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锯齿米虾论文-张元长,王国栋,谢仰杰,黄世玉

中华锯齿米虾论文-张元长,王国栋,谢仰杰,黄世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华锯齿米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换水量,酸碱缓冲剂,水温控制,钙,镁离子

中华锯齿米虾论文文献综述

张元长,王国栋,谢仰杰,黄世玉[1](2018)在《中华锯齿米虾养殖水质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denticulate)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匙指虾科、新米虾属。该物种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广泛分布于亚洲淡水水域,在形态和体色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通过筛选红色突变体培育而成的樱花虾,自2003年开始成为水族爱好者的新宠,在观赏虾中占得一席之地。此后又相继培育出极火虾、黄金米虾、香吉士、血腥玛丽虾、蓝丝绒虾和琉璃虾等十几个品系。由于其色彩靓丽,易于(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8年12期)

李超,朱杰,陈娇,杨炎,张晗[2](2018)在《中华锯齿米虾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蛋白积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蛋白的积累情况,采用电泳洗脱法从其成熟卵巢中获得卵黄蛋白(Vitellin,Vn),制备多抗,进行双向免疫扩散和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显示,中华锯齿米虾的卵黄蛋白具有物种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分别对孵化后12,32,43,55,70和82d的中华锯齿米虾进行解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分析显示,仅82d的卵巢中出现免疫阳性反应,说明该阶段的卵巢中存在卵黄蛋白;用甲苯胺蓝染色分析同期结果显示与该结果一致。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华锯齿米虾卵黄蛋白在卵巢发育过程中累积的时间节点,为中华锯齿米虾卵巢发育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林师[3](2017)在《中华锯齿米虾色素沉积相关基因的发掘与证明》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广泛分布于亚洲淡水水域,因其体色丰富多样,自2003年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观赏虾。但是其体色的分子遗传基础尚未知。在观赏中华锯齿米虾中,红、黄和透明3种纯色品系的体色遗传最稳定。因此,本文通过比较红、黄和透明3种纯色米虾皮肤组织的转录组,获得了大量体色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qPCR在纯色品系和琉璃虾中对重要候选基因进行验证。希望为揭示米虾体色遗传机制提供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一共获得了268,629,208个clean reads,经TRINITY软件拼接后获得45,434条Unigenes。Unigene的平均长度为837 bp,N50为1551 bp。与NCBI nr、Swiss-prot、KOG和Kegg数据库比对后,共有19,992条Unigenes获得注释。2.通过对3种纯色品系米虾皮肤转录组的基因表达量分析,共得到14,915个差异表达Unigene。核糖体蛋白基因、actin、calmodulin、EF1α和AK等基因可能通过色素迁移及色素体状态维持这一细胞学过程引起米虾体色差异。红色品系的鸟嘌呤合成通路高表达,表明米虾红色素的主要成分可能是蝶啶类色素。黄色品系没有显着高表达色素合成通路,但是甲壳蓝蛋白基因在黄色品系米虾中高表达,表明米虾黄色素可能与类胡萝卜素有关。3.通过与已知果蝇、家蚕和赤拟谷盗体色基因的比对发现了大量可能参与色素沉积的基因,其中包括黑色素、眼色素、蝶呤等合成酶系及其调节基因并从中筛选出25条与体色相关的候选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获得25条候选基因在红、黄和透明3种纯色品系及在2种琉璃虾的表达模式。3种纯色品系的RT-qPCR结果与转录组RPKM值的高低趋势吻合。4.原位杂交实验结果表明,ebony、GC-I、SPR和XDH基因在米虾的复眼期幼体和仔虾阶段均有表达,而在无节幼体阶段没有检测到表达信号。在色素沉积过程中,米虾这4个基因可能具有与其昆虫的同源基因类似的作用。转录组获得这些数据为米虾体色相关基因的发掘和体色遗传机制的解析提供丰富的序列资源。(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7-04-06)

林师,王国栋,张丽莉,黄世玉[4](2016)在《观赏中华锯齿米虾的基础生物学和繁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锯齿米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匙指虾科、新米虾属,广泛分布于亚洲淡水水域。中华锯齿米虾的体色多种多样,自2003年开始作为一种观赏虾流行。其体色红艳似樱花,所以其俗名称为樱花虾。此后又陆续培育黄色、蓝色、黑色和腹部透明的琉璃色等多种体色。依据其体色种类和深浅程度,有众多的俗名。常见的如红色(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6年07期)

