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手动预合模功能的注塑模行位机构,包括行位座、行位镶件及模板,模板设置有型腔,行位镶件朝向型腔的端部设置有供插针伸入的容置孔,还包括离合组件及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在行位镶件朝向型腔的端部手动推入型腔直至插针插入容置孔时对行位镶件进行限位,离合组件将行位镶件与行位座联动,行位座在斜导柱引导下远离型腔时,行位座克服限位组件的限位力与相联动的行位镶件同步移动,直至行位镶件退出型腔一定距离后通过离合组件将行位镶件与行位座分离。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准确合模、保证成品质量的具有手动预合模功能的注塑模行位机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具有手动预合模功能的注塑模行位机构,包括行位座、行位镶件及固定于前模或后模的模板,所述的模板设置有型腔,所述的模板位于型腔侧面设置供行位镶件相对型腔往复移动的镶件移动轨道及供行位座相对型腔往复移动的行位座移动轨道,所述的行位座位于行位镶件相对型腔的另一侧,所述的行位座设置有供斜导柱穿过并引导其移动的斜导孔,所述的行位镶件朝向型腔的端部设置有供注塑件的插针伸入的容置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合组件及限位组件,所述的行位镶件与行位座呈分体设置,所述的限位组件设置于镶件移动轨道与行位镶件之间,并在行位镶件朝向型腔的端部手动推入型腔直至注塑件的插针插入容置孔时对行位镶件进行限位,所述的离合组件设置于行位镶件与行位座之间,所述的行位座在斜导柱引导下靠近型腔并与限位后的行位镶件位置相对应时,通过离合组件将行位镶件与行位座联动,所述的行位座在斜导柱引导下远离型腔时,行位座克服限位组件的限位力与相联动的行位镶件同步移动,直至行位镶件退出型腔一定距离后通过离合组件将行位镶件与行位座分离。
设计方案
1.一种具有手动预合模功能的注塑模行位机构,包括行位座、行位镶件及固定于前模或后模的模板,所述的模板设置有型腔,所述的模板位于型腔侧面设置供行位镶件相对型腔往复移动的镶件移动轨道及供行位座相对型腔往复移动的行位座移动轨道,所述的行位座位于行位镶件相对型腔的另一侧,所述的行位座设置有供斜导柱穿过并引导其移动的斜导孔,所述的行位镶件朝向型腔的端部设置有供注塑件的插针伸入的容置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合组件及限位组件,所述的行位镶件与行位座呈分体设置,所述的限位组件设置于镶件移动轨道与行位镶件之间,并在行位镶件朝向型腔的端部手动推入型腔直至注塑件的插针插入容置孔时对行位镶件进行限位,所述的离合组件设置于行位镶件与行位座之间,所述的行位座在斜导柱引导下靠近型腔并与限位后的行位镶件位置相对应时,通过离合组件将行位镶件与行位座联动,所述的行位座在斜导柱引导下远离型腔时,行位座克服限位组件的限位力与相联动的行位镶件同步移动,直至行位镶件退出型腔一定距离后通过离合组件将行位镶件与行位座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手动预合模功能的注塑模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组件包括第一离合座、第二离合座、离合弹性件、离合槽及离合块,所述的第一离合座设置于行位镶件朝向行位座的端部,所述的第一离合座设置有离合腔,所述的离合腔设置有朝向行位镶件移动方向的侧面的离合口,所述的第二离合座设置于行位座并位于行位镶件相对镶件移动方向的侧面,所述的离合槽设置于第二离合座朝向第一离合座的端面,所述的离合弹性件设置于离合腔内,所述的行位座移动至与限位后的行位镶件相对应的位置时,离合口与离合槽的位置相对应,在离合弹性件的推动下部分离合块伸出离合口与离合槽构成限位配合,即构成行位镶件与行位座的联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手动预合模功能的注塑模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块伸出离合口外的部分朝向第二离合座设置有与离合块移动方向相倾斜的收缩斜面,所述的第二离合座与压缩斜面相抵并继续向型腔移动时挤压离合块收缩至离合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手动预合模功能的注塑模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位座移动轨道位于第一离合座的移动轨迹上设置有挤压部,所述的行位镶件在处于联动状态的行位座带动下退出型腔一定距离后并继续远离型腔时,挤压部挤压收缩斜面使离合块收缩至离合腔内,构成行位镶件与行位座的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手动预合模功能的注塑模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