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读者论文_姚友本

导读:本文包含了译文读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读者,译文,目的论,意识形态,中国,青少年,散文。

译文读者论文文献综述

姚友本[1](2019)在《提高旅游景点介绍译文读者友好性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翻译旅游景点介绍的时候,在宏观上应时刻以目标读者为中心,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期盼,采用合理的信息编排、顺序和结构,并在微观技能上对景点介绍的信息内容进行筛选、处理、优化,以提高信息内容的经济性、适切性和劝诱性,提升译文的读者友好性,达到理想的信息传播交际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28期)

俞淼[2](2017)在《探究英译汉项目中读者意识缺失对译文质量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读者在翻译活动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读者对译文的期待和要求引导着译者的翻译思维和翻译方法。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始终具备良好的“读者意识”,需要考虑译文对读者的影响或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读者意识的缺失必会对译文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并阻碍原文功能的实现。本文通过对某体育图书材料英译汉项目的案例分析,发现在信息类文本中,读者意识的缺失会影响到译文高频词汇的严谨性、语言表达的简洁性,最终影响原文文本功能的实现,无法使译文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根据这一项目经验,笔者总结出几点策略,为今后此类文本的翻译提供警醒,并强调读者意识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11-01)

刘钏[3](2017)在《以译文读者为导向的翻译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目的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同时受众群体又对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选取德国女作家Anne C.Voorhoeve的小说作品《南京路》为翻译材料。该小说是一部青少年文学作品,其主要受众是青少年。不同于成人,青少年有其自身特点。一个好的青少年文学作品译作必然要求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重视青少年的特点。在本文中,笔者以目的论为指导,尝试在考虑青少年这一特殊受众群体的前提下选择出适当的翻译策略,为预期读者呈现出一个兼具教育与美学功能的译文。(本文来源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3-01)

刘子轩[4](2016)在《翻译过程中针对译文读者做出的考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功能翻译理论,尤其是弗米尔的目的论以及诺德的译文读者忠诚理论,分析在翻译过程中针对译文读者因素做出的考虑以及翻译策略。同时以翻译实践《雇主品牌的构成及其挑战》为例,将理论部分于翻译过程中进行应用,以验证理论部分的合理及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期刊2016-01-07)

周楚,徐宜华,廖志勤[5](2015)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文读者接受度调查——以王维《鹿柴》英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证研究,调查读者对同一首古诗不同译本的选择及原因,发现古诗英译在求真,求美,求押韵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考虑潜在读者的文化背景、阅读习惯及对译文的期待等要素,西方汉学家在英译中国古诗时有目的语优势,但国内学者因文学功底和中国文化背景,在中国古诗英译大潮中大有赶超西方汉学家之势。中西方译者均应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呈现原诗意境,展现原诗形式之美,如是的译文在中国读者中接受度更高。(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陈迪[6](2015)在《从对比修辞学的角度看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方式,翻译与对比修辞学息息相关,从对比修辞学的角度来讨论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重要性十分必要。文章在介绍对比修辞学与翻译学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翻译实践来阐释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重要性,并讨论让译者培养读者意识与应用对比修辞的策略,旨在帮助译者更出色地完成翻译。(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刘泽权,刘鼎甲[7](2015)在《意识形态操控与动态读者取位:评价理论视角下切尼复旦演讲及其二汉语译文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评价理论中态度系统的分析工具,在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框架下,比较2004年4月15日美国前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的演讲和问答及其美国和中国官方中文译本,探讨译者与读者的主体间角色及在翻译中所体现的人际策略、动态读者取位方法与意识形态的操控。本文发现,量化分析源语文本和汉译文本中显式与隐式态度资源的运用和译者的翻译策略,不仅可以展示作者、译者如何通过评价模式的选择实现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的操控,而且有助于全面揭示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的主体间角色与读者立场的动态取位。(本文来源于《外文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王喜[8](2015)在《接受美学视角下散文翻译的译文读者关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后期,汉斯·罗伯特·姚斯和沃尔夫冈·伊瑟尔率先在文学研究领域提出了接受美学理论,突破了过去文学研究都以作者、文本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转而关注读者的中心地位。接受美学理论一经引用到文学翻译研究之中,读者就成为文学翻译研究关注的新焦点,传统的作者、文本或译者中心论的翻译研究范式受到挑战。作为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文体,散文形式灵活,意象丰富,情境交融,向来有美文之誉。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给英汉散文的翻译设置了重重障碍,所以汉英散文的互译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少有翻译家从事汉语散文英译的工作,翻译界甚至一度存在汉语散文不可译的观点。但是,更多的翻译学者则认为汉语散文是中国文学的精髓,承载了厚重的中国文化,是可译也是值得翻译的。作为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张培基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现代散文的翻译,对中国现代散文翻译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翻译出版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直是翻译界备受推崇的散文佳译,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翻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众多学者对张培基的现代散文翻译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就汉语散文翻译提出大量新主张和理论。然而,人们对散文翻译的研究仍然远远滞后于散文的创作与发展,也滞后于其他文学题材翻译的研究,其研究的焦点仍为传统的作者、文本或译者。因此,本文拟以接受美学为理论依据,以实例分析的方法,将译文读者的主体性地位作为关注点,从情感、语言和文化叁个层面,分析张培基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对译文读者审美需求的关照,探讨张培基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满足译文读者这叁个层面的需求,并最后得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的启示,即散文翻译的重心应是向译文读者传达原语的“美感”和散文翻译的文化传播应注重与译文读者的“视野融合”。本文共分成如下五部分:第一章介绍接受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汉英散文各自的特点以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陈述国内外接受美学理论应用于文学翻译研究的现状以及中国现代散文翻译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第叁章探讨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的文学翻译研究的新方向,即:翻译是文学的再创作与接受的过程,翻译要注重译文读者的主体性。第四章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张培基在散文翻译过程中如何满足译文读者在情感、语言和文化叁个层面的审美需求,并分析关照译文读者对中国现代散文翻译的启示。第五章为本论文的结论部分。(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5-03-01)

