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近红外宽带发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能量,氧化锌,稀土,薄膜,光纤,纳米,玻璃。
近红外宽带发射论文文献综述
陈丹丹,徐飞,曹汝楠,蒋最敏,马忠权[1](2015)在《铒铥共掺氧化锌薄膜近红外宽带发射及变温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磁控共溅射技术制备了铒铥共掺杂氧化锌发光薄膜.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实现了薄膜的近红外平坦宽带发射,总带宽可达到~500 nm,覆盖了光通信S+C+L+U区波段.此发射带由Er3+的1535 nm(4I13/2→4I15/2)发射峰及Tm3+的1460 nm(3H4→3F4),1640 nm(1G4→3F2),1740 nm(3F4→3H6)发射峰组成.研究表明:退火温度低于800°C时,没有观察到薄膜样品明显的光致发光现象;随着退火温度从800°C升高到1000°C,I1640/I1535发射峰强度比从0.2升高到0.3,I1740/I1535发射峰强度比从0.5降低到0.4,发射峰强度比均基本保持稳定;当退火温度高于1000°C时,I1640/I1535发射峰强度比从0.3升高到0.6,I1740/I1535发射峰强度比从0.4升高到0.8,发射峰强度比均急剧增加.变温行为表明:随着温度从10 K逐渐升高到300 K,谱线的总带宽基本不变,在340—360 nm之间;Tm3+在1640和1740 nm处的发射峰强度分别降低了2/3和1/2,Er3+在1535 nm的发射峰强度增大了1.2倍.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声子数目增多,Er3+与Tm3+离子之间发生能量传递的概率不断变大,并且在Tm3+离子之间没有发生交叉弛豫现象.(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刘浦俊[2](2014)在《宽带吸收近红外发射微纳米转光体的制备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硅太阳能电池增效,制备了微米级和纳米级转光体。分别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微米级的YAB:Cr3+,Yb3+/Nd3+光转换荧光体,以及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纳米Y3AIsOi2基质纳米材料,并引入Ce3+、Yb3+制备了Y3AlsOi:Ce3+,Yb3+纳米转光粉,同时和Si02纳米球一起制备了既具备转光又具备增透的纳米复合功能薄膜。本文制备的微米级转光材料相对传统转光体性能有质的提升,而制备纳米转光体的条件相对现有技术反应条件更温和,制得的纳米材料更均匀。在本文第二章中我们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宽带吸收近红外发射的YAl3(B03)4:Cr3+,Yb3+微米转光粉,该材料具备350nm-750nm的超宽带吸收,可将该范围内的太阳光吸收转化为983nm左右强的近红外光,可适用于硅太阳能电池增效。本文利用XRD精修数据拟合证明了Cr3+离子取代Al3+格位,且从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的四个方面论述了Cr3+对Yb3+能量传递的作用。之后我们通过引入Gd3+> Bi3+、La3+叁种离子进一步敏化了YAl3(B03)4:Cr3+,Yb3+近红外发射强度,且发现引入离子的半径大于Y3+时,与Y3+离子半径越相近,敏化效果越好,而小于Y3+半径的离子则无敏化作用。最后我们通过引入Nd3+来丰富YAl+3(B03)4:Cr3,Yb3+近红外发射光谱,拓宽了其发射带的半峰宽。与传统得而光转换材料相比,不仅吸收带更宽,且近红外发射更强。不管从提高近红外发射强度还是拓宽近红外发射宽度,均使得转光粉YAl33(B03)4:Cr+,Yb3+更加适用于硅太阳能电池增效,应用于商业硅太阳能电池后可将电流密度提高14.3%,实际应用将大大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本文第叁章中我们主要制备了两种Si02/Y3Al5012:Ce3+,Yb3+纳米复合功能薄膜。在本章节中,首先我们分别采用乙二胺与乙醇以及乙二胺与聚乙二醇200为溶剂,在220。C和2SCTC下制备了Y3AIS012纳米基质材料,乙二胺与乙醇所制备的纳米材料粒径80nm左右,乙二胺与聚乙二醇所制备的纳米材料粒径40nm左右,两种溶剂体系各有利弊。我们还尝试了其他溶剂体系制备Y3AI5012纳米材料。同时还对Y3AI5012纳米材料成相条件以及形貌调控做了一系列的讨论;最后我们引入Ce3+、Yb3+制备了Y3AI501+2:Ce3,Yb3+纳米转光粉,采用旋涂法制得了Si02/Y3A丨5012:Ce3+,Yb3+纳米复合功能薄膜,方法一以聚乙烯吡咯烷酮制备了一层Y33+3AI50i:Ce+,Yb3+膜和一层Si02膜’方法二采用Si02包裹Y3AlsOi:Ce,Yb3+制备了单层的Si02/Y3AMDi2纳米复合功能薄膜,两种方法均可将透过率提高近4%,同时将紫外及蓝光转换为近红外光。