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党的十九大的国际影响,对于理解新时代中国所处的世界方位、历史方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把握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方案、中国话语、中国道路等之于世界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由此方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全球背景之下进行通盘考量,为推进人类文明不断进步贡献力量。武汉大学教授、西南政法大学讲席教授项久雨最近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中国新贡献》[注]《中国新贡献》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系统研究十九大国际影响的学术力作。由10位国内外著名学者联合推荐。人民出版社在推荐该书时强调:“中国精神点亮世界,中国价值召唤世界,中国智慧润泽世界,中国力量激荡世界,中国方案惠及世界,中国话语影响世界,中国道路引领世界。这些中国新贡献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加强大的正能量。伟大复兴的蓝图,让海外人士更加看好中国未来。他们相信,中国新贡献必将载入人类文明新史册。(见该书封面——编者注)。《中国新贡献》一书作者项久雨是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30多篇。(编者注)。正是这样一部系统反映十九大国际影响、助力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开拓之作,通读全书,我认为该书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基于历史逻辑,立体展现中国新贡献的发展之维
作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出发,以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轴,特别是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世界影响。从宏观历史背景下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逻辑,从更广的时空方位中洞察十九大所处的历史结点,从历次党代会国际影响的比较中突出党的十九大的特性。作者充分地意识到,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等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经过充分的历史沉淀与发展中生成的。例如,该书中提到的古韵丝路焕发新时代活力,便是将缘起于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与当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结合在一起,从时空维度的比较当中来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定位,指出这是一条历久弥新、互利共赢、超越零和博弈的和平之路、发展之路、未来之路。这样的一种历史视野与历史逻辑贯穿于全书当中,使得全书有着厚重的历史现场感,能够从更为广阔的时空角度来审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来见证党的十九大之于中国历史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以详实的数据、丰富的历史素材、生动的发展故事为立足点,使之具有一定程度的国际比较意义。我们知道,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舆论当中出现了无法发声或者是发声弱的境况,这从根本上看便是话语权缺失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作者清醒地意识到,话语权的缺位容易将中国发展的解释权拱手送人,无疑是将中国的新贡献变成了他者话语当中的所谓“威权主义”之下所取得的成就,这种看法是不公允的、脱离实际的、没有充分说理的。因而,该书能够主动以历史的宏观视野来进行话语体系的建构尝试,力图为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与中国话语体系国际传播提供更多的鲜活资源,不失为一次有益的探索。
二、基于理论逻辑,全面梳理中国新贡献的理论脉络
马克思认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理论之所以能够在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实践当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之所以能够作为指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正是由于中国理论高度满足中国发展的需要。基于此,作者认为,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理论是党的十九大最为重要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在国际舞台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今后中国价值观念、中国理论国际传播的重要环节。该书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萌发与形成的逻辑,找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内在契合,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逻辑中来进行国际影响与世界意义的探讨。从根本上看,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这一思想理论集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价值性、真理性于一体,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成果。而如何将这一成果的实质内涵、特性等进行充分的阐释,使得海外受众更易理解、更能接受也是该书讨论的焦点之一。有鉴于此,作者把握了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理论内核与价值对接相统一的逻辑,深入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旨、价值实质等内容,从不同维度、不同层次展开其国际影响的叙事,具有更强烈的问题意识导向与现实指向,有着充分的理论说理。我们知道,只有彻底的理论才能说服人,只有彻底的叙事才能引导人,只有彻底的故事才能吸引人,这是全书在中国理论阐释中的重点所在。更为重要的是,该书基于国际比较的立场,对于中国理论、中国智慧的国际比较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角度进行比较,充分展现了中国理论的独特性以及深刻性,在国际比较上对内增强理论自信,对外增强海外受众对于中国理论的认知程度与认同程度,使得中国理论在国际国内两个舞台上充分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三、基于价值逻辑,全景折射中国新贡献的价值之维
