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效应表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应,表征,掩蔽,黑磷,参考系,贫困,电子束。
效应表征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波,李继春,骆红云[1](2019)在《Q345钢焊接结构高温环境下拉伸形变PLC效应的声发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研究Q345钢焊接结构在高温下拉伸形变微观组织对声发射信号的影响,对Q345钢母材结构和焊接结构分别在20℃、200℃和250℃条件下进行拉伸形变测试,同时使用声发射手段进行监测。高温下焊接材料强度有所降低而塑性增强,在高温下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硬化阶段出现同屈服阶段类似的锯齿波动即波特文-勒夏特利埃效应(Portevin-Le Chatelier简称PLC效应),在200℃和250℃条件下材料的屈服点较20℃有下降,且基本上无屈服平台。常温下母材试样硬化阶段声发射信号幅值大多集中在40~50 dB,而焊缝试样主要集中在50~70 d B其中个别信号超过80d B。200℃条件下弹性阶段在40~50 d B范围产生大量低幅值声发射信号,随着应变增大声发射信号幅值逐渐升高但总体处于60 dB以下。在硬化阶段对比200℃和250℃条件下声发射信号数量分布范围可见,温度升高后位错受溶质原子束缚小,位错运动活跃。(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S1期)
赵蜜[2](2019)在《儿童贫困表征的年龄与城乡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尝试突破为经济短缺表象所遮蔽的贫困研究和贫困治理,基于儿童视角的贫困表征来探究主观贫困对于贫困者困境的建构功能。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对温州市中心、郊区和乡村的叁所小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儿童的贫困表征内容远比官方定义丰富且存在年龄效应。城市儿童贫困知识的精细化程度显着高于同龄的郊区与乡村儿童,并且这种城乡差异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城市儿童的贫困判断线索也远比贫困儿童多元而精细。研究揭示,阻断儿童贫困再生产的干预可从贫困表征入手,并应在不同处境的儿童出现对贫困的认知与判断分化之前进行。(本文来源于《社会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乔晓妹,唐荣超,张鑫雯[3](2019)在《非掩蔽启动与掩蔽启动效应是否存在质的区别?——来自新学词汇心理表征研究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加工研究中的启动效应考察某一刺激对另一刺激的影响,其中掩蔽和非掩蔽启动效应的区别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通过采用非掩蔽启动范式的词汇学习实验,探究新词经过单次学习之后能否产生启动词词别效应,并将实验结果与掩蔽的启动词词别效应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虽然掩蔽的启动词词别效应不存在,但是非掩蔽的启动词词别效应存在,说明这两种启动效应之间可能存在质的区别。研究进而讨论了两种启动效应的性质和发生机制。(本文来源于《外语界》期刊2019年03期)
王维[4](2019)在《钙钛矿氧化物薄膜的微结构表征及电子束辐照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强关联电子体系中,晶格,自旋,轨道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二维薄膜材料的发展,实现了通过引入外界应力,化学掺杂等方式,调控这些微观的相互作用,使得材料的宏观性质不断得到优化。电子显微学作为一种研究物质微结构的有利方法,随着球差校正,色差校正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子级空间分辨率的微结构表征技术成为了一种不可替代的研究手段。本文将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几种钙钛矿氧化物薄膜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同时,关注电子束辐照效应对测试样品微结构带来的影响。