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炭论文_祝之友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氯化锌,木本,植物,溶液,波美,草本,叶片。

植物炭论文文献综述

祝之友[1](2018)在《洪雅中草药·低等植物·炭棒科名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炭棍(乌灵参)Xylaria nigripes(Kl.)Sacc.入药部位:菌核入药。性味:性平,味甘、淡。功能主治:镇静,安神,利湿,滋补心肾,强筋壮骨。生境分布:寄生白蚁废巢中。瓦屋山、总岗山多见。蕴藏量极少。(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8年09期)

贾云[2](2010)在《全球超细植物炭粉生产的领跑人》一文中研究指出李继仙,男,1965年生,大学文化,从1989年至今,一直从事超细植物炭粉(黑)的生产和研发工作。1995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95119413.5),现任上海海诺炭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工业》期刊2010年01期)

张健平,吕厚远[3](2007)在《现代植物炭屑形态的初步分析及其古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3种现代植物炭屑的观察、测量以及对草本、木本炭屑模拟破碎试验后的测量统计发现:现代植物炭屑形态根据其长宽比(L/W)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3个类型:1)草本型炭屑,L/W最大,平均为102±1.3,呈长—薄条型、针型、簇纤维型,边缘及断口截然,棱角分明,有些具有气孔构造,很少有不规则的形态出现:2)木本型炭屑(灌木+乔木),L/W较小,平均3.1±0.2,多呈方~长方型或立方体型,边缘多参差不齐,有些横向断口有粗大木纤维露出,相对致密;3)阔叶类植物叶片炭屑,L/W最小,平均1.7±0.1,薄片状、网状,絮状,易碎。进一步通过对6个典型草原和森林表土样品的实验室分析,发现现代土壤中的炭屑颗粒大小相对现代植物炭屑颗粒大小总体有所减小,但草原土壤中炭屑长宽比相对森林土壤炭屑仍然较大,土壤中炭屑形态和部分结构鉴别特征仍能保留。表明L/W值与炭屑结构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多数草本与木本植物炭屑。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黄土高原渭南剖面S1以来不同层位12个地层样品的炭屑形态分析,初步研究了不同草本、木本植物炭屑形态变化的特点和环境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02-01)

张健平,吕厚远[4](2006)在《现代植物炭屑形态的初步分析及其古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3种现代植物炭屑的观察、测量以及对草本、木本炭屑模拟破碎试验后的测量统计发现现代植物炭屑形态根据其长宽比(L/W)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3个类型1)草本型炭屑,L/W最大,平均为10.2±1.3,呈长-薄条型、针型、簇纤维型,边缘及断口截然,棱角分明,有些具有气孔构造,很少有不规则的形态出现;2)木本型炭屑(灌木+乔木),L/W较小,平均3.1±0.2,多呈方~长方型或立方体型,边缘多参差不齐,有些横向断口有粗大木纤维露出,相对致密;3)阔叶类植物叶片炭屑,L/W最小,平均1.7±0.1,薄片状、网状,絮状,易碎。进一步通过对6个典型草原和森林表土样品的实验室分析,发现现代土壤中的炭屑颗粒大小相对现代植物炭屑颗粒大小总体有所减小,但草原土壤中炭屑长宽比相对森林土壤炭屑仍然较大,土壤中炭屑形态和部分结构鉴别特征仍能保留。表明L/W值与炭屑结构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多数草本与木本植物炭屑。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黄土高原渭南剖面S1以来不同层位12个地层样品的炭屑形态分析,初步研究了不同草本、木本植物炭屑形态变化的特点和环境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四纪研究》期刊2006年05期)