杨慧芳[9](2014)在《译文读者的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译文读者的意识形态会对翻译过程造成影响,具体表现在对原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译本在译入语社会的接受情况方面。译者在作抉择时会不可避免地考虑到这些因素。(本文来源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肖楠[10](2014)在《《普通读者》译文比较与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就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普通读者》这一着作的叁篇译文进行分析、比较和评述,以求从译文单句译法、译文用词、修辞、译文风格等方面对马爱华、翟世镜和刘炳善叁名译者的译文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来源于《青年作家》期刊2014年14期)

译文读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读者在翻译活动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读者对译文的期待和要求引导着译者的翻译思维和翻译方法。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始终具备良好的“读者意识”,需要考虑译文对读者的影响或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读者意识的缺失必会对译文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并阻碍原文功能的实现。本文通过对某体育图书材料英译汉项目的案例分析,发现在信息类文本中,读者意识的缺失会影响到译文高频词汇的严谨性、语言表达的简洁性,最终影响原文文本功能的实现,无法使译文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根据这一项目经验,笔者总结出几点策略,为今后此类文本的翻译提供警醒,并强调读者意识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译文读者论文参考文献

[1].姚友本.提高旅游景点介绍译文读者友好性的方法[J].科技经济导刊.2019

[2].俞淼.探究英译汉项目中读者意识缺失对译文质量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3].刘钏.以译文读者为导向的翻译实践[D].天津外国语大学.2017

[4].刘子轩.翻译过程中针对译文读者做出的考虑[D].天津外国语大学.2016

[5].周楚,徐宜华,廖志勤.中国古典诗歌英译文读者接受度调查——以王维《鹿柴》英译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

[6].陈迪.从对比修辞学的角度看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重要性[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

[7].刘泽权,刘鼎甲.意识形态操控与动态读者取位:评价理论视角下切尼复旦演讲及其二汉语译文对比分析[J].外文研究.2015

[8].王喜.接受美学视角下散文翻译的译文读者关照研究[D].宁夏大学.2015

[9].杨慧芳.译文读者的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

[10].肖楠.《普通读者》译文比较与评述[J].青年作家.2014

论文知识图

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关联理论翻译流程图(二)翻译作为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翻译路径的前提下减小译文读者在理解上所需...2翻译过程各要素相互影响示意

标签:;  ;  ;  ;  ;  ;  ;  

译文读者论文_姚友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