米花瓣。"边对边"OA过程由水钠锰矿[MnO_6]片层边面不饱和O之间的氢键驱动的作用。同时,在反应之中相邻纳米花瓣之间也相互贴合,沿(001)面定向组装使片层增厚("面对面"OA)。"面对面"OA过程由相邻的纳米花瓣之间的库仑力和氢键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δ-MnO_2向锰钾矿转化则经历了"纳米片—长纳米片—纳米棒"的多维方向的OA生长过程,同时促进结构由层状向隧道转化。锰钾矿形成初期先形成初始的δ-MnO_2纳米片,在氢键作用下沿a-b面"边对边"定向组装形成长纳米片。晶体生长伴随层内的Mn(IV)被H_2O还原为Mn(Ⅲ)/Mn(Ⅱ),新形成的Mn(Ⅲ)从层内迁移至孔穴上下方,与层内的叁个晶格氧和叁个层间羟基氧结合。因此相邻的长纳米片在羟基间氢键作用下沿c轴"面对面"组装形成初级纳米棒。此时相邻层的层间[Mn(Ⅲ)O_6]八面体在结合过程中构筑2′2的α-MnO_2隧道壁,实现层状向隧道结构的转化。上述结果揭示了氧化锰矿物形成与转化过程的晶体生长和组装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氧化锰等活性矿物形貌和结构的演化及其耦合关系,也为叁维纳米材料的高效可控的合成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8-05)

梁新然,赵怀燕,王小明,严玉鹏,刘凡[9](2018)在《δ-MnO_2向正交水钠锰矿转化过程中的定向组装生长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钠锰矿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层状氧化锰矿物,也是表生环境中最强的吸附剂和氧化剂之一。依据层结构对称特点,水钠锰矿分为六方和正交两种对称型。这种结构的差异极大的影响了它的活性以及改变了对环境中其他元素的作用。不同对称结构水钠锰矿往往存在形貌差异,并与结构一同影响着其矿物学特性、以及吸附和氧化等反应活性。因此在氧化锰矿物结构演化过程中,揭示晶体生长机制对深入理解其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和作用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通过合成δ-MnO_2,并与不同浓度的Mn(Ⅱ)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在其形成过程中取样,实时捕获矿物转化过程中间产物,结合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HR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X射线吸收光谱(XAS)等技术,揭示定向组装晶体生长在其结构与形貌演化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结果表明,δ-MnO_2在初始时为六方对称的层结构,在碱性环境通过与合适浓度的Mn(Ⅱ)反应向正交层对称型的水钠锰矿转化,同时Mn(Ⅱ)浓度和反应pH共同决定了其转化的程度和速率,并影响了它们的反应活性。在结构发生转化的同时,矿物形貌经历了"初级纳米片—次级纳米片—微米片"的多维方向的定向组装(OA)生长过程。在转化初期δ-MnO_2为弱结晶的堆积厚度为单层或几层、尺寸为几纳米的初级纳米片;随着反应的进行,初级纳米片沿边面"边对边"组装增宽,同时沿c轴方向初步增厚至数层,形成一百纳米以下大小的次级纳米片;然后该次级纳米片进一步沿边面进行"边对边"进行组装,并且同时也沿(001)面定向组装使片层增厚("面对面"OA),最终形成堆积厚度约20nm、尺寸达微米级的正交水钠锰矿微米片。(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8-05)

李冰,李海波,Mark,Neisser,Caleb,L.Breaux,Clifford,L.Henderson[10](2018)在《用于大分子定向自组装的新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具有高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的嵌段共聚物聚(对叔丁基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tBS-b-PHEMA),并分别采用阴离子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式制备了不同嵌段比例、不同分子量的窄分子量分布的该嵌段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分析了嵌段共聚物的组分,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分析了嵌段共聚物相分离后的尺寸及结构,对比研究了两种聚合方式对嵌段共聚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阴离子聚合方式得到的嵌段共聚物分子量分布更窄,相同分子量下发生微相分离的尺寸更小,其在150℃真空烘箱中加热18h后可以形成尺寸为9.96nm的柱状相及8.42nm的层状相。(本文来源于《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18年04期)

定向组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叁重图样光刻和定向自组装技术下通孔层的掩模版和引导槽分配问题,首先为给定版图构造一个加权冲突分组图;然后,基于加权冲突分组图提出一个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同时,为了加快整数规划的求解速度,引入一些有效的不等式将一些不好的结果剪枝掉.对比当前相关工作,基于整数规划的方法可以减少42倍的冲突数目和78%的总成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向组装论文参考文献

[1].邱深玉,李未,李健文,徐成勇.溶剂和温度诱导1,3,5-均苯叁酸在高定向热解石墨表面上的自组装行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

[2].李兴权,吴莉莉,朱文兴.叁重图样光刻与定向自组装技术下通孔层的分解[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周雪莉.仿生定向纤维增强材料磁组装3D/4D打印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张宝林.基于新型嵌段共聚物定向自组装(BCPs-DSA)光刻技术研究[D].贵州大学.2019

[5].杨一唯.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定向自组装及其在光学信息存储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9

[6].谭桂珍,樊义翰,陈泽华,张英明,余坚.静电自组装定向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石墨相氮化碳复合材料及其导热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9

[7].李光燊,王涛,肖丽艳,李云,刘斌.一种具有定向自组装功能的拟蛛丝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8

[8].冯雄汉,梁新然,赵怀燕,王小明,严玉鹏.晶体定向组装在氧化锰矿物形成与转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C].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2018

[9].梁新然,赵怀燕,王小明,严玉鹏,刘凡.δ-MnO_2向正交水钠锰矿转化过程中的定向组装生长机制[C].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2018

[10].李冰,李海波,Mark,Neisser,Caleb,L.Breaux,Clifford,L.Henderson.用于大分子定向自组装的新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光催化体系垂直定向单壁碳纳米管的干法转移步骤...定向凝固的原理图科研组通过气相处理Ga2O3电纺纳米纤...由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组装成的宏观材...一1.带电中空微胶囊定向组装示意...

标签:;  ;  ;  ;  ;  ;  ;  

定向组装论文_邱深玉,李未,李健文,徐成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