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刘斌
提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学校内部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以及认知环境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了它们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所产生的现实影响。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环境文化素质现实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4
作者信息|韩立,男,1979年生,吉林省榆树市人,硕士,长春师范大学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30051。
刘斌,男,1981年生,研究实习员,长春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130051。
一、对我国各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的分析
面临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当代大学生更加重视的是应用性较高的学科,因此高校的思政课程已经被严重忽视,觉得思政课程可有可无。在思政课堂上,专心听课的大学生非常少,大多都在玩手机、看小说等。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受到传统教育的束缚
中国社会几千年来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即便是在当今社会,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依然根深蒂固。这种思想的束缚让我国的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给予学生尊重和重视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因此受到限制。另外,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也让高校的思政教育难以获得实效。这是因为在经历了严苛的高考踏入大学校门以后,学生更加渴望的是与高中不同的学习环境,是可以给予他们自由学习环境的教学模式。因此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受到了他们的排斥。久而久之,高校思政课程就完全受到了大学生的忽视,无法对这门课提起兴趣。
(二)学生承受的环境压力较大
大学生虽然都已经成年,但自身的控制能力还是比较差。在各种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点到与考试压力下,思政课堂成为了他们放松的场所。在考试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思政教育愈加受到忽视。
我们没有立场反对大学生在社会发展的脚步下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做出相应的改变,我们可以做的就是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环境对他们文化素养培养所产生的影响,进而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应该放多少精力在思政课程上。因而,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环境对学生文化素质所造成的影响的研究,也就有了现实意义。
二、高校思想政治环境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影响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集物质和精神环境、内储与外显环境及其派生出的政治环境、认知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于一体的多要素、多层次复合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文章主要从学校内部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以及认知环境这三个方面来详细分析思政环境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影响。
(一)学校内部环境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校内部环境对他们文化素质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学校内部的人际环境、组织环境以及道德环境对于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成长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校园人际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主要以情感和风气的形态在校园中存在。它以群体和个体之间的交错关系来影响学生的行动和情绪,并以群体的思想导向、审美理念以及人生态度作为推动力来规范学生的价值观与行为。
组织环境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凝聚以及约束性上。在校园的组织环境中,组织成员会对大学生进行思政观念的灌输,让他们通过对比和反省来确立自己追求的信念,时间久了,就会造成学生思维模式的定型。而另一方面,组织环境又能通过大教育氛围产生一定的凝聚力,让学生不自觉的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学习和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做人准则,因此其所形成的道德环境对学生会产生根本性影响。良好的道德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并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让他们在与外部信息的反差和矛盾中坚持自己的信念,并最大限度地吸收异化观念,让其具备更强的文化兼容性。
(二)社会人文环境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影响
社会人文环境通过其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多角度、全方位地影响高校学生的文化素质。人文环境是伴随教育实践而产生的,它需要学生对它主动感知。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人文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那么这种影响就会变成一种客观外在物,不会起到实质作用。只有学生主动感知周围的人文环境并加以良好的利用,学生才能在思想与情感上受到影响。
政治环境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服务于社会人文环境中经济环境的同时还对文化环境起着决定作用,是社会人文环境的核心部分。作为振兴民族的基石,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与党组织在思想与行动上保持一致。党的思想理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并坚定信念,而党组织已取得的成就又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党的信任,其营造出来的政治环境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肩负的社会责任。
经济环境在社会人文环境中处于原生地位,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环境是特指社会经济制度下市场经济所处的环境。人的文化素质与其生产活动以及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经济环境中的经济制度与关系是大学生文化素质得以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对物质的追求就是其获得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物质利益的影响下,人的思想观念会发生改变,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让他们尽早认清经济环境对他们人生今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以让他们拥有更加强大的对物质诱惑的抵抗力。
文化环境具体包括了理论形态、世俗观念以及可以代表一定文化观念的物质,它是在人们对历史与现实的改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观念意识。它既由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同时又为其服务,在受到政治环境作用的同时也会反作用于政治环境。好的文化环境不仅可以让学生的个人潜力得到最大发展,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这个社会的适应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个人涵养。在文化环境的长期熏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习惯以及人生理想等最后都是逐渐被同化,然后自觉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队伍中来。
(三)认知环境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影响
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既离不开外在环境,也离不开机体环境,这是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触及到人的灵魂深处,而不仅仅是外在知识的堆积。只有让教育触及灵魂,人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对正确价值观对这个社会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知。认知环境是个体无意识地接受、吸收、整合外部信息的过程,是大学生具体行为的重要支柱。
认知环境将大学生感知外界信息的过程分成了三种,分别是机会选择、感性选择以及理性选择。认知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感性选择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规范过、被社会认定为对学生有利的信息进入认知环境中可以强化大学生的感性认知基础。机会选择这一过程包含着筛选与评价环节,在感知到外部信息以后,人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的判断与分析,然后自主进行认同或是排斥,将模糊、难以判断或是判定为与价值观背离的信息摈弃掉。机会选择是对感性认知的合理加工,让选择更趋于合理。这一判断过程与学生的成长环境、文化程度、家庭因素、智力因素以及个人倾向有着密切关系,人在它们的左右下进行筛选与评价。
教化认知能够培养学生在意识上、思维上以及品格上的创新能力,能够推动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并求同存异。教育人员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用带有一定目的性的引导方法,促进学生对于创新意识的锻炼和动机,从而确立在社会、人生中的目标和奋斗重点,最终锻炼其生活、工作潜能。创新性思维的含义如下:以个体所习得的理论为基础,以实践经历为载体,以独创的措施和手段为要点,对事物进行剖析、解决,进而找到全新的方法和结果的过程。通过环境所提供的资料,学生可以轻易地辨别真伪与粗细,然后在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敏锐地洞察事物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鉴赏力,成为学生养成不懈追求、勇于批判、大胆怀疑与独立思考品质的助力。
心理认知是学生兴趣、求知以及实现自我满足感的导向力量,给予他们提升素质、增长知识以及提高觉悟的内在动力。在学生经历感知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心理认知环境会帮助其理解其概念、规范其行动,而这一过程让学生不断获得自我提升。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模糊学生与教师这两者的角色意识,搭建出良好的沟通平台,为学生塑造正确的心理认知环境,避免他们形成封闭、自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到其心理认知环境。一旦心理认知环境受到不良影响,学生、对外界的认知与判断就会出现偏颇。
结束语
文章主要从学校内部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以及认知环境这三个大的方面出发,对其进行了细化,进而从校园人际环境、组织环境、道德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教化认知环境和心理认知环境这八个方面来详细分析思想政治环境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影响。希望文章做出的分析可以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大学生们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环境对学生文化素质所产生的现实影响因而引起重视,改善我国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受重视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杨礼富.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体系构建的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5).
[2]王高洁.浅析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鸡西大学学报,2011(04).
[3]黄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5).
[4]顾文兵.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理论观察,2010(04).
[5]赵旭阳,柴江,李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01).
(责任编辑:张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