王战芳[5](2014)在《中华锯齿米虾繁殖及蜕皮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以下简称米虾)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淡水经济虾类,而且因其繁殖周期短,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可多次繁殖,又是生态、生理和毒理等实验的良好材料。对米虾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它的繁殖季节及每年的世代数,为深入认识其生殖生物学特征和实验研究提供基础依据。研究蜕皮周期中体壁结构变化、Y-器的组织学特征及蜕皮激素含量变化,为深入探讨米虾蜕皮调控机制以及环境因素对其影响奠定基础。本文研究了亲代与子代抱卵虾的胚胎发育历期、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采用形态学观察法对米虾的蜕皮周期进行划分,同时借助石蜡切片技术在显微结构上观察米虾体壁和Y-器在不同蜕皮周期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米虾不同蜕皮时期血淋巴中蜕皮激素的含量。研究结果如下:室内自然温度下中华锯齿米虾的胚胎发育生物学零度为7.07℃,有效积温为358.58℃·d。在12-22℃下,米虾的胚胎发育历期平均为(44.64±2.98) d,从第一个幼虾孵出到胚胎完全孵化平均为(2.40±1.24) d。在26-30℃下,米虾的胚胎发育历期平均为(17±3.31) d,从第一个幼虾孵出到胚胎完全孵化平均经过(2.77±2.17) d。依据Darch分类的方法,并依据米虾尾节末端刚毛的发育情况,如刚毛内锥、表皮内缩等形态学特征,将中华锯齿米虾蜕皮周期划分为蜕皮后期(AB)、蜕皮间期(C)、蜕皮前期(D0-1、D2-4)、蜕皮期(E)。在蜕皮过程中体壁结构发生周期性变化,外角质层与内角质层是在蜕皮后期形成,在蜕皮间期外角质层与内角质层的厚度达到最大,体壁的硬度最大,上角质层形成于蜕皮前期;Y-器结构在蜕皮过程中发生形态学变化,细胞大小也不断改变。AB期细胞核直径平均达到(4.68±0.61) μm;在蜕皮间期C期,细胞核直径平均(4.46±0.42) μm(与AB期相比无显着性差异),染色最浅,细胞与细胞之间有基膜构成的网状结构;在蜕皮前期D0-1期,Y-器细胞细胞核直径平均达到(7.42±1.35)μm(p<0.05),染色质颗粒状,并且出现条索状小叶结构,Y-器细胞的分泌活动逐渐加强;在蜕皮前期D2-4期,出现的体积增大的Y-器细胞越来越多,基膜的厚度也增加,条索小叶变长变密,Y-器达到最旺盛分泌状态,细胞核直径平均达到(8.32±1.15) μm(p<0.05),胞质增多。采用Elisa技术检测不同蜕皮时期米虾血淋巴中蜕皮激素含量时发现,血淋巴中蜕皮激素在蜕皮后期AB期开始升高,于D2-4期达到最大(p<0.05),在蜕皮过程中蜕皮激素含量发生周期性变化。(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4-05-01)

王战芳,崔晓东,巩海雪,穆淑梅,康现江[6](2014)在《中华锯齿米虾生物学零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中华锯齿米虾自然受精受精卵到孵出幼虾的孵化历期、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为深入研究米虾生殖生物学特征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中华锯齿米虾的胚胎发育生物学零度为7.07℃,有效积温为358.58℃·d。在12~22℃下,中华锯齿米虾雌虾的孵化历期平均为44.64d,在26~30℃下,中华锯齿米虾的孵化历期平均为17d。(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4年02期)

