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脑室内脑膜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何明辉[1](2020)在《增强T2 FlAIR与增强T1WI序列在颅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3.0T MR通过体外实验探寻增强T2 FLAIR序列最佳对比剂浓度、剂量、扫描时机并尝试将其结果应用于临床。应用高场强MR扫描仪对正常脑组织及常见各种颅脑疾病进行研究,探讨增强T1WI、增强T2 FLAIR序列对不同颅脑疾病早期检出的差异,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1体外实验:分别将不同浓度(4.8mmol/L、2.4mmol/L、1.2mmol/L、0.6mmol/L、0.3mmol/L、0.15mmol/L、0.075mmol/L)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广州康臣)和钆特酸葡胺注射液(江苏恒瑞)注入14个塑料试管中。将试管置于MR头线圈中。对所有试管均进行T1WI、T2 FLAIR序列扫描,扫描层面垂直试管长轴。分别测量每支试管信号强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2临床试验:正常志愿者:行颅脑MR平扫及增强扫描未见异常者共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13-76岁。病例组:2019年1月-2020年1月因各种颅脑疾病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且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颅脑疾病患者68例。其中,脑膜瘤14例,转移瘤12例,胶质瘤及胶质瘤术后复查者7例,脑梗死33例,脑出血1例,神经鞘瘤1例。所有受检者行颅脑MRI平扫(横断面T2WI、横断面及矢状面T1WI、横断面T2 FLAIR),平扫结束后行横断面T1WI增强扫描,最后行横断面T2 FLAIR增强扫描。主要评价增强T2 FLAIR、增强T1WI两种序列。正常组观察并记录皮层血管、静脉窦、脉络丛及第四脑室外侧隐窝静脉在T1WI和T2 FLAIR增强序列图像上强化情况。病例组观察并记录病变在T1WI和T2 FLAIR增强序列图像上强化情况,有无强化、强化的程度、病变数量、范围。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T1WI序列,不同对比剂之间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1,P=0.892>0.05)。在T2 FLAIR序列,不同对比剂之间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6,P=0.175>0.05)。2在T1WI序列,随着对比剂浓度减低,信号强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对比剂浓度在0.3mmol/L-0.15mmol/L,信号开始减低,到0.075mmol/L时信号显着减低,不同浓度对比剂间信号有差异(H=35.867,P<0.001);在T2 FLAIR,随着对比剂浓度减低,信号逐渐增高,在0.15mmol/L时最大,随后开始减低,不同浓度对比剂之间信号有差异(H=39.257,P<0.001)。3对比剂浓度为4.8mmol/L时,T1WI信号明显高于T2FLAIR(t=73.447,P<0.001);对比剂浓度为2.4mmol/L时,T1WI信号明显高于T2 FLAIR(Z=-2.201,P=0.028<0.05);对比剂浓度为1.2mmol/L时,T1WI信号明显高于FLAIR(Z=-2.207,P=0.027<0.05);对比剂浓度为0.6mmol/L时,T1WI信号高于T2 FLAIR(Z=-2.207,P=0.027<0.05);对比剂浓度为0.3mmol/L时,T1WI和T2 FLAIR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7,P=0.200>0.05);对比剂浓度为0.15mmol/L时,T2 FLAIR信号略高于T1WI(Z=-2.201,P=0.028<0.05);对比剂浓度为0.075mmol/L时,T2 FLAIR信号高于T1WI(t=-9.163,P<0.001)。4脉络丛在T1WI均明显强化,在T2 FLAIR大多有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7>0.05),但在T2 FLAIR强化稍弱;皮层血管在T1WI均明显强化,在T2 FLAIR均无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静脉窦在T1WI均明显强化,在T2 FLAIR序列部分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部分第四脑室外侧隐窝静脉在T1WI及T2 FLAIR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5脑膜瘤患者(14例)中,3例患者病变在T2 FLAIR出现边缘强化,在T1WI未出现,术中及术后证实肿瘤表面微血管丰富,在T1WI及T2 FLAIR序列,增强扫描序列图像上强化评分情况无差异(χ2=1.929,P=0.165>0.05),大多数病灶均可以直接判断病变是否出现强化(P=1.000>0.05)。12例转移瘤中,脑实质转移11例(转移灶26个),脑膜转移1例。不论是T1WI还是T2 FLAIR,大多数都能较好的显示转移灶,两种增强扫描序列图像上强化评分情况无差异(χ2=0.111,P=0.739>0.05),大多数病灶均可以直接判断病变是否出现强化(P=1.000>0.05)。2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T1WI和T2 FLAIR增强扫描均未见强化;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增强T1WI和T2 FLAIR强化情况无差别;1例胶质瘤术后肿瘤复发者增强T1WI和T2 FLAIR强化无差别;2例胶质瘤术后T1WI和T2FLAIR增强扫描均未见强化;1例为术后1周扫描时脑膜强化,1年后复查脑膜强化消失。3例为急性期脑梗死增强T1WI出现脑回状、条状强化,但在T2 FLAIR序列,不减影很难判断病灶是否强化。陈旧性梗死灶无论是在T1WI还是T2FLAIR均无强化。结论1临床需要进行T2 FLAIR增强扫描时应在T1WI增强之后。2增强T2FLAIR可避免T1WI皮层静脉、静脉窦、脉络丛强化的影响而利于脑膜和皮层病变、后颅窝病变、脑室内病变的显示。3对于脑膜瘤和转移瘤患者,可在常规T1WI增强扫描后增加T2 FLAIR扫描,可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图13幅;表8个;参90篇。
