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华:“佛系”现象缘何而生论文

董振华:“佛系”现象缘何而生论文

【摘 要】“佛系”的生活方式看似是怎么都行、看淡一切,其实并不是真的没有追求、没有欲望,而是对疲劳、无奈、失落的不完满现实状况的逃避。对于佛系心态,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

【关键词】“佛系” 文化现象 人生观

2017年底,“佛系”一词成为了新的网络流行词,许多年轻人自诩为“佛系青年”,他们采取一种随遇而安、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常把“都行”“可以”“没关系”之类的词挂在嘴边。事实上,“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不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而是基于现代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各种新变化和涌现的新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原因和生成根源。基于现实状况不能正确应对而采取逃避的态度衍生了“佛系”现象。从社会现实角度看,一方面,快节奏、高负荷的工作给人造成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劳累感,使得人们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不想有多余的想法和要求;另一方面,万般努力后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由此陷入了失落,这恐怕才是“佛系”现象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佛系”现象是人们因压力太大、心理焦虑而产生的一种生活态度

当今的社会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如果我们不能持续提升自己,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我们早晚有一天会被这个社会抛弃,因此,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几乎成了常态。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会使我们的身体疲劳,而高企的房价、拥堵的交通、工作的压力等又会使我们的心理感到焦虑。在这种身心俱疲的情况下,我们自然就不想对无关紧要的事情再多操心,而希望得到“治愈”和“抚慰”。

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价值和理想。当目标有实现的可能时,人们才有向目标前进的动力。但是,一旦目标成为了无法企及的对象,人们就会丧失掉激情,陷入失落。正如马克思1835年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所指出的,“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能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吗?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实现目标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目标能否实现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有时人的主观因素只能占到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也就是说目标能否实现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当我们努力过后却不能实现目标时,失望之情就会生发出来,时间久了也自然会产生得过且过、看淡一切的生活态度。

2)对各种有一定高(深)度的地形,当Fr>1/π时(这时层结稳定度弱),大气波动仅出现在地形附近,低层流线接近地形,波动向上有所减弱。

事实上,“佛系”的生活方式看似是怎么都行、看淡一切,其实并不是真的没有追求、没有欲望,而是对这种疲劳、无奈、失落的不完满现实状况的逃避。为什么有段时间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可以和“佛系”一词同时流行起来,就是因为这款游戏在现实之外给玩家建构了一个美好的、安逸的、自由的虚拟世界,使得诸多“佛系青年”找到了心灵的归属和安慰。

但总的来说,这种娱乐流行现象对于我们事业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益处。一方面,这种娱乐方式会使我们逐渐丧失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用理性去进行判断,使得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外界传输给我们的信息,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创新能力和自主性。另一方面,这类娱乐方式不具有教化大众的功能,仅仅能使大家感到一时的有趣,对我们优秀文明的传承和正能量的传播却起不到多少作用。

从东晋皇家讲经、诵习之制看,东晋皇族教育内容显系为儒家经传,诸子却勿须为皇族所通览,这与汉末三国不同:“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7](P90)“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7](P891)。即便东晋之初的太子教育曾短暂出现过法家典籍,也多不为世人认同而加以排斥:“时帝方任刑法,以《韩子》赐皇太子,(庾)亮谏以申韩刻薄伤化,不足留圣心,太子甚纳焉。”[2](P1915)

糖尿病是一种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1]。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为9.7%~11.6%,患病人数居各国之首[2]。如果高糖状态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发视网膜病变、肾病、酮症酸中毒等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探寻有效的降糖方法是当今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一个人如果认准了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他们在事关自身利益的事情上也是执着和精进的,只是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才“无可无不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无关紧要的事情,偶尔懒惰一下无可厚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如果一个人心理长期处于焦虑的状态下,很容易产生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比如抑郁症,严重者会危及生命。而“佛系”生活恰恰可以起到缓和焦虑的作用,不然那么多人也不会在压力之下选择这种生活方式。

“佛系”现象的流行是一种大众文化的娱乐性消遣

从字面上来看,“佛”是指佛教,是一种宗教文化,宣扬“舍弃欲望”“破除执着”的思想,正是从这一方面出发,才把那些过着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的人称为“佛系”。实际上,“佛系”一词与佛教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佛”的本意是觉悟者的意思,慧能大师在《坛经》中言:“佛者,觉也。”意思是说“佛”是了脱生死、觉悟圆满的人。显然,“佛系青年”们远达不到这一思想境界,他们仅仅是对不完满现实的逃避而已。“系”字在这里是在“高等学校中按学科分的教学单位”这一意义上衍生使用的,其目的在于区分群体。

“佛系”心态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避免功利主义的控制。市场经济和资本的逻辑很容易导致人们的功利主义滋生。在欲望的驱使下,一些人容易执迷于工具理性,往往会忘记价值理性,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把工具当成了价值,从而丧失自我。正如一首诗所写的,“由于出发的太久,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佛系”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人们不太执着于工具理性,有助于冷静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佛系”现象的流行客观上体现了人们对个性生活的追求成为一种共性。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一种现象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上流行,主要是有足够的人能认同这种现象。“佛系”现象同样如此,当自己认为这种“佛系”状态很好时,一些人就会学习和模仿这种状态;还有一些人本来过得并非是“佛系”生活,但他们也把自己的生活方式设想为了“佛系”生活,便也自称是“佛系青年”了。不论以上哪一种情况,其实质都是盲目从众的表现。

