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识别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城市,信息,景观,道路,身份,风险。
识别性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冯婵[1](2019)在《塑造具有国际识别性的成都文化地标》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像长城之于北京,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自由女神像之于纽约一样,当说到一座城市时,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她的文化地标。文化地标是烙印着鲜明的城市文化特征,散发着浓郁的城市文化魅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它可以是一幢建筑、一个街区、一座桥、一(本文来源于《成都日报》期刊2019-10-23)
晋涛[2](2019)在《刑法中个人信息“识别性”的取舍》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识别性是指结合已有的技术和认知通过单独的信息或者综合其他信息能够确定特定的自然人。识别性分为适用"锁定"规则的直接识别和适用"拼图"规则的间接识别。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单一性法益,即个人信息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个人信息并不必然要求具备"识别性"。不要求"识别性"的隐私信息也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对象。获取行踪轨迹、手机定位、偷拍私密部位都应纳入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管辖范畴。(本文来源于《中国刑事法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荣竹青[3](2019)在《动态离散选择模型识别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离散选择模型是计量模型中一类重要模型,是普通离散选择模型的进一步推广。本文讨论动态离散选择模型的一般性识别条件,并对动态离散选择模型的效用函数的逐点识别性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9年09期)
蔡燕婕[4](2019)在《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的可识别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道路绿化带作为城市道路最主要的景观要素,是体现城市道路"可识别性"的重要因素。但在许多实际设计项目中,这一点却往往被忽视,致使许多道路景观呈现出"千人一面"的视觉感受。文章在分析可认别性对于道路绿化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从3个方面,即以道路节点设置独特标志物来增强道路的辨识度、以绿化形式的一致性来加强道路的连续感、并以绿化带映射整个区域的特色来提升场所的归属感和领域感,并以实例论述道路绿化带景观的可识别性营造策略。(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9年04期)
王与纯,沈则诚[5](2019)在《文化识别性在历史街区更新中的提升策略——以上海市愚园路(定西路-江苏路)历史街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历史街区由于其丰厚的人文遗存、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了极具开发潜力的城市更新地段,而愚园路(定西路-江苏路)历史街区作为上海市规模较大、优秀历史建筑较多的城市保护地段,近几年的更新工作卓有成效。本文以愚园路的定西路至江苏路街区为例,对该城市地段进行了空间权力、整体性、吸引力及文化脉络的分析,发现了其在现阶段更新中丧失了文化特色这一核心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文化识别性在该类型街区更新中的提升策略,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生活方式、城市历史建筑及城市肌理的识别性提升。该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历史街区文化资源的价值,实现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16期)
苏今[6](2017)在《从“可识别性”的角度浅析个人信息的民事保护路径——以“地理位置信息”中的“双重识别性”为依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数据时代个体线下行为的即时线上映射性,是技术与分享经济发展的使然。在人们信息分享行为与时俱进的同时,人们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权利保护的意识却始终处于较为保守的阶段,这种行为与意识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就是信息保护和信息流转之间的冲突。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可识别性,在“去身份”仍能够“再识别”的当下技术环境中,通过区别个体“身份识别”和个体“行为识别”在大数据时代的不同认知,保证个体对传统“身份”意识的安全感。以此迎合分享经济时代的价值和权利意识的转变,平衡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有序使用,这是以《民法总则》为纲的民事法律体系发展的要务,也是保障个人信息本身的识别性法益及保护其他既有民事权利和法益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网络法律评论》期刊2017年01期)
