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机理论文_周培富,赵宇中,谢建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泌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酪氨酸,机理,根肿病,催乳素,续断,磷酸酶。

分泌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周培富,赵宇中,谢建平[1](2019)在《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因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A转录调控和分泌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疫情依然严峻。感染的结核菌可分泌一系列效应分子调控、干扰和逃逸宿主免疫。本文综述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A在结核菌感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经多条途径抑制宿主天然免疫、细胞凋亡及吞噬体-溶酶体融合、调控宿主能量代谢等逃逸免疫杀伤。作为候选药物靶标,靶向PtpA的抑制剂设计、筛选及药物研发较为迟缓,因为PtpA与宿主蛋白酪氨酸磷酸酶hLMW-PTP具有较高一致性。为了进一步探索靶向该分子的更佳途径,分析了ptpA基因转录及PtpA蛋白分泌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为靶向PtpA的其他途径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12期)

Jian-li,YANG,Wei,FAN,Shao-jian,ZHENG[2](2019)在《铝诱导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阴离子的机理及其调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铝是地壳中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在pH低于5.5的酸性土壤中,部分含铝矿物中的铝会溶解进入土壤溶液,严重危害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一些植物能够进化出耐铝机理以制抵抗铝毒害。其中,铝诱导根系分泌有机酸阴离子(包括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是证据最确凿的机理之一。分泌到胞外的有机酸阴离子可以通过螯合作用解除铝毒。编码铝诱导柠檬酸和苹果酸阴离子分泌的转运蛋白基因已被鉴定。同时,众多证据表明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与植物耐铝性密切相关。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植物耐铝机理,特别是铝诱导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阴离子的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编码有机酸转运蛋白基因的鉴定,以及对这些基因表达调控的理解。本文也对调控有机酸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可能的信号通路作了讨论,并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展望。(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期刊2019年06期)

刘雪禄[3](2019)在《柑橘黄龙病菌分泌蛋白Clsp33致病机理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一种由革兰氏阴性细菌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pp.)引起的重要检疫病害。该病病原分为叁个亚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亚洲种)、“Ca.L.africanus”(CLaf,非洲种)和“Ca.L.americanus”(CLam,美洲种)。其中,CLas和CLam由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传播,而CLaf则是由非洲柑橘木虱(Trioza erytreae)传播。目前对该病害的防控还没有有效的药剂,商业化柑橘品种对该病均没有抗性,当前防控主要通过控制木虱传播、及时砍除病树和使用无病苗木。黄龙病菌尚不能离体培养,难以进行传统的分子和遗传操作,因此极大制约了对黄龙病菌毒力机制的认知。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发展,2009年公布了首个CLas株系的全基因组序列,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效应蛋白是由病原菌编码产生的一类重要蛋白,根据其在寄主细胞的定位可分为胞外效应蛋白(Apoplastic effectors)和胞内效应蛋白(Intracellular effectors),在某些情况下也被称为毒力因子,是病原菌侵染寄主的重要武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黄龙病菌基因组具有完整的Sec分泌途径,预测的166个假定效应蛋白中有86个通过实验被证实含有信号肽,其中44个在植物和木虱差异表达,表明这些蛋白可能参与病原对不同宿主的响应。迄今为止,关于Sec依赖途径的分泌蛋白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为该病害的防控奠定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前期筛选的候选分泌蛋白Clsp33为研究对象,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础上,构建了胞外分泌验证系统,初步鉴定了其分泌特性;利用RT-qPCR分析了Clsp33在柑橘和木虱中的相对表达量;通过构建植物表达载体,解析了Clsp33的亚细胞定位和生物学功能;通过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对初步筛选到的互作蛋白进行了验证,以期解析Clsp33的致病机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参照NCBI中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str.psy62的Clsp33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将其导入NCBI进行Blast分析,结果表明Clsp33具有高度保守性。利用TMHMM Server v.2.0和signal 4.1 Server在线网站对Clsp33进行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不具有跨膜结构域但具有典型的信号肽,长度为20aa。2、利用碱性磷酸酶(phoA)分泌特性成功构建了胞外分泌验证系统。将Clsp33信号肽与缺失了信号肽的phoA进行融合表达,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菌落在LB选择培养上均呈现了蓝色,与表达了phoA完整蛋白的菌落相似,Clsp33信号肽成功促使了phoA的分泌,表明Clsp33具有分泌能力。3、通过RT-qPCR对染病甜橙和带毒木虱中的Clsp33进行了相对表达量分析,发现该基因在甜橙中的表达量约为木虱中的6倍,说明该候选蛋白在植物宿主中可能作为潜在的效应子。4、通过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对Clsp33进行了亚细胞定位分析。25℃处理下Clsp33在本氏烟表皮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广泛分布,而32℃高温处理则明显限制了其进入细胞核中的数量;Clsp33核定位信号序列中五处酪氨酸K_(52)、K_(63)、K_(64)、K_(71)和K_(72)的突变对其亚细胞定位没有明显影响;外源NLS和NES的引入对Clsp33的亚细胞定位具有明显的影响。同时,利用PVX载体对Clsp33进行了生物学功能分析,结果表明Clsp33对本氏烟具有致病性,推测其为潜在的毒力因子;Clsp33核定位信号序列五处酪氨酸K_(52)、K_(63)、K_(64)、K_(71)和K_(72)的同时突变影响了其对本氏烟的致病性,但单独突变或两两突变对其致病性影响不明显;而外源NLS和NES的引入对Clsp33的致病性具有明显的影响,推测Clsp33的致病性与其进核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5、通过酵母双杂交对拟南芥的质粒文库进行初步筛选,发现Clsp33与PSR1-Interacting Protein 1(PINP1)有较强的互作。通过X-β-gel检测、ONPG法及BiFC证实了Clsp33蛋白与甜橙中同源蛋白CsPINP1间有较弱的互作,推测CsPINP1可能是Clsp33的潜在毒力靶标。(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5-21)