本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通过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的方法观测薄膜样品(LaCoO_3/SrRuO_3多层膜)的缺陷结构。根据高角环形暗场像(HAADF),观测到了薄膜的界面以及其内部形成了多种不同的Ruddlesden-Popper(R.P.)型层错结构。按照层错的方向来分,可将其分为平行于界面的层错(即,水平层错)和垂直于界面的层错;从层错形成的位置来分,水平层错会出现在界面附近,也会出现在LCO层的内部;而垂直层错一般出现在SRO层内。这些层错的形成与多层膜生长的化学环境,薄膜应力和生长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等因素相关。除此之外,根据层错中的原子排列特点,我们为每一种层错类型都提出了相应的3D原子结构模型,进而可以为薄膜的生长提供一些更为直观的观测结果。2.研究生长在SrTiO3衬底上的La_(1-x)Sr_xCoO_(3-)δ/La_(2/3)Sr_(1/3)MnO_3/La_(1-x)Sr_xCoO_(3-)δ(x=0.2,0.5)叁层膜的微结构,来进一步探究其易磁化轴在低温下发生转变的机制和易磁化能提高的原因。利用原子分辨率的STEM图像分析LSCO层对LSMO层提供的应力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LSCO层中存在横向和纵向的暗条纹,这些不同方向的暗条纹会为LSMO层提供不同的应力影响,导致LSMO层中MnO_6八面体的拉伸和压缩,从而使得Mn离子的3d轨道在室温下无序排布。通过低温和室温电子能量损失谱的前后对比,结合文献报道,低温下LSCO层中的晶面间距总体上发生收缩,这一变化会通过界面,为LSMO层提供更多的压应力影响,诱导LSMO层晶格畸变,使得MnO_6八面体沿着c轴拉长,3d电子更容易占据dz~2-r~2轨道。由于过渡金属中存在自旋-轨道耦合,从而为其自旋磁矩方向发生改变,薄膜样品中总磁矩沿着c轴方向,易磁化轴的方向指向面外。该研究从微观角度为易磁化轴在低温下发生转变提供了一定的实验证据。由于LSCO中不同的畴结构为LSMO提供了不同的应力影响,导致LSMO层的对称性降低,使其易磁化能提高。3.铜氧化物常常具有高温超导性,而Cu-O之间的相互作用诱导的晶格畸变与超导性的关联,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Tb_2Cu_(0.83)Pd_(0.17)O_4化合物中的非公度调制结构的本质。通过拍摄不同带轴的选区电子衍射图,我们发现调制结构是由于Cu离子沿着CuO_2平面的面外方向移动导致的,这种面外型移动的结构在R_2CuO_4(R=稀土金属)化合物中是一种新型的超结构。该样品在电子束辐照之下,通过调控电子束辐照剂量率的大小,发生可逆的,可重复的相变过程:近晶相-向列相-近晶相。通过一系列原位的TEM实验(加热实验,低温实验,低电压实验),可以判断电子束辐照分解效应是诱导相变主要的因素。根据实验观测的结果,我们推测调制结构形成的原因是由于Cu离子化合价态的有序分布导致的。4.溴化锰是用来制备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了解其结构特性和化学稳定性对控制其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关注溴化锰的耐辐照能力。在TEM中,用电子束辐照样品,原位实时地观测样品的变化过程。实验结果显示,暴露在空气中的溴化锰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其水合物在电子束的辐照下以及TEM铜网的催化作用下,会发生分解。(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李兵[5](2019)在《含萘单元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聚合物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的发现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荧光染料在聚集态或者固态下荧光淬灭的问题,具有很好的潜在应用价值,引起了研究人员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具有AIE特性的荧光探针已经应用在离子检测、生物检测、药物释放等等,其中对金属离子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合成了两种具有AIE效应含萘单元聚合物和一种具有AIE效应含萘单元化合物,用于Fe~(3+)和HgCl_2的检测。