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和多个线束固定套,所述固定座包括底座和对称布置在底座两侧的两块挡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两块盖板,两块盖板分别与两块挡板的顶端铰接,两块盖板之间通过插扣连接,多个所述线束固定套并排叠放在两块挡板之间的底座上并通过两块盖板盖住,两块所述挡板上均设有压紧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可有效地实现对线束的集中和固定,且便于线束拆装。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1)和多个线束固定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设有固定框,多个所述线束固定套(2)通过固定框并排堆叠安装在固定座(1)上,所述固定座(1)两侧均设有压紧机构(1e)。
设计方案
1.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1)和多个线束固定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设有固定框,多个所述线束固定套(2)通过固定框并排堆叠安装在固定座(1)上,所述固定座(1)两侧均设有压紧机构(1e)。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包括底座(1a)和对称布置在底座(1a)两侧的两块挡板(1b),所述固定座(1)的顶部安装有两块盖板(1c),两块盖板(1c)分别与两块挡板(1b)的顶端铰接,两块盖板(1c)之间通过插扣(1d)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1e)包括压板(1e1)、多根导柱(1e2)、压紧弹簧(1e3)和拉块(1e4),多根所述导柱(1e2)一端与压板(1e1)连接,另一端与拉块(1e4)连接,所述压紧弹簧(1e3)套装在导柱(1e2)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导柱(1e2)穿过挡板(1b)可滑动地安装在挡板(1b)上,所述压板(1e1)和拉块(1e4)分别位于挡板(1b)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压紧弹簧(1e3)位于压板(1e1)和挡板(1b)之间。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b)上对应压板(1e1)位置设有导向槽(1b1)。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a)与线束固定套(2)的接触面以及两块盖板(1c)与线束固定套(2)的接触面上均设有与线束固定套(2)外壁相配合的限位凹槽。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e1)与线束固定套(2)之间设有柔性垫(1e5),所述柔性垫(1e5)固定在压板(1e1)上,所述柔性垫(1e5)与线束固定套(2)的接触面上设有与线束固定套(2)外壁相配合的限位凹槽。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扣(1d)包括带有插槽的插接块(1d1)和插头(1d2),所述插接块(1d1)固定在其中一块盖板(1c)边缘,所述插头(1d2)与另一块盖板(1c)边缘铰接。
9.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盖板(1c)上均设有磁扣(1c1),两块所述挡板(1b)上均设有与磁扣(1c1)相配合的铁扣(1b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束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中涉及到大量线束的布置安装,特别是在机舱内,线束的合理布置对于节省机舱内部空间以及车辆维护都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的机舱线束布置结构较为杂乱,给固定安装和取出线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一些线束固定装置虽然能一定程度解决线束布置杂乱的问题,但由于缺少较为柔性的固定结构,固定方式存在过于死板或不够紧致等问题,不利于车辆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束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和多个线束固定套,所述固定座设有固定框,多个所述线束固定套通过固定框并排堆叠安装在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两侧均设有压紧机构。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底座和对称布置在底座两侧的两块挡板,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安装有两块盖板,两块盖板分别与两块挡板的顶端铰接,两块盖板之间通过插扣连接。
优选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板、多根导柱、压紧弹簧和拉块,多根所述导柱一端与压板连接,另一端与拉块连接,所述压紧弹簧套装在导柱上。
优选地,多根所述导柱穿过挡板可滑动地安装在挡板上,所述压板和拉块分别位于挡板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压紧弹簧位于压板和挡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挡板上对应压板位置设有导向槽。
优选地,所述底座与线束固定套的接触面以及两块盖板与线束固定套的接触面均设有与线束固定套外壁相配合的限位凹槽。
优选地,所述压板与线束固定套之间设有柔性垫,所述柔性垫固定在压板上,所述柔性垫与线束固定套的接触面上设有与线束固定套外壁相配合的限位凹槽。
优选地,所述插扣包括带有卡槽的卡接块和插头,所述卡接块固定在其中一块盖板边缘,所述插头与另一块盖板边缘铰接。
优选地,两块所述盖板上均设有磁扣,两块所述挡板上均设有与磁扣相配合的铁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可有效地实现对线束的集中和固定,且便于线束拆装,在节省机舱内部空间的同时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固定座1,底座1a,挡板1b,导向槽1b1,铁扣1b2,盖板1c,磁扣1c1,插扣1d,插接块1d1,插头1d2,压紧机构1e,压板1e1、导柱1e2、压紧弹簧1e3,拉块1e4,柔性垫1e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有多个线束固定套2的固定座1,固定座1由底座1a、两块挡板1b、两块盖板1c以及压紧机构1e组成,两块挡板1b对称布置在底座1a两侧与底座1a垂直连接,两块盖板1c位于固定座1顶部并分别与两块挡板1b的顶端铰接,底座1a、两块挡板1b和两块盖板1c围合成固定框结构,两块盖板1c之间设有插扣1d,插扣1d由插接块1d1和插头1d2组成,插接块1d1上设有插槽并固定在其中一块盖板1c边缘,插头1d2与另一块盖板1c边缘铰接,当两块盖板1c关闭时,可将插头1d2插入插接块1d1内,让盖板1c保持关紧状态,两块盖板1c上均设有磁扣1c1,两块挡板1b上均设有与磁扣1c1相配合的铁扣1b2,当打开两块盖板1c时,磁扣1c1与铁扣1b2的吸合可以方便操作,多个线束固定套2并排叠放在两块挡板1b之间的底座1a上并通过两块盖板1c盖紧,底座1a与线束固定套2的接触面以及两块盖板1c与线束固定套2的接触面上均设有弧形限位凹槽,限位凹槽与线束固定套2外壁相配合,两块挡板1b上均设有压紧机构1e,压紧机构1e由压板1e1、多根导柱1e2、压紧弹簧1e3、拉块1e4和柔性垫1e5组成,每块挡板1b内侧均设有导向槽1b1,压板1e1位于导向槽1b1内,其中一块挡板1b的导向槽1b1内设有两个凹槽,凹槽内设有滑块,滑块通过弹簧与压板1e1连接,每根导柱1e2一端与压板1e1一侧面垂直连接,另一端穿过挡板1b与拉块1e4连接,导柱1e2可左右滑动,压紧弹簧1e3套装在挡板1b与压板1e1之间的导柱1e2上,柔性垫1e5位于压板1e1与线束固定套2之间并固定在压板1e1上,柔性垫1e5与线束固定套2的接触面上设有弧形限位凹槽,限位凹槽与线束固定套2外壁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打开插扣1d接着打开盖板1c,将线束固定套2套装在线束上,再通过拉动两侧的拉块1e4放入线束固定套2,随后放开拉块1e4,在压紧弹簧1e3的作用下,压板1e1带动柔性垫1e5向线束固定套2处挤压贴合,再关闭盖板1c插紧插扣1d,通过上述操作即可完成线束的安装固定。
其它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9063.3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719487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B60R16/02
专利分类号:B60R16/02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道特1号
发明人:许国松;卓瑞岩;刘爽;何元章;李文志;张立
第一发明人:许国松
当前权利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俞鸿
代理机构:42104
代理机构编号: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