施会彬[4](2019)在《光照信号速激肽及其受体基因调节山羊生殖激素分泌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速激肽(Tachykinins,TKs)属于激肽类家族成员,研究表明,速激肽通过下丘脑神经元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释放,从而影响动物发情、排卵和妊娠等一系列生殖过程。目前认为,有两个主要通路调控哺乳动物繁殖现象,一是受外界光照的影响,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直接作用于垂体峡部结节部,调控促甲状腺素,然后促甲状腺激素把信息反馈至下丘脑来调控哺乳动物相应的生殖功能;另外一个通路是垂体通过调节催乳素(PRL)节律性释放来调节哺乳动物的季节性繁殖现象,这个通路中的重要信号物质可能包括速激肽在内的一系列低分子量肽。因此,研究速激肽及其受体基因在山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等组织器官内的表达量变化与长短光照之间的联系,为探究其参与山羊繁殖过程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饲养在河南科技大学周山校区牧场的20只河南槐山羊空怀母羊为研究对象,母羊平均年龄一周岁,平均体重37.75kg。羊只的光照处理分为短光照时期(8 h光照:16 h黑暗)和长光照时期(16 h光照:8 h黑暗),短光照期为六周,长光照期为四周。利用Primer Premier 6.0引物设计软件,设计目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以合成的cDNA第一链为摸板,成功克隆了槐山羊TAC1、TACR1、TACR2和TACR3基因的cDNA序列并进行了测序。并通过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速激肽及其受体基因基因进行了较为深入性的分析。结果显示:TAC1、TACR1和TACR2基因均无跨膜结构域,分别可编码130、407和384个氨基酸残基;TACR3基因有7个跨膜结构域,可编码539个氨基酸残基。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山羊下丘脑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山羊繁殖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候选基因。结果显示:RNA-Seq共得到了4.4亿条reads,平均每个样本的reads数为5249万条;长短光照两组共富集到了241个信号通路,包含448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Real-timePCR分析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差异表达基因(DEGs)显着地富集在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钙离子信号通路,chx04020),共筛选出3个候选基因——速激肽家族相关基因TACR1,TACR2和TACR3。利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法等技术手段,研究长短光照条件下,TAC1、TACR1、TACR2和TACR3基因在各组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变化,以及外周血液中PRL、LH和FSH的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当动物处于短光照期一天24小时内,血清种PRL、LH和FSH等激素的即时含量总体水平高于动物处于长光照时的即时含量;由短光照进入长光照后TAC1、TACR1和TACR3基因,在各组织器官中的整体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TACR2基因呈上升趋势)。体外垂体细胞培养发现:通过添加外源性速激肽及其受体基因表达抑制剂或激动剂,抑制或促进速激肽基因在垂体细胞中的表达,对垂体细胞分泌催乳素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催乳素含量的变化,随速激肽基因表达量的增加而升高,反之下降。结论:外界长短光照条件及速激肽及其受体基因,与山羊季节性繁殖及催乳素等生殖激素的分泌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光照可能协同速激肽基因调控山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器官的功能活动。本次研究初步探明了光照介导的速激肽及其受体基因对山羊生殖调控或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影响,发现山羊作为短光照季节性繁殖动物,受光照信号的影响,其机体内与繁殖相关的速激肽及其受体基因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对山羊体内催乳素等生殖激素的分泌产生一系列的调控作用。具体体现为:山羊由短光照时期进入长光照时期后,速激肽及其受体基因水平在垂体和生殖器官中呈下降趋势,山羊机体内催乳素等生殖激素的含量受速激肽及其受体基因的调控而降低。该研究不仅为进一步阐明速激肽基因调节哺乳动物生殖生理提供理论参考,而且也为今后人们对山羊速激肽及其受体基因的生物学研究提供相关的生物信息学资料。(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于晗[5](2019)在《肝癌细胞调控肺上皮细胞Chi3l1分泌促进肝癌肺转移的作用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高,且具有易复发易转移的特点,是引起肿瘤相关性死亡的叁大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侵袭和转移是造成肝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肺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类型。然而,肝癌肺转移的具体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在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转移标志物和治疗手段。因此研究肝癌肺转移的具体机制,寻找合理特异的转移筛查标志物,发现新的治疗干预靶点,对于优化肝癌临床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肿瘤转移是一个多阶段、受多因素调控的过程。目前研究发现,肿瘤的远处器官转移受肿瘤细胞和转移脏器微环境的相互作用的驱动,肿瘤细胞通过“教化”远处转移器官的细胞形成利于肿瘤细胞定植生长的“转移前微环境”,为肿瘤细胞转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肿瘤肺转移的过程中,肺上皮细胞作为肺部广泛存在的基质细胞,其在肺部“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中发挥重要基础性的作用。肺上皮细胞可通过多种方式激活,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引起下游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导致持续的慢性炎症反应,利于肿瘤的定植,从而促进肺转移的发生。然而,在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过程中,肿瘤细胞与转移器官细胞的交互需要一定的媒介介导。