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镇海卫作为明代四大卫所之一,素有“武功镇海疆,文教冠闽中”之称。通过对史料的挖掘,对阳明弟子、后学生平的跟踪考究,笔者认为:阳明后学王时槐参与镇海卫及其所属户所修建,有力巩固了海防卫所;镇海卫官兵参与王阳明征漳寇、平宁乱等战役,支持王阳明建立不世之功;陈九川、李材等阳明弟子、后学在谪戍镇海卫期间,积极讲学、讲会,大力弘扬传播阳明心学,使镇海卫成为阳明心学在漳州地区弘扬传播的一大重镇。
关键词:镇海卫 阳明学 王阳明 阳明后学
明代四大卫所1 明代四大卫所 :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镇海卫。之一的镇海卫,既是南疆锁钥、刀光剑影之地,见证了有明一代的兴衰成败,又是崇儒重教、科甲连绵之区,素有“武功镇海疆,文教冠闽中”之称。无论是在以兵力支持王阳明建立不朽功业上,还是在弘扬传播阳明学说上,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是一直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渐为世人所遗忘而已。
一、镇海卫:南疆锁钥
明朝实行军卫制,自京师到郡县,皆立卫所,省级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府级设卫,县级设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的镇海卫城,就是按照明代这一规制而建立的福建沿海之军事古城,位于今福建省龙海市隆教乡镇海村。镇海卫管辖南到广东汕头,北至福州马尾的漫长海岸线。
据《漳州府志》记载:
洪武二十年(1387),始置镇海卫,统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及置陆鳌、铜山、玄钟三守御千户所以属。2 (明)罗清霄 修纂:《漳州府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00页。
又据《镇海卫志校注》记载:
(1)陈九川
张庆金告诉记者:“在公司内部结构调整和团队整合方面,我们的几大基地开始按照事业部的运作模式,产供销研物流一体化,对事业部考核激励方案比较清晰。以前是大锅饭,生产和销售是相对分离的,现在整合在一起,提升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无论是哪一环节出了问题,都能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解决。”下一步,心连心将继续坚持“低成本+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产品和精准服务。
镇海卫城是用花岗岩条石密缝干砌,为一顺一丁做法,门设拱券顶,形制规整。现存的城门遗址依然保存当年的建筑风貌,尽管已是残垣断壁,草木丛生,但依然屹立于东南沿海,坚如磐石。当时利用险要地势,防临海而筑的镇海卫城,既有“以海为濠”的天然屏障,又有城墙设施完备的固若金汤,不负“四大卫所”之称。
根据各故障指示器提供的证据,按照第2.4节步骤利用Matlab计算可得不同区段发生故障的可信度,如表5所示。
作为东南沿海要塞的镇海卫,其卫兵“原额设官军五千三百有七名。”1黄剑岚主编,黄超云校注:《镇海卫志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48页可见,当时的镇海卫是将多兵强。据了解,镇海村现有常住居民大多是当年卫所将士的后裔,共有36个姓氏、且祖籍不一。这从另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当年镇海卫常驻卫所兵力之多、兵源之广,来自四面八方。
镇海卫从清康熙六年(1667)被裁撤至今,已超过350年。历经世代更迭,兵马蹂躏,风吹雨打,已是面目全非,尚存的只是颓垣残瓦,眢井废基。现只残存高约2—3米不等、长约2700米的城墙,以及东门、南门、北门、水门共四个城门,让人无法想象这里曾经有过“驻军五千、住屋栉比、煊赫当世”的喧嚣与雄伟。
二、镇海卫官兵与王阳明
众所周知,王阳明2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1472年10月31日)生于浙江余姚,明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卒于江西大余,享年57岁。因早年曾在绍兴会稽山阳明洞侧筑室读书,创办阳明书院,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一生文治武功,是明代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号文成,从祀孔庙。一生武功显赫,立下不朽军事功业。明正德十二年(1517)时任巡抚南赣汀漳等处的王阳明,进兵征寇,平定了闽粤两省交界数十年的动荡乱局,使祸乱之渊薮成为久治长安之地,解苍生于倒悬。明正德十四年(1519),王阳明运筹帷幄,竟“以万余乌合之兵,而破强寇十万之众”,仅用43天就平定了宁王宸濠之乱,扶社稷于将倾。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王阳明用兵如神的背后,却有许许多多的镇海卫将士冲锋陷阵,乃至付出宝贵的生命。无论是在征漳寇、还是在平宁藩,都可以看到镇海卫将士官兵浴血沙场的身影。王阳明在《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贼》中提到:
