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肺切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肺癌,肺癌电视胸腔镜手术,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
肺切除论文文献综述
徐燕,韩啸[1](2019)在《肺癌胸腔镜肺切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行VATS术的465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有无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n=46)和未发生肺部感染组(n=419),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胸腔镜肺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肺部感染组患者年龄、性别(男)、吸烟指数、肺部基础疾病史、心脏病史、术前FEV1pre<80%、肿瘤大小、手术时间、切除范围(多个肺叶)、病理分期(Ⅲ~Ⅳ)等方面均高于未发生肺部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Z/t=22.16、7.57、9.48、13.78、5.25、40.79、6.49、7.65、15.73、69.57,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吸烟指数(>400)、病理分期(Ⅲ~Ⅳ)、切除范围(多个肺叶)、手术时间(>3 h)是肺癌VATS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FEV1pre≥80%是肺癌VATS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肺癌VATS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受到年龄、吸烟指数、术前FEV1%、病理分期、手术时间、切除范围等临床因素的影响,建议针对以上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本文来源于《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黄秋瑜[2](2019)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开胸肺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开胸肺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6例择期开胸肺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应激水平指标、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术后24 h与72 h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不增加开胸肺切除术中出血量,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各项应激反应指标,提高恢复效率和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机体快速康复。(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倪瑞婕,李志新,王晓军[3](2019)在《胸腔镜肺切除术围术期不放置导尿管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切除术围术期不放置导尿管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胸腔镜肺切除术220例,随机分为无尿管留置组及尿管留置组各110例。比较2组术后尿路感染、尿潴留发生率,术后舒适度(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男性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严重程度。结果与尿管留置组相比,无尿管留置组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低[21. 8%(24/110) vs. 34. 5%(38/110),χ2=4. 402,P=0. 036],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等舒适度得分高,首次下床早,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2组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无显着性(P> 0. 05)。无尿管留置组男性患者术后24 h IPSS评分轻、中、重度分别为33、28、7例,尿管留置组分别为20例、27例、22例,差异有显着性(Z=-2. 469,P=0. 014)。结论胸腔镜肺切除术不留置尿管能够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术后患者舒适度,缩短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IPSS评分严重程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汪娟,王前慧子[4](2019)在《肺切除术后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肺切除术后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肺切除术治疗患者60例,研究时段自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原因,并探究护理措施。结果: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与年龄、术式、术前肺功能、既往心血管病史有关,不同类别患者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切除术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术前可做综合分析,给予针对性处理,制定系统护理方案,保护患者安全。(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0期)
周子鹤,任克伟,吴刚,白亮亮,张文君[5](2019)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合并食管胸膜瘘的支架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气管、食管双支架置入治疗支气管胸膜瘘合并食管胸膜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肺癌外科切除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合并食管胸膜瘘的3例患者,总结气管、食管双支架置入治疗支气管胸膜瘘合并食管胸膜瘘的临床效果。结果气道支架及食管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3例患者支架置入后瘘口均获得完全封堵,随访3个月,患者感染得到控制,胸腔残腔缩小,生活质量较支架前明显提高。结论采用气管、食管双支架置入治疗支气管胸膜瘘合并食管胸膜瘘,操作简单、安全,近期效果明确。(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郑,谭智明[6](2019)在《参麦注射液对肺切除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炎性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肺切除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炎性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行肺切除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标准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经过7d治疗,实验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值、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及血氧分压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有利于降低肺切除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呼吸功能及肺功能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宋萍,郑娇[7](2019)在《肺切除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医疗损害鉴定两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案例1.1案例11.1.1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王某于某年5月16日因"体检发现左上肺结节影3天"至某叁甲医院住院治疗,经抗感染治疗后,5月29日复查胸部CT,该结节影无变化,不排除恶性肿瘤可能。同年6月2日行"VATS(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左胸探查、左肺上叶切除术"。手术记录:左(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刘思博,张磊,石玉慧[8](2019)在《预见性护理对肺癌全肺切除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应用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全肺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肺癌的常用根除性治疗方式,全肺切除术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耐受性要求较高,且患者术后极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1])。预见性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的新理念~([2]),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护理模式。护士主要针对患者危险因素采取的针对性预防措施,通过敏锐的观察,及时观察患者不同的(本文来源于《中日友好医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吴江,葛明建[9](2019)在《围术期液体治疗对肺切除术后急性肺损伤及肾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肺切除术后并发症以肺部并发症最为常见,包括肺炎、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等,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液体治疗是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维持电解质平衡,纠正液体失衡和异常分布等。近年来有研究证实,输液速度与输液量与肺切除术后ALI有关,且限制性液体治疗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AKI)。目前,目的导向液体治疗为围术期液体治疗的新理念,对于降低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肺切除术后ALI与围术期液体治疗的相关性、ALI发病机制与围术期液体治疗的关系、AKI与围手术期液体治疗的关系及肺切除术后目的导向液体治疗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刘奕兰,程莹莹[10](2019)在《快速康复在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肿瘤科2017年6月—2018年5月共收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82例,借助电脑随机表法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入快速康复理念,对比两组护理并发症及患者住院恢复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着(P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 <0.05)。结论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融入快速康复理念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减少护理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9年19期)
肺切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开胸肺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6例择期开胸肺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应激水平指标、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术后24 h与72 h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不增加开胸肺切除术中出血量,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各项应激反应指标,提高恢复效率和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机体快速康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肺切除论文参考文献
[1].徐燕,韩啸.肺癌胸腔镜肺切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
[2].黄秋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开胸肺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3].倪瑞婕,李志新,王晓军.胸腔镜肺切除术围术期不放置导尿管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
[4].汪娟,王前慧子.肺切除术后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分析[J].名医.2019
[5].周子鹤,任克伟,吴刚,白亮亮,张文君.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合并食管胸膜瘘的支架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
[6].王郑,谭智明.参麦注射液对肺切除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炎性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9
[7].宋萍,郑娇.肺切除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医疗损害鉴定两例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
[8].刘思博,张磊,石玉慧.预见性护理对肺癌全肺切除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9
[9].吴江,葛明建.围术期液体治疗对肺切除术后急性肺损伤及肾损伤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9
[10].刘奕兰,程莹莹.快速康复在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