除了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介质外,外泌体作为携带生物信号的微小囊泡,近年来成为研究体内信息传递的热点。体内大部分细胞可分泌外泌体,其内含有蛋白、RNA、脂质等参与生物信息传递,而肿瘤细胞可分泌大量外泌体,介导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的交互作用,促进“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此外,外泌体表面整合素的表达搭配还可介导肿瘤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发生。因此研究肝癌进展中肺部微环境和重要分子的变化对于理解和防治肝癌肺转移至关重要。Chi3l1,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又叫YKL-40、BRP39,由CHI3L1基因编码,可由多种不同细胞分泌,例如肺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等,是参与肺部炎症反应的重要分子。研究发现,Chi3l1表达水平与多种肺部慢性炎症疾病具有相关性。《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7年报道了Chi3l1的水平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可作为哮喘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和生物学标志物。同时,Chi3l1除了介导慢性炎性疾病的进程,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已发现,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大肠癌、黑色素瘤、胶质细胞瘤,包括肝癌,都存在Chi3l1表达上的升高,并且在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的研究中发现,Chi3l1可以通过诱导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促进其肺转移灶的形成。Chi3l1可与多种炎症因子产生交互作用,在局部微环境炎性状态的维持和发展中起关键促进作用,并且其加速血管新生的作用也使其与肿瘤转移关系密切。同时,Chi3l1作为肺“转移前微环境”促进因素在乳腺癌荷瘤小鼠中的作用初步得到鉴定。然而,Chi3l1被诱导分泌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其在肝癌发展和转移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阐明Chi3l1在肝癌肺转移的具体作用和机制对于理解肝癌肺转移的过程并且寻找新的干预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阐明Chi3l1在肝癌肺转移过程中发挥的具体作用,研究其对于肺“转移前微环境”形成的促进作用,以及肝癌细胞介导Chi3l1分泌的生物学机制,深入理解肝癌肺转移的具体过程,评估Chi3l1作为肝癌肺转移血清学标志物的潜在应用价值,为临床肝癌肺转移的干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实验方法1、临床上收集肝癌肺转移患者、门脉癌栓患者、无转移肝癌患者以及健康人对照血清样本,ELISA检测比较血清中Chi3l1含量差异。2、在动物实验中模拟临床分组,在裸鼠中用Hep1-6肝癌细胞建立肝原位肝癌模型和肝癌肺转移模型以及生理盐水裸鼠对照,ELISA检测比较血清中Chi3l1含量差异。3、取以上叁组不同处理裸鼠组肝、肺、脑、脾、肾、大肠多种器官,免疫组化检测自健康状态--肝癌--肝癌肺转移演变下各器官中Chi3l1表达的变化。4、研究Chi3l1对肝癌肺转移的生物学作用,通过利用人Chi3l1重组蛋白处理不同肝癌细胞和建立Chi3l1过表达细胞系的方法,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变化,RT-PCR及WB检测间质-上皮转化MET指标变化,RT-PCR和成球实验检测肝癌细胞干性变化。5、研究Chi3l1在肺“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主要检测对血管新生和肺“转移前微环境”特征基因表达的影响。人Chi3l1重组蛋白处理HUVEC细胞,检测对血管新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在肝癌细胞系PLC/PRF/5和HCC-LM3中建立Chi3l1过表达细胞系及相应的对照细胞系,裸鼠体内皮下荷瘤,免疫组化检测瘤内血管新生情况差异,并对Hep1-6模型中差异表达Chi3l1的肺组织内血管新生情况进行检测。在Chi3l1不同表达水平的肺组织中检测对肺“转移前微环境”特征基因表达的影响。6、选取四种常见的肝癌细胞系通过体外细胞迁移侵袭实验和体内尾静脉注射肺转移模型构建,将四种肝癌细胞系分为高转移组和低转移组。通过收集不同组肝癌细胞培养上清加入到肺上皮细胞Beas2B中,ELISA检测不同肝癌细胞上清处理后肺上皮细胞分泌Chi3l1的变化情况。7、分别用高低转移组肝癌细胞在裸鼠体内建立皮下荷瘤、肝原位肝癌、尾静脉注射肺转移模型,并设立相应假处理对照组,分别比较叁种模型下肝癌细胞对Chi3l1表达的影响,比较血清中Chi3l1含量的变化,肺切片免疫组化Chi3l1表达情况。8、通过提取不同肝癌细胞上清中的外泌体,体外加入肺上皮细胞中,检测其对肺上皮细胞分泌Chi3l1的作用,体内尾静脉注射裸鼠体内,检测对肺部Chi3l1表达的影响。9、检测肝癌细胞外泌体对裸鼠肺转移灶形成的影响,通过尾静脉注射SMMC-7721肝癌细胞建立裸鼠肺转移模型,并分组给予高低转移组肝癌细胞外泌体处理,观察对肺转移灶形成能力的影响和肺部Chi3l1表达情况变化。10、体内外验证Bortezomib对肺上皮细胞分泌Chi3l1的抑制效果,并通过尾静脉肺转移模型评估其对肝癌肺转移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1、临床上肝癌肺转移患者血清中Chi3l1水平显着高于门脉癌栓患者、普通无转移肝癌患者及健康人对照。2、裸鼠模型模拟临床分组中发现肝癌肺转移组血清Chi3l1水平高于原位肝癌和对照组,并且在肝癌肺转移过程中,肺部Chi3l1表达显着升高。3、Chi3l1可以提高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和肝癌细胞间质-上皮转化MET,促进在肺部的定植能力,并且可以增强血管新生,上调肺“转移前微环境”特征性分子表达,促进肺“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从而促进肝癌肺转移发生。4、肝癌细胞可促进肺上皮细胞分泌Chi3l1,高转移能力的肝癌细胞促进肺上皮细胞分泌Chi3l1的能力更强。5、肝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促进肺上皮细胞分泌Chi3l1,且高转移肝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更强的促分泌能力。6、Bortezomib可以体内外有效抑制肺上皮细胞分泌Chi3l1,减少肺转移灶形成。实验结论本研究首先发现在临床肝癌肺转移患者血清中Chi3l1水平显着升高,通过动物模型模拟肝癌肺转移过程发现肺部Chi3l1特异性表达升高,Chi3l1在肺“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中起促进作用,具有促进肝癌细胞肺转移的生物学作用,肝癌细胞可通过外泌体调节肺上皮细胞Chi3l1分泌能力,诱导能力与肝癌细胞转移潜能正相关,并且Bortezomib可通过抑制肺上皮细胞分泌Chi3l1减少肺转移灶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9-05-01)

