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设置变频器参数使深井泵闭环恒压变频系统稳定运行(论文文献综述)
高卫丽[1](2021)在《螺杆空压机交流伺服恒压电控系统设计》文中指出传统螺杆空压机多采用加卸载控制方式,此控制方式具有输出气压波动大、运行效率低和电能损耗高等缺点。因此,需要开发出节能高效的控制系统,从而实现螺杆空压机系统恒压输出气体。本文制定了螺杆空压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了一套螺杆空压机恒压输出气体的电控系统,并在实际工况中体现了其良好的节能控制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如下:(1)在理解螺杆空压机运行原理的基础上,建立螺杆空压机系统组成,对其主要零部件进行选型,包括交流伺服电机、空气过滤器、螺杆空压机、油气桶和储气罐等。分析螺杆空压机系统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螺杆空压机恒压输出气体的节能控制方案。(2)开发设计基于压力控制的模糊PID控制器,减少螺杆空压机系统输出气压的波动。通过Simulink软件建立螺杆空压机运行系统的仿真模型,将传统和模糊PID控制器加到螺杆空压机运行仿真模型中,并对两者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3)采用交流伺服电机驱动螺杆空压机来实现恒压的输出气体,完成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控制系统以三菱PLC为核心,采用结构化的梯形图方式对螺杆空压机系统进行程序编程,实现系统恒压的输出气体;采用Lab VIEW软件设计开发螺杆空压机的监测功能,实现对压力、温度和流量的实时采集、数据保存及报警提示等功能。(4)搭建螺杆空压机恒压输出气体的电控系统,并进行现场安装和调试运行,完成系统运行结果分析。试验平台在实际工作中运行平稳,能耗小。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实现了螺杆空压机系统的实时检测与气体恒压输出,满足了生产需求,达到了节能控制的目的。
吴玉贤[2](2021)在《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原来的城市供水已不能满足高层居民的用水需求,因此二次供水系统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设施。二次供水系统是城市供水管网系统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城市高层住宅正常供水的优势,体现在很多方面。许多早期的二次供水系统的供水性能存在严重问题,包括高层建筑设计设施老化,系统设计不良,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对高层住宅水质造成严重影响,给整个城市的供水系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因此,有必要研究和设计一种符合需求的新型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本文通过系统归纳和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现代城市社区现有远程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城市供水系统的发展趋势。通过VPN网络框架,设计了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统一管理平台。根据二次供水系统的需要,在建立二次供水终端和监控视频中心之间的同步输送数据时,必须注意VPN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稳定性。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平台选用Fame View组态软件,操作人员可通过IE浏览器访问组态软件的画面和数据。系统采用研华科技的基于B/S模式的组态软件Web Access来设计上位机界面,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来完成系统上位机的整个工程设计、数据库相关设备、屏幕构建和软件管理,在本地或异地均可通过浏览器操作。系统利用PLC控制和PID调节功能,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恒压输出自动供水。其核心操作方式是根据恒压供水系统中水泵的运行状态和转换过程设计的PLC控制程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管理企业的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大大提高了城市供水管理水平和供水专业管理水平,节约了成本。该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智能移动终端技术和移动GIS技术,实现了对泵房的全程监控和无人值守运行,实现了科学调度,有效提高了城市二次供水过程中的应急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供水量。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提高供水服务质量。本文创新的提出基于物联网的城市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原则,从整体框架和管理的框架泵室到监控平台。结合市内现有的二次供水情况,综合管理平台框架,为子泵间的关联和通信提供了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