梁龙[2](2020)在《多模态MRI在脑室内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多模态MRI在脑室内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例临床资料完整、手术病理确诊的脑室内脑膜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脑室内脑膜瘤好发于中年女性,主要位于侧脑室三角区(9/12)。多边界清晰,呈类圆形(10/12)。T1WI主要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则主要表现为稍高信号或等信号,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10/12),DWI均可见不同程度弥散受限。ASL均为高或稍高灌注,MRS均可见高CHo峰,低Cr峰,未见明显NAA峰。结论:脑室内脑膜瘤的多模态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有效提升临床的诊断效能。
张丽,付伟伟,林琳,吴喜跃,吴龙,赵树超,付海洋,许丹榕,蔡珊珊,张声,刘雪咏,王行富[3](2019)在《脑室内脑膜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8年1月至2018年3月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93例脑室内脑膜瘤,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脑室内脑膜瘤占脑膜瘤总数1.95%,男女比例为1.0∶2.6。发病年龄8~72岁,中位年龄47岁,发病高峰为41~60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40/66,60.6%)、头晕(20/66,30.3%)等,术前症状持续时间1 d~6年不等。主要发生在侧脑室(88/93,94.6%),以三角区居多(78/88,88.6%)。大部分(53/73,72.6%)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周围脑水肿。肿瘤最大径0.2~11.0 cm,中位值4.5 cm。肿瘤周围脑水肿与肿瘤最大径及WHO分级有关。组织病理学类型包括:纤维型、过渡型、脑膜上皮细胞型、血管瘤样型、沙砾体型、富于淋巴浆细胞型、不典型、横纹肌样型以及间变性脑膜瘤等,大部分为WHOⅠ级,以纤维型最多(38/93,40.9%)。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总体预后较好,但高级别肿瘤预后较差。结论 脑室内脑膜与其他部位脑膜瘤临床病理特征大致相似,但发病高峰略低。发生瘤周水肿的比例较高。肿瘤预后与组织学分级相关。
王丽丽[4](2018)在《MRI在脑室内脑膜瘤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MRI在脑室内脑膜瘤的诊断价值,分析脑室内脑膜瘤在MRI中的影像学特征,并与其它脑室内肿瘤进行鉴别,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诊治的12脑室内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且均行MRI检查,分析所选患者的MRI表现。结果:本文所选12例脑室内脑膜瘤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分布部位均在侧脑室9例占100%;最大肿瘤为7.1cm×6.8cm×5.6cm,最小肿瘤为0.8cm×0.6cm×0.7cm;8例(66.7%)患者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T1W1呈稍低信号9例患者,等信号3例;T2W1呈稍高信号9例,等信号3例;增强扫描显示9例患者呈明显均匀强化,3例患者钙化灶未强化。结论:脑室内脑膜瘤在MRI上具有一些特征的影像学表现,临床上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多方位的观察,能提高患者的诊断正确率。
刘震,张萍,张佩娟,王织,宫若晨[5](2017)在《16例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MRI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16例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及鉴别要点。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术前MRI诊断为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基准判断MRI诊断结果,总结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MRI,并对误诊患者的原因及鉴别要点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11例术前诊断准确(8例位于侧脑室、2例位于三脑室且累及室间孔、1例位于四脑室),5例误诊(胶质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1例、混合型生殖细胞瘤1例、脑膜瘤1例)。可见邻近透明隔或Monro孔,内部或边缘可见多发囊变,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可呈小囊状、不规则或多房状大囊变。多以实性为主,可见囊变。实性部分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部分患者伴出血、瘤灶周围脑水肿、脑室扩张积水及中线移位。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钙化区无强化。结论对发生于脑室前部或靠近室间孔区的肿瘤患者,可在符合MRI表现的基础上结合手术病理、免疫组化标记进行鉴别诊断,降低误诊率。