梁小夜,许平,董涛[6](2019)在《从效应蛋白视角看革兰氏阴性细菌Ⅵ型蛋白分泌系统底物转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分泌系统是细菌与外界交流的重要工具。革兰氏阴性细菌的Ⅵ型蛋白分泌系统(T6SS)可以转运分泌蛋白至细菌和真核细胞内,在菌间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细菌的一种重要的生存适应性武器。分泌蛋白主要包括起到运载作用的结构蛋白和有细胞毒性的效应蛋白这两类。本文主要从效应蛋白的视角讨论T6SS如何识别并转运效应蛋白的作用机理,回顾了以VgrG和PAAR为端部载体蛋白的转运途径、依赖端部运输的效应蛋白、T6SS伴侣蛋白等重要发现的背景和过程,并综述了T6SS分泌途径的新进展。(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徐栓栓[7](2018)在《SerpinB1在猪胰腺干细胞增殖及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类疾病,又称高血糖症,表现为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少。长期的高血糖引起机体多个组织器官的损伤,尤其是眼、肾、心脏、血管和神经等的功能障碍。胰岛β细胞损伤是糖尿病的症结所在。猪的胰腺干细胞(Pocine Pancretic Stem Cells,pPSCs)是从胎猪胰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在细胞中转入大T载体形成永生化细胞系,实验室先前的研究证明该细胞经化学小分子诱导可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又因猪的基因组以及胰岛素的结构与人的相似性,所以研究pPSCs对未来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SerpinB1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蛋白酶活性缓解由炎性反应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有研究表明,肝的胰岛素抵抗促进了SerpinB1的分泌,作用于胰腺促进胰岛β细胞的增殖,并且这一反应与其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相关。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受到机体内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胰腺干细胞作为一种成体干细胞,SerpinB1对成体干细胞-猪胰腺干细胞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本实验探究了SerpinB1对pPSCs中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超表达和干扰pPSCs中SerpinB1的表达,一方面证实超表达SerpinB1可以促进pPSCs的增殖,另一方面发现SerpinB1在pPSCs诱导分化后期表达量增加,干扰SerpinB1影响了pPSCs的诱导分化效率,不利于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形成。本实验为pPSCs的增殖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为体外高效的获得胰岛素分泌细胞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1.SerpinB1促进pPSCs的增殖首先,通过运用qRT-PCR(实时荧光定量)对pPSCs中的SerpinB1的mRNA水平进行检测发现,SerpinB1在pPSCs中大量表达。随后一方面运用shRNA干扰SerpinB1在细胞中的表达,另一方面使细胞超表达SerpinB1。通过CCK-8检测发现干扰SerpinB1使细胞的活性降低,超表达SerpinB1增强了细胞活性。随后的EdU、流式细胞术周期检测以及q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的细胞相比,干扰SerpinB1后细胞的EdU阳性率明显降低,处于S期的细胞比率下降,并且细胞中CDK2、PCNA以及CyclinD1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说明SerpinB1促进pPSCs进入S期而促进pPSCs的增殖。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水平结果显示,超表达SerpinB1激活了STAT3、CDK2、和CyclinD1蛋白水平的表达,抑制了P53和P21的表达。所以我们推测SerpinB1通过STAT3信号通路促进pPSCs的增殖。2.SerpinB1促进pPSCs诱导分化成胰岛素分泌细胞首先,我们运用两步诱导法诱导pPSCs形成胰岛素分泌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的检测结果显示胰岛素分泌细胞中SerpinB1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随后分别在诱导1d、3d、9d取样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SerpinB1在整个诱导过程中的表达逐渐升高。