周艺灵[7](2019)在《论城市文化意象的地域识别性构建——以厦门鹭文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城市同质化程度太高,真正能让人们记住一座城市的是每座城市的地域识别性文化。城市文化意象是形成地域识别性文化的关键。厦门又称鹭岛,"白鹭"是厦门的城市文化意象。良好的地理优势和宜人的气候条件是白鹭能在厦门繁殖的基础条件,古诗中"白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厦门鹭文化的根源。厦门的鹭文化在城市文化构建上具体体现为各种事物、景物、人物的名称、建筑、文创。鹭文化的城市文化意象蕴含了厦门新时代的寓意。(本文来源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侯娟,刘金群,陈昕,黄佳妮,方晓义[8](2019)在《性态度和爱的水平在识别性和爱相关刺激上的效应: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眼动技术,记录了15名男性和19名女性在观看与爱相关刺激和与性相关刺激(包括图片和句子)时的眼动过程,并测量了个体的激情爱水平和性态度对这些刺激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于性相关图片,男性对爱相关图片更感兴趣,但在女性中并未发现偏好;(2)相对于爱相关图片,保守型性态度的个体对性相关图片的注意次数更多,但在开放型性态度的个体中未见显着差异;(3)相较于爱相关句子,激情爱水平为疯狂、不顾一切的爱和偶尔爆发激情的个体更关注性相关句子。研究表明,爱相关刺激与性相关刺激的视觉注意模式有所不同,且这种差异受个体性态度与激情爱水平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心理与行为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周丽媛[9](2019)在《数字保存的可识别性风险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为国家经济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在社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此背景下,对数字资源的长期有效保存成为了一项基本职责。长期保存数字资源的意义就在于这些数字资源能在将来被有效利用。保存系统要保证数字资源能被长期有效使用,必须尽可能的检测和规避六个方面(可识别、持续完整、可呈现、可用、真实、可理解)的风险。本文针对数字保存在可识别性这一方面的风险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将数字保存可识别性定义为为了能够发现和检索到某个数字对象,而将该数字对象和另外其他数字对象区别出来的属性。之后,根据定义从叁方面界定了与其相关的风险元数据,设计了可识别风险检测的模型和方法。本文设计的关于数字保存可识别性相关的风险型元数据共有21中,其中有8种是关于数字对象方面的(标识符元数据、存储位置元数据、对象的关系元数据、保存策略元数据、编码信息元数据、检索途径元数据、外观特征元数据、浏览工具信息元数据),6种关于保存事件方面的(去索引事件、压缩事件、加密事件、数字迁移事件、病毒检测事件、介质刷新事件),7种保存政策方面的(数字对象标识符框架元数据、数字对象的关系元数据、文献类型及其检索途径元数据、安全备份政策元数据、数字迁移准确率元数据、病毒检测频率元数据、介质刷新周期元数据)。然后,选择一个具体保存系统进行实验。本文选择了《中国知网》(CNKI)作为合作伙伴,以此为实验样本数据来源,在构建的数字保存的可识别性风险检测模型的基础上实施实验。最后,实验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风险检测,即零维度、单维度、二维度、叁维度。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果,制定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邓春凤,何慧敏[10](2019)在《旅游城市道路空间可识别性研究——以桂林市中心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城市道路空间,不仅是联系各个节点枢纽的重要载体,同时也能给游客呈现城市风貌。而城市风貌的可识别性,是旅游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关键,也是展示城市独特性的重点。作为城市风貌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道路空间的设置应经过仔细推敲。以桂林市中心区道路空间为例,基于游客体验的角度,围绕旅游城市道路空间可识别性进行探讨,为提升桂林城市旅游质量提供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住宅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识别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具有识别性是指结合已有的技术和认知通过单独的信息或者综合其他信息能够确定特定的自然人。识别性分为适用"锁定"规则的直接识别和适用"拼图"规则的间接识别。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单一性法益,即个人信息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个人信息并不必然要求具备"识别性"。不要求"识别性"的隐私信息也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对象。获取行踪轨迹、手机定位、偷拍私密部位都应纳入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管辖范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识别性论文参考文献
[1].冯婵.塑造具有国际识别性的成都文化地标[N].成都日报.2019
[2].晋涛.刑法中个人信息“识别性”的取舍[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
[3].荣竹青.动态离散选择模型识别性研究[J].通讯世界.2019
[4].蔡燕婕.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的可识别性设计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9
[5].王与纯,沈则诚.文化识别性在历史街区更新中的提升策略——以上海市愚园路(定西路-江苏路)历史街区为例[J].城市建筑.2019
[6].苏今.从“可识别性”的角度浅析个人信息的民事保护路径——以“地理位置信息”中的“双重识别性”为依据[J].网络法律评论.2017
[7].周艺灵.论城市文化意象的地域识别性构建——以厦门鹭文化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
[8].侯娟,刘金群,陈昕,黄佳妮,方晓义.性态度和爱的水平在识别性和爱相关刺激上的效应: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9
[9].周丽媛.数字保存的可识别性风险检测研究[D].郑州大学.2019
[10].邓春凤,何慧敏.旅游城市道路空间可识别性研究——以桂林市中心区为例[J].住宅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