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内酯类论文-邵莉萍,张继瑜

酮内酯类论文-邵莉萍,张继瑜

导读:本文包含了酮内酯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酮内酯类抗生素,泰利菌素,喹红霉素

酮内酯类论文文献综述

邵莉萍,张继瑜[1](2017)在《酮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其良好的抗菌效果与高安全性,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其耐药菌却不断出现。为了解决病原耐药性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进行修饰,获得了第叁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酮内酯类抗生素,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酮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种具有大环内酯结构的红霉素衍生物,其代表药物主要包括泰利菌素、喹红霉素和solithromycin等。文章简要介绍了酮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以期对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开发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7年08期)

邵莉萍,张继瑜[2](2017)在《酮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其良好的抗菌效果与高安全性,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其耐药菌却不断出现。为了解决病原耐药性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进行修饰,获得了第叁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酮内酯类抗生素,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酮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种具有大环内酯结构的红霉素衍生物,其代表药物主要包括泰利菌素、喹红霉素和solithromycin等。文章简要介绍了酮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以期对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开发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7年07期)

张宇婷,秘书方,闫国婷[3](2013)在《酮内酯类抗生素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医药工作者对红霉素及其衍生物结构改造研究,获得了第3代对耐药菌有效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对大环内酯敏感菌、耐药呼吸道病原体均具有非常良好的药物活性,已成为当前抗生素新药研发的重心。介绍了酮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耐药菌机制及抗菌活性特点,重点介绍了相关产品包括替利霉素、噻霉素等的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通过对国内外酮内酯类抗生素的研发进度及市场前景的分析得出结论:酮内酯类抗生素研究成为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3年07期)

于丽佳,薛飞群,赵树春,沈晓炯,何建伟[4](2012)在《酮内酯类抗生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以多羟基14-16元大环内酯为母体,通过内酯环上的羟基和去氧氨基糖缩合而成的碱性苷化合物。1952年,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Erythro-mycin,图1)被发现,但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兽医医药杂志》期刊2012年02期)

杨明,周玥[5](2011)在《酮内酯类抗生素噻霉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噻霉素作为酮内酯类的第二个药物,其对于多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菌,包括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类耐药的菌株均具有良好的的抗菌活性,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1作用机制噻霉素的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可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单位的23s核糖体Ⅱ区结构的核苷酸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并阻止其翻译和装配。细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机制主要是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1年10期)

李赞,徐进宜,顾觉奋[6](2010)在《酮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修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发现了一类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酮内酯,它的结构特征为在C-3位酮基取代,C-11和C-12位形成环状碳酸酯,并在环状碳酸酯的氮原子上连接杂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酮内酯类的半合成改造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今日药学》期刊2010年05期)

张森林,曹胜华[7](2009)在《酮内酯类抗生素——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的化学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研制出一种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即酮内酯类抗生素。第一代红霉素由于对胃酸的不稳定性,致使了第二代的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的出现,而且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近年来抗菌形势更加严峻,促使了第叁代酮内酯类的研发,其代表药物为泰利霉素(HMR-3647)和喹红霉素(ABT-773),本文就其合成路线、药效学、构效关系等一一加以介绍。(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09年12期)

徐林,俞雄,朱宝泉[8](2009)在《酮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年来对酮内酯类抗生素C-6位、C-9位、6,11-O-桥酮内酯、C-11,12位及C-13位等处结构修饰方面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09年08期)

张建民[9](2007)在《第叁代大环内酯酮内酯类抗生素市场机遇》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随着该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增加,细菌对其耐药性也不断上升。近年来,世界先进国家加快了对其构效关系的研究,开发出对耐药菌有效的酮内酯类药物,如泰利霉素等。本文对酮内酯类药物的开发、市场机遇等情况作一介绍。(本文来源于《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期刊2007年01期)

刘重阳[10](2007)在《酮内酯类抗生素的2006》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安万特公司研发成功一种新的第叁代大环内醋酮内酯类抗生素泰利霉寨Telithromycin (HMR3647,商品名:Ketek),并取得可观的销售业绩后,该类药物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特别是美国雅培公司宣布旗下的噻霉素Cethromycin(ABT-773,A- 195773)预计将在近两年上市之后,这一领域更成为近年来世界先进国家竞相探索、研发的热点。安万特的Ketek是于2001年8月获欧洲批准在15个欧盟成员国销售的,并(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07年01期)

酮内酯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其良好的抗菌效果与高安全性,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其耐药菌却不断出现。为了解决病原耐药性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进行修饰,获得了第叁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酮内酯类抗生素,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酮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种具有大环内酯结构的红霉素衍生物,其代表药物主要包括泰利菌素、喹红霉素和solithromycin等。文章简要介绍了酮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以期对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开发有所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酮内酯类论文参考文献

[1].邵莉萍,张继瑜.酮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7

[2].邵莉萍,张继瑜.酮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

[3].张宇婷,秘书方,闫国婷.酮内酯类抗生素的应用[J].煤炭与化工.2013

[4].于丽佳,薛飞群,赵树春,沈晓炯,何建伟.酮内酯类抗生素研究进展[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2

[5].杨明,周玥.酮内酯类抗生素噻霉素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

[6].李赞,徐进宜,顾觉奋.酮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修饰研究进展[J].今日药学.2010

[7].张森林,曹胜华.酮内酯类抗生素——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的化学合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

[8].徐林,俞雄,朱宝泉.酮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

[9].张建民.第叁代大环内酯酮内酯类抗生素市场机遇[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07

[10].刘重阳.酮内酯类抗生素的2006[J].中国医药指南.2007

标签:;  ;  ;  ;  

酮内酯类论文-邵莉萍,张继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