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论文-李亚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论文-李亚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博物馆,工作,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1](2019)在《谈博物馆与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在现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下,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备受人们关注,甚至一度演变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积极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时代赋予每一位公众的责任与使命。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博物馆的优势与作用表现得十分明显,特别是在保护历史文物、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文化遗产方面,博物馆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并且,近几年来各个地区的博物馆规模有所扩大,数量有所增多,这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提高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方面意义重大。因此,博物馆应该充分发挥在提高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方面的作用,针对性地制定部分建议和可行性举措,为文化遗产保护奠定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纪念馆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罗筱晓[2](2019)在《穿越时空的儿童节礼物,请查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恐龙也是考古吗?”“我们身边会有文物吗?”……5月30日,湖南岳阳华容县东山镇东旭完全小学的孩子把一个个问题抛给了一位特别的老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绘图员李静。东旭完全小学位于湖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七星(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9-06-01)

王刚[3](2017)在《提升学生保护文化遗产意识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遗产是我国先民勤劳、智慧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教学中,教师以文化遗产为载体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有助于学生领会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化对历史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必须强调,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还包括强化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掌握相应的保护知识,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在这一方面的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22期)

周福岩[4](2017)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后现代伦理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被赋予了极端重要性的"社区",同时也处在对现代性文化政治激进反思的后现代语境之核心位置上。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的表述及价值关怀中,我们能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意识同以列维纳斯所代表的后现代伦理立场及主张的吻合之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伦理原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守护伦理的伦理原则或一种保存道德的道德立场。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社区伦理共同体及其所内蕴的对话机制,在家感、美感、团结、创造性以及多元性等方面的认同,使它能够与后现代社会想象联手,促进与扩充对话、增进人民团体之间宽容程度这种意义上的文化政治。(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李桐熙[5](2017)在《利用乡土资源对中学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杰作。继承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为我们服务,是我们需要做也正在做的事,加强青少年世界文化遗产教育对保护世界遗产至关重要。在我国新一轮的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扮演了重要角色。乡土资源是学生身边的资源,也是学生最信服、最易接受的资源。对更好地实现历史新课程中关于文化遗产教学目标,积极推动历史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长春市地方乡土资源作为历史课程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整理,解析目前地方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所遇到难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家乡资源,更好地教育青少年学生,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乡土资源教学与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归纳了学术界对乡土资源和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完整的分析和梳理了乡土资源对提高中学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对乡土资源融入到培养文化遗产意识保护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并就培养中学生文化遗产意识进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教师个人访谈,阐述了培养中学生文化遗产意识的现状。第叁部分,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围绕如何进一步培养中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11-01)

黄仲山[6](2017)在《民初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公共意识与国族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初年,古都北京面临近代化转型,北京历史遗产保护过程承受了政治动荡和文化冲突的双重压力,同时也体现了近代化思想逐渐渗入城市的过程,尤其是文化公共意识的觉醒和国家、民族话语的流行,让北京历史遗产保护问题的种种争论变成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的契机,加快了古都文化转型的步伐。(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邝先伟[7](2017)在《我市警方重拳打击文物犯罪》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根据公安部、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近期,市公安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通过严厉打击文物犯罪,保持对盗窃、盗掘、盗捞、倒卖、走私等文物犯罪的高压态势,完善严防、严管、严打、严治的长效机制,保护国家文物安全。工作中,公安机(本文来源于《韶关日报》期刊2017-07-24)

钟福民,张杨格[8](2017)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民俗摄影的问题意识与学术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缘于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形态特征、田野作业的主导方式、图像化趋势的阅读语境,以及文化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原因,民俗摄影在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日益凸显。在民俗摄影中,作为文化保护者的拍摄者,应有尊重当地民俗禁忌、关注当事人审美感受、力求良好学术效果的问题意识,也应有确保内容真实性、表达民众生活之美、传递历史文化信息和把握作品主题的学术取向,确立区别于其他拍摄者的对于民俗文化观看的法则,以作品引领人们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中。(本文来源于《艺术学界》期刊2017年01期)

肖丽[9](2016)在《紫鹊界村民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与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我国哈尼梯田作为文化景观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体现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为我国未来农业文化遗产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不同于其他文化遗产保护,它是一种活态性遗产保护,需要以当地农民为主体的动态式保护理念作指导。紫鹊界梯田是我国古代叁大梯田之一,是南方稻作文化和苗瑶渔猎文化的融合,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为了解当前紫鹊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本文以紫鹊界的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行为。本研究从2016年4月起,随机从四个村抽取109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再针对个别问题从每个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个人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和访谈结果的整理发现:紫鹊界村民对自身保护主体的地位和责任缺乏认同感,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不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参与水平不高,甚至存在多种逆向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地村民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物质生活水平不高、年轻劳动力的缺乏以及政府行为的缺失。为了提升紫鹊界居民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并改善其保护的行为,本研究建议从加强村民的宣传教育、促进村民的社会参与、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提升村民的耕作技术以及成立专门的负责机构等五个方面进行努力。(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6-11-01)

罗丹[10](2016)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思想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着的经典文献之一,其中的交往理论具有基石的作用。学界对交往理论的观点不一,但在今天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它给予人们更多的启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财富中灿烂的瑰宝,应当如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交往思想能带给我们一些不一样的思路。(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恐龙也是考古吗?”“我们身边会有文物吗?”……5月30日,湖南岳阳华容县东山镇东旭完全小学的孩子把一个个问题抛给了一位特别的老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绘图员李静。东旭完全小学位于湖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七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亚.谈博物馆与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9

[2].罗筱晓.穿越时空的儿童节礼物,请查收[N].工人日报.2019

[3].王刚.提升学生保护文化遗产意识的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

[4].周福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后现代伦理意识[J].民族文学研究.2017

[5].李桐熙.利用乡土资源对中学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6].黄仲山.民初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公共意识与国族话语[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7].邝先伟.我市警方重拳打击文物犯罪[N].韶关日报.2017

[8].钟福民,张杨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民俗摄影的问题意识与学术取向[J].艺术学界.2017

[9].肖丽.紫鹊界村民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与行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10].罗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思想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6

标签:;  ;  ;  ;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论文-李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