宗嘉财[3](2021)在《水源热泵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在国家构架现代能源体系的大背景下,各种清洁能源的提取利用技术层出不穷,其中,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是现代能源体系中地热清洁能源提取、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水源热泵系统通过提取浅层水源至热泵机组进行能量转换提取,从而实现夏季制冷,冬季制热的功能。目前对水源热泵系统的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结构和匹配性中研究如何制造效率高,适用性强的热泵机组。二是从系统控制、运行过程中如何应用先进控制技术提升系统运行效率方面。而现阶段在热泵自身结构无法取得突出成果的情况下,优化控制系统将是提升系统效率的突破点。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水源热泵控制系统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对水源热泵系统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总结,针对热泵系统纯滞后、大延迟、非线性、多干扰等特点提出了应用先进自适应控制方法的可行性。然后,通过对机组和水泵模型进行辨识并应用SIMULINK工具进行模型搭建和仿真分析,在仿真分析过程中以能效最优为最终控制目标,建立系统优化控制模型,并针对性提出了最优供回水温差的变流量自适应模糊PID控制方法,控制模型中的参数通过预测方法获取并进行动态调整,通过模糊PID控制器实现水泵转速控制,从而通过控制流量使得系统供回水温差处于最优设定值,实现系统最优化运行的目标。最终,针对循环泵、热泵机组动态特性提出了一套自适应预测控制方法,实现热泵系统流量调节从而控制实际温差与设定值一致,并根据供回水温差调节循环泵运行频率,解决了传统控制方式协同性差、能耗高、稳定性差的问题。并通过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搭建可编程控制器(PLC)硬件平台,应用POFINET总线和现场总线通信方式实现分布式远程I/O主从和仪表通信,根据工艺流程完成热泵机组、水泵、阀门和辅助设备的自动和联动控制,通过总线通信,实现系统运行过程中各重点状态数据的采集、处理、监测,并及时进行故障诊断、报警和显示等功能。同时,应用工控机远程监控系统,实现系统数据监测、远程控制、数据存储与节能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在实际案列中以系统整体能效为分析依据,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与常规控制方法相进行能效横向对比,得到了近5%的节能效果,极大提升水源热泵系统整体运行经济性,此控制方法可在同类设备和系统中进行推广应用。
刘淇名[4](2019)在《基于PLC的自动涂装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提出本文旨在开发一款自动涂装系统,用来满足中小型企业对高效、精准的自动涂装设备需求。在原有的半自动涂装系统中进行改进和优化,利用TIA博途平台构建工控网络,增加PID控制用于涂料存储输送部分的液位控制;同时研究了PLC对模拟控制量的闭环控制,使自动涂装出料环节更加稳定,提升涂装效果;再者,改进涂装环节,使用单轴伺服系统搭配转盘电机对被加工工件的立体面进行加工,提升涂装效率。结合现场设备,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CPU314C-2 PN/DP为主站,进行PID调节、人机界面的信息的收集、计算和数据传输,控制从站的启动和停止。本文采用TIA应用软件,相比于老式的step7 300/400编程软件,在集成度、操作性和硬件组态等应用上,更加方便快捷,还可以通过WINCC人机界面和300仿真模块进行调试,编程调试过程无需现场连接硬件,使调试过程更加方便快捷。同时,采用两台不同功能的200 SMART为从站,进行现场控制。其中,S7-200 SR40SMART用于指示灯、阀门、部分电机的控制,主要负责涂料混合和部分涂料存储输送程序的运行;S7-200 ST30 SMART用于单轴伺服电机的控制、步进电机的控制以及变频器的模拟信号控制,主要用于自动涂装和涂料存储输送变频部分的程序的运行。该自动涂装系统结合WINCC人机界面,经过反复的验证和现场测试,完整的实现了自动涂装系统的生产流程,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案。重点解决了自动涂装环节,喷涂的喷枪随液位变化输出稳定性问题,解决了单轴涂装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水平喷涂随转盘电机涂装稳定性的问题,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难点,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和效率。
王瑜祥[5](2019)在《机电耦合作用下风机轴系扭振及其抑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节能降耗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为响应国家号召,并降低生产成本,许多电厂开始对引风机等辅机设备进行变频改造。但之前运行稳定的设备在改造后却频繁出现联轴器断裂、轴系损伤等故障,严重影响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介绍了集中质量模型的建模方法及多自由度系统运动方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以某1000MW配套引风机轴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集中质量模型并对其轴系扭振的固有特性进行了计算。研究了三相交流异步电机、矢量变频调速系统工作原理,将变频改造后的电机-风机看作为机电耦合系统,建立了矢量变频调速系统耦联模型,开发了扭振动力特性计算分析软件。研究表明,变频系统中产生的各种谐波会造成电机输出扭矩的脉动,若此脉动频率与轴系扭振固有频率相等或接近时,便会引发谐波扭转共振;而当系统内电机参数与变频调速系统的参数匹配不当时,便会在变频调速系统内产生自激电流并进一步诱发整个机电耦合系统的自激失稳。以1000MW配套引风机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其升速过程中轴系扭转振动响应情况。通过对升速过程中转速、扭矩、电流等的综合分析发现,升速过程中出现的轴系传递扭矩大幅脉动情况分别是由谐波扭转共振和自激失稳问题造成的。为了抑制变频风机上发生的轴系大幅度扭转脉动问题,本文提出更换高弹性橡胶联轴器的技术方案,并设计了联轴器参数。应用无线应变法进行了联轴器改造前后传递扭矩的测试分析,改造前的测试数据发现了谐波共振与自激失稳现象,与计算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改造后风机启停过程中扭矩脉动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建立了引风机轴系的三维模型并进行疲劳寿命分析。计算发现,改造前轴系局部应力超过了扭转疲劳极限,造成轴系损伤;改造后满足轴系安全运行的需要。