戴光泽,陈德科,倪庆清,罗钰,刘泽生[5](2006)在《植物炭材料的柴油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炭化玉米秆、炭化油菜杆和炭化竹子杆对柴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发现,3种植物炭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吸油能力,其中炭化玉米秆吸油性能最佳.用扫描电镜、压汞和N2吸附方法,检测了3种植物炭材料的孔径大小、分布和比表面积.中大孔径(500~7 500 nm)的植物炭材料改善了毛细作用,对柴油的吸附性能较好.吸油率与比表面积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对于液相吸附,比表面积的影响可以忽略.(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刘淑新[6](1999)在《植物炭生产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点评:生产植物炭用途广泛,各地原料丰富,可就地取料,是农家致富好项目,生产前景广阔。但选择此项目时,应视自己的经济实力而定,因为购买设备需要资金多,要估算好,不要盲目投产。植物炭又称活性炭,呈粉末状,黑色、无臭、无味,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态(本文来源于《农村新技术》期刊1999年11期)

[7](1999)在《植物炭生产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炭又称活性炭,呈粉末状,黑色、无臭、无味,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态物质具有极强吸附能力。因此,可在食品、化学、医药、国防、农业、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里用作吸附剂、除臭剂、分离剂等。生产植物炭原料充足,成本低,生产前景广阔。原料为:农作物(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市场》期刊1999年10期)

于丽萍[8](1999)在《植物炭生产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发又称活性发,呈粉末状,黑色、无臭、无味、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股态物质具有强咀附能力。因此,可在食品、化学、医药、国防、农业、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用作吸附剂、除臭剂、分离剂等。生产植物炭的原料充足,成本低,教材物发的生产前景广阔。原料为(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1999年04期)

王同华,朱英华,徐铭,赵秀琛[9](1999)在《废植物炭制活性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废植物炭制活性炭的可行性及效果,探讨了以水蒸汽为活化介质时活化工艺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活化工艺条件,并对活性炭的孔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利用废植物炭制活性炭是可行的,得到的活性炭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和丰富的孔隙结构.废植物炭的种类和灰分含量决定其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活化后活性炭表面积的增加主要源于其微孔表面积的增加.(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10](1998)在《植物炭生产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炭又称活性炭,呈粉末状,黑色、无臭、无味,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汽或胶态物质具有强吸附能力。用途十分广泛。原料为:农作物秸杆、稻壳、花生壳、玉米芯和木屑等。1 生产工艺1.1 备料。将植物原料洗净晾干,粉碎过40目筛,水分含量应在25%以下。1.2 浸料。将植物原料投入浸料池中,加入53~54波美度的氯化锌溶液,用盐酸调节溶液的pH值为1左右,静止吸收大约4~5小时,再充分搅拌复吸收5小时左右。1.3 炭化。将浸好的植物原料放入平口炭化炉中,在400℃下密封炭化3小时。(本文来源于《川化》期刊1998年03期)

植物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继仙,男,1965年生,大学文化,从1989年至今,一直从事超细植物炭粉(黑)的生产和研发工作。1995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95119413.5),现任上海海诺炭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炭论文参考文献

[1].祝之友.洪雅中草药·低等植物·炭棒科名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

[2].贾云.全球超细植物炭粉生产的领跑人[J].中国粉体工业.2010

[3].张健平,吕厚远.现代植物炭屑形态的初步分析及其古环境意义[C].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2007

[4].张健平,吕厚远.现代植物炭屑形态的初步分析及其古环境意义[J].第四纪研究.2006

[5].戴光泽,陈德科,倪庆清,罗钰,刘泽生.植物炭材料的柴油吸附性能[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

[6].刘淑新.植物炭生产新技术[J].农村新技术.1999

[7]..植物炭生产新工艺[J].技术与市场.1999

[8].于丽萍.植物炭生产新工艺[J].企业技术开发.1999

[9].王同华,朱英华,徐铭,赵秀琛.废植物炭制活性炭的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

[10]..植物炭生产新工艺[J].川化.1998

论文知识图

含植物树干化石不整合面的露头照片(...试样#6的结构强度发挥曲线草炭土的细观结构(透射光实体显微镜...草炭土重塑样强度包络线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杨家湾古土壤剖面~#...井1119.42~1121.04m远砂坝...

标签:;  ;  ;  ;  ;  ;  ;  

植物炭论文_祝之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