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型肝炎,蛋白,乙肝,病毒,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抗原。
大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陈铁泉[1](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主要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判断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6月间收治的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样本进行检测,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乙肝病毒大蛋白。结果在本组所选的55例患者血液样本中,乙肝病毒大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查阳性率分别为98.18%(54/55)、100%(55/55),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乙肝病毒大蛋白可以成为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的指标,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8期)
陆红[2](2019)在《乙肝病毒大蛋白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检测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0份HBV患者血清HBV-LP和HBV免疫标志物。用FQ-PCR法检测其HBV-DNA含量。结果正常对照人群的HBV-DNA检测阳性率为0%,研究组患者HBV检测的阳性率为66.27%(285/430)HBV-LP检测阳性率为68.60%(295/430),HBV-DNA检测阳性率为85.58%(368/430)且与HBV检测相比,HBV-LP检测和HBV-DNA检测阳性率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乙肝病毒大蛋白的检测对临床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高嫣妮,李筱莉,崔兆磊,陈岩松,叶倩[3](2018)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检测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表达,分析其与HBV-DNA、HBV-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3例HBV感染者(HBsAg阳性)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HBV-LP水平、HBV两对半指标;使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ALT、AST。结果 283例观察组患者HBV-LP阳性200例(70.7%),HBV-DNA阳性160例(56.5%),HBV-LP和HBV-DNA总检出率为79.9%(226/283);HBV-DNA中等程度复制组和高复制组HBV-LP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大叁阳患者HBV-LP、HBV-DNA检出率分别为100.0%和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219例小叁阳患者HBV-LP、HBV-DNA检出率分别为66.2%和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eAg、HBeAb阴性患者HBV-LP与HBV-DNA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V-LP表达与HBV-DNA含量呈正相关(r=0.464,P=0.000)。HBV-LP阳性患者ALT、AST、AFP水平高于HBV-LP阴性患者(均P<0.05)。结论 HBVLP可很好地反映HBV感染患者病毒复制、肝细胞损伤、疗效监测。(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8年17期)
何丽苇,陈会欣[4](2018)在《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联合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观察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在临床诊断治疗乙肝中的应用价值,寻求比现有常规检测更敏感、更准确的实验室乙肝检测方法。方法:将感染科461例标本分成5组进行比较分析:78例乙肝表面抗原(吸收度A值<1)阴性血清标本为A对照组;9例HBsAg弱阳性(吸收度A值为1~2)血清标本为B组;201例HBsAg阳性(吸收度A值>2)且HBV-DNA含量<5×102IU/ml的血清标本为C组;133例HBsAg阳性(吸收度A值>2)且HBV-DNA含量5×102~5×105IU/ml的血清标本为D组;40例HBsAg阳性(吸收度A值>2)且HBV-DNA含量>5×105IU/ml的血清标本为E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M,HBV-Lp和HBVPres1,PCR-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HBV-DNA。结果:A组和B组未见Pre-S1和HBV-LP结果异常。C、D、E组中HBeAg的阳性率依次为0.99%,6.02%,77.50%;Pre-S1的阳性率依次为29.35%,42.86%,90.00%;HBVLP的阳性率依次为38.31%,55.64%,95.00%,HBV-LP、HBeAg和Pre-S1的阳性率可能性均随着HBV-DN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0.05)。C、D、E组中HBeAg、Pre-S1和HBV-LP的检出率分别为10.96%,40.64%,50.53%,HBV-LP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和Pre-S1的检出率(P<0.05)。通过对相同HBV-DNA含量组的HBV-LP、HBeAg和Pre-S1阳性率进行统计学t检验比较,可以看出HBV-LP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和PreS1的检出率(P<0.05)。C、D、E组中HBV-LP的平均吸收度A值依次为2.53,5.35,13.93。HBV-DNA含量的增加伴随着有HBV-LP浓度的增加(P<0.05)。结论:HBV-LP检测比HBeAg和Pre-S1检测敏感性强,被检出的可能性更大,漏检的可能性更小。HBV-LP检测与HBV-DNA检测呈正相关性,HBV-LP在HBsAg阳性而HBV-DNA检测阴性时有理想的检出率,可能会对乙型肝炎诊断治疗进行补充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期刊2018年04期)
