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中小学应急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中小学应急管理工作

(无锡宏皓不锈钢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0001)

摘要:校园属于人口数量高度聚集的公共区域,且中小学生的年龄较为不成熟,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还不够完备,所以中小学校园突发事件在我国一直处于比较突出的状态,突发事件往往具有规模大、传播快、形态复杂,损失较重等特点,而且学校背后是一个由各行各业家长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一所学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往往会演变成社会群体事件,大大增加了处置难度,因此,完善我国的中小学应急管理体系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公共管理课题。本文从中小学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着手,探索完善中小学校园应急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管理;应急;中小学

应急管理是应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总的看来,随着国内应急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国内中小学校应急管理工作比较有序,呈现出一定的计划性和规范性。无论是从学校应急预案编制的发展阶段,还是从应急教育理念的逐步改变来看,都体现了中小学校应急管理工作中较为合理、科学、先进的一面。然而在管理现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学校应急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方式存在应付式开展

随着2003年“SARS”疫情爆发和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发生,以及校园暴力的网络传播,学校都会在事后及时地开展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地质灾害的知识宣传并制定有相应的应急避险措施。但是,随着事件的平息,相关举措和活动也随之悄无声息,人们的危机意识又有所淡化。也就是说,学校应急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应付性,几乎都会在事件发生后,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开展相应的几乎标准化的活动。当然,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覆盖,人们掌握的突发事件信息愈趋增多,有关应急知识教育的内容开始逐渐融入到学校日常教育工作中,也逐渐向常态化发展。然而短期内,这种争对突发事件采取应付检查时的工作方式还会以一定程度存在。

(二)工作作风流于形式

作为应急知识教育的承担者,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学校不但需要根据上级主管单位要求,开展应急教育活动,还需要完成其它一系列配套的行政性工作。而且,由于传统教学任务的高压,应急知识教育的开展空间被占用、压缩,使得应急管理工作部分流于形式。这一特点固然与学校行政任务有关,也是与应急管理理念相对落后,不能正确认识应急知识教育重要性紧密相关的[1]。

(三)教育课程比较松散

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大环境下,即使中小学校逐步开设校本课程,但很多学校在应急知识教育课程的具体讲授时也比较散漫,师生都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由于校领导的忽视与课程教师的缺乏,这些课程常常被安排为自习或其它课程的辅导课,更有甚者被挪用为学生班会时间。学校师生对待应急知识教育课的态度都比较懈怠,组织也比较松散,接受相应教育就很难系统化,比较松散。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校中还较为普遍,尤其在高中阶段。

(四)教育方式过于单一

就目前学校应急演练的现状而言,由于学校应急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各种应急物资并没有根据各类潜在危机事项配备,难以开展大型应急演练,而且演练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趣味性也比较低,导致学生缺乏参与演练的积极性,甚至引起学生对应急演练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同时,单一的应急演练也可能会使学生对应急演练产生简单化、空洞化的认知,与树立学生全面危机意识的应急教育初衷相悖。

(五)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

发达国家综合应急管理课程开设时间较早,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危机教育,相比较而言,国内中小学校应急管理的危机教育缺乏系统和完整的教学模式与教学体系,从而不利于树立学生危机意识与传授应急救援知识的良好效果。与此同时,缺乏配套的专业性人才也是现阶段所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当然,专业性人才的缺乏,导致了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应急知识教育体系设计也并不连贯,很难取得长期效果。

(六)应急方案实操性偏低

学校编制的很多应急预案并不能实际指导应急演练,与实际情况缺乏联系,使得应急预案的可实践性普遍偏低。一般情况下,学校编制的应急预案,几乎是应付待上级主管部门例行行政性检查,检查完后往往被束之高阁,使用的几率微乎其微。学校很少通过预案指导应急演练,并通过演练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对其进行必要的修订、补充和完善。真的发生突发事件了,这样的应急预案往往仅是一纸空文,对有效开展应急处置,起不到指导性的作用。