离合座固定设置有阻挡部,所述的挤压部位于阻挡部的移动轨迹上并在行位镶件与行位座的分离后阻挡第一离合座继续远离型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手动预合模功能的注塑模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压部呈与收缩斜面相平行的平面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手动预合模功能的注塑模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离合座设置有T形块,所述的行位镶件设置有与T形块形状相适配的T形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手动预合模功能的注塑模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弹性件、限位块及限位槽,所述的镶件移动轨道设置有限位腔,所述的限位腔设置有朝向行位镶件的限位口,所述的限位槽设置于镶件移动轨道朝向行位镶件的端面,所述的限位弹性件设置于限位腔内,所述的行位镶件朝向型腔的端部手动推入型腔直至注塑件的插针插入容置孔时限位块与限位槽位置相对应,在限位弹性件的推动下部分限位块伸出限位口与限位槽构成限位配合,即构成镶件移动轨道与行位镶件的限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手动预合模功能的注塑模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块与限位槽配合的部分截面呈三角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手动预合模功能的注塑模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板设置有模仁及放置模仁的放置槽,所述的型腔及镶件移动轨道均设置于模仁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手动预合模功能的注塑模行位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型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而行位机构为注塑模具中能够获得侧向抽芯或侧向分型以及复位动作来拖出产品倒扣,低陷等位置的机构。
行位机构往往包括行位座及安装于行位座的行位镶件,在模具合模过程中,行位座在斜导柱的引导下逐渐向型腔移动,直至行位镶件的前端插入型腔,然后开始注塑,注塑完成后,模具分模过程中,斜导柱引导行位座逐渐远离型腔,使行位镶件脱离注塑完成的产品。
而在加工类似接插针这种具有插针的注塑件时,行位镶件前端需要开设容纳插针的容置孔,避免与插针发生撞击,然而在实际合模过程中,考虑到加工的累积误差,以及插针放置时人为因素(插针未放置到位)等原因,合模时插针不能准确的合入行位镶件的容置孔内,若偏差较大,在机械结构的强制作用下,很有可能行位镶件将插针压弯,严重时可能导致压模,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双后模与前模切换对应进行注塑的解决方案,往往采用适配该功能的双色注塑机进行注塑,双色注塑机具有注塑位置及非注塑位置,非注塑位置手动放置插针于后模一的后模仁上,再手动将行位推至插针处进行合模,双色机转盘旋转,前模与后模一合模注塑总成件,待注塑完成后,开模转盘旋转将注塑好的总成件转至非注塑位置,同时原非注塑位置的手动合模好的后模二再次旋转至注塑位置,最终注塑好的总成件在非注塑位置手动拉开行位机构进行抽芯,随后顶出机构顶出,从而获得所需总成零部件。该种解决方案,虽然能够有效的规避掉因合模不准导致压模的问题,但模具需制造两个后模部分,成本较高,且模具成型周期较长,因加工过程中需要大量手动参与,故产品成型周期无形中将被拉长,很大程度的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准确合模、保证成品质量的具有手动预合模功能的注塑模行位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行位座、行位镶件及固定于前模或后模的模板,所述的模板设置有型腔,所述的模板位于型腔侧面设置供行位镶件相对型腔往复移动的镶件移动轨道及供行位座相对型腔往复移动的行位座移动轨道,所述的行位座位于行位镶件相对型腔的另一侧,所述的行位座设置有供斜导柱穿过并引导其移动的斜导孔,所述的行位镶件朝向型腔的端部设置有供注塑件的插针伸入的容置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合组件及限位组件,所述的行位镶件与行位座呈分体设置,所述的限位组件设置于镶件移动轨道与行位镶件之间,并在行位镶件朝向型腔的端部手动推入型腔直至注塑件的插针插入容置孔时对行位镶件进行限位,所述的离合组件设置于行位镶件与行位座之间,所述的行位座在斜导柱引导下靠近型腔并与限位后的