刘涛[7](2012)在《莠去津与光合细菌对中华锯齿米虾免疫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莠去津浓度(0.29mg/L、1.46mg/L、2.92mg/L、5.84mg/L、空白对照和溶剂对照)处理和养殖水体添加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及混合菌并通过饥饿处理,研究对中华锯齿米虾血淋巴中小颗粒细胞的比例,以及肝胰腺、肌肉、卵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通过莠去津对中华锯齿米虾的急性毒性实验,计算得到莠去津对中华锯齿米虾96hLC50为29.17mg/L。中华锯齿米虾中血淋巴中小颗粒细胞所占比例为38.41%,实验结果表明莠去津可以显着降低中华锯齿米虾血细胞中的小颗粒细胞的比例(P<0.05),随着莠去津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中华锯齿米虾血淋巴中小颗粒细胞的比例逐渐降低。在中华锯齿米虾肝胰腺、肌肉和卵巢中SOD、ALP和ACP活性分别为21.17±0.09U/mg、8.35±0.03U/mL、12.24±0.04U/mL;4.65±0.09U/mg、0.33±0.01U/mL和1.03±0.02U/mL;7.135±0.12U/mg、1.19±0.01U/mL和0.72±0.01U/mL。其中肝胰腺SOD、ALP和ACP活性最高且对莠去津最为敏感。高浓度莠去津对中华锯齿米虾肝胰腺、肌肉和卵巢中SOD活性影响相同,都是先升高后降低,低浓度莠去津对中华锯齿米虾肝胰腺、肌肉和卵巢中SOD活性有增强的作用。随着莠去津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中华锯齿米虾肝胰腺、肌肉和卵巢中ALP和ACP活性逐渐降低,其中肝胰腺ALP和ACP活性在各浓度和时间段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经混合菌、枯草芽胞杆菌和类球红细菌处理,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中华锯齿米虾小颗粒细胞所占比例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混合菌液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类球红细菌组中华锯齿米虾血淋巴中小颗粒细胞所占比例高于空白对照组8.10%、7.19%和6.75%。经过饥饿处理后,由于空白对照组小颗粒细胞比例明显下降,混合菌液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类球红细菌组小颗粒细胞所占比例比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出26.31%、24.56%和33.74%。在正常投饵饵料情况下,混合菌液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类球红细菌组肝胰腺SOD活性高于空白对照组0.85%、3.34%和8.41%;混合菌液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类球红细菌组肝胰腺ALP活性高于空白对照组8.22%、3.52%和12.72%;混合菌液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类球红细菌组肝胰腺ACP活性高于空白对照组40.12%、12.72%和20.45%。且与空白对照相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肌肉与卵巢中酶活与正常投饵条件下基本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SOD活性上升,ALP和ACP活性下降,与正常投饵条件下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混合菌液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类球红细菌组肝胰腺SOD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10.23%、6.07%和5.25%;混合菌液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类球红细菌组肝胰腺ALP活性和ACP活性高于空白对照组21.20%、17.99%和27.56%;43.24%、21.62%和27.56%。(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2-05-01)

甄胜涛[8](2012)在《中华锯齿米虾早期性腺发育与外性征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隶属甲壳纲(Cruastacea),十足目(Decapoda),真虾部(Caridea),匙指虾科(Atyidae),新米虾属。在河北省白洋淀产量丰富。中华锯齿米虾为小型经济虾类,具有广盐、广温性、繁殖力快、生命力强、生长周期短等特点,是生态、生理和毒理等实验的良好材料。通过形态学、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相关技术方法研究了中华锯齿米虾胚胎期原始生殖细胞的发生与迁移,性腺的发育与分化,以及性成熟过程中外性征的变化。一方面为中华锯齿米虾生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该物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对甲壳动物的生殖发育调控以及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中华锯齿米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学观察中华锯齿米虾的抱卵量40-60粒,受精卵附着在雌性腹肢的基部,第一腹肢的内肢参与到了受精卵的附着。随着胚胎发育,卵黄物质大量消耗,胚胎颜色不断变化。胚胎发育后期,肉眼可观察到心脏的跳动、体节、复眼。在溞状期观察到卵索的附着位置位于残存的卵黄物质的上方。刚孵化出的幼体在形态结构上与成体相似。2.中华锯齿米虾的组织、器官的形成中华锯齿米虾受精卵早期卵裂在其胚胎的一端形成单层细胞层。该层细胞不断分裂增殖以内陷的方式形成原肠胚,外胚层通过端细胞形成芽殖带,分裂增殖产生体节、附肢、以及消化道前后端部分;中胚层形成肌肉,血管和神经组织;内胚层细胞在原肠期与卵黄形成卵黄内胚层,之后该层细胞部分细胞向胚区迁移形成中肠,部分形成原始肝胰腺细胞。3.中华锯齿米虾Nanos蛋白的免疫定位中华锯齿米虾Nanos蛋白在原肠期检测到,产生Nanos蛋白的生殖细胞位于胚胎的腹侧边缘,与卵黄物质相连。进入无节期,随着胚胎的发育,这些细胞沿着胚胎的边沿朝着胚胎的前部移动,无节期原始生殖细胞并没有大规模的迁移,活动力不强。复眼色素期,原始生殖细胞迁移到胚胎的腹部,在后肠处聚集成团,Nanos蛋白合成减少,溞状期,原始生殖细胞迁移到性腺原基处。4.中华锯齿米虾早期性腺的分化中华锯齿米虾卵原细胞出现在孵化后发育12-18d的幼体,孵化后发育18-22d幼体为雌雄性腺分化的关键期,性腺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沿着卵巢方向发育,另一种沿精巢方向发育。精巢的分化要经过一个类卵巢的阶段。5.中华锯齿米虾外性征变化的研究中华锯齿米虾雄性成熟个体第一腹肢内肢卵圆形,无刚毛。成熟雌性第一腹肢内肢弯曲,有刚毛,无内附肢,在弯曲处长有刺突,即为抱卵刚毛的原基,其它腹肢的内肢上无此刺突,不参与受精卵的附着。幼虾孵化后发育20d的幼体第一腹肢内肢出现明显的生殖肢的特征,与推测的精巢的出现时间一致。在幼体期发育30d,出现内附肢的原基,之后内附肢发育减慢,第一腹肢内肢的外沿快速生长延伸,内附肢逐渐退化。雄附肢芽基同样在幼体发育30d出现,雄附肢不断增大,最后体积超过内附肢。(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2-05-01)