瞿丽,刘斌[5](2018)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在血清HBeAg阴性感染者中的检测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 HBV-LP)在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20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及HBV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Q-PCR)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 HBVDNA)的含量,比较不同HBeAg表达乙肝患者血清中HBV-LP与HBV-DNA的阳性率。结果 :120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eAg阳性组中HBV-LP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组中HBV-LP阳性率(84.3%)显着高于HBV-DNA阳性率(47.2%)(P<0.05)。结论 :HBV-LP是反映HBeAg阴性乙肝患者病毒复制情况的新血清免疫学指标。(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李梅,刘洁,叶燕,俞蕾,王婷婷[6](2018)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的方法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病毒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HBV-LP)进行方法学比较。方法收集30例正常体检血清标本作为阴性对照和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利用ELISA法检测HBV-LP,将其中70例阳性标本作为阳性样本,70例阴性标本作为阴性样本,再分别采用TRFIA法检测HBV-LP,对二者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性、检测线性范围、精密度、相关性及两种试剂盒的稳定性进行比较。其中TRFIA与ELISA结果不一致的12例标本采用PCR法进行验证。结果TRFIA检测HBV-LP的最小测定值为0.1 ng/ml,ELISA检测HBV-LP的最小测定值为2.5 ng/ml,二者的特异度均为100%。TRFIA和ELISA检测HBV-LP的Kappa值为0.83。12例ELISA和TRFIA检测不一致的标本,经PCR验证后有10例HBV DNA>103拷贝数。TRFIA试剂检测的线性范围在0.625~10 252 ng/ml之间,ELISA试剂盒检测的线性范围在5~1 281.6 ng/ml。TRFIA法检测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的批内CV平均为6.10%,ELISA法的批内CV平均为8.98%。TRFIA批间CV平均为6.91%,ELISA的批间CV平均为10.45%。TRFIA试剂盒的结合下降率为6.61%,ELISA试剂盒的结合下降率为23.59%。结论 TRFIA与ELISA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是两者相比,前者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且TRFIA试剂盒的稳定性更好。(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8年02期)
张彬,王奎山,宋华之[7](2017)在《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常规检测方法和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两种不同方法的临床效果,旨在提高乙肝的正确检出率。方法根据随机性原则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该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方法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比较采取不同检查方法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进行检测的患者乙肝病毒检测阳性率为86.25%(69/80),较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的患者乙肝病毒检测阳性率72.50%(58/80)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BV-DNA阳性率为77.50%(31/40),较观察组HBV-DNA阳性率90.00%(36/40)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检测方法和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两种不同的检验手段都可检测出乙肝病毒,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检出率更高,为了尽量降低误诊率临床推荐使用检查乙肝病毒大蛋白。(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23期)
夏芳[8](2017)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病毒复制和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和前S1抗原(Pre S1-Ag)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研究;以及HBV-LP的表达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学吸附法检测HBV-LP、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和Pre S1-Ag;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比较HBV-DNA、HBV-LP、Pre S1-Ag阳性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和HBV-LP的吸光度值相关性,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结果(1)482例CHB患者HBV-DNA、HBV-LP和Pre S1-Ag阳性率分别为67.22%(324/482)、73.86%(356/482)和37.34%(180/482)(P<0.01)。(2)339例HBe Ag阴性CHB患者的3项指标阳性率分别为54.57%(185/339)、64.90%(220/339)和27.73%(94/339)(P<0.01)。在HBe Ag阴性患者中,185例为HBV-DNA阳性,HBV-LP阳性率为90.81%(168/185),高于Pre S1-Ag[39.46%(73/185)](P<0.01);154例患者HBV-DNA阴性,其HBV-LP阳性率为33.77%(52/154),也高于Pre S1-Ag的13.64%(21/154)(P<0.01)。(3)HBs Ag、HBe Ag、HBc Ab阳性患者HBV-DNA、HBV-LP、Pre S1-Ag阳性率分别为97.04%(131/135)、94.81%(128/135)和60.00%(81/135)(P<0.01);HBs Ag、HBe Ab、HBc Ab阳性患者3项指标阳性率分别为53.74%(122/227)、63.88%(145/227)和27.31%(62/227)(P<0.01);HBs Ag、HBc Ab阳性患者3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55.79%(53/95)、67.37%(64/95)和28.42%(27/95)(P<0.01)。(4)HBV-LP的吸光度值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增加而呈上升趋势(Spearman秩相关系数=0.908,P<0.01)。(5)HBV-LP阳性CHB患者ALT、AST和GGT水平高于HBV-L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IL和DBIL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BV-LP表达量与ALT、AST、GGT、TBIL和CBIL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LP与HBV-DNA载量对数值之间的相关性良好,可作为HBV-DNA和HBV-M检测的有效补充,较Pre S1-Ag更能反映CHB患者的病毒复制状态。HBV-LP阳性CHB患者组肝组织损伤较HBV-LP阴性组患者严重,但单独用HBV-LP的表达水平判定患者肝脏功能受损程度有一定局限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7-09-01)