2.3.4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 抓好长江经济带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建设100个示范区。以县为单位,坚持源头控制与过程防治相结合、农艺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面上推进与示范创建并举,推动农业面源污染示范区建设与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打造一批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总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综合示范区建设运行机制,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以投入品减量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切入点,打造产业“领跑者”和行业“标杆”。

辩证看待“佛系”现象的正面意义和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也有其不合理性的一面,“佛系”现象也不例外,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所谓辩证地看待,就是坚持“两点论”全面看问题,既要看到其合理性的正面意义,又要看到其不合理性的负面影响。

以此看来,不论是“佛系”的群体还是“佛系”的态度,都和“佛教”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么这一词又是怎么出现和流行起来的呢?究其原因,其实是社会大众对这种流行现象的娱乐消遣和过度消费。首先,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流行现象推波助澜。对媒体来说,流行现象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更多的关注,就意味着网络上更多的点击量和流量,有了这些就可以有效益,于是他们便积极助力流行现象的发展。正如德国哲学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所说:“娱乐制造商知道,即使消费者心烦意乱,仍然会消费他们的产品,因为每一个产品都是巨大的经济机器的模型,这些经济机器无论是在工作的时候,还是在闲置的时候,都会像作品那样,为大众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社会大众在学习工作之余接收到这种娱乐性信息,可以给他们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让他们乐于接受。最后,大众传播媒介也为事物的流行也提供了技术性支持。

但“佛系”心态的不良影响也不容忽视。“佛系”心态会使人们容易丧失原则,导致随波逐流。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追求,没有理想追求就只会浑浑噩噩的度日,就容易走向虚无。“佛系”这种随意的生活态度,就是缺乏理想追求的表现。而当有了理想追求的时候,人就会有动力,因为理想追求会激励我们前进。明代大儒王阳明从小就立志做“圣人”,后来经过刻苦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终于创立了阳明心学,成就了“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伟业。伟大导师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了崇高的理想追求,他在论文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而他自己也用毕生的经历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所以,“佛系青年”并没有那么多,许多人只是看到这个词流行了才自称或被称为“佛系”的,进而使得这个词在更大范围内流行开来。由此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佛系”一词传播和流行的过程中触碰到了一对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当诸多的个性在某一方面呈现出了共同的特征,就构成了共性,“佛系”如果只是一两个人需要过的生活方式,那就不可能普遍流行起来,正是因为有大量的青年正在过或想要过这种生活,“佛系”才流行了起来;当共性的东西与个性的东西出现碰撞时,就有可能出现共性消解个性的情况。那些盲从“佛系”的人就属于这种情况,也许他们有着自己个性的生活方式,但当“佛系”生活流行起来时他们就倒向了“佛系”生活,这就是对自身个性的一种消解。所谓“百花齐放才是春”,广大青年人在体验流行生活的同时,也应保留自己的个性生活方式,过自由的生活。

一个人如果明白了人生意义和价值,就不会被急功近利的心态所驱使,避免浮躁。这些人也许会不慕名利,不贪求荣华富贵,只求能够平平静静、安安稳稳地生活。其实他们很多是经历过荣华富贵后选择淡泊的,而不是现在年轻人那种求之不得后的逃避与沉沦。东晋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放弃了自己不喜欢的县令工作,回归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千百年来,他的这种做法获得了无数人的赞扬和艳羡。当前,有许多人一门心思地追名逐利,崇拜金钱与权力。有些人因此不择手段,导致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有些人因此倾家荡产,甚至搭上了身家性命。如此看来,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持一种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生活,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佛系”随意的生活还会导致对规则的无视。自然界中的事物从生长到发育再到灭亡,都要受自然法则的支配。人类为了自身社会能有一个良好稳定的秩序,从而长期发展下去,也制定出了一系列规则制度。如果我们对规则也采取随意的态度,就有可能导致不良的后果。

儿童阅读也好,亲子阅读也罢,关键是要把最好的书给孩子们。儿童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阅读的书造就的。“读什么,孩子们就会成为什么。”新教育实验为此精心研制了《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和《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这些书都是为“此时此刻”的孩子们度身定做的。孩子们通过这些书,可以走向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这些书,会培养孩子一个好的阅读“胃口”,会让他们知道真正的好书是什么味道。

正确引导“佛系”心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一代能否担当得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引导广大青年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看待现实,健康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价值观则是对人生和事物的评价,是一种哲学性的反思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好人生的“总开关”,我们才能认识好解决好“什么是人”“该怎样为人”这些根本问题。如果都是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的“佛系青年”,那我们的事业恐怕就很难成功。所以,广大青年应该积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追求,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只要我们以全人类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我们就会充满责任感与使命感,就会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永不懈怠的毅力。了解了什么样的幸福值得我们追求,我们还要明确如何实现幸福。实现幸福只有一种途径,就是靠努力奋斗。幸福从来不会从天而降,幸福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幸福只会眷顾勤奋者,需知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此,新时代的广大青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奋斗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拒绝慵懒,拒绝得过且过,撸起袖子加油干!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导;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张恺同学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谷璇 美编/于珊

标签:;  ;  ;  ;  ;  ;  ;  ;  ;  ;  

董振华:“佛系”现象缘何而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