行位镶件位置相对应时,通过离合组件将行位镶件与行位座联动,所述的行位座在斜导柱引导下远离型腔时,行位座克服限位组件的限位力与相联动的行位镶件同步移动,直至行位镶件退出型腔一定距离后通过离合组件将行位镶件与行位座分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原本相固定的行位镶件与行位座分离,由手动的方式代替之前由行位座推动的方式进入型腔,推动的过程中时刻进行观察,及时作出调整,大大提高注塑件的插针合模的准确性,即避免出现注塑件的插针压弯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成品质量,行位镶件移动到位后由限位组件对其进行限位,保证移动位置不会改变,然后进行前后模的合模,在合模过程中,斜导柱引导行位座逐渐靠近行位镶件,并在与行位镶件接触时使两者联动,并辅助行位镶件承受注塑过程中所受到的压力,待注塑完成后,行位座在斜导柱的引导下远离型腔,同时带动与其联动的行位镶件退出型腔,实现行位镶件自动退出型腔的功能,从而完成整个注塑过程,行位镶件退出型腔一定距离后,离合组件自动完成行位镶件与行位座的分离,为下一次手动操作行位镶件做准备,保证模具的便捷性及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离合组件包括第一离合座、第二离合座、离合弹性件、离合槽及离合块,所述的第一离合座设置于行位镶件朝向行位座的端部,所述的第一离合座设置有离合腔,所述的离合腔设置有朝向行位镶件移动方向的侧面的离合口,所述的第二离合座设置于行位座并位于行位镶件相对镶件移动方向的侧面,所述的离合槽设置于第二离合座朝向第一离合座的端面,所述的离合弹性件设置于离合腔内,所述的行位座移动至与限位后的行位镶件相对应的位置时,离合口与离合槽的位置相对应,在离合弹性件的推动下部分离合块伸出离合口与离合槽构成限位配合,即构成行位镶件与行位座的联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行位座在斜导柱的引导下移动至与行位镶件相对应的位置时,离合弹性件将离合块从离合口推出,自动实现离合块与离合槽的限位配合,即构成行位镶件与行位座的联动,使行位镶件与行位座能够同步移动,便于行位镶件完成注塑及注塑完成后在行位座牵引下退出型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离合块伸出离合口外的部分朝向第二离合座设置有与离合块移动方向相倾斜的收缩斜面,所述的第二离合座与压缩斜面相抵并继续向型腔移动时挤压离合块收缩至离合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收缩斜面,在第二离合座的端部经过时避免阻挡第二离合座移动,保证第二离合座移动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行位座移动轨道位于第一离合座的移动轨迹上设置有挤压部,所述的行位镶件在处于联动状态的行位座带动下退出型腔一定距离后并继续远离型腔时,挤压部挤压收缩斜面使离合块收缩至离合腔内,构成行位镶件与行位座的分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挤压部在的行位座带动下退出型腔一定距离后挤压收缩斜面,使离合块收缩至离合腔内,从而将行位镶件与行位座分离,取消两者的联动,为下一次手动操作行位镶件做准备,使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离合座固定设置有阻挡部,所述的挤压部位于阻挡部的移动轨迹上并在行位镶件与行位座的分离后阻挡第一离合座继续远离型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理利用挤压部,在行位镶件远离型腔时对阻挡部进行阻挡,避免行位镶件越程移动从镶件移动轨道内脱出,保证模具的长时间稳定工作,使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挤压部呈与收缩斜面相平行的平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斜面的方式挤压收缩斜面,使两者的接触面积更大,使第一离合座与第二离合座的分离更快,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离合座设置有T形块,所述的行位镶件设置有与T形块形状相适配的T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T形块与T形槽的配合构成行位镶件与第一离合座的联动,不采用固定件,保证行位镶件强度的同时加工不同规格的成品时可对行位镶件更够快速更换,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弹性件、限位块及限位槽,所述的镶件移动轨道设置有限位腔,所述的限位腔设置有朝向行位镶件的限位口,所述的限位槽设置于镶件移动轨道朝向行位镶件的端面,所述的限位弹性件设置于限位腔内,所述的行位镶件朝向型腔的端部手动推入型腔直至注塑件的插针插入容置孔时限位块与