其后,分别对干扰和超表达SerpinB1的pPSCs进行诱导,与对照组相比,发现干扰SerpinB1的表达后,诱导形成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在悬浮诱导培养基中聚团松散不致密,培养基中存在大量悬浮的零散细胞,聚团后的细胞不易贴壁,细胞迁出率低,DTZ和Insulin染色显色不明显,在mRNA水平低表达Insulin、NeuroD、PDX1、Glut-2、Nkx6.1和MafA,并且ELISA检测发现,高糖刺激反应不灵敏。超表达SerpinB1后,在mRNA水平,Insulin、NeuroD、PDX1、Glut-2、Nkx6.1和MafA的表达明显升高,胰岛素分泌量显着性的增加。据此我们推测,SerpinB1影响了pP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诱导效率。(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张瑞[8](2018)在《草鱼IL-17A/F1的表达和分泌及相关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h17细胞作为一类CD4~+效应T细胞,以其分泌白细胞介素17(IL-17)而着名。由于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宿主防御、肠炎及肿瘤等生理或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L-17的产生及生物学功能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在哺乳动物中,IL-17可以通过诱导趋化因子募集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并将它们靶向到粘膜表面,同时诱导能够直接杀死入侵病原菌的抗菌肽产生,为宿主防御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应地,鱼类IL-17的生物学功能也得到了初步鉴定,如课题组已证明草鱼IL-17A/F1可以诱导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特别是通过诱导CXCL8招募免疫细胞,提示草鱼IL-17A/F1发挥了类似的宿主防御功能。但是,鱼类IL-17A/F1分泌产生的特征和机制还未见报道。为此,本论文以草鱼头肾白细胞(Head Kidney Leukocytes,HKLs)为细胞模型,经IL-21、IL-6、IL-1β和TGF-β1等细胞因子处理,研究草鱼中IL-17A/F1的表达分泌特征和机制。结果显示,TGF-β1可以抑制IL-17A/F1的基因表达,而IL-21、IL-6和IL-1β均能时间依赖性地上调其mRNA水平。其中IL-6和IL-1β还可以显著上调IL-17A/F受体(IL-17RA和IL-17RC)的基因表达,说明这两个细胞因子不但对IL-17A/F1的基因表达有刺激作用,而且可以放大IL-17A/F1受体信号,但IL-21并无此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IL-21、IL-6和IL-1β三种细胞因子分别通过RORγt、STAT3、ERK信号通路调控IL-17A/F1的基因表达。IL-21与IL-1β可以协同促进IL-17A/F1的基因表达,这与哺乳动物中的发现一致。TGF-β1可以显着抑制IL-21对IL-17A/F1基因水平的上调。另外,本论文建立了检测草鱼IL-17A/F1蛋白分泌的ELISA方法,用IL-21、IL-6、IL-1β和TGF-β1等细胞因子处理HKLs,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7A/F1的蛋白含量。研究发现这四种细胞因子都可以显着上调IL-17A/F1的蛋白分泌,仅在作用时间点上略有差异。有趣的是,TGF-β1虽然抑制了IL-17A/F1的mRNA水平却极大地促进了它的分泌。另外,在LPS处理的HKLs培养液和细菌感染的草鱼血清中,均发现IL-17A/F1的蛋白水平显着上升,提示IL-17A/F1可能参与草鱼炎症过程的调节。本论文对草鱼IL-17A/F1表达和分泌特征及相关机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后续开展基于IL-17A/F1信号的鱼类免疫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另外,这些结果也提示,IL-17A/F1在草鱼病菌感染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作用。(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秦丽[9](2017)在《间作系统中续断菊与作物Cd、Pb累积特征和根系分泌低分子有机酸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富集植物与农作物间作的植物修复技术,不需要停止种植土地进行植物修复,在正常开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收获符合卫生标准的农产品,具有较强可行性与开发潜力。