随据参政陈策等呈:据镇海卫指挥高伟呈,指挥覃桓,县丞纪镛,被大伞贼众突出,马陷深泥,被伤身死等因到院。3 (明)王守仁著,王晓昕、 赵平略点校:《王文成公全书》,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650页。
陈九川在谪戍镇海卫的三年期间,尽管身处“遥远、困苦、瘴海烟雾之中”,3黄剑岚主编,黄超云校注:《镇海卫志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36页。但始终不忘“崇理学,御教化而春秋俎豆”,4黄剑岚主编,黄超云校注:《镇海卫志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36页。将阳明心学在偏居一寓的荒野海疆点亮,照耀着卫国守疆将士及其眷属的前行道路,让教化不及的边疆军民依然可以得到阳明心学的滋养化育。为此,镇海卫军民感念其“扶舆正气”“笃佑忠良”,5黄剑岚主编,黄超云校注:《镇海卫志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36页。即使身处海滨,也“操志益励,苦节弥贞”,6黄剑岚主编,黄超云校注:《镇海卫志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36页。在明嘉靖年间建设寓贤祠祀之,“以慰卫人仰止之望”。7黄剑岚主编,黄超云校注:《镇海卫志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36页。“明(代)本卫(镇海卫)文公祠右侧有建寓贤祠,祀以上三先生(丰熙8丰熙(1468—1538),字原学,浙江鄞县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世宗即位,升翰林学士。因兴献王“大礼”议起,丰熙多次力争哭谏,帝怒,下诏狱,后遣戍福建镇海卫,卒于戍所。、邵经邦9邵经邦,字仲德,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授工部主事。嘉靖八年(1529)因日食上疏言事。帝怒,贬戍福建镇海卫,闭门读书,居三十七年卒。、陈九川)。”10黄剑岚主编,黄超云校注:《镇海卫志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14页。到了清乾隆年间,即使是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由福建巡抚金学曾11金学曾(生卒不详),字子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工部主事,历郎中,出为湖南督学。万历十年(1582)后,又起用为佥事,历任右佥都御使,巡抚福建。当时倭寇困扰浙闽地区,金学曾总结倭寇出没规律,建闸置戍以遏其攻势,先后取得了松下、乌丘、梧屿、铜山、澎湖、南澳、甘山等战役的胜利。二十二年(1594),福建发生旱荒,金学曾大力推广种植番薯以度饥荒。重修的寓贤祠也已塌圮,但《重修镇海卫寓贤祠记》尚存,今日读之,依然可以感受镇海卫民众心中那份对包括陈九川在内的三位先贤的真挚感念与无限缅怀。
行据大溪哨指挥高伟呈报……卑职与指挥覃桓、县丞纪镛,领兵前去会剿。不意大伞贼徒突出,卑职等奋勇抵战。覃桓、纪镛马陷深泥,与军人易成等七名、兵快李崇静等八名,俱被贼伤身死,卑职亦被戳二枪。4 (明)王守仁著,王晓昕、 赵平略点校:《王文成公全书》,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367~368页。
从王阳明本人公移的记述中不难看出,在“漳南战役”中,镇海卫将官、士兵所表现出了“身先士卒、视死如归、战死沙场”的英勇形象。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二十四日,在福建漳州府,根据巡抚王阳明的排兵布阵,打响了征剿山民暴乱的“漳南战役”。与此同时,广东按察司分巡岭东道兵备佥事顾应祥5顾应祥(1483—1565),字惟贤,号箬溪,王阳明弟子。祖籍长洲(今江苏吴县),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正德三年(1508年)授江西饶州(今江西鄱阳)推官。后任广东按察佥事兼岭东道。赣、粤、闽交界地区爆发山民暴乱,明廷派中丞王伯安(王守仁)率顾应祥前去征剿,擒农民军首领雷振、温火烧等。又移兵驱逐海盗。正德十四年擢江西副使、分巡南昌道。嘉靖六年(1527年),迁山东布政使,不久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升南京兵部右侍郎,未到任,改调南京刑部尚书,居官二年,离职回乡。