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氯化亚砜和2,6-萘二甲酸为起始原料通过酰氯化反应合成化合物M1,M1和叔丁基苯傅-克酰基化反应合成化合物M2,进而与1,2-乙二硫醇合成化合物M3,最后以六羰基钨为催化剂分子间脱硫反应制备了含萘单元共轭聚合物PNTB。随四氢呋喃(THF)/水(H_2O)混合溶剂中水分数不断增加,PNTB的荧光强度呈递增趋势,表明PNTB具有AIE特性。与具有AIE特性的四苯乙烯(TPE)相比较,PNTB和TPE在溶液状态(THF为溶剂)和聚集状态(THF/H_2O,10/90,V/V)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1.83%、12.74%和0.26%、0.81%,说明PNTB的聚集效果和发光性能更佳。2、以化合物M1、叔丁基苯和苯甲醚为起始原料,通过傅-克酰基化反应合成不对称化合物B2,进而与1,2-乙二硫醇合成化合物B3,B3分子间脱硫反应合成聚合物P1,P1的侧基(甲氧基)转变为羟基制备了聚合物P2,然后与溴代异丁酰溴反应合成大分子引发剂P3,最后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了水溶性聚合物P4。P4的最低临界胶束浓度为14.4 mg·L~(-1);P4对金属离子检测发现Fe~(3+)使P4的荧光亮度变暗,表明P4对Fe~(3+)有很好的选择性;P4的荧光强度随Fe~(3+)浓度增加而减弱,检测下限为20 nM,表明P4对Fe~(3+)有较好的灵敏性;P4与Fe~(3+)作用后的荧光强度随Fe~(3+)加入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弱,36 min后趋于稳定,表明P4对Fe~(3+)的相互作用较慢。3、以2-萘甲酰氯为起始原料,首先通过傅-克酰基化反应合成化合物NBMK,进而与四溴化碳Corey-Fuchs反应合成化合物NBM-2Br,最后与吡啶-3-硼酸Suzuki偶联反应合成具有AIE特性含萘单元化合物NBME-Dpy。在NBME-Dpy的DMSO/H_2O(1/99,V/V)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金属离子,发现Fe~(3+)使NBME-Dpy的荧光发生了淬灭,表明NBME-Dpy对Fe~(3+)有很好的选择性;NBME-Dpy的荧光强度随Fe~(3+)浓度增加而减弱,检测下限为4.9μM,表明NBME-Dpy对Fe~(3+)有较好的灵敏性。在NBME-Dpy的DMSO/H_2O(10/90,V/V)溶液中,加入不同汞盐,发现HgCl_2增强了NBME-Dpy的荧光,表明NBME-Dpy对HgCl_2有很好的响应性;NBME-Dpy的荧光强度随HgCl_2浓度增加而增大,检测下限为0.40μM,表明NBME-Dpy对HgCl_2有较好的灵敏性。本文成功合成了两种含萘单元具有AIE特性平面刚性较大的聚合物PNTB和P4。PNTB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P4对Fe~(3+)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性,有望应用与水环境中Fe~(3+)检测和生物检测。同时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AIE效应含萘单元化合物NBME-Dpy,实现了对Fe~(3+)的“荧光减弱型”检测和HgCl_2的“荧光增强型”检测,有望应用于离子检测和化学传感器领域。(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彭鹏[6](2019)在《功能性二维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场效应性能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自被发现以来,以其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性质使人们对这种二维结构的材料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得益于石墨烯研究的繁荣,氧化石墨烯、氮掺杂石墨烯等石墨烯相关的功能性衍生物也逐渐得到广泛的关注。氧化石墨烯和氮掺杂石墨烯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氧化、掺杂、还原等手段对石墨烯结构和性质进行调控,实现特定的功能应用。与此同时,其他元素的功能性二维材料如氮化硼、过渡金属硫化物和黑磷等也相继走进人们的视野。其中黑磷作为半导体,以其优异的电子和光学性质,如高载流子迁移率和可调制的直接带隙等,成为了二维材料领域的新焦点。