用于硅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表面可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关佩雯,李科峰,张光,王欣,张磊[3](2013)在《铒铥共掺碲酸盐光纤的近红外宽带发射光谱(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以808 nm波长激光作为泵浦源时,铒铥共掺钨碲酸盐光纤的近红外发射光谱。通过调整光纤长度与泵浦功率,在Er2O3与Tm2O3掺杂浓度分别为0.3%(质量分数,下同)和1.0%的10cm长钨碲酸盐光纤中获得了半高宽(FWHM)约130nm的宽带发射光谱。该宽带发射光谱由铒离子在4I13/2→4I15/2的1.52μm发光与铥离子3H4→3F4的1.45μm发光组成。铒、铥离子间的能量转移过程在发光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光纤有望作为1400~1 600 nm光纤低损耗通信波段的宽带光源及宽带光纤放大器增益材料。(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近红外宽带发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针对硅太阳能电池增效,制备了微米级和纳米级转光体。分别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微米级的YAB:Cr3+,Yb3+/Nd3+光转换荧光体,以及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纳米Y3AIsOi2基质纳米材料,并引入Ce3+、Yb3+制备了Y3AlsOi:Ce3+,Yb3+纳米转光粉,同时和Si02纳米球一起制备了既具备转光又具备增透的纳米复合功能薄膜。本文制备的微米级转光材料相对传统转光体性能有质的提升,而制备纳米转光体的条件相对现有技术反应条件更温和,制得的纳米材料更均匀。在本文第二章中我们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宽带吸收近红外发射的YAl3(B03)4:Cr3+,Yb3+微米转光粉,该材料具备350nm-750nm的超宽带吸收,可将该范围内的太阳光吸收转化为983nm左右强的近红外光,可适用于硅太阳能电池增效。本文利用XRD精修数据拟合证明了Cr3+离子取代Al3+格位,且从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的四个方面论述了Cr3+对Yb3+能量传递的作用。之后我们通过引入Gd3+> Bi3+、La3+叁种离子进一步敏化了YAl3(B03)4:Cr3+,Yb3+近红外发射强度,且发现引入离子的半径大于Y3+时,与Y3+离子半径越相近,敏化效果越好,而小于Y3+半径的离子则无敏化作用。最后我们通过引入Nd3+来丰富YAl+3(B03)4:Cr3,Yb3+近红外发射光谱,拓宽了其发射带的半峰宽。与传统得而光转换材料相比,不仅吸收带更宽,且近红外发射更强。不管从提高近红外发射强度还是拓宽近红外发射宽度,均使得转光粉YAl33(B03)4:Cr+,Yb3+更加适用于硅太阳能电池增效,应用于商业硅太阳能电池后可将电流密度提高14.3%,实际应用将大大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本文第叁章中我们主要制备了两种Si02/Y3Al5012:Ce3+,Yb3+纳米复合功能薄膜。在本章节中,首先我们分别采用乙二胺与乙醇以及乙二胺与聚乙二醇200为溶剂,在220。C和2SCTC下制备了Y3AIS012纳米基质材料,乙二胺与乙醇所制备的纳米材料粒径80nm左右,乙二胺与聚乙二醇所制备的纳米材料粒径40nm左右,两种溶剂体系各有利弊。我们还尝试了其他溶剂体系制备Y3AI5012纳米材料。同时还对Y3AI5012纳米材料成相条件以及形貌调控做了一系列的讨论;最后我们引入Ce3+、Yb3+制备了Y3AI501+2:Ce3,Yb3+纳米转光粉,采用旋涂法制得了Si02/Y3A丨5012:Ce3+,Yb3+纳米复合功能薄膜,方法一以聚乙烯吡咯烷酮制备了一层Y33+3AI50i:Ce+,Yb3+膜和一层Si02膜’方法二采用Si02包裹Y3AlsOi:Ce,Yb3+制备了单层的Si02/Y3AMDi2纳米复合功能薄膜,两种方法均可将透过率提高近4%,同时将紫外及蓝光转换为近红外光。用于硅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表面可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红外宽带发射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丹丹,徐飞,曹汝楠,蒋最敏,马忠权.铒铥共掺氧化锌薄膜近红外宽带发射及变温行为的研究[J].物理学报.2015
[2].刘浦俊.宽带吸收近红外发射微纳米转光体的制备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关佩雯,李科峰,张光,王欣,张磊.铒铥共掺碲酸盐光纤的近红外宽带发射光谱(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