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尽可能提高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降低与之间作的农作物重金属含量,是植物修复途径的新思路。植物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影响重金属离子在根-土界面上的吸附-解吸、配位-解离等反应,最终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进而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富集植物与作物间作后,根际环境、植物体内低分子量有机酸和植物吸收累积重金属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并不清楚。因此,本文以云南会泽铅锌矿区筛选出的本土富集植物续断菊和玉米、蚕豆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和水培试验,研究了间作对续断菊和作物Cd、Pb累积特征的影响,分析了间作植物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对根际土壤Cd、Pb形态的影响、植物体内的低分子量有机酸与植物Cd、Pb的生物积累,着重探讨间作条件下植物根系分泌低分子量有机酸与Cd、Pb吸收的响应及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续断菊、蚕豆和玉米亚细胞Cd、Pb的含量分布为:细胞壁>可溶组分>细胞器,Cd、Pb主要贮存在植物细胞壁中,叶片中Cd以去离子水提取态为主,Pb以氯化钠提取态为主。与单作相比,(1)间作后续断菊细胞壁、细胞器和可溶部分Cd、Pb含量显着增加了15.7%~38.6%,玉米各亚细胞组分Cd、Pb含量显着降低,蚕豆地上部各亚细胞组分Cd含量显着降低;间作增加了Cd、Pb在细胞壁中的比例。(2)间作后续断菊叶片各提取形态Cd、Pb含量显着增加,玉米叶片各提取形态Cd、Pb含量显着降低,蚕豆叶片各提取形态Cd含量显着降低。(3)盆栽试验中,间作续断菊体内Cd、Pb含量显着增加了30.6%~144%,玉米Cd、Pb含量显着降低了23.1%和24.3%,蚕豆Pb含量显着降低了22.2%。结果表明,间作促进了续断菊对Cd、Pb的累积量,同时抑制了玉米、蚕豆各部位Cd、Pb的积累量,其中续断菊与玉米间作系统优于续断菊蚕豆间作系统。(2)续断菊、蚕豆和玉米地上部、根部和根系分泌低分子量有机酸都以草酸和柠檬酸为主,占总有机酸的80.3%~99.2%。间作改变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土培条件下,间作续断菊根系分泌物中增加了乳酸,但却减少马来酸和琥珀酸;蚕豆根系分泌物中减少了乳酸和琥珀酸。间作续断菊和蚕豆根系分泌总有机酸含量显着增加了9.7%~43.3%,水培条件下,间作续断菊、玉米根系分泌总有机酸含量比单作显着增加了22.6%~102.5%。(3)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可以活化根际土壤中的Cd、Pb,影响Cd、Pb在植物各部位的积累。在土培试验中,续断菊根系分泌草酸、柠檬酸显着增加了23.9%~75.4%,土壤可交换态Cd、Pb含量显着增加,玉米根系分泌柠檬酸和草酸含量显着降低,土壤有效态Cd、Pb含量显着降低,根系分泌柠檬酸和草酸与根际土壤有效态Cd、Pb含量显着正相关,与植株各部分Cd、Pb含量显着正相关,土壤有效态Cd、Pb含量与植物体内Cd、Pb含量显着正相关。因此,根系分泌草酸、柠檬酸改变了续断菊、玉米根际土壤Cd、Pb的有效态含量,促进了续断菊对Cd、Pb的吸收累积,抑制了玉米体内Cd、Pb的累积量。间作续断菊与玉米Cd、Pb吸收与根系分泌的草酸和柠檬酸及其介导的土壤Cd、Pb生物有效性的变化有关。水培条件下,续断菊、玉米和蚕豆根系分泌草酸和柠檬酸与植物各亚细胞组分Cd、Pb含量间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间作通过改变了植物根系分泌草酸和柠檬酸的量来影响了Cd、Pb在各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和贮存。(4)Cd、Pb胁迫下,间作续断菊、蚕豆和玉米地上部和根中的有机酸差异较大,续断菊、玉米和蚕豆根系分泌有机酸与地上部和根部有机酸含量显着正相关,植物地上部和根中6种有机酸显着正相关,可能是Cd、Pb影响植物根系分泌低分子量有机酸,导致有有机酸在植物体内的积累与贮存发生改变,影响Cd、Pb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续断菊、蚕豆和玉米地上部和根部草酸与植株Cd、Pb含量显着正相关,与地上部细胞壁中Cd、根部液泡中Cd含量极显着正相关,与根部细胞壁、细胞器和液泡中Pb含量显着正相关,表明草酸参与了植物体内Cd、Pb的积累与贮存,并把Cd、Pb最终贮存在细胞壁和液泡中。(5)外源有机酸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草酸和柠檬酸增加了根际土壤可交换态Cd、Pb含量,促进了续断菊地上部和根部Cd、Pb累积量。续断菊与玉米间作时根际土壤有效态Cd、Pb含量与植物Cd、Pb含量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P<0.05)和0.932(P<0.05),添加草酸、柠檬酸影响土壤Cd的形态转化而促进续断菊和玉米对Cd的吸收和积累。