本文主要从氧化石墨烯的修饰、掺杂以及黑磷单晶的制备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十八烷基叁氯硅烷(OTS)的垂直异质结构来制作基于RGO的场效应器件。RGO表面的OTS单分子层阻断了大气环境中水分和氧气对RGO中电子的捕获,而二氧化硅衬底上的OTS单分子层隔绝了来自衬底的电荷散射。这种垂直异质结构同时消除来自衬底和空气中的掺杂,最终得到了本征的对称双极性场效应器件。不仅如此,器件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显着的提升,双极性场效应能在大气环境下维持将近一周左右。2.通过邻芳香二胺化合物中的氨基和氧化石墨烯中的羰基之间的希夫碱缩合反应,成功制备了吡嗪和吡啶类的氮掺杂石墨烯,并研究了氮的构型和结构中的吸电子基团对氮掺杂石墨烯电学性能的影响。当石墨烯被含有强吸电子基团(叁氟甲基基团)的邻芳香二胺化合物掺杂时,场效应晶体管器件表现出空穴传输主导的双极性场效应行为,显示为p型的掺杂。当强吸电子的叁氟甲基基团被移除,器件逐渐转变为对称的双极性场效应,甚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n型掺杂。在此基础上引入吡啶类型的氮,由于吡啶氮的吸电子及散射作用,器件转变为弱p型掺杂。3.利用五溴化磷作为前驱物,熔融的金锡合金(AuSn)作为催化基底,首次通过常压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方法实现了高质量大面积的单晶黑磷的生长。通过系统降温实验表明,黑磷在金锡合金表面的生长为偏析机制,类似于石墨烯在镍箔上的生长方式。通过电子束溅射原位俄歇电子能谱(AES)的表征也证实了这一点。在熔融金锡合金表面,磷原子偏析生成黑磷的过程中,黑磷的孤对电子会被金属离子捕获。这会阻止黑磷与空气中水氧继续反应,使黑磷的空气稳定性大大提高。(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树辉[7](2019)在《奖罚对基于工作记忆表征的注意引导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的信息不仅能自上而下地引导注意选择与之相似或匹配的目标刺激,还能自上而下地引导注意偏向与之匹配的非目标刺激,即无关工作记忆表征的注意引导。但认知控制能否调节无关工作记忆表征对注意的引导过程目前还存在争议。一部分研究发现这种注意引导过程是一个自动化的加工过程,且稳定存在于视觉搜索早期阶段。另一部分研究则发现这种注意引导过程受认知控制的影响,是一个灵活可控制的过程。因此,本研究拟结合奖罚与双任务范式(工作记忆和视觉搜索),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进一步考察认知控制能否拒绝或抑制无关工作记忆表征对注意的引导,注意引导效应消失或出现注意抑制。实验开始前清楚地告诉被试,在视觉搜索过程中之前记忆过的项目永远不会是目标刺激,以自上而下地形成注意拒绝定势。研究一主要采用惩罚联结-测试范式,考察惩罚联结对注意捕获的影响。惩罚联结阶段,主要建立刺激与惩罚的价值联结。测试阶段,采用知觉启动的注意捕获任务或记忆驱动的注意捕获任务。结果在知觉启动的注意捕获任务中发现,高奖罚匹配条件凸显干扰刺激捕获的首次注视点显着小于不匹配条件,表现出注意抑制效应。表明惩罚联结会提高认知控制能力,拒绝凸显干扰刺激对注意的捕获。而在记忆驱动的注意捕获任务中,与高惩罚匹配的无关工作记忆表征捕获的首次注视点的注视时间显着小于不匹配条件,表明惩罚联结会提高认知控制能力,加快注意脱离。研究二和研究叁采用工作记忆和视觉搜索结合的经典双任务范式,分别在视觉搜索阶段和反应阶段进行及时奖罚反馈。结果发现奖罚区组中这种注意引导效应消失,趋近奖励和避免惩罚的内源性动机能提高被试认知控制能力,抑制无关工作记忆表征对注意的引导,即使在视觉加工早期阶段,基于工作记忆表征的注意引导效应也并不是一个自动化的加工过程。综上所述:当工作记忆项目与金钱损失联结时,在视觉搜索阶段,惩罚联结会提高认知控制能力加快注意脱离;趋近动机和回避动机能提高认知控制能力,在视觉搜索启动后立即抑制无关工作记忆表征对注意的引导,注意引导效应消失。(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罗梓文[8](2019)在《表征精确性和相似性对基于工作记忆的注意引导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研究表明,视觉场景中与工作记忆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刺激能够优先捕获注意,这一现象被称为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引导效应,因此,外界刺激与工作记忆内容之间的匹配程度决定了其被注意选择的可能性。