甄胜涛,穆淑梅,刘涛,郭明申,康现江[9](2012)在《中华锯齿米虾内外性征分化时间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早期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和第一腹肢的形态学观察,研究了其雌雄性腺分化的时间、分化过程中生殖细胞及第一腹肢变化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卵原细胞出现在孵化后发育12~18 d的幼体,此时期所有幼体的第一腹肢内肢均具有刚毛。孵化后发育18~22 d幼体的性腺出现了两种类型:类型1和类型2,类型1具有典型的卵巢特征,之后沿着卵巢发育方向分化;类型2兼备精巢和卵巢的一些特征,之后沿着精巢发育方向分化。精巢的分化要经过一个类卵巢的阶段,在该时期还出现了雄性生殖肢,其第一腹肢内肢刚毛数量减少且为卵圆形,而雌性第一腹肢的内肢在形状与刚毛数量上无明显变化,雄性生殖肢的出现与精巢的分化时间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淡水渔业》期刊2012年02期)

岳强,李彦芹,曹杰英,苏文清,石小彤[10](2012)在《生物絮团对中华锯齿米虾生长及水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以枯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生物絮团对中华锯齿米虾养殖水体酸碱度、氨氮、亚硝酸氮、COD等水质指标的调节及其在促进米虾生长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添加了生物絮团的实验组,比对照组养殖水体的亚硝酸氮含量降低54%,COD水平降低39%,氨氮含量降低35%,pH值稳定保持在适宜的水平,中华锯齿米虾的存活率和增重率也有显着提高。结果表明,生物絮团的使用,能够有效调节水质,促进中华锯齿米虾的生长。(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2年02期)

中华锯齿米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蛋白的积累情况,采用电泳洗脱法从其成熟卵巢中获得卵黄蛋白(Vitellin,Vn),制备多抗,进行双向免疫扩散和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显示,中华锯齿米虾的卵黄蛋白具有物种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分别对孵化后12,32,43,55,70和82d的中华锯齿米虾进行解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分析显示,仅82d的卵巢中出现免疫阳性反应,说明该阶段的卵巢中存在卵黄蛋白;用甲苯胺蓝染色分析同期结果显示与该结果一致。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华锯齿米虾卵黄蛋白在卵巢发育过程中累积的时间节点,为中华锯齿米虾卵巢发育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华锯齿米虾论文参考文献

[1].张元长,王国栋,谢仰杰,黄世玉.中华锯齿米虾养殖水质管理[J].科学养鱼.2018

[2].李超,朱杰,陈娇,杨炎,张晗.中华锯齿米虾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蛋白积累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8

[3].林师.中华锯齿米虾色素沉积相关基因的发掘与证明[D].集美大学.2017

[4].林师,王国栋,张丽莉,黄世玉.观赏中华锯齿米虾的基础生物学和繁养技术[J].科学养鱼.2016

[5].王战芳.中华锯齿米虾繁殖及蜕皮特征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4

[6].王战芳,崔晓东,巩海雪,穆淑梅,康现江.中华锯齿米虾生物学零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J].河北渔业.2014

[7].刘涛.莠去津与光合细菌对中华锯齿米虾免疫力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2

[8].甄胜涛.中华锯齿米虾早期性腺发育与外性征变化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2

[9].甄胜涛,穆淑梅,刘涛,郭明申,康现江.中华锯齿米虾内外性征分化时间与特征[J].淡水渔业.2012

[10].岳强,李彦芹,曹杰英,苏文清,石小彤.生物絮团对中华锯齿米虾生长及水质的影响[J].河北渔业.2012

标签:;  ;  ;  ;  ;  

中华锯齿米虾论文-张元长,王国栋,谢仰杰,黄世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