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佛教论文_杨永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居士佛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佛教,居士,慈航,慈善,太虚,中国佛教,僧伽。

居士佛教论文文献综述

杨永强[1](2019)在《民国居士佛教报刊的理念追求——以《慈航画报》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剧变,以杨文会为代表的一些具有民族情结与世界眼光的居士知识分子振臂而呼,力图革新旧制、振兴佛教,并怀抱"宗教救国"的愿望。民国时期,佛教居士已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组织形式。民国居士佛教的组织形式在当时主要有两种独立的类型:一种是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以研究佛学、振兴佛教为目的。其活动包括进行佛学义理研究、佛典辨伪,以及刊印、流通佛经;第二种是各种形式的居士林、敬业社和功德会。前一类型的组织主要以实践为主,其活动包括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慈善救济活动,举办各种念佛讲经法会,流通佛学刊物等。[1]后一类型的(本文来源于《法音》期刊2019年11期)

夏德美[2](2019)在《郗超《奉法要》与早期居士佛教》一文中研究指出郗超是东晋权臣桓温的重要谋士,在东晋后期政局中发挥过重要作用,郗超又是着名的奉佛名士,在居士佛教史上具有一定地位。文章通过梳理郗超与佛教多方面的关系,分析郗超代表作《奉法要》的内容,比较《奉法要》与其他早期居士佛教作品的异同,总结《奉法要》的特色、价值和影响,展现早期居士佛教在整体佛教中的地位。(本文来源于《古籍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李瑄[3](2019)在《晚明居士佛教研究的意义与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明是中国居士佛教最繁荣的时期,晚明居士佛教研究在明代宗教史、思想史、社会史、文学史等多个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自居士开始成为独立研究对象,其突破性成果更多产生于思想史和社会史领域。思想史上,居士是晚明佛儒交涉大背景中的聚焦对象,无论是阳明心学的兴盛还是晚明佛教的复兴都不能离开这个背景。社会史上,居士的佛教活动对社会权力调节的作用和对佛教事业的助力已引起重视。文学史上,晚明文坛的重要人物多具备佛学修养,这在其文学观念中有鲜明体现。以往的研究存在叁个明显弱点:一是对"居士"身份的认定较为含糊。二是文献使用陈陈相因。叁是偏重社会地位较高的官员阶层,而实际上官员只是明代士人中的极少数。晚明居士佛教研究虽然已积累不少成果,但仍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陈秋平[4](2016)在《维摩手段·娑婆渡舟——马来西亚居士佛教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居士及居士团体在马来西亚佛教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居士佛教是马来西亚佛教重要的特色之一。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造成马来西亚居士佛教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以期找出其中的脉络,更清楚地展现出马来西亚佛教的不同面貌。(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张雪梅[5](2016)在《民国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太虚法师早在1915年的《整理僧伽制度论》与《人乘正法论》中就初步确立了他的居士佛教思想,在随后的生涯中进一步完善,是其人间佛教思想的一部分。他以人乘正法为居士学佛的基准,志在弘化群萌,不务高远;在建僧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居士组织的建设,规划了居士团体的组织方式和行为内容。他重视居士对于世俗社会的弘化作用,反对清净无为的佛教,反对弃家废业、离群逃禅的学佛;主张正信的佛教,即俗即真的佛教;提出开方便之门,居士持戒,以平等近人情为主,居士学佛,不影响正当的爱情、正当的生活。与此同时,他又严守僧本位的立场,在僧俗之间维护僧伽住持佛教的绝对地位。(本文来源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唐忠毛[6](2015)在《民国居士佛教组织转型及其现代性意涵——以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宗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宗教、什么样的信仰方式?它与西方以基督宗教为代表的信仰方式相比究竟具有什么特点?传统中国宗教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自身变化?这些变化将可能给中国社会带来何种影响?这些问题是中国宗教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是中国宗教社会学与欧美宗教社会学理论对话的切入点。这里刊发的叁篇论文,基于中国宗教社会学的专业论域,既有宗教交往与社会认同、中国宗教的组合体信仰结构及其信仰特征的宏观讨论,也有较为具体地分析民国居士佛教组织方式的变革及其进入近代社会的各种努力。希望借助这样的讨论,能从信仰方式、宗教交往及其与社会连接的视角引起人们对当前最为关注的宗教信仰及其秩序问题的关注。(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5年06期)