限位槽位置相对应,在限位弹性件的推动下部分限位块伸出限位口与限位槽构成限位配合,即构成镶件移动轨道与行位镶件的限位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行位镶件朝向型腔的端部手动推入型腔直至注塑件的插针插入容置孔,限位弹性件将限位块从限位口推出,自动实现限位块与限位槽的限位配合,使行位镶件能够稳定保持于该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限位块与限位槽配合的部分截面呈三角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截面呈三角形状的限位块在保证限位功能的同时便于限位块在不同侧受到压力时均能相限位腔内收缩,使行位镶件的移动更为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模板设置有模仁及放置模仁的放置槽,所述的型腔及镶件移动轨道均设置于模仁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模仁及放置槽,便于加工不同的注塑产品时进行更换,提高单一模具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状态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状态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状态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状态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手动预合模功能的注塑模行位机构,包括行位座1、行位镶件2及固定于前模或后模的模板3,模板3设置有型腔31,模板3位于型腔31侧面设置供行位镶件2相对型腔31往复移动的镶件移动轨道32及供行位座1相对型腔31往复移动的行位座移动轨道33,镶件移动轨道32及行位座移动轨道33均由设置于模板3的滑槽及固定于模板3并位于滑槽上方的压板构成,行位座1位于行位镶件2相对型腔31的另一侧,行位座1设置有供斜导柱穿过并引导其移动的斜导孔11,该斜导柱穿过斜导孔11引导行位座移动的结构为现有机构,斜导柱与行位座分别位于模具的不同侧,即分别位于前模与后模,行位镶件2朝向型腔31的端部设置有供注塑件的插针伸入的容置孔21,还包括离合组件及限位组件,行位镶件2与行位座1呈分体设置,限位组件设置于镶件移动轨道32与行位镶件2之间,并在行位镶件2朝向型腔31的端部手动推入型腔31直至注塑件的插针插入容置孔21时对行位镶件2进行限位,离合组件设置于行位镶件2与行位座1之间,行位座1在斜导柱引导下靠近型腔31并与限位后的行位镶件2位置相对应时,通过离合组件将行位镶件2与行位座1联动,行位座1在斜导柱引导下远离型腔31时,行位座1克服限位组件的限位力与相联动的行位镶件2同步移动,直至行位镶件2退出型腔31一定距离后通过离合组件将行位镶件2与行位座1分离,将原本相固定的行位镶件2与行位座1分离,由手动的方式代替之前由行位座1推动的方式进入型腔31,推动的过程中时刻进行观察,及时作出调整,大大提高注塑件的插针合模的准确性,即避免出现注塑件的插针压弯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成品质量,行位镶件2移动到位后由限位组件对其进行限位,保证移动位置不会改变,然后进行前后模的合模,在合模过程中,斜导柱引导行位座1逐渐靠近行位镶件2,并在与行位镶件2接触时使两者联动,并辅助行位镶件2承受注塑过程中所受到的压力,待注塑完成后,行位座1在斜导柱的引导下远离型腔31,同时带动与其联动的行位镶件2退出型腔31,实现行位镶件2自动退出型腔31的功能,从而完成整个注塑过程,行位镶件2退出型腔31一定距离后,离合组件自动完成行位镶件2与行位座1的分离,为下一次手动操作行位镶件2做准备,保证模具的便捷性及实用性,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具有两个与同一行位座1联动配合的行位镶件2。
离合组件包括第一离合座22、第二离合座12、离合弹性件23、离合槽13及离合块24,第一离合座22设置于行位镶件2朝向行位座1的端部,第一离合座22设置有离合腔25,离合腔25设置有朝向行位镶件2移动方向的侧面的离合口251,第二离合座12设置于行位座1并位于行位镶件2相对镶件移动方向的侧面,离合槽13设置于第二离合座12朝向第一离合座22的端面,离合弹性件23设置于离合腔25内,行位座1移动至与限位后的行位镶件2相对应的位置时,离合口251与离合槽13的位置相对应,在离合弹性件23的推动下部分离合块24伸出离合口251与离合槽13构成限位配合,即构成行位镶件2与行位座1的联动,行位座1在斜导柱的引导下移动至与行位镶件2相对应的位置时,离合弹性件23将离合块24从离合口251推出,自动实现离合块24与离合槽13的限位配合,即构成行位镶件2与行位座1的联动,使行位镶件2与行位座1能够同步移动,便于行位镶件2完成注塑及注塑完成后在行位座1牵引下退出型腔31,离合弹性件23可采用压缩柱状弹簧。
