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浙江华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4

摘要:“海绵城市”是一个新兴的城市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其将城市比喻成为海绵,意在让其发挥弹性作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在城市需要用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充分发挥其“海绵”作用。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对室外景观、建筑物进行设计,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内涝,能够有效的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筑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城市化的进程在我国不断加快,规模也越来越大。然而大量水泥建筑的出现也导致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急剧缩小,当降雨量过大时,会引起城市内涝和水资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应用和推广海绵城市的理念,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因降雨量过大,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还能提高水资源在城市中的利用率,落实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1“海绵城市”理念具体内容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的经济建设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提出了“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环境污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城市化进程中一方面要坚持四化同步,更要将生态维护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海绵城市就是将城市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的概念模型。以海绵比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将水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将水释放利用,实现城市及旱与洪涝之间的弹性转化。海绵城市实现此功能的机制是在降雨时优先利用城市道路的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等渗水能力较强的结构缓慢排水,使排水的源头分散,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涝灾发生的概率更能有效收集雨水。在建设海绵城市时应当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同时与人工设施相结合,将雨水的收集与排放控制在最优范围内。海绵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将自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大循环体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使三大循环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科学完备的循环系统。在河流湖泊、坑塘沟渠的维护与管理方面,海绵城市的给排水系统都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建设海绵城市的首要条件就是对自然界的水循环原理与相关水文知识有充分的掌握,在建设过程中保证生态平衡的稳定性。

2“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2.1设计绿化屋顶

从雨水储存的角度来看,绿化屋顶具有较好的渗透性与滞留性,并且能够与相关的雨水收集装置相互配合,从而实现雨水净化的根本目的。在南方比较丰富的季节,有很长时间都是连续降雨。而利用绿化屋顶所拥有的绿色植物在被雨水渗透以后,就在土壤之中保留大量的雨水,这样就可以有效调节建筑物内的温度。在建筑设计中就可以根据绿化屋顶的主要建设方式来进行施工。在绿化屋顶的植物选择上,其主要遵循几个原则。第一,就是要选择那些具备较高抗寒和耐旱性能的植物或灌木。第二,就是这些绿色植物对养护方面的要求较低。第三,选择那些极易修剪、成活和生长速度较慢的物种。第四,在吸收和抵抗空气污染上具有较大优势的绿色植物。第五,不容易发生倒伏、耐水与抗风性能较好的绿色植物。第六,选择耐瘠薄和根系较浅的绿色植物。例如,花灌木、乔木等众多种类。

2.2透水设计

一般传统的建筑很少会考虑到透水设计。如果透水的效果不好,就会导致地面积水。人们走路会滑倒不说,而且积水会浸泡铺装基础,损坏铺装的质量,甚至严重的还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这可是很危险的。在建筑设计中加入“海绵城市”概念就不一样了。将铺装设计为具有透水性的,主要有以下一些优势。第一,在下雨时,尤其是大雨,不会出现地面积水的情况,可以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第二,雨水渗到地下并不是要排出,而是储存起来,又保证了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第三,炎热天气的时候,透水设计也可以有效地调节地表的温度和湿度等,维持城市一个较好的生态平衡。我们会采用渗水砖、透水混凝土、生态铺装等,这些材料每一种都有自身的渗水特点。材料要选择有透水特性的,那么铺装的位置也需要有一定的规划。我们将会在城市的各个容易积水的地方铺装,充分地发挥优势。举个例子,渗水砖有很好的透水性和耐久性,主要会铺装在行人道路这些经常要走的地方;而透水混凝土主要用于公园这些平地多的地方。生态铺装则是利用植物本身的储水效果来透水,既可以起到透水效果,又可以美化城市。

2.3增加场地内部的绿化比例

除了上面我们所提高的设计,还可以利用增加场地内部的绿化比例,来实现海绵城市这一重要计划。在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岭南地区所具备的气候,建筑设计中就更加重视通透性。这样我们就可以设计下沉式庭院和花园,也可以把第一层进行架空,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绿地植被造成的破坏,或者利用设计绿化停车场来加强场地内的绿地比例,并且还能够在建筑群中建设人工湖。这种人工湖能够起到蓄水作用,而且还可以保障地下水实现回灌,水量的蒸发现象也能给建筑群内的气候带来帮助。

2.4收集雨水的设计

对于雨水的收集,现有主要是两种系统:自动收集和普通收集。自动系统主要是在对进行施工的时候,在建筑的各个位置布置上一定的雨水收集口,当雨水被收集以后,再通过一些过滤转换系统,将雨水进行净化,进而可以供人们正常的对水进行使用,当降雨量十分大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该系统对雨水进行大量收集,进而对排水也可以做出一定的规划,从而也就降低了城市发生洪涝的概率。普通收集系统便是通过一些十分简单的方法对雨水进行简单的收集,比如对设计一些蓄水池等等,普通收集装置成本比较的低,但是其所涉及到的范围也就没那么的广,再者,它还需要人工对其进行管理。所以,在对雨水收集的设计上,需要根据建筑的不同特性来选择不同的收集装置。

3海绵城市理论可行性

通过对城市水文及生态系统的调查与了解,明确当地生态系统与水文地质系统的范围,在对城市进行建设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保持当地自然水文生态特征的原有制度,让城市对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有弹性适应的能力,这也是海绵城市规划的理论核心。建设海绵城市主要涉及一下三个特征。(1)让城市原水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保护;(2)让已经收到破坏的水文系统与生态系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例如已经遭到破坏的城市绿地、湿地、水体等,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手段将现有较差的生态环境或水文环境尽最大努力恢复到原有状态,让城市整个生态系统恢复有序化的状态,同时丰富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3)在城市开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建设开发程度,并推行低影响的开发模式,从而达到降低建设项目对当地环境整体的破坏。以达到保证生态系统用地不受侵占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气候条件不容乐观的当下,海绵城市理论能够有效将现代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从长远来看符合当下经济发展规律。但短时期内,海绵城市并不会推行,政府在试点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因地制宜,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刘鹏.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居舍,2019(17):107.

[2]蒋玉龙,高博,杨幼江,吴进良,王冠.基于海绵城市体系典型透水路面模型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6):42-47.

[3]章银柯,王恩,张珏.杭州建设海绵城市之若干案例分析及前景探讨[J].现代园艺,2019(11):129-131.

[4]张辰.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排水工程设计[J].给水排水,2019,55(06):1-5.

[5]陈利群,刘曦.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实施体系构建[J].给水排水,2019,55(06):71-76.

标签:;  ;  ;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