王志宇[6](2019)在《高功率因数双PWM电机四象限变频系统设计与优化控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能质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解决用电设备对电网的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工业中,非线性负载的大量使用,如电机、二极管整流器等,使得大量的无功电流和谐波电流注入电网,严重影响了电网质量。双PWM变流器以其功率因数高、能量可双向流动、谐波含量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钢铁工业等领域,改善了用电设备对电网的污染问题。其中电压型双PWM变流器以调压范围广,应用场合多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因此,本文以电压型双PWM变流系统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本文首先研究双PWM变流系统的基本原理。建立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对比不同的调制方式,详细分析PWM整流器的三种运行模式;依据三相异步电机四象限运行基本理论,分析了三相异步电机四象限运行的条件及其功率平衡关系。其次,设计双PWM变流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整流部分的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的单相数字锁相环,及基于比例积分调节的双闭环控制器设计;逆变部分的基于三相异步电机恒压频比控制的变频器设计,同时对每个环节进行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分析了基于PWM整流器、PWM逆变器和异步电机构成的双PWM四象限变流系统的功率平衡关系。再次,针对双PWM变流器轻载下网侧电流谐波问题进行研究,对谐波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设计了抑制电流谐波的基于准比例谐振的电流内环控制器,详细对比分析了各个参数对准比例谐振控制器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设计了抑制直流电压纹波的基于滑模变结构的电压外环控制器,并通过仿真进行验证。最后,搭建了基于DSP28335控制器的双PWM变流器硬件实验平台,编写控制器应用程序,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建立了完整的双PWM变流系统。同时对双PWM变流器构成的对拖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李路[7](2018)在《深水水合物钻井装置智能泵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然气水合物被普遍认为将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接替能源,也是目前尚未开发的储量最大的一种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风险巨大,如何安全、高效地进行水合物钻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双梯度钻井通过有效控制井眼环空压力、井底压力来保持双密度钻井液体系,能够有效解决常规海洋钻井中地层空隙压力和破裂压力之间余量间隙小,容易发生井漏、井喷事故等问题,实现安全钻井,其实质是一种控制压力钻井技术。海底泥浆举升钻井(SMD)作为双梯度钻井技术实现方案的一种,关键就是解决海底泵入口压力控制的问题。本课题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海洋水合物钻井及安全监测技术”(2016YFC0304005)中的一部分,主要开展深水水合物钻井装置泵控策略与SMD监控系统设计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海底泥浆举升钻井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运行工况进行分析,指出海底泥浆举升钻井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采取一定措施保证海底举升泵的入口压力与该处的海水静压力相等。为此,建立一个由变频器、电机、举升泵、泥浆循环管路组成的控制对象模型,结合控制对象为大惯性、非线性系统的特点,同时考虑其工作环境恶劣、控制过程中存在较多干扰等因素,采用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PID调节器的压力转速双闭环控制策略,借助Matlab软件提供的Fuzzy工具箱实现模糊PID调节器的设计,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与传统PID调节器控制效果对比分析,证明自适应模糊PID控制方法具有超调量小、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能够满足系统控制要求,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海底举升泵模块是由多个泵串并联组成的泵组,每组并联泵配置一台变频器。为了满足压力控制的要求,要求举升泵能够灵活地投入与退出。针对举升泵在投入与退出过程中存在的大功率异步电机变频/工频切换冲击电流大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电网电压空间矢量定向的三相异步电机同步切换控制策略,通过建立带LC滤波的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采用电流电压双闭环控制方法,使逆变器输出电压能够快速响应负载的变化,无差别地跟踪电网电压,从而实现变频/工频无缝切换。搭建举升泵控制试验平台,以DSP作为系统控制器,完成举升泵控制算法程序设计和变频/工频同步切换程序设计,设计外围硬件电路,实现对举升泵的智能控制。以LabVIEW作为上位机软件开发平台,通过设计框图程序及前面板,构建出SMD平台监控系统,利用以太网实现DSP与LabVIEW之间的通讯。