续断菊与蚕豆间作时,外源添加草酸和柠檬酸能够活化根际土壤中的Cd、Pb,10mg·kg~(-1)草酸、12 mg·kg~(-1)柠檬酸活化效果最好。柠檬酸添加能够促进间作系统中续断菊和蚕豆对Cd的累积,草酸添加促进了续断菊对Pb的积累而抑制了蚕豆体内的Pb积累量。(6)Cd、Pb胁迫下,通过喷施不用浓度比例的多菌灵,续断菊和蚕豆地上部、根部生物量显着提高,续断菊地上部和根部Pb、Cd含量显着增加,蚕豆地上部和根部Cd、Pb的含量增加,喷施适宜浓度的多菌灵,不仅有效的提高了超富集植物续断菊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蚕豆的生长。(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周俐利[10](2017)在《荞麦根系分泌液对甘蓝根肿病的抑制效果及其抑病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简称甘蓝,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十字花科作物。近年来,甘蓝根肿病呈现迅速蔓延趋势,给甘蓝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是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 Mill.)的双子叶禾谷类作物,前期对重庆市涪陵区大木乡根肿病发病区调研以及田间试验表明,荞麦与甘蓝轮作对根肿病的防控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具体的抑病机理尚不了解。本研究通过室内人工接种根肿菌,采用荞麦根系分泌液灌根法,分析荞麦对甘蓝根肿病的抑制效果,并通过甘蓝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类、甘蓝根肿病发生相关基因和根系生长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来揭示荞麦抑制根肿病的作用机理,为今后甘蓝根肿病防控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荞麦根系分泌液对甘蓝根肿病发生的影响本研究显示,荞麦根系分泌液灌溉处理接种根肿病的甘蓝,其甘蓝根肿病发病率(80%)和病情指数(40.83)显着低于用营养液灌溉处理的甘蓝根肿病发病率(100%)和病情指数(62.12),能诱导苗期甘蓝对根肿病产生抗性,诱抗指数为34.27%。这说明荞麦根系分泌物能一定程度上减缓甘蓝根肿病的发生。同时,灌溉荞麦根系分泌液能提高甘蓝单株鲜重、根长及须根重,这说明荞麦根系分泌液对甘蓝植株的生长有一定促进效果。2、荞麦根系分泌液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类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接种根肿病的甘蓝灌溉荞麦根系分泌液处理与灌溉营养液处理相比,甘蓝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有效硼含量增加、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土壤蔗糖酶活性增加、土壤脲酶活性增加。甘蓝根肿病病情指数与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全磷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极显着正相关。3、荞麦根系分泌液对甘蓝根部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接种根肿病的甘蓝被灌溉荞麦根系分泌液后,与甘蓝根肿病发生相关PR1、PR3、PR4、PR5、LOX2、PDF1.2基因表达提前,且表达量显着高于灌溉营养液处理。而且,灌溉荞麦根系分泌液的甘蓝植株接种根肿菌后,与根系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NIT2和CDKA;1在根肿病发病早期表达量显着高于营养液处理,发病后期表达量低于营养液处理。这说明荞麦可能通过SA/JA途径来防御甘蓝根肿病,其通过促进病程相关基因提前表达,促进早期根系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甘蓝生长发育提高植株健壮度增加抗病性,降低根肿病发病后期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延缓肿根的形成。综上所述,荞麦根系分泌液灌溉处理能够抑制根肿病的发生,主要是通过降低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土壤有效硼含量促进甘蓝根系发育,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等方面达到减缓根肿病发生;同时,荞麦根系分泌液灌溉处理能通过诱导植物SA、JA途径相关基因的提前表达,增加各基因mRNA积累量,诱导植株系统抗病反应,提高植株抗病性;甘蓝根肿病发病早期促进甘蓝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降低发病后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延缓肿根的形成。(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4-10)

