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绪华黄元和秦秀荣(东阿县中医医院聊城东阿252200)
【摘要】目的观察自制中药膏穴位敷贴治疗瘀血内阻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瘀血内阻型失眠患者7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足底涌泉穴、神阙穴、三阴交穴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35例采用阿普唑仑0.8mg睡前口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自评问卷(PSQ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5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SQI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SQI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瘀血内阻型失眠疗效显著。
【关键词】瘀血内阻型失眠症中药膏穴位贴敷PSQI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012-02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眠”“目不瞑”[1]是指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疾病,重者可有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头晕,心悸,食欲不振,甚至导致认知功能及行为情绪方面的改变,增加了抑郁症焦虑症的患病风险。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我国的失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43.1%的成年人曾不同程度的受到过失眠困扰[2]中医药治疗失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笔者依据中医外治理论,选用活血化瘀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失眠症患者70例,入选病例依单盲、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进行平行阳性对照。治疗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9.76±9.82)岁;病程6个月~10a。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7.32±8.51)岁;病程6个月~10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时间、及PSQI评分等方面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4]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同时符合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不寐的诊断标准;
1.2.2中医诊断标准辨证分型参照《中医内科学》教材符合瘀血内阻型: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面部不华,胸痛、头痛、胸痛、胁痛或有身体某部位固定疼痛,舌质暗紫或有瘀斑,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弦细涩。
1.3纳入标准病程>3个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自评问卷(PSQI)[6]评分≥12分。排除标准①既往使用苯二氮卓类等催眠药已成瘾依赖者;②过敏体质或对中药过敏者③因患某种躯体疾病所致者;④有明显的心因性刺激因素者;⑤由于抑郁症、焦虑症或精神疾病所伴发的症状者。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阿普唑仑片0.8mg口服,每晚睡前30min口服,1次/日。一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
1.4.2治疗组组方:将采用道地药材夜交藤,丹参、川芎、当归,红花、柏子仁、酸枣仁用电热恒温干燥箱烘干,微粉机粉碎,过200目筛放冰箱备用。①敷贴做法:将不同比例生药粉混匀加冰片,用陈醋和凡士林调和成稠膏状取3g置于2cm×2cm敷贴内圈中。②选穴:取神阙穴、双侧涌泉穴③贴敷时间:每晚临睡前30min用约40~42℃热水泡脚,热水没过外踝上4寸,按摩涌泉穴、三阴交穴3~5min,穴位有热、胀感为即贴于相应穴位。涌泉穴为夜间8时至第二天8时留置12h,神阙穴、次日8时更换。一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
1.5疗效评定及观察指标
1.5.1疗效判定标准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评分减少率来评定疗效:评分减少率=(疗前评分―疗后评分)/疗前评分×100%。临床治愈:评分减少≥75%,或试验结束时PSQI量表总分<11分。显效:评分减少≥50%。有效:评分减少≥30%为好转。无效:评分减少<30%。
1.5.2观察指标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采用PSQI[6]评定。该问卷主要由17个条目(剔除催眠药物条目)组成6个成分,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每个成分按0~3等级计分,累计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1.6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概率用英文大写P<.0.05或P<0.01
2治疗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1)P<0.05,2)P<0.05)
3讨论
失眠症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有关.临床上诊治初患失眠患者,多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疏肝理气、清热化痰等治法辨证施治。但部分病人失眠顽疾迁延,数年不愈,日久成瘀,瘀阻脉络,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心脉失养,阳不入阴,神无所依而致夜不得寐。笔者遵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所云:“夜不能眠,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采用活血化瘀方治疗失眠症,屡屡应验。许良等[7-8]亦曾报道,顽固性不寐经活血化瘀治疗后不仅睡眠好转,而且面色、躯体疼痛及舌、脉方面均较前改善,表明血瘀也是导致不寐的病机之一。另有谢勇[9]报道,经中药活血化瘀治疗,观察失眠患者甲皱微循环多项指标的改善与失眠症状的改善有大致相平行的关系。这些都为临床上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失眠症提供了佐证。本研究所选中药丹参功同四物有养血活血之功效,《日华子本草》[10]中有丹参“养神定志”的记载;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能上行巅顶,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行气开郁而止痛,前人称之为“血中之气药”佐以当归补血,使心血充盈,心志安宁;增强活血祛瘀之效。红花活血散瘀止痛,夜交藤、柏子仁、酸枣仁养心安神老陈醋一则能促使瘀血消散而消肿止痛,一则能引诸药达于经络而各显其功。冰片辛香穿透,引药透达皮肤毛窍,能促进药物吸收以上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化瘀开窍之功。所选穴位神阙穴位于脐之中央,为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是生命之根。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首穴,阴阳相交之所,其血管壁或肌肉层有较多的神经未稍感受器.选用相应中药膏剂进行穴位贴敷,既可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又可使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发挥药物双重作用,药穴相配,活血化瘀而不伤阴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使血脉通畅,祛瘀生新,气血调和,心神得养,其寐自安。
本研究显示:中药穴位贴敷及口服阿普唑仑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实际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但镇静催眠药物长期使用易造成成瘾和依赖.如lader[11]等研究发现,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容易导致精神运动损害、记忆障碍,药物成瘾性及撤药后反跳性失眠等不良反应。而中药膏穴位贴敷操作简单,对病人损伤、刺激性小,副作用少,尤其老年患者队中医药有着深厚的感情,依从性好等。为慢性失眠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亨平,归脾合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368
[2]胡希军,甘子义.针灸配合耳穴治疗失眠60例[J].吉林中医药2008,28(8):594
[3]辛荣柏,董志.养血安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82-83.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S].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2-1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186.
[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375-378.
[7]许良,周展红,金胜伟.顽固性不寐从瘀论治[J].中医杂志,1996,21(1):82.
[8]马学玉.不寐从瘀论治体会[J].陕西中医,2001,22(2):127.
[9]谢勇,涂俊杰,万少菊.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失眠症240例报告[J].中医杂志,1986,195(3):35.
[10]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5.
[11]laderMH.Managingdependenceandwithdrawalwithnewerhypnoticomdeicationsinthetreatmentofinsomnia[J].primaryCareCompanionJClinPsychiatry,2004,4(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