通常来说,工作记忆驱动的注意捕获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首先工作记忆刺激被编码进入注意模板,其次在视觉搜索过程中利用注意模板不断比较和判断视觉刺激与模板表征的匹配程度,其中注意模板的容差性与变异性会直接影响到这一视觉注意选择过程。本研究主要采用“记忆—搜索”双任务范式,利用眼动追踪技术,以首次注视点百分率和行为反应时为指标从以上两个方面探讨表征精确性和相似性对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引导效应的影响过程。研究一通过记忆探测任务的难度控制被试对记忆刺激的编码深度及记忆精度,探讨表征精确性是否影响基于工作记忆的注意引导效应,眼动数据显示,粗略记忆匹配条件的注意引导效应量显着大于精细记忆匹配条件(实验1),在控制认知资源消耗差异后,两种记忆表征匹配条件的注意引导效应量没有差异(实验2和3),表明在视觉搜索早期阶段,表征精确性主要通过调控认知资源的方式影响注意引导过程,注意引导效应量随着工作记忆任务所消耗认知资源的增多而减少;研究二从视觉搜索刺激与记忆内容的匹配程度探讨表征相似性对注意捕获过程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当记忆匹配刺激只可能作为干扰刺激出现在搜索序列中时,物理表征匹配、心理表征匹配和低相似性匹配叁种条件的注意引导效应量没有差异(实验4-7),而当记忆刺激可能作为搜索目标出现时,表征相似性开始影响这一注意偏向过程(实验8),说明表征相似性主要通过工作记忆信息的任务相关性影响注意选择,当工作记忆内容与视觉搜索任务有关时,两者的表征相似程度越高,注意引导效应量越大。综上所述,研究一和研究二分别从注意模板的编码加工阶段和比较判断阶段探讨注意模板的容差性与变异性将如何调节工作记忆对视觉注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认知资源消耗相同的情况下,无关工作记忆表征的精确性和相似性不影响工作记忆驱动的注意选择。在视觉搜索过程中,注意模板表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与容差性,基于无关工作记忆表征的注意引导机制可能是一个模糊的、直觉式的、基于特征维度的加工过程。(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陈运飞[9](2019)在《身体表征与空间表征对SNARC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SNARC效应的本质,从身体表征(非反应手的手部位置)和空间表征(不同空间参考系下的空间知觉)入手,研究在单手反应方式下的非反应手位置的不同与空间知觉模式的不同对SNARC效应的影响,通过对数字加工和空间加工的脑机制的分析,来探讨SNARC效应的本质。方法:实验一采用单手单指按键反应方式,考察身体表征中非反应手置于座椅扶手和对应按键两种情况的放置位置对SNARC效应的影响。实验二采用单手单指按键反应,要求被试统一使用右手食指按键,考察基于自身的空间表征方式和基于客体的空间表征方式等两种不同的空间表征对SNARC效应的影响,同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不同参考系下的空间表征的差异和数字加工的脑机制,以进一步探讨数字加工与空间表征的内在联系。结果:实验一结果发现,采用单手单指反应方式进行反应时,出现了显着地SNARC效应。表明采用单手单指进行按键反应方式,个体出现了对左右空间信息的加工。此外,身体表征主效应也显着,表明非反应手的放置位置的不同会对SNARC效应产生影响。实验二结果发现,不管是在基于自身的空间表征形式下,还是在基于客体的空间表征的形式下,符合SNARC效应所要求的条件(左-小,右-大)的按键反应均快于不符合条件(左-大,右-小);基于自身的空间表征的反应时都显着高于基于客体的空间表征的反应时。ERP结果显示,不同参考系下的空间表征在P3成分上存在显着差异,在LPP成分上差异不显着,表明不同参考系的空间表征在晚期加工中并无显着不同;对不同脑区波幅的方差分析发现,对空间识别有重要作用的脑区为顶叶脑区。结论:(1)行为学研究发现:空间信息加工受身体效应器影响,数字的加工与空间信息加工产生联结。(2)ERP研究发现:对空间识别有重要作用的脑区为顶叶脑区,加工过程中出现了单侧化优势,尤其是左顶叶对大数字的加工有重要作用,并且潜伏期较短,右顶叶对小数字的加工有重要作用,且潜伏期较长;不同参考系下的空间信息加工在晚期成分中并无显着不同。(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于亚敏[10](2019)在《公路隧道入口“黑洞”效应的数值表征与遮阳棚光环境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晴朗白天公路隧道入口的“黑洞”效应极大加剧了驾驶人的生、心理负担,诱发的高事故风险长期困扰公众的安全出行。