分泌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铝是地壳中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在pH低于5.5的酸性土壤中,部分含铝矿物中的铝会溶解进入土壤溶液,严重危害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一些植物能够进化出耐铝机理以制抵抗铝毒害。其中,铝诱导根系分泌有机酸阴离子(包括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是证据最确凿的机理之一。分泌到胞外的有机酸阴离子可以通过螯合作用解除铝毒。编码铝诱导柠檬酸和苹果酸阴离子分泌的转运蛋白基因已被鉴定。同时,众多证据表明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与植物耐铝性密切相关。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植物耐铝机理,特别是铝诱导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阴离子的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编码有机酸转运蛋白基因的鉴定,以及对这些基因表达调控的理解。本文也对调控有机酸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可能的信号通路作了讨论,并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泌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周培富,赵宇中,谢建平.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因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A转录调控和分泌机理[J].微生物学通报.2019

[2].Jian-li,YANG,Wei,FAN,Shao-jian,ZHENG.铝诱导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阴离子的机理及其调控(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Biomedicine&Biotechnology).2019

[3].刘雪禄.柑橘黄龙病菌分泌蛋白Clsp33致病机理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9

[4].施会彬.光照信号速激肽及其受体基因调节山羊生殖激素分泌机理[D].河南科技大学.2019

[5].于晗.肝癌细胞调控肺上皮细胞Chi3l1分泌促进肝癌肺转移的作用和机理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

[6].梁小夜,许平,董涛.从效应蛋白视角看革兰氏阴性细菌Ⅵ型蛋白分泌系统底物转运机理[J].微生物学通报.2019

[7].徐栓栓.SerpinB1在猪胰腺干细胞增殖及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机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8].张瑞.草鱼IL-17A/F1的表达和分泌及相关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9].秦丽.间作系统中续断菊与作物Cd、Pb累积特征和根系分泌低分子有机酸机理[D].云南农业大学.2017

[10].周俐利.荞麦根系分泌液对甘蓝根肿病的抑制效果及其抑病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乳中sIgA的分泌机理拮抗菌X23发酵液处理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一2OPG/DAPDHmRNA表达与时间的关系科技工作附录叁 2004年长沙市获湖南科学技...科技工作附录叁 2004年长沙市获湖南科学技...添加生物素对谷氨酸分泌的影响

标签:;  ;  ;  ;  ;  ;  ;  

分泌机理论文_周培富,赵宇中,谢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