学校应急管理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不仅与现形体制有关,而且与主管者及参与者对应急管理的认识有关,学校应急管理现状的特性不单是某一种问题的反映,也可能是多种问题的交叉体现。因此,如何高效、可持续地开展学校应急管理工作,就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学校三方的齐心协力相互合作,找从顶层设计到操作层实施的角度,寻求出一条既能符合现有国情、校情,又能向理想应急管理工作导引的发展道路

[2]。

二、学校应急管理工作改善建议

(一)加强应急知识教育体系建设

中小学应急管理工做主要包括应急知识教育、应急预案编制和应急演练等内容。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学校对应急知识教育方面的工作做得并不到位。这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挤占,加上应急知识教育体系不够完善,以及专业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等所致。应急知识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动态的复杂系统工程,在开展应急教育工作时,需要进行专业的设计,建设好科学有效的应急知识教育体系,吸收和培养应急教育专业的人才以扩大应急教学队伍。基于我国现有教学阶段的划分,在设计应急知识教育体系时,既要注意与不同年龄的学生素质相适应,又要注意保持教育工作的连贯性和衔接性。而且,应急管理的研究日趋活跃,应急知识也不断丰富,在教学工作中,还要注意对应急知识内容的及时更新与补充。

(二)提高重视程度,强化安全意识

学校应建立健全预警体制和应急机制,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教职工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杜绝在校园发生重特大事故,成立应急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做好宣传工作,并在关注度高的校园宣传墙设置明显的标志,让师生有正确的认识观,使师生的安全意识时刻保持。为确保学生安全,学校教师轮流值日,做好学生校内、出入校门、以及上学放学家长接送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学生安全[3]。

(三)建立健全应急预案,预防突发事件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维护学校稳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应急工作的领导。维护稳定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化解矛盾和消除不安定因素,杜绝突发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做好学校稳定工作,学校应该根据工作实际,对原有预案进行补充和修订,新制定符合实际的应急预案。

(四)强化对学校应急管理工作的督促和考核

1、建立学校应急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校长负责,将学校应急管理工作列入学校对教师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的应急管理工作不定期的督查,要求各班必须建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班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各种应急工作预案的学习教育,防止校园发生任何突发安全事件,对造成重大安全防控责任事故的,对相关责任教师予以通报,并扣除相应考核分,同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学校考核管理措施提高可行性。实施班级安全管理的“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原则:①过程管理。在教师每月实施的绩效考核中,把班级应急管理工作列入教师的绩效考核,特别是在班主任月津贴考核中,更是列为重要的考核内容。②目标管理。学校制定了教师学期安全奖,把班级安全管理工作前移——变事后“处罚”为干好“奖励”,调动全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班级教师管理的主动性,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后的推诿、扯皮和处理不及时的情况发生。2009至2011年,诺丁汉郡与其他地方政府开展了“通过学校发展社区恢复力”项目,建设了可以覆盖全郡的应急规划资源,包括一个国家级的《处理一个学校突发事件》指导性文件,这个项目成为英国社区应急管理案例库中,指导中小学校应急管理的唯一案例。[4]三、结论

从该项工作阶段性的成果看来,中小学校应急管理工作自开展以来,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虽然其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中央政府的重视,在上一轮机构改革中,成立了应急管理部,致使该项工作总体发展趋势良好。各级政府部门对学校应急管理工作也将越来越重视,支持力度也会越来越大。我国的学校应急管理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突破,固然还谈不上提出新的成长体系,但是对于这项必须持久发展的工作,既不能因为所取得的成果而放松前进的步伐,更不能因为在体系建设中的遇到的各种困难而裹足不前。建设过程中,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便开展,边总结完善,使得学校应急管理工作体系日趋完善,少走弯路。只有把体系框架搭建好,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发展思路、管理模式,从而使得学校应急管理更加高效、科学。

参考文献

[1]刘铁民.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2]马建华,陈安.应急管理评价国内研究进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5).

[3]黄德贵.小学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12):276.

[4]彭哲.英国中小学应急管理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师范大学,2015.

标签:;  ;  ;  

浅谈如何做好中小学应急管理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