彭腾飞[7](2015)在《施肇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施肇曾是中国近代着名的官员、佛教居士和慈善家,涉足晚清民国的铁路、居士佛教以及慈善公益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作出了显着成绩,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施肇曾生于吴江震泽镇的一个丝商家庭,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后赴上海圣约翰大学研习西学。青年时期以办理晚清义赈入仕,受到钦差大臣杨儒赏识,随杨儒出使海外后得任纽约正领事。回国后任汉阳铁厂提调,受到盛宣怀赏识,被推荐任沪宁铁路总办,办理沪宁铁路颇有成绩。又调任京汉铁路南段会办,不久因辛亥革命爆发中止。中华民国成立后,被推举为陇海铁路督办,连任十年,在铁路借款和工程建设方面成绩卓着。1922年9月辞去陇海铁路督办,隐居上海租界,笃于佛事,先后任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林长、觉园佛教净业社社长,其中任觉园佛教净业社社长长达十年,坚持弘法与慈善并举,促成了上海居士佛教的近代转型。施肇曾还擅长经商,投资金融、实业,获取了巨量财富。出于社会责任感,施肇曾将所获财富用于慈善公益事业,致力灾荒赈济,在家乡创办施氏义庄和兴修水利,还先后创办了北京中央医院、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震泽中学等公益事业,是着名的大慈善家。不论是在中国近现代铁路史上,还是居士佛教史、慈善公益史上,施肇曾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5-04-01)

汲喆[8](2014)在《导言:居士佛教的社会学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居士"是一个被印度文化改造过的中国本土词汇。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的文献(如《礼记》、《韩非子》)当中,居士所指的都是那些德行才艺具足而不求仕宦的隐士。根据目前通行的看法,佛教传入中国后,这个词被用来翻译梵文中的"grhapati"一词,意即家长、一家之主、长者,其实也就是印度种姓中的吠舍阶层的成员。在大多数源自印度的佛教文本中,"居士"一词主要是指该阶层的富人。中国早期佛教的重要人物慧远(本文来源于《宗教社会学》期刊2014年00期)

唐忠毛[9](2013)在《民国上海居士佛教慈善的运作模式、特点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上海居士佛教作为一种民间宗教慈善组织,它是构成民国上海城市慈善网络的重要一环。在近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民国上海居士佛教慈善在其形式上已经突破了传统局限,并制定了较为细致的操作程序与财务监督机制,形成了自身的基本运作模式。就其特点而言,民国上海居士佛教慈善不仅体现了佛教信仰的内在需求,也呈现出近代中国佛教由内向外的社会联接冲动。就其意义而言,它不仅在社会学层面上表征了中国佛教的近代转型特征,也对当代的都市居士佛教慈善具有一定的启迪。(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10期)

沈海燕[10](2013)在《皆已成佛道——《法华经》对居士佛教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近代佛学大师杨仁山、欧阳竟无复兴佛教以来,"居士佛教"亦随之自觉的兴起。本文意在探讨《法华经》教义对居士佛教的启示,检视当代居士佛教的成就,并对在家居士之住持佛教的合法性及其相对于出家僧众的地位进行了反思。(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3年02期)

居士佛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郗超是东晋权臣桓温的重要谋士,在东晋后期政局中发挥过重要作用,郗超又是着名的奉佛名士,在居士佛教史上具有一定地位。文章通过梳理郗超与佛教多方面的关系,分析郗超代表作《奉法要》的内容,比较《奉法要》与其他早期居士佛教作品的异同,总结《奉法要》的特色、价值和影响,展现早期居士佛教在整体佛教中的地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居士佛教论文参考文献

[1].杨永强.民国居士佛教报刊的理念追求——以《慈航画报》为中心的考察[J].法音.2019

[2].夏德美.郗超《奉法要》与早期居士佛教[J].古籍研究.2019

[3].李瑄.晚明居士佛教研究的意义与前景[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9

[4].陈秋平.维摩手段·娑婆渡舟——马来西亚居士佛教的形成与发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张雪梅.民国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6].唐忠毛.民国居士佛教组织转型及其现代性意涵——以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为例[J].河北学刊.2015

[7].彭腾飞.施肇曾研究[D].苏州大学.2015

[8].汲喆.导言:居士佛教的社会学问题[J].宗教社会学.2014

[9].唐忠毛.民国上海居士佛教慈善的运作模式、特点与意义[J].社会科学.2013

[10].沈海燕.皆已成佛道——《法华经》对居士佛教的启示[J].世界宗教文化.2013

论文知识图

世界佛教居士林组织结构图-6社区“共修”所用大佛堂来源:http:...一10宁波天封塔僧伽像一8上海兴教寺铜僧伽像2-30弘一法师图2-31性愿大师一n温州白象寺泥僧伽像

标签:;  ;  ;  ;  ;  ;  ;  

居士佛教论文_杨永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