李昊,高培毅[6](2017)在《脑室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诊断及文献回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脑室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增加对该病的系统性认识,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脑室内淋巴瘤患者的影像特点。结果脑室内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本组4例病灶位于侧脑室内,3例位于第四脑室内,其中2例合并脑实质内病灶,7例病灶均表现为实性等信号影,5例可在病灶内见囊变区;增强扫描后7例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5例表现为与脉络丛分界不清,5例表现为沿着脑室壁爬行生长,呈铸形;仅1例行DWI序列的患者表现为整个肿瘤扩散受限影;3例有CT检查的患者均表现为稍高密度影,其中1例可见条块状钙化。结论发生于脑室内的实性占位性病变,CT扫描呈稍高密度影,静脉注入对比剂可见明显强化且与脉络丛及脑室壁均关系紧密者,应考虑到脑室内淋巴瘤的可能。
蓝岚[7](2017)在《脑室肿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脑室肿瘤的MRI影像特点,提高脑室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占位性病变的MRI影像表现。结果不同脑室肿瘤的MRI表现有所不同,部分肿瘤具有某些特征性的表现。而大多数肿瘤具有发病年龄及好发部位特征。如脑膜瘤及中枢神经细胞瘤常见于中年人,而室管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瘤则好发于儿童。脑膜瘤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而室管膜瘤则好发于第四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则好发于侧脑室前角。结论 MRI影像学表现结合肿瘤的发病年龄及部位等可以提高脑室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禹智波,张云泉,李锦青[8](2015)在《第四脑室原发性脑膜瘤MRI扩散加权成像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用于诊断第四脑室原发脑膜瘤的可行性,以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依据。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第四脑室原发脑膜瘤患者的DWI、ADC图像表现,测量计算ADC值,与文献报告的脑膜瘤ADC值进行比对,同时结合常规MRI表现进行影像诊断。结果该组脑膜瘤的平均ADC值有6例在(1.159±0.037)×10-3 mm2/s与(1.173±0.062)×10-3mm2/s之间,1例平均ADC值为(0.765±0.036)×10-3 mm2/s,经配对样本t检验,P=0.013(<0.05),与文献报告的第四脑室良性脑膜瘤ADC值(1.171±0.214)×10-3 mm2/s,恶性脑膜瘤平均ADC值(0.752±0.215)×10-3 mm2/s相一致,6例符合典型脑膜瘤,1例符合非典型/恶性脑膜瘤。结论利用DWI和ADC值提供的诊断信息和常规MRI成像相结合,可以提高第四脑室原发性脑膜瘤影像诊断准确率。
李章宇[9](2015)在《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脑室内脑膜瘤MRI表现及与其它脑室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室内脑膜瘤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室内脑膜瘤好发于侧脑室(10例),次为三脑室(1例)和四脑室(1例),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8例)或分叶状(4例)肿块。T1WI呈稍低信号(10例)或等信号(2例),T2WI呈稍高信号(9例)或等信号3例),7例见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增强扫描多明显均匀强化(9例),3例见斑片状低信号。结论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林丽萍,尹化斌,耿道颖[10](2014)在《脑室脑膜瘤的MRI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脑室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总结其影像特征及病理基础。结果脑室脑膜瘤以纤维型为主;DWI多呈高信号;肿瘤多数位于侧脑室三角区,1例位于双侧脑室及三脑室;肿瘤边界清晰,多数为实性分叶状肿块,1例明显囊变;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均有脑室的扩大;瘤周水肿以轻度为主。结论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二、四脑室内脑膜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脑室内脑膜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增强T2 FlAIR与增强T1WI序列在颅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材料与仪器 |
1.1.2 扫描方法 |
1.1.3 图像观察及测量 |
1.1.4 统计学分析 |
1.1.5 偏倚控制 |
1.2 结果 |
1.2.1 不同对比剂信号强度 |
1.2.2 不同浓度对比剂信号强度 |
1.2.3 不同序列信号强度 |
1.3 讨论 |
1.3.1 磁共振钆对比剂增强扫描原理 |
1.3.2 不同对比剂信号强度 |
1.3.3 不同浓度对比剂信号强度 |
1.3.4 不同序列信号强度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临床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仪器及对比剂 |
2.1.3 检查方法 |
2.1.4 图像观察 |
2.1.5 统计学分析 |
2.1.6 偏倚控制 |
2.2 结果 |
2.2.1 正常解剖结构在T1WI及 T2 FLAIR强化情况 |
2.2.2 病例组各种病变在T1WI及 T2 FLAIR强化情况 |
2.3 讨论 |
2.3.1 增强T1WI和增强T2 FLAIR序列正常脑实质强化差异 |
2.3.2 脑膜炎增强T1WI和增强T2 FLAIR序列表现 |
2.3.3 脑膜瘤增强T1WI和增强T2 FLAIR序列表现 |
2.3.4 脑转移瘤增强T1WI和增强T2 FLAIR序列表现 |
2.3.5 胶质瘤增强T1WI和增强T2 FLAIR序列表现 |