陆苏月[8](2018)在《基于OPC技术的恒压供水信息化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转移使城镇规模也随之扩大。供水系统作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的供水规模及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供水的要求。在能源相对短缺以及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城镇居民对供水质量、供水可靠性以及节约能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来设计高节能、高可靠性的恒压供水系统成为必然趋势,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变频调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今天,变频调速方法在恒压供水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供水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纯滞后、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应用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实现精确控制。为了更好地满足日常生产、生活对供水可靠性需求,提出将智能控制算法中的仿人智能控制算法应用于恒压供水系统的思想。通过MATLAB对供水系统进行建模,其仿真实验结果与常规PID控制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仿人智能多模态控制器的有效性。同时,为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管理人员对现场信息的远程需求,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越加广泛。本文应用OPC技术设计了基于恒压供水的监控信息化系统。通过以太网快速实现OPC Server与OPC Client的实时数据信息传输,从而能够实现现场数据信息的远程传输。基于以上系统的设计能有效解决人们对供水系统安全性、可靠性、节能性的要求并为水务信息化管理带来便捷。
蒋燕旭[9](2014)在《水厂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及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水是人类依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城镇化结构的调整,工业和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人们对水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同时对差异化需求也越来越复杂,不同领域对供水量、供水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适应这些变化,城镇水厂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挑战。如何实现水厂更高水平的实时监控和自动化控制,保证供水需求和质量,成为水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大多数城镇自来水厂的控制系统存在设备简单、设备控制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其供水量和供水质量已然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城镇自来水厂的监控系统为研究背景,对水厂的监控系统设计和实现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一、通过对水厂需求的分析,对水厂监控系统进行总体设计,设计以PC机为控制核心的集散控制系统,构建系统网络。二、在水处理控制系统中,为解决消毒工艺落后及设备陈旧简易的问题,保证供水消毒质量。本文提出采用二氧化氯的消毒工艺,配备高纯二氧化氯发生器等配套设备,确保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三、在取水控制系统中,传统的系统采用手动控制,电机采用直接启动的方式,为实现自来水厂系统全自动化控制,合理使用各个水源井,提高系统的性能,降低能源消耗。本文通过PLC进行自动控制,通过变频器实现软启动方式,根据系统的特点采用恒液位控制来实现远程取水,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四、在供水控制系统中,传统的系统多采用变频恒压供水,但它的缺点是在供水量变化时不能确保水压符合需求,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采用变频变压供水,以此来满足系统的供水压力。因供水系统是多变量、非线性、时滞的系统,本文采用传统PID和模糊控制器相结合的方法,并在MATLAB/Simulink的环境下对控制效果进行仿真,系统具有响应快、超调量小、精度高、稳态性能好等特点,能实现良好的控制效果。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在本文中给出了取水控制系统和供水控制系统的硬件选型设计及电气实现原理图,逻辑控制程序功能图,设计变压变量控制的模糊控制的实现方法。六、本文采用触摸屏进行现场监控,采用组态软件结合计算机进行远程监控,以此来实现水厂系统的监控。采用以太网和GPRS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用带MODBUS通信协议的仪器仪表及组态王软件进行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考虑到取水控制站和主控制地理位置的问题,系统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优势和高数据传输率,使取水控制站各设备更加便捷地接入互联网,使取水控制站设备通讯更加简化,本文采用GPRS网络。为解决采集模拟量信号需要大量的连接线和传统仪表自带不同通讯协议无法兼容的问题,为了便于集成且能提高系统的可靠,系统设计采用MODBUS通信方式。系统的设计满足了城镇供水系统的基本监控要求,融合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如通信、网络、模糊控制、自动化等,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耿峰[10](2013)在《变频器及PLC在恒压供水电气控制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论文利用施耐德TWDPLC和艾默生EV2000变频器控制的智能恒压供水系统对公司原有常规恒压供水系统进行技术革新。重点阐述了以PLC控制技术为基础,通过变频调速原理,压力变送器反馈等实现恒压供水控制系统。简要描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过程,并阐述了相关的节能效果。
二、合理设置变频器参数使深井泵闭环恒压变频系统稳定运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合理设置变频器参数使深井泵闭环恒压变频系统稳定运行(论文提纲范文)
(1)螺杆空压机交流伺服恒压电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螺杆空压机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螺杆空压机系统的建设需求分析 |