王启龙,张蔚[9](2016)在《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Ag阴性与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Ag阴性与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5—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乙肝患者以及150名参与体检的健康群众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其病情性质的差异,将参与实验的成员分为2个不同的组别,乙肝患者为对研究组,健康群众为对照组,平均每个小组的成员均为150例,对两组成员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的试验,对其检测指标的差异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得知,HBV-LP浓度与HBV-DNA拷贝数存在着正相关的联系,其浓度随着其拷贝数的提高而增加,HBV-DNA拷贝数<103,其HBV-LP浓度为9.82,DNA拷贝数为103~105,其HBV-LP浓度为15.43,DNA拷贝数为105,其HBV-LP浓度为92.76,健康群众的HBV-LP浓度为0.22。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健康群众)的HBV-LP阳性率(0.00%)与研究组(乙肝患者)阳性率(72.73%、82.76%、96.36%)比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患者HBV-DNA、HBV-Pre SI与HBeAg的阳性率明显低于HBV-LP,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Ag阴性与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显着,可对患者的乙肝活性与肝脏的受损状况以及病情的发展情况等进行有效的反应,对其病情的诊断以及病情变化情况的掌握有着明显的意义,具有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6年27期)
张锦伟,赵琳,张琛[10](2016)在《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在乙肝诊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在乙肝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均进行乙肝病毒基因(HBV-DNA)定量检查、HBV-LP检查,统计HBV-DNA的阳性率,计算HBV-LP对HBV-DNA阳性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HBV-LP与HBV-DNA之间的诊断一致性,比较HBV-LP与HBV-DNA对乙肝大叁阳、小叁阳的检出率,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HBV-LP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100例HBV感染患者中,59例为HBV-DNA阳性,41例为HBV-DNA阴性,HBV-DNA阳性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22%(55/59)、92.68%(38/41)、93.00%[(55+38)/100]、94.83%(55/58)、90.48%(38/42),HBV-LP与HBV-DNA之间的Kappa=0.725,诊断一致性良好。HBV-LP与HBV-DNA对乙肝大叁阳、小叁阳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HBV-LP阳性检出55例(55.00%);治疗后,HBV-LP阳性检出3例(3.00%)。治疗后患者的HBV-LP阳性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HBV-LP检测可为乙肝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6年26期)
大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0份HBV患者血清HBV-LP和HBV免疫标志物。用FQ-PCR法检测其HBV-DNA含量。结果正常对照人群的HBV-DNA检测阳性率为0%,研究组患者HBV检测的阳性率为66.27%(285/430)HBV-LP检测阳性率为68.60%(295/430),HBV-DNA检测阳性率为85.58%(368/430)且与HBV检测相比,HBV-LP检测和HBV-DNA检测阳性率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乙肝病毒大蛋白的检测对临床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陈铁泉.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2].陆红.乙肝病毒大蛋白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检测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3].高嫣妮,李筱莉,崔兆磊,陈岩松,叶倩.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检测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
[4].何丽苇,陈会欣.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8
[5].瞿丽,刘斌.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在血清HBeAg阴性感染者中的检测评价[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6].李梅,刘洁,叶燕,俞蕾,王婷婷.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的方法学比较[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
[7].张彬,王奎山,宋华之.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
[8].夏芳.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病毒复制和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
[9].王启龙,张蔚.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Ag阴性与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J].中外医疗.2016
[10].张锦伟,赵琳,张琛.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在乙肝诊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