2.3.6 脑梗死增强T1WI和增强T2 FLAIR序列表现 |
2.3.7 其它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3章 综述 增强T2 FLAIR序列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
3.1 颅脑磁共振增强扫描序列种类 |
3.1.1 T1WI序列 |
3.1.2 FLAIR序列 |
3.2 颅脑磁共振增强扫描 |
3.3 增强T1 FLAIR序列临床应用 |
3.3.1 脑膜病变 |
3.3.2 脑肿瘤 |
3.3.3 外伤和手术后 |
3.3.4 脑缺血 |
3.3.5 其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2)多模态MRI在脑室内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肿瘤部位、大小、边界以及形态分析 |
2.2 常规MR信号分析 |
2.3 MRS及ASL分析 |
2.4 病理 |
3 讨论 |
(4)MRI在脑室内脑膜瘤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一般资料 |
2研究方法 |
2.1仪器 |
2.2检查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16例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MRI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MRI检查 |
2 结果 |
2.1 诊断结果 |
2.2 MRI表现 |
2.3 误诊患者的MRI表现分析 |
3 讨论 |
3.1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病理分析 |
3.2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 |
3.3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误诊与鉴别诊断 |
3.3.1 胶质细胞瘤: |
3.3.2 室管膜瘤: |
3.3.3 混合型生殖细胞瘤: |
3.3.4 脑膜瘤: |
(6)脑室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诊断及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影像检查方法 |
3.图像分析 |
结果 |
1.影像表现 |
2.病理结果 |
讨论 |
(7)脑室肿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设备与方法 |
2 结果 |
2.1 肿瘤的发病年龄及病变部位特点 |
2.2 肿瘤的MRI表现特点 (表2) |
2.2.1 脑膜瘤 |
2.2.2 脉络丛乳头状瘤 |
2.2.3 室管膜瘤 |
2.2.4 中枢神经细胞瘤 |
2.2.5转移瘤 |
3 讨论 |
(8)第四脑室原发性脑膜瘤MRI扩散加权成像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常规MRI及DWI扫描方法 |
1.2.2 DWI资料分析计算ADC值 |
1.3 评定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MRI及DWI结果 |
2.2 ADC值结果 |
2.3 病理学检查 |
3 讨论 |
4 结论 |
(9)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及 MRI信号 |
2.2 病理 |
3 讨论 |
(10)脑室脑膜瘤的MRI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设备及扫描方法 |
1.3 图像分析 |
2 结果 |
2.1 病理分型 |
2.2 发病部位及MRI表现 |
3 讨论 |
3.1 发病与临床特点 |
3.2 起源与病理 |
3.3 MRI表现 |
3.4 鉴别诊断 |
四、四脑室内脑膜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增强T2 FlAIR与增强T1WI序列在颅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D]. 何明辉.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多模态MRI在脑室内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J]. 梁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09)
- [3]脑室内脑膜瘤临床病理学特征[J]. 张丽,付伟伟,林琳,吴喜跃,吴龙,赵树超,付海洋,许丹榕,蔡珊珊,张声,刘雪咏,王行富.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9(02)
- [4]MRI在脑室内脑膜瘤的诊断价值分析[J]. 王丽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08)
- [5]16例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MRI误诊分析[J]. 刘震,张萍,张佩娟,王织,宫若晨.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09)
- [6]脑室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诊断及文献回顾[J]. 李昊,高培毅.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7(03)
- [7]脑室肿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J]. 蓝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11)
- [8]第四脑室原发性脑膜瘤MRI扩散加权成像特征分析[J]. 禹智波,张云泉,李锦青. 西部医学, 2015(04)
- [9]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J]. 李章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02)
- [10]脑室脑膜瘤的MRI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J]. 林丽萍,尹化斌,耿道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