2.2 螺杆空压机系统的组成 |
2.2.1 螺杆空压机系统的硬件连接 |
2.2.2 螺杆空压机系统的零部件选型 |
2.3 螺杆空压机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2.3.1 控制系统设计的依据 |
2.3.2 系统控制方式的选择 |
2.3.3 控制系统的功能分析与控制要求 |
2.3.4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螺杆空压机交流伺服恒压电控系统算法设计 |
3.1 传统螺杆空压机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
3.1.1 传统螺杆空压机的数学建模 |
3.1.2 传统螺杆空压机系统的仿真模型 |
3.1.3 传统螺杆空压机系统仿真分析 |
3.2 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
3.2.1 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 |
3.2.2 模糊PID控制算法的设计 |
3.2.3 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
3.2.4 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3.3 螺杆空压机交流伺服恒压电控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螺杆空压机交流伺服恒压电控系统硬件设计 |
4.1 螺杆空压机控制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
4.2 螺杆空压机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
4.2.1 PLC控制器 |
4.2.2 变频器 |
4.2.3 温度传感器 |
4.2.4 流量传感器 |
4.2.5 压力传感器 |
4.3 I/O端口分配 |
4.4 通讯协议 |
4.5 控制系统的电路图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螺杆空压机交流伺服恒压电控系统软件设计 |
5.1 螺杆空压机控制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5.2 螺杆空压机控制系统PLC程序设计 |
5.3 上位机软件设计 |
5.3.1 监控变量分析与统计 |
5.3.2 测试参数布局 |
5.3.3 上位机监控系统 |
5.4 试验调试 |
5.4.1 现场安装 |
5.4.2 调试 |
5.4.3 运行及效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城市供水信息化的重要性 |
1.1.2 供水物联化 |
1.1.3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二次供水统一平台的作用 |
1.2 二次供水研究现状 |
1.2.1 二次供水技术的发展历程 |
1.2.2 供水系统研究现状 |
1.3 城市二次供水系统发展趋势 |
1.4 论文研究课题 |
1.4.1 论文的研究工作 |
1.4.2 论文的内容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框架 |
2.1 城市供水特性 |
2.2 城市供水需求分析 |
2.2.1 供水系统对安全性需求 |
2.2.2 供水系统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
2.3 二次供水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
2.3.1 需求分析 |
2.3.2 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
2.4 二次供水监控系统功能分析 |
2.5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二次供水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
2.6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二次供水监控系统整体框架 |
2.7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二次供水统一平台的结构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二次供水泵房控制监控系统设计 |
3.1.1 二次供水控制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3.1.2 系统设备选型说明 |
3.2 传输网络系统设计 |
3.2.1 二次供水网络需求 |
3.2.2 网络系统简介 |
3.2.3 网络技术简介 |
3.2.4 二次供水系统VPN网络设计 |
3.3 监控中心设计 |
3.3.1 设计原则 |
3.3.2 监控平台设计指标 |
3.3.3 监控中心主要硬件设备功能设备 |
3.3.4 监控中心调度管理功能详细设计 |
3.4 软件系统的设计 |
3.4.1 上位机界面设计 |
3.4.2 PLC软件程序设计 |
3.4.3 Fame View组态软件的系统设置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设备和系统调试 |
4.1 二次供水现场控制设备调试 |
4.1.1 设备电源调试 |
4.1.2 数据采集信号调试 |
4.1.3 输出信号调试 |
4.1.4 功能测试 |
4.1.5 通讯测试 |
4.2 系统调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水源热泵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2.1 水源热泵的发展现状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开发工具及相关技术简介 |
2.1 自适应控制方法 |
2.2 工控机技术简介 |
2.3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
2.4 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通讯技术 |
2.4.1 现场总线技术 |
2.4.2 工业以太网技术 |
2.5 Wincc组态软件 |
2.6 MySQL数据库技术 |
第3章 需求分析与模型辨识 |
3.1 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
3.2 水源热泵系统综合分析 |
3.2.1 水源热泵系统概述 |
3.2.2 水泵性能分析 |
3.2.3 热泵机组性能分析 |
3.2.4 热泵机组能效分析 |