离合块24伸出离合口251外的部分朝向第二离合座12设置有与离合块24移动方向相倾斜的收缩斜面241,第二离合座12与压缩斜面相抵并继续向型腔31移动时挤压离合块24收缩至离合腔25内,增设收缩斜面241,在第二离合座12的端部经过时避免阻挡第二离合座12移动,保证第二离合座12移动顺畅。
行位座移动轨道33位于第一离合座22的移动轨迹上设置有挤压部331,行位镶件2在处于联动状态的行位座1带动下退出型腔31一定距离后并继续远离型腔31时,挤压部331挤压收缩斜面241使离合块24收缩至离合腔25内,构成行位镶件2与行位座1的分离,由挤压部331在的行位座1带动下退出型腔31一定距离后挤压收缩斜面241,使离合块24收缩至离合腔25内,从而将行位镶件2与行位座1分离,取消两者的联动,为下一次手动操作行位镶件2做准备,使结构更加紧凑。
第一离合座22固定设置有阻挡部221,挤压部331位于阻挡部221的移动轨迹上并在行位镶件2与行位座1的分离后阻挡第一离合座22继续远离型腔31,合理利用挤压部331,在行位镶件2远离型腔31时对阻挡部221进行阻挡,避免行位镶件2越程移动从镶件移动轨道32内脱出,保证模具的长时间稳定工作,使结构更加紧凑。
挤压部331呈与收缩斜面241相平行的平面状,采用斜面的方式挤压收缩斜面,使两者的接触面积更大,使第一离合座与第二离合座的分离更快,效率更高。
第一离合座22设置有T形块222,行位镶件2设置有与T形块222形状相适配的T形槽26,由T形块222与T形槽26的配合构成行位镶件2与第一离合座22的联动,不采用固定件,保证行位镶件2强度的同时加工不同规格的成品时可对行位镶件2更够快速更换,提高实用性。
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弹性件321、限位块322及限位槽27,镶件移动轨道32设置有限位腔323,限位腔323设置有朝向行位镶件2的限位口324,限位槽27设置于镶件移动轨道32朝向行位镶件2的端面,限位弹性件321设置于限位腔323内,行位镶件2朝向型腔31的端部手动推入型腔31直至注塑件的插针插入容置孔21时限位块322与限位槽27位置相对应,在限位弹性件321的推动下部分限位块322伸出限位口324与限位槽27构成限位配合,即构成镶件移动轨道32与行位镶件2的限位配合,当行位镶件2朝向型腔31的端部手动推入型腔31直至注塑件的插针插入容置孔21,限位弹性件321将限位块322从限位口324推出,自动实现限位块322与限位槽27的限位配合,使行位镶件2能够稳定保持于该位置, 限位弹性件321可采用压缩柱状弹簧。
限位块322与限位槽27配合的部分截面呈三角形状,截面呈三角形状的限位块322在保证限位功能的同时便于限位块322在不同侧受到压力时均能相限位腔323内收缩,使行位镶件2的移动更为顺畅。
模板3设置有模仁34及放置模仁34的放置槽35,型腔31及镶件移动轨道32均设置于模仁34处,增设模仁34及放置槽35,便于加工不同的注塑产品时进行更换,提高单一模具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加工成本,型腔31还设置有型芯。
如图5所示,公开了行位机构的初始状态,行位镶件2朝向型腔31的端部位于型腔外,行位座1与行位镶件2处于分离状态;如图6所示,手动推动行位镶件2沿镶件移动轨道32移动,直至注塑件的插针插入镶件的容置孔21,实现容置孔21与插针的手动定位,保证合模时插针与容置孔21的准确定位,同时,限位组件的限位块322伸入行位镶件2的限位槽27内,使限位槽27保持该定位位置;如图7所示,前后模开始合模,行位座1在斜导柱的引导下移动至与行位镶件2相对的位置,在离合弹性件23的推动下部分离合块24伸出离合口251与离合槽13构成限位配合,即构成行位镶件2与行位座1的联动,即刻开始注塑;如图8所示,注塑完成后,前后模开始分模,行位座1在斜导柱的引导下逐渐远离型腔31,并带动与其联动的行位镶件2一同移动,行位镶件2逐渐退出型腔31;行位座1继续移动,行位座移动轨道33上的挤压部331挤压离合块24回缩至离合腔25内,致使行位座1与行位镶件2相分离,即恢复至初始状态,准备下一次注塑。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3357.0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633650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B29C 45/26
专利分类号:B29C45/26;B29C45/33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二道289号
发明人:严胜义;宋小尉;胡光良;杨志必;谢才东;郝勇;朱少军
第一发明人:严胜义
当前权利人: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程嘉炜
代理机构:33258
代理机构编号: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