当前公路隧道入口遮阳棚较少、型式多、长度不一,经验设计成分大,已有研究难以支撑其渐低光环境的科学设计。开展隧道入口“黑洞”效应的数值表征研究,进而提出遮阳棚的光环境设计方法,对于降低甚至消除隧道入口“黑洞”效应对行车安全的严重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隧道入口“黑洞”效应中驾驶人的明暗直接感受指标——视点照度为基础,进行不同地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黑洞”效应感受的实车试验,利用照度计实测驾驶人在通过隧道入口时的视点照度变化并记录其视觉感受程度,依据相邻比值模型获得不同视觉感受等级下的分类结果,采用模糊K-均值算法得到驾驶人视觉感受的分级阈值,揭示了驾驶人明暗感受分级与照度变化的本质内涵;基于优选的Ecotect Analysis光环境仿真技术构建遮阳棚及其相连的隧道模型,分析不同视点照度水平、控制速度条件下4/6车道隧道入口视点照度变化,提出了隧道入口遮阳棚的设置条件;将遮阳棚2倍理论最小长度结合分段最大长度确定其初始长度,分别对该长度下不同遮阳材料透光参数组合的遮阳棚进行全长范围内视点位置处的照度数值仿真,基于驾驶人视觉舒适的照度变化指标,得到不同视点照度水平、控制速度条件下的遮阳棚长度及遮阳材料透光参数组合推荐值,提出了“分段单一、整体组合”式遮阳棚的渐低光环境的设计方法。分别以实体工程4/6车道公路隧道入口为对象,分别通过参照法及光环境仿真方法,确定其遮阳棚长度及遮阳材料透光参数的组合方式,研究成果可为公路隧道入口遮阳棚的设置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隧道入口“黑洞”效应现象,可望实现公路隧道运营安全。(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6)
效应表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尝试突破为经济短缺表象所遮蔽的贫困研究和贫困治理,基于儿童视角的贫困表征来探究主观贫困对于贫困者困境的建构功能。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对温州市中心、郊区和乡村的叁所小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儿童的贫困表征内容远比官方定义丰富且存在年龄效应。城市儿童贫困知识的精细化程度显着高于同龄的郊区与乡村儿童,并且这种城乡差异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城市儿童的贫困判断线索也远比贫困儿童多元而精细。研究揭示,阻断儿童贫困再生产的干预可从贫困表征入手,并应在不同处境的儿童出现对贫困的认知与判断分化之前进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效应表征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玉波,李继春,骆红云.Q345钢焊接结构高温环境下拉伸形变PLC效应的声发射表征[J].金属热处理.2019
[2].赵蜜.儿童贫困表征的年龄与城乡效应[J].社会学研究.2019
[3].乔晓妹,唐荣超,张鑫雯.非掩蔽启动与掩蔽启动效应是否存在质的区别?——来自新学词汇心理表征研究的证据[J].外语界.2019
[4].王维.钙钛矿氧化物薄膜的微结构表征及电子束辐照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9
[5].李兵.含萘单元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聚合物合成与表征[D].河北大学.2019
[6].彭鹏.功能性二维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场效应性能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7].刘树辉.奖罚对基于工作记忆表征的注意引导效应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9
[8].罗梓文.表征精确性和相似性对基于工作记忆的注意引导效应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9
[9].陈运飞.身体表征与空间表征对SNARC效应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9
[10].于亚敏.公路隧道入口“黑洞”效应的数值表征与遮阳棚光环境设计方法[D].长安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