3.2.5 系统最优运行工况分析 |
3.3 水源热泵机组优化控制 |
3.3.1 自适应控制方法 |
3.3.2 系统PID模糊控制实现 |
3.4 设计原理与要求 |
3.4.1 设计原理 |
3.4.2 关键问题 |
3.4.3 设计规范及要求 |
第4章 系统软硬件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硬件架构 |
4.2 硬件实现方式 |
4.2.1 硬件配置及组成 |
4.2.2 控制系统硬件平台 |
4.2.3 控制功能实现 |
4.3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4.3.1 控制系统功能 |
4.3.2 监测管理系统功能 |
4.4 PLC控制系统 |
4.4.1 硬件组态实现 |
4.4.2 软件编程实现 |
4.5 自适应控制实现 |
4.5.1 自适应控制算法 |
4.5.2 负荷预测控制 |
4.5.3 控制效果 |
4.6 数据库系统 |
4.6.1 数据表的创建 |
4.6.2 数据表的存储 |
第5章 系统测试与运行 |
5.1 系统测试概要 |
5.1.1 功能模块测试分解 |
5.1.2 测试内容及步骤 |
5.2 系统测试用例 |
5.3 系统功能测试 |
第6章 结论 |
6.1 取得成果 |
6.2 结论及感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PLC的自动涂装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自动涂装系统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自动涂装系统的概述 |
1.2.1 前处理设备 |
1.2.2 涂装设备 |
1.2.3 烘炉设备和冷却设备 |
1.2.4 下料存储设备 |
1.3 自动涂装系统的发展 |
1.4 涂装生产线存在的问题 |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自动涂装系统的控制方案设计 |
2.1 自动涂装系统环节设计 |
2.1.1 涂料混合系统的控制功能 |
2.1.2 涂料存储系统的控制功能 |
2.1.3 涂料输送系统的控制功能 |
2.1.4 自动涂装系统的控制功能 |
2.2 PID控制原理 |
2.2.1 PID控制系统概述 |
2.2.2 PID控制模型简介 |
2.2.3 PID在伺服驱动器中的应用 |
2.2.4 PID在涂料存储中的应用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自动涂装系统的硬件方案设计 |
3.1 电气控制的总体设计 |
3.2 PLC控制器的选择 |
3.2.1 主站PLC的选定 |
3.2.2 从站PLC的选定 |
3.3 驱动器的选择 |
3.3.1 步进驱动器的选择 |
3.3.2 伺服驱动器的选择 |
3.3.3 变频器的选择 |
3.4 系统整体硬件设计 |
3.4.1 主电路硬件设计 |
3.4.2 PLC控制电路硬件设计 |
3.5 PLC和扩展模块的I/O地址分配 |
3.6 电气控制柜的整体设计 |
3.7 硬件调试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自动涂装系统的程序方案设计 |
4.1 西门子应用软件介绍 |
4.1.1 TIA自动化应用软件介绍 |
4.1.2 STEP7-200 SMART编程软件介绍 |
4.2 硬件组态设计 |
4.3 WINCC界面功能设计 |
4.4 控制程序设计思路 |
4.5 S7-300编程设计 |
4.5.1 S7-300主站程序设计 |
4.5.2 S7-300PID控制程序设计 |
4.5.3 PID控制数据分析 |
4.6 S7-200 SR40编程设计 |
4.6.1 搅拌电机M1 调试 |
4.7 S7-200 ST30编程设计 |
4.7.1 喷涂高度电机M3(伺服电机)调试 |
4.7.2 喷涂水平电机M4(伺服电机)调试 |
4.7.3 转盘电机M5(步进电机)调试 |
4.7.4 ST30调试数据分析 |
4.8 程序调试 |
4.9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全文工作总结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主电路 |
(5)机电耦合作用下风机轴系扭振及其抑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机电耦合作用下风机轴系扭振研究 |
1.2.2 联轴器对轴系扭振特性影响研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风机轴系动力特性计算 |
2.1 集中质量扭振固有特性计算 |
2.1.1 集中质量模型模化方法 |
2.1.2 多自由度系统运动方程 |
2.1.3 扭振固有特性计算 |
2.2 1000MW配套引风机轴系扭振固有特性计算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矢量变频调速系统轴系扭振分析 |
3.1 矢量变频调速系统 |
3.1.1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
3.1.2 矢量变频调速原理 |
3.2 矢量变频调速系统仿真 |
3.2.1 电气与机械模型 |
3.2.2 系统仿真模块介绍 |
3.2.3 矢量变频驱动机电耦合系统 |
3.3 变频调速系统谐波扭转共振分析 |
3.3.1 异步电机谐波 |
3.3.2 矢量变频器谐波 |
3.3.3 谐波转矩的影响 |
3.4 变频调速系统自激失稳分析 |
3.4.1 自激原理分析 |
3.4.2 变频驱动电机自激分析 |
3.4.3 自激区影响因素 |
3.5 变频风机谐波共振与自激失稳分析 |
3.5.1 机电耦合系统参数 |
3.5.2 升速过程扭矩脉动计算 |
3.5.3 谐波共振与自激失稳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变频风机轴系扭振抑制技术研究 |
4.1 电气源头抑制 |
4.1.1 谐波共振抑制 |
4.1.2 自激失稳抑制 |
4.2 机械轴系改造 |
4.3 弹性联轴器特性 |
4.3.1 弹性联轴器刚度与阻尼 |
4.3.2 弹性联轴器动力特性计算 |
4.4 联轴器设计计算 |
4.4.1 刚度、阻尼计算 |
4.4.2 许用扭矩计算 |
4.4.3 高弹性橡胶联轴器设计使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1000MW配套引风机扭矩测试与疲劳寿命分析 |
5.1 扭矩测试仪器及方法 |
5.2 联轴器改造前测试分析 |
5.2.1 测试数据与分析 |
5.2.2 测试结论 |
5.3 疲劳寿命分析 |
5.3.1 风机轴三维模型 |
5.3.2 疲劳寿命与S-N曲线 |
5.3.3 联轴器改造前疲劳寿命计算分析 |
5.4 联轴器改造后测试分析 |
5.4.1 测试数据与分析 |
5.4.2 测试结论 |
