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清免疫学改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对59名确诊为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外周血RF、ANA及抗SSA、抗SSB抗体进行测定。结果:阴虚内热型患者与气滞血瘀型患者的抗SSB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证型间RF、ANA、抗SSA抗体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抗SSB抗体间存在一定关系,与RF、ANA、抗SSA抗体间无相关性。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型;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
【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097-02
干燥综合征(Sj?gren’sSyndrome,SS)是指继发于外分泌腺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的口眼干燥,包括口干燥症、眼干燥症、唾液腺肿大,此外尚有气道干燥、干燥性支气管炎、皮肤干燥和阴道干燥,以及腺外表现如神经病变、肺部损害、间质性肾炎、皮肤血管炎和淋巴组织增生等。属于中医“燥证”范畴。本病起病隐匿,病程绵长,但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以对症缓解症状为主,总体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常常求治于中医,在缓解口干、眼干、关节疼痛、下肢瘀斑等方面,疗效明显;但对于中医中药与相关实验室检查之间的关系,尚无充分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相关免疫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系进行初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病例来源为2015年9月-2016年3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各证型患者59例。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按照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诊断)标准[1],排除口腔疾病、肝炎、肾上腺疾患、甲状腺疾患、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等疾病。
1.2.2中医证型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分为4型如下:
阴虚内热证:咽干口燥,饮水频频,或伴难愈性口腔溃疡、牙龈出血,两眼干涩无泪或少泪,心烦失眠,大便干燥,舌质红少津,苔薄白而干或中剥少苔、无苔,脉细数。
气阴两虚证:口眼干燥,唇干皴揭,纳呆气短,进干食困难,关节酸痛,神疲乏力,舌淡胖,舌尖红,少苔,脉细数。
气虚失运证:口干咽燥,无唾少津,不欲饮水,眼鼻干燥,视物模糊,食少纳呆,不能吞咽干物,食后腹胀,倦怠乏力,大便稀溏,小便频数,女子兼见月经不调,带下清稀,性欲冷淡,舌淡苔白,脉迟缓。
气滞血瘀证:口干咽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眼干涩少泪,形体消瘦,肌肤甲错或见红斑,毛发干枯,四肢关节疼痛,或见关节肿大畸形,屈伸不利,女子兼见月经量少或闭经,阴道干涩,舌质紫暗有瘀点、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涩。
1.3观察指标
回顾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详细记录患者的中医四诊结果,并进行中医症候分型分类,记录患者外周血免疫学指标抗SSA、抗SSB、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
抗SSA、抗SSB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检测;ANA滴度及分型采用免疫荧光法测验,R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率的比较采卡方检验,理论数小于5时用Fisher精确检验,必要时行Holm-Bonferroni校正。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阴虚内热证18例,平均年龄(53.50±10.87)岁,病程(7.83±5.27)年;气阴两虚证16例,平均年龄(54.63±15.11)岁,病程(8.62±7.39)年;气虚失运证11例,平均年龄(51.82±6.66)岁,病程(8.64±6.28)年;气滞血瘀证14例,平均年龄(55.64±11.15)岁,病程(6.93±3.56)年。各组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2.2不同证型自身抗体分布
注:抗SSB抗体组总体检验χ2=7.906,P=0.048,阴虚内热组与气滞血瘀组组间比较P=0.004。
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抗SSB抗体阳性在各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A、RF、抗SSA抗体则无明显差异。
3.讨论
广义的ANA指细胞内所有核酸和核蛋白抗体的总称,为非特异性抗体,因其可见于多种结缔组织疾病,而成为结缔组织病的筛查试验,同样也见干燥综合征。ANA的滴度不一定与疾病活动相平行,但在部分病例中,可以观察到ANA滴度随病情活动而变化,多为正相关,但就疾病整体而言,ANA更多体现为诊断价值而非评估价值。这可以解释在本研究中ANA的高阳性率,且与中医证型无关。
RF在SS中多呈高效价阳性,其阳性率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RF产生于外周淋巴结、关节滑膜、扁条体淋巴滤泡以及骨髓,B淋巴细胞的激活是其主要来源。SS中B淋巴细胞主导的体液免疫亢进为其基本免疫学异常。因此RF也更多的表现为疾病相关,而与症状、病情或中医证型无关。另外,SS患者的关节表现以轻度疼痛肿胀、少见破坏为特征,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基于滑膜炎的破坏软骨及软骨下骨致功能障碍的关节炎有本质区别。研究探讨RF在不同的AID中的来源,或可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中医证型的区分提供线索。
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最多见于SS及SLE[3],有文献报道81%的患者在诊断前至多20年(评价4.5~5.1年)可检测到至少一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存在[5],其中抗SSA、抗SSB抗体与发展为pSS的风险显著相关,与早期发病和病情严重严重程度亦相关,抗SSA和抗SSB抗体对pSS的阳性预测率分别有25%和100%。既往研究提示,抗SSA抗体阳性患者有更高的几率出现皮肤紫癜、B细胞活化、血细胞减少,但在本研究中为显示证型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抗SSB抗体为目前发现的对pSS有最高特异性的抗体,在本研究中,阴虚内热型与气滞血瘀型间抗SS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既往研究多认为抗SSB抗体与外分泌腺体功能障碍有关,而阴虚内热证患者也以口眼干燥为突出表现。这一方面为抗SSB抗体与外分泌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佐证,另一方面也为SS的辨证提供线索。但抗SSB抗体与XXX证中其他表现是否相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
[2]马武开,钟琴,姚血明等.干燥综合征患者舌苔上皮细胞凋亡基因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237-240.
[3]Garc′a-CarrascoM,Ramos-CasalsM,RosasJ,etal.PrimarySj?gren’sSyndrome-Clinicalandimmunologicdiseasepatternsinacohortof400patients.Medicine,2002,81:2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