也奉王阳明之命率领三路军兵,多点进攻,计划与福建方面官兵一起,合力围攻“山贼”,形成闽粤两省夹攻之势,以求达成“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消除边界“山贼”隐患。为此,福建按察司兵备佥事胡琏亲自率领镇海卫指挥覃桓、漳浦县丞纪镛等1000余名官兵前去接应,以助围剿“山贼”的一臂之力。大伞6大伞:在今广东省大埔县大东镇塘市。山寨的“山贼”趁着浓浓的春雾倾巢而出,以熟悉地形之利,早已抢占先机,在山间密林之中设下埋伏。当镇海卫指挥覃桓、漳浦县丞纪镛等官兵进入“山贼”埋伏圈之后,就遭到“山贼”强有力的阻击,其坐骑战马陷入深潭泥泞之中,连同易成等7名军人、李崇静等8名兵快都被“山贼”众戟刺杀,体无全肤殉职在闽粤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史书称赞“如恒者,功虽不就,勇亦可嘉。”1(明)罗清霄修纂:《漳州府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84页。
毕总还特别提到,中美贸易战中对叉车也加征了关税,造成了中国叉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的价格相对上涨,比亚迪叉车也在其中。海外客户则表示,相较于比亚迪叉车为企业节省的生产成本,比亚迪叉车仍是非常好的选择。
从史料记载中,不难看到阳明后学在镇海卫及其所属之户所的建设、修缮中的谋划与付出。《镇海卫志校注》记载:
高伟,字世明,指挥同知也。正德五年(1510),袭先职到任。其先直隶舒城县(今安徽省舒城县)人。祖理从军。洪武十一年(1378),以功授百户,升□州卫所千户。十七年(1384),升温州卫指挥佥事。老疾,子忠继。二十八年,字权继。卒,子煜继。正德二年(1507),巡按御史饶塘调征南靖大溪贼,煜出阵射败贼众,生擒贼首江宗进。台司以状闻,钦赏柠丝表裹。卒,无嗣,庶兄伟继。正德六年(1511)大旱,军民惶惶,伟斋宿行祷,越三日,大降雨,军民相与制感雨图以谢。见考轮班备倭。2(明)陈洪谟修,周瑛纂,张大伟、谢茹芃点校:《大明漳州府志》,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646页。
覃桓,沔阳(今湖北省仙桃市)人,其先世寿,累功升指挥佥事,调漳州卫。至桓,谙武书,习弓马。正德二年(1507)征捕金山大溪贼有功,钦赏牲、帛、宝钞。三年(1508)把总铜山水寨,设策招抚海寇马宗宝等。十一年(1516)流寇詹师富屯结芦溪河头之大伞山。委桓会剿,擒贼首显福、蓝三等四十余人,又擒长高村贼首罗定亮,余俱奔象湖山拒守。南靖县请调桓出哨,猝遇贼,独兵与战,贼丛戟刺之,死,事闻,钦赠二级,子孙加级亦如之。3黄剑岚主编,黄超云校注:《镇海卫志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75页。
无论是王阳明亲拟公文中的描述,还是地方史志中的记载,都载明镇海卫的官兵在王阳明平漳寇战役中的浴血奋战、舍生取义的英勇表现,并立下赫赫战功。不仅如此,在王阳明历经千难百死的平宁王之乱中,镇海卫的将士们依然听从王阳明的召唤,千里奔袭,以实际行动支持王阳明建立不世之功。正如王阳明在《犒赏福建官军》中所称赞:
王阳明一生始终以讲学为“首务”, 即使军务繁忙也坚持随时随地讲学传道,其讲学、讲会的学风自然影响着一代代的王门学子。一些阳明弟子、后学被谪戍镇海卫,借助当时卫所的书院、义学等场所,大力讲学、讲会,传播阳明心学,布施传道,教化民众,成为推动阳明学在漳州地区弘扬、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镇海卫是阳明心学在漳州地区弘扬、传播的一个重要节点,在镇海卫传播阳明心学的代表人物有以下几人:
王阳明在上述两份公文中所提到的指挥高伟、覃桓都是镇海卫的将士。《大明漳州府志·兵纪》《镇海卫志·名宦志》也分别载录:
福建漳南相距江西省城,约计程途有一千七八百里之遥,该道乃能不满旬月,调集各军兵快八千员名之众,首先各省而至。足见本官勇略多谋,预备有素,忠义之诚,足以感激人心,敏捷之才,足以综理庶务,故一呼而集,兼程赴难。除另行旌奖外,及照调来官兵,冲冒炎暑,远赴国难,忠义既有可嘉,劳苦尤为足悯,合加犒赏,以励将来。4 (明)王守仁著,王晓昕、 赵平略点校:《王文成公全书》,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710~711页。
王阳明在这份嘉奖令中明确指出:镇海卫管辖的3000多名海沧兵快,冒着炎炎酷暑,风雨无阻,日夜兼程,跨省长途急行军近千公里,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南昌,积极投入到平定宁王之乱的战役中,表现出镇海卫将士“忠义可嘉,劳苦足悯”的精神风貌。也就是说,在王阳明“三不朽”之一的“立功”中,都包含着镇海卫官兵的艰辛付出与卓越功绩。