5.4.3 联轴器改造后疲劳寿命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内容总结 |
6.2 研究方向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高功率因数双PWM电机四象限变频系统设计与优化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双PWM变流器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及趋势 |
1.2.1 双PWM电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和优势 |
1.2.2 双PWM电机系统四象限运行的控制难点 |
1.2.3 双PWM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电压型双PWM变流器的基本原理 |
2.1 概述 |
2.2 电压型PWM整流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2.2.1 主电路拓扑结构和数学模型 |
2.2.2 PWM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及SPWM调制策略 |
2.3 三相异步电机四象限运行理论基础 |
2.3.1 三相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2.3.2 异步电机四象限运行条件与功率平衡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压型双PWM变流器的设计 |
3.1 概述 |
3.2 基于广义积分法的数字单相锁相环设计 |
3.2.1 基于广义积分法的虚拟正交信号发生器设计 |
3.2.2 基于PI控制和SOGI的单相锁相环设计 |
3.2.3 虚拟信号发生器和锁相环效果仿真与实验验证 |
3.3 PWM整流器的双闭环控制策略研究 |
3.3.1 基于PI调节的内环电流跟踪控制器设计 |
3.3.2 基于PI调节的电压外环控制器设计 |
3.3.3 双闭环控制系统的实验验证 |
3.4 三相异步电机的变压变频控制技术 |
3.4.1 三相异步电机恒压频比控制策略研究 |
3.4.2 三相SPWM调制和SVPWM调制技术的对比研究 |
3.4.3 三相V/F变压变频控制仿真与实验验证 |
3.5 双PWM变流器设计与四象限运行实验研究 |
3.5.1 双PWM变流系统整体结构 |
3.5.2 双PWM变流器四象限运行分析 |
3.5.3 两组双PWM变流器四象限运行及对拖试验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轻载下网侧电流谐波的抑制 |
4.1 轻载电流谐波产生的原因分析 |
4.1.1 直流电压脉动的影响 |
4.1.2 电网电压谐波的影响 |
4.1.3 死区效应的影响 |
4.2 基于比例谐振的电流内环控制器对谐波的抑制 |
4.2.1 传统PI调节电流跟踪存在的问题 |
4.2.2 比例谐振控制对电流谐波的抑制 |
4.2.3 数字准比例谐振控制器的设计 |
4.2.4 仿真和实验验证 |
4.3 基于滑模变结构的电压外环控制器对谐波的抑制 |
4.3.1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理论 |
4.3.2 抖振的产生及抑制 |
4.3.3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单相PWM整流器电压外环设计 |
4.3.4 仿真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实验验证 |
5.1 概述 |
5.1.1 主电路硬件结构 |
5.1.2 控制电路硬件结构 |
5.2 系统软件设计 |
5.3 双PWM两电机四象限运行对拖实验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7)深水水合物钻井装置智能泵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深水水合物钻井装置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2.1 基于SMD系统的无隔水管钻井技术 |
2.2 SMD系统工作原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SMD系统泵控策略研究 |
3.1 举升泵变频调速运行的节能原理 |
3.2 SMD系统控制器设计 |
3.2.1 SMD串级控制系统抗扰性能分析 |
3.2.2 模糊控制器设计 |
3.3 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无速度传感器 |
3.3.1 异步电机参数辨识 |
3.3.2 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转速测量 |
3.4 SMD系统仿真模型建立与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举升泵驱动电机变频/工频切换研究 |
4.1 异步电机失电残压对变频/工频切换的影响 |
4.2 基于电网电压矢量定向的同步切换控制策略 |
4.3 带LC滤波的电压源型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 |
4.3.1 主电路数学模型建立及控制系统构成 |
4.3.2 LC滤波器参数设计 |
4.3.3 同步旋转坐标系下VSI的控制器设计 |
4.3.4 电压源型逆变器SVPWM调制方法 |
4.4 变频/工频切换仿真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DSP的举升泵控制试验平台开发 |
5.1 泵控试验平台搭建 |
5.1.1 硬件平台搭建 |
5.1.2 基于DSP的软件设计 |
5.1.3 监控系统设计 |
5.2 试验结果分析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基于OPC技术的恒压供水信息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现状 |
1.2.2 供水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1 供水系统控制算法研究 |
1.3.2 基于OPC的信息化系统集成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的理论基础 |
2.1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的原理 |
2.2 供水系统的基本特性 |
2.3 异步电动机调速方式 |
2.4 变频调速原理 |
2.5 变频调速的节能原理 |
2.6 供水系统的数学模型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恒压供水系统的仿人智能控制 |