中国价值与人类共同体价值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这是全书力图进行阐释的核心要点。作者在澄清“普世价值”没有普世意义的基础之上,立足于中国价值核心实质,着力对中国价值的世界意义进行阐述。该书从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人类终极理想三个维度的分析当中,使得中国价值的定位愈发清晰、中国价值感召力的理路愈发显著,中国价值构成了与“普世价值”截然不同的价值景观,在世界价值场域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一直以来,西方的“普世价值”都被视作全人类的价值圭臬来奉行,但事实上不论从西方“普世价值”的历史生成逻辑还是演进逻辑来看,不论是从价值的实质内核、阶级属性还是其适用范围来看,“普世价值”都不具有普世意义。这是由于其背后的阶级实质、价值属性未来决定了其无法支撑起全人类核心价值的重量,而且,其虚伪性和欺骗性已经昭然若揭。实质上只能如亨廷顿所言,“普世价值”只是西方在价值观层面上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作者从中国价值的传统逻辑、现代逻辑、未来逻辑等方面,多维度展现了中国价值的立场与诉求,指明了中国价值的中国意义与世界意义,表明了中国价值内嵌的和平逻辑与发展逻辑。这便是说明,中国价值以和平、发展为夙愿,不以扩张、干涉他国为诉求,是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本质超越,反映了人类共同价值的核心主旨。
四、基于实践逻辑,系统揭示中国新贡献的实践源泉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主张都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上凝练形成的,中国新贡献不是随意提炼的,同样也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并且能够为实践所检验是正确的、科学的。我们知道,不论是中国理论的产生还是中国价值的提炼,都是从中国实践的广阔土壤当中生成的,不存在某种超越于现实实践之上的理论或价值。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学术界扎根于中国实践,取得了很多富有洞见的学术成果,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揭示实践、解释实践。作者认为,实践的立场是中国理论一贯以来的立场,实践的观点与方法的运用是中国新贡献产生的重要渠道。作者充分意识到唯有把握中国实践,方能做到贴合国情、符合党情、聚合民情,从而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将中国新贡献阐释好、运用好、发挥好、传播好,才能真正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才能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治国理政的时代叙事表述好,才能够符合十三亿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民族复兴的梦想。在国际与中国的双重比较中才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唯有用中国自己的理论来诠释自身发展的优势、实践的特色,才能得到科学、正确、合理的结论。与之相反,倘若随意牵强附会式地套用西方理论来解释中国,便无法真正读懂中国、理解中国、发展中国,这是作者在该书中一以贯之与反复强调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者以敏锐的眼光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中国实践与他国实践进行了动态的审视,以一种命运共同体的逻辑与思维来理解中国实践,超越了地域与空间的局限与束缚,超越了文明之间的分歧与隔阂,从而更好地发掘中国实践的世界意义。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五、基于未来逻辑,多维展望中国新贡献的未来蓝图
该书运用丰富的材料证明了新时代的中国必将为人类文明创造出更多的贡献,中国道路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其产生源源不断的溢出效应是该书所竭力进行论证的。所谓溢出效应,指的是中国新贡献不仅仅作用于中国自身,还会给世界各国及人民带来许许多多的福祉,这是中国新贡献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地方。作者认为,中国不谋求霸权、不进行权力的游戏,而是以一种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坦诚的态度来开展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作者指出,处在新时代发展方位的中国,致力于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贡献力量,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者认为,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中国不输出模式也不引入模式,中国不搞零和博弈而是奉行互利共赢,中国不主张文明冲突而倡导文明之间的交往互鉴,这样一种人类交往的新范式是中国为世界发展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从来不追求一枝独秀或一花独放,而是基于一种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来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任。在该书中,作者以更长的时间维度、更为深远的未来逻辑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未来构想,作者坚信21世纪人类文明的美好理想必将在中国与友好国家的共同推动下转化为现实,届时,世界将呈现出一幅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景象。诚然,这样一幅美好的世界图景并不是空想,而是基于中国实践与世界实践相统一、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中国未来与世界未来相一致的逻辑进行的科学预判。
总而言之,该书是系统研究十九大国际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影响的开拓之作,是具有原创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理论著作,为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与把握中国发展、中国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尽管该书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该书的出版将为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相关研究注入新的活力。JS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视觉SLAM去模糊系统……………………………………………缪弘,张文强 24-5-62
中图分类号:D0-0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9.01.14
文章编号:1008-4355(2019)01-0148-04
收稿日期:2019-01-08
作者简介:张耀灿(1937),男,广东南海人,华中师范大学桂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本文责任编辑:林士平
标签:中国论文; 价值论文; 理论论文; 贡献论文; 逻辑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政治理论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总论)论文;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