(1) 坡体地质条件。边坡位于突出山脊前缘陡崖部位,坡度呈75°~88°,坡向60°,高差约160 m。坡脚为河流侵蚀堆积地形,陡崖高速公路以桥梁的形式沿杂谷脑河谷底呈带状展布,桥面距坡脚高差约29 m。坡体主要由志留系茂县群(Smx2)绢云母石英千枚岩和变质石英砂岩构成,岩层优势产状为320°∠54°。主要发育有两组闭合充填节理:J1:125°∠29°,延伸1.5 m~2.5 m,间距0.2 m~0.5 m;J2:40°∠85°,延伸1.5 m~2 m,间距0.2 m~1.0 m。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 g,地震基本烈度Ⅷ度。下半球赤平投影图见图3,工程地质断面图见图4。
三、阳明后学与镇海卫
镇海设卫之后,历任长官大多重视文教事业,卫城之中先后建置了文庙、学宫,陆续开办了书院、义学,为镇海卫培养出不少著名人物,科甲联绵,簪缨不绝,赢得当时人士啧啧称赞,被誉为“文教之盛,冠于闽中”。
据福建按察司整饬兵备兼分巡漳南道佥事周期雍呈称:依奉本院案验,起取上杭等处军兵,共五千余名,分委指挥刘钦、知县邢暄等,及起取漳州府海沧打手三千余名,行委通判李一宁等管领,本道躬亲统督,先后启行前来……
进行医疗事故的界定时,这五个要件缺一不可。该《办法》所定义的医疗事故和台湾学者黄丁全[3]所定义的责任事故是同一范围,是个狭义上的医疗事故的定义,而广义的医疗事故也包括因为囿于当时的医疗技术和专业知识而造成的患者的人身伤害和死亡。有了医疗事故明确完整的定义之后,才可以对下一步的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其城周围八百七十三丈,皆砌以石。城背广一丈三尺,高二丈二尺,为女墙一千六百六十,为窝铺二十,今废。为垛口七百二十。东西南北分四门。后以东门失险,常闭,别开一水门。凡五门,各有楼。城下倾陡,以海为壕。3黄剑岚主编,黄超云校注:《镇海卫志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陈九川(1494—1562),号明水,江西临川人,明中期理学家、诗人,曾拜王守仁为师,是“江右王门”重要代表人物。嘉靖丙戌(1526),陈九川“因谏武庙南游,廷杖、谪戍镇海”,1黄剑岚主编,黄超云校注:《镇海卫志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14页。直到己丑(1529),朝廷正郊典,恩下得解戍还,前后历时三年左右。《明史》记载:
陈九川,字惟濬,临川人。正德九年进士。从王守仁游。寻授太常博士。既削籍,复从守仁卒业。世宗嗣位,召复故官,再迁主客郎中。正贡献名物,节贡使犒赏费数万。会天方国贡玉石,九川简去其不堪者,所求蟒衣,不为奏覆,复怒骂通事胡士绅等。士绅恚,假番人词讦九川及会同馆主事陈邦偁。帝怒,下二人诏狱。而是时张璁、桂萼欲倾费宏夺其位,乃属士绅再讦九川盗贡玉馈宏制带,词连兵部郎中张 、锦衣指挥张潮等。帝益怒,并下 等诏狱。指挥骆安请摄士绅质讯,给事中解一贯等亦以为言,帝不许。狱成,九川戍镇海卫,邦偁等削籍有差。久之,遇赦放还,卒。2(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5023页。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讲解白内障相关知识,与患者交流沟通,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简单患者按时按量用药。
在《闽广捷音疏》又一次提及:
(2)王时槐
农产品生产过程监控系统的人机交互的接口包括PC机和智能手机平台,数据模型、人机界面的开发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2008实现,如图8为智能手机上视频远程监控系统界面。该系统能够实现的功能有:①通过发送手机短信获取农作物的生长图片/视频信息;②能够控制摄像头云台的水平360°连续旋转和垂直90°自动翻转;③嵌入式专家系统提供智能分析决策;④通过放大和缩小窗口监控整体和局部视野。
2.如果项目运营失败,会影响政府公信力。城镇综合开发PPP项目往往具有项目复杂、投资金额大、建设运营期限长等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决定着项目风险巨大。目前从实践看,较为简单的PPP单体项目尚且有不少失败的案例,城镇综合开发PPP项目运营面临失败的可能性会更大,如果项目运营失败,会直接影响政府公信力。
铜山千户所……(嘉靖)三十六年(1557)倭警,众议东北城圮且卑,具呈漳南道王公时槐愿
自修筑。委诏安知县龚有成1龚有成,嘉定人,举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任诏安知县。勘修,益卑以高,易土以石,东北始为崇墉。2黄剑岚主编,黄超云校注:《镇海卫志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3~24页。