3.1 控制算法的选择 |
3.2 仿人智能控制的理论基础 |
3.2.1 仿人控制的基本思想 |
3.2.2 仿人智能控制的原型算法及基本概念 |
3.2.3 仿人智能控制的研究方法及基本特征 |
3.2.4 仿人智能控制的性能分析 |
3.3 仿人智能多模态控制器设计 |
3.3.1 设计依据及控制器结构 |
3.3.2 设计方法 |
3.3.3 恒压供水仿人智能控制器设计步骤 |
3.4 系统仿真与分析 |
3.4.1 系统仿真平台搭建 |
3.4.2 仿真结果分析与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OPC技术的变频恒压供水监控信息化系统 |
4.1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4.1.1 某分水厂供水结构及功能分析 |
4.1.2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控制方案 |
4.1.3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架构 |
4.2 基于OPC技术的监控信息化系统 |
4.2.1 OPC技术 |
4.2.2 信息化监控系统网络架构 |
4.2.3 监控系统组态软件 |
4.2.4 OPCGAP Client与OPC Server的通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9)水厂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1.1.1 城镇自来水厂特点分析 |
1.1.2 监控系统 |
1.2 水厂控制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概况 |
1.2.2 发展趋势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水厂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2.1 水厂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
2.1.1 水处理工艺分析 |
2.1.2 控制对象分析 |
2.2 水厂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
2.2.1 设计原则 |
2.2.2 设计方案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监控网络系统设计 |
3.1 有线通信方式 |
3.1.1 工业以太网 |
3.1.2 Modbus通讯 |
3.2 无线通信方式 |
3.2.1 电台传输通信方式 |
3.2.2 CDPD通信方式 |
3.2.3 GSM短信通信方式 |
3.2.4 CDMA通信方式 |
3.2.5 GPRS通信方式 |
3.3 GPRS组网方式 |
3.3.1 GPRS组网方式 |
3.3.2 系统中GPRS的组网方式 |
3.4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基于变压变量的节能供水控制方法 |
4.1 变频供水控制 |
4.1.1 水泵调速 |
4.1.2 变频调速供水 |
4.2 变压变量供水控制设计 |
4.2.1 供水系统工作流程 |
4.3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应用 |
4.3.1.PID控制 |
4.3.2.模糊控制理论 |
4.3.3 模糊控制 |
4.3.4 模糊PID控制 |
4.3.5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
4.4 模糊PID控制器的实现和仿真 |
4.4.1 Mamdani型模糊控制器的实现 |
4.4.2 系统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
5.1 系统的功能 |
5.2 系统的硬件选择 |
5.2.1 变频器的选择 |
5.2.2 PLC的选择 |
5.2.3 GPRS模块的选择 |
5.3 硬件系统的设计 |
5.3.1 取水控制站硬件系统设计 |
5.3.2 供水控制站硬件系统设计 |
5.4 通讯网络的设计 |
5.4.1 GPRS网络设计 |
5.5 系统的软件设计 |
5.5.1 控制方式的设计 |
5.5.2 取水控制站PLC软件系统设计 |
5.5.3 供水控制站PLC软件系统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水厂监控系统的设计及部分实现 |
6.1 监控系统的设计软件 |
6.2 现场监控 |
6.3 远程监控 |
6.3.1 安全管理 |
6.3.2 上位机监控画面 |
6.3.3 数据处理 |
6.4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四、合理设置变频器参数使深井泵闭环恒压变频系统稳定运行(论文参考文献)
- [1]螺杆空压机交流伺服恒压电控系统设计[D]. 高卫丽.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2]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设计[D]. 吴玉贤.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3]水源热泵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宗嘉财.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4]基于PLC的自动涂装控制系统设计[D]. 刘淇名. 湖南大学, 2019(08)
- [5]机电耦合作用下风机轴系扭振及其抑制技术研究[D]. 王瑜祥. 东南大学, 2019(06)
- [6]高功率因数双PWM电机四象限变频系统设计与优化控制[D]. 王志宇.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7]深水水合物钻井装置智能泵控技术研究[D]. 李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8]基于OPC技术的恒压供水信息化系统研究[D]. 陆苏月.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1)
- [9]水厂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及实现[D]. 蒋燕旭.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4)
- [10]变频器及PLC在恒压供水电气控制中的应用[J]. 耿峰. 科技风,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