这里所谈及的漳南道王公时槐就是王阳明再传弟子王时槐3王时槐(1522—1605)字子直,号塘南。安福(今属江西)人,明代教育家。早年师事刘文敏,为王守仁再传弟子。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后为陕西、贵州参政。历官南京兵部主事、历官员外郎、礼部郎中,官至太仆卿。隆庆六年(1572)出为陕西参政,以京察罢归。万历二十年(1592),吉安知府汪可受重建白鹭洲书院,聘王时槐、邹元标为书院主讲。。又据《明理学南太常寺卿为塘南先生恭忆先训自考录》记载:“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55)四月,升福建按察司佥事,整饬兵备,兼分巡漳南道。……及任漳南,自觉赤子之心未失,洁己爱民,激励属寮,御寇保境,殚心竭智,不遗余力。”4(明)王时槐撰,钱明、程海霞编校:《王时槐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648~652页。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阳明后学王时槐在明嘉靖年间莅闽履职,始终心系东南沿海的海防建设,呕心沥血,积极推动、指导镇海卫所及其所属之户所的修建,为加强和巩固镇海卫所的御敌功能做出贡献。
广义上的符号性戏仿并不涉及商标性使用,应当援引著作权法的规则适用言论自由和合理使用规则抗辩;狭义上的商标戏仿行为则由他人在经营活动中作出,在商标侵权认定中仅需考虑后一种情形。因为如果不构成商标性使用,则不至于有混淆之虞,则该种行为当不属于商标法探讨之列。
(3)李材
时序轮转,到了万历二十一年(1593),镇海卫又接纳了一位被贬戍于此的阳明再传弟子——李材。李材在贬戍镇海卫数载期间,始终不忘“聚徒讲学”,不遗余力地弘扬传播阳明心学要义,以至“学徒益众”。《明史》载:
李材,字孟诚,丰城人,尚书遂子也。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素从邹守益讲学。自以学未成,乞假归。访唐枢、王畿、钱德洪,与问难。
……大学士王锡爵等再疏为言,帝故迟之,至(万历)二十一年四月,始命戍镇海卫。
Step 4.Repeat the Step 3 for;...K to match all the parameters.
材所至,辄聚徒讲学,学者称见罗先生。系狱时,就问者不绝。至戍所,学徒益众。许孚远方巡抚福建,日相过从,材以此忘羁旅。久之赦还,卒年七十九。5(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5955~5958页。
李材贬戍镇海卫期间,尽管海防稳定,兵备战事相对松懈,但始终信守先师王阳明“知行合一”之学,不忘士兵操练备战之本,每当操习时间,必定戴胄、执戈,全副武装,到教场操练。当时卫所指挥对士官大多是浮浪子弟,终日无所事事,武备流于形式的现状,深感忧患,商议建立讲堂,聘请李材讲学,传播知识,提高将士素质。李材也乐此不彼,欣然接受,并以师道自居,做到师严道尊,严于约束。李材尽管师从邹守益、王畿、钱德洪等阳明亲传弟子,其学说源于阳明心学,但其在讲学中却从不机械性硬搬硬套王阳明的讲学方法,而是在传承中发展,以“大学知止知本”为宗,强调“随地体认天理”“正心修身”等理念,以摆脱放诞虚矫之弊,给当时的镇海卫,乃至漳州、福建带来一股清新的学风。李材在镇海卫的谪戍、讲学经历,地方史志也有相关记载:
李材,字孟诚,江西丰城人。举嘉靖进士,授刑部主事,再迁兵部郎中……上意稍解,始命遣戍镇海卫。材素从邹守益讲学,在朝则偕僚友,所至则聚生徒。系狱时缙绅就问者不绝,既至戍所,从之者尤众。时许孚远巡抚福建,素与材同志友善,日相过从,材与言志,其羁旅延接缙绅犹持都御史故礼,卫帅人谒,行属礼,不少辞,人以是议之。
材之学虽受之守益,上接王守仁,然不循其轨辙。以大学知止知本为宗,约其旨曰:“正修”。学者称“见罗先生”。居数载,归卒于家。七十三岁。
《浦志·杂志》:李见罗材戍镇海时,遇操习期必戴胄、执戈,赴教场供职。时升平日久,卫官皆纨绔膏粱,久废武备,苦之,乃群议立讲堂,延李讲学。李以师道自处,乃已。凡游览所至,必大书“修身为本”及“随处体认天理”等字,书法遒古,今太武等山多有之。又尝游七都福寿院,书“法堂”二字,末署“李材书”,今存。亦有“修身为本”四大字,勒院前山石中。6黄剑岚主编,黄超云校注:《镇海卫志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14~115页。
历史对于旁观者是一段故事,而对于亲历者则是切身的感受。对于陈九川、王时槐、李材,镇海卫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段辛酸经历,而对于这海疆边镇的百姓来说,正是有了这些学富五车却因谪戍而侨寓这方土地的先贤,才让这里的军民子弟、海边渔民得到儒学真脉的熏陶,才有了崇文重教蔚然成风,也才出现了“镇海卫学,实著闽中。理学经济之儒,指不胜屈;文章气节之士,史有成书”1黄剑岚主编,黄超云校注:《镇海卫志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页。的现象。仅从成化五年(1469)至崇祯末年(1644)的175年间,镇海卫就出进士36位、举人85位、贡生72位,其中还涌现出如黄道周2 黄道周(1585—1646 ),字幼玄,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改庶吉士。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因抗清失败被俘。隆武二年(1646年)壮烈殉国,隆武帝赐谥“忠烈”,追赠文明伯,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与刘宗周并称“二周”。、陈真晟3陈真晟(1411—1474)字晦德(一作晦夫),后改字剩夫,又自号曰漳南布衣。明学者、教育家。真晟著有《陈剩夫集》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何楷4何楷(?—1645)字玄子,号黄如,福建镇海卫(今龙海市港尾镇)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时值魏忠贤乱政,辞归。崇祯时,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改刑科给事中,屡迁工科都给事中。顺治二年(1645)随唐王朱聿键入闽,擢户部尚书,掌都察院事,因不容于郑芝龙,旋去职。途中遇贼,被截去一耳,乃郑芝龙指使部下所为。漳州城破,何楷抑郁而卒。等历史上有影响的精英人才。
虽然王阳明没有亲临镇海卫,但镇海卫作为王阳明巡抚南、赣、汀、漳等“八府一州”之漳州府的管辖之地,始终接受王阳明的节制,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在镇海卫及其所属户所的规划、建设、修缮上,还是在兵力听遣调度、征战沙场上,或是在阳明学说的弘扬、传播上,都与王阳明及其门生弟子、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成为当时漳州地区阳明学的传播、传习中心之一。
把整张椅子锯成两半——左、右两边锯或者椅背、椅面锯,就会收获一套完美的置物架组合,每一半钉在墙面不同的位置,不仅设计感十足,还能收纳书本等小物件。
Yangming Studies and Zhenhaiwei
Zhang Shan Liang
Abstract: Zhenhaiwei was one of the four ministry stations in Ming Dynasty. It is known as the power and educational center in eastern coast.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including Wang’s students and members of Wang Yangming School, the author argues:1) Wang Shihuai, a student of Wang Yangming, participa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Zhenhaiwei and local houses, which effectively consolidated the defence capability of it; 2)Soldiers there joined in Wang’s battles in Zhangzhou and the cities nearby, resulting in Wang’s final success against aggressors;3) Chen Jiuchuan, Li Tian and others, after studying there from Wang, actively introduced Wang’s thoughts during settling in Zhenhaiwei, leading to Zhenhaiwei being the center of Wang’s thoughts in Zhangzhou City.
Key Words: Zhenhaiwei;Yang MingStudies;Wang Yangming;Yangming School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9)02-79-84
作者简介:张山梁,1967年生,福建平和人,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分会理事、福建省地方志中青年学术研究骨干、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共平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张 明
标签:校注论文; 漳州论文; 中州论文; 福建论文; 正德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明代哲学(1368~1644年)论文; 《贵州文史丛刊》2019年第2期论文; 中共平和县委宣传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