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D7715在测量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吕胜男[1](2018)在《智能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绝缘对于电气设备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而检验绝缘性能最简易和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绝缘电阻试验,大多数的贯穿性以及普遍性缺陷都可以通过绝缘电阻试验反映出来。兆欧表作为一种常用电工仪表,具有便携性好等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测量大型电机、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电缆和电路的绝缘电阻。目前,除了传统手摇式兆欧表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电子式兆欧表,对于当前常用的电子式兆欧表来讲,尽管测量的手段比较完善,可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功能单一,仅能对电力系统已有的某些电气装置的绝缘电阻值做测量,而难以做到快速的测出不同装置绝缘的真实极化指数以及吸收比。近些年来,科技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对于单片机的使用也变得较为普及,在诸多类的电子产品中均可发现其身影,而且在电力系统里面,以单片机等一些微处理器为主的智能新式电子测量仪器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以往的测量仪器因具有不少缺陷(如:输出电压易出现较大变化以及可以测量的区间较窄等原因),已面临着被新式仪器替代的局面。为了弥补兆欧表功能单一的不足,并彻底消除其难以测出被测设备的真实极化指数以及吸收比等现象,本文之中给出了一种智能型的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该仪器补充了功能缺陷,可以最大程度地解决传统兆欧表所存在的问题。对于各种绝缘要求下的被测设备,该智能型的测试仪均能通过可调式直流高压电源给予适合的测试电压,可以应用于多个电压等级中,能够满足不同电气设备的测量需求,测出电气设备的真实绝缘电阻。在相关人员输入测试所用的全部参数之后,该仪器就能快速的测出被测设备的真实极化指数以及吸收比,与传统兆欧表相比,大大方便了测试人员的工作,还减少了传统测量方法中人工计时与读数过程引起的误差。同时,本文之中还对该智能型测试仪自身具有的输出以及存储系统做了分析,改进了人机界面,把测试结果输出途径调整为以下三种,即语音报警、以及液晶显示和打印输出,从而便于操作者记录数据以及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
唐武兵,关永,吴立锋,王国辉,李晓娟,潘巍[2](2015)在《超级电容UPS智能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介绍研制的超级电容不间断电源(UPS)智能监测系统,阐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流程以及软硬件设计。以STM32为核心处理器,实现超级电容UPS在线故障检测、超级电容关键参数电容量(C)和等效串联电阻(ESR)测量及劣化状态评估等功能,提高UPS可靠性。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快速检测出故障信号,准确测得超级电容C和ESR。
金炳涛,王卫滨,艾学忠[3](2015)在《高精度数控电阻箱的设计》文中认为介绍一种高精度数控电阻箱的设计方法.阐述了通过采样激励电压,精确控制工作电流,模拟电阻负载的原理.详细分析了通过混合信号片上系统C8051F410、高精度AD转换器AD7715和精密运算放大器OP27A实现数控电阻箱的硬件电路,并给出了提高输出精度的软件处理方法.设计的数控电阻箱与传统的电阻箱相比,具有操作直观、精度高、体积小、可靠性高等优点,适用于作为直流负载的应用场合.
朱亚东[4](2014)在《基于红外光波吸收原理的便携式SF6纯度分析仪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设备(GasInsulated Switchgear即GIS)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电力系统当中。而GIS电气设备的灭弧和绝缘特性完全取决于其填充气体SF6的纯度。如果GIS设备中的SF6气体混有杂质,达不到规定标准,那么设备的灭弧和绝缘性能就会大幅下降。从而导致SF6开关耐压强度降低、断路器开断容量下降,使断路器产生故障造成大规模停电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如何快速准确的检测SF6气体的纯度,本课题完成了一种基于红外光波吸收原理的便携式SF6纯度分析仪的研究设计工作,文中主要介绍了该分析仪的测量原理,软、硬件设计以及误差补偿算法。实践证明该设备能够精确地检测GIS设备或气瓶中的SF6气体纯度。本设计完成的纯度分析仪采用高性能红外传感器进行气体测量,外置独立的高分辨率A/D芯片保证了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转换精度。以AVR系列的高性能单片机Mega128为主控芯片,外扩的存储芯片使得SF6纯度分析仪可以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上位机通过串口可以查看纯度分析仪的历史数据,也可以设定纯度分析仪的参数。纯度分析仪采用新型OLED屏显示,合理的界面设计以及按键式操作保证了良好的人机交互。采用了新型的智能电源管理技术以及低功耗的设计方案,大大延长了仪表的工作时间,更加方便携带工作。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总结出的误差处理和传感器标定校准算法大大增加了仪器的检测精度和环境适应性。从硬件电路到软件设计及气路管道材质的选取都经过了实验对比,确保仪器能够可靠工作。本文最后的SF6气体纯度测试数据证实了本课题设计的便携式SF6纯度分析仪器测量精度达到预期指标,该仪器可以作为检测电气设备中SF6气体浓度的高精度便携式仪表。
张建新[5](2014)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木材干燥窑参数在线监测》文中研究指明木材应用在装修家具、建筑工程、机械制造等领域。木材干燥是木材加工的关键步骤之一,整套木材干燥设备包括木材干燥窑检测系统和控制系统。本课题选择木材干燥窑检测系统为研究背景,运用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统计学习理论以及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研制出智能化木材含水率在线实时检测系统。本课题研究了国内外木材干燥窑检测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吸收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并结合企业的技术支持,研发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木材干燥窑参数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实时检测木材干燥过程中的干燥窑温度、相对湿度、试材的相对电阻率。系统将多路检测信号经信号调理电路处理传给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系统硬件处理速度快、软件兼容性较好移植便利,在嵌入式平台即可完成格拉布斯准则剔除异常数据,以及加权求平均对检测结果进一步平滑,通过CAN总线上传处理结果到上位机系统。在上位机系统完成在线建模预测木材含水率,提高系统检测精度。针对木材干燥窑特定的工作环境,分析检测系统干扰源,合理规划信号传输线的布局以及PCB布局布线设计,提高系统EMC抗干扰能力。当木材为绝干时,其电阻值高达100,为了满足测量精度,木材电阻率检测实现自动切换量程。对于多路温度检测,由长距离信号传输带来的信号线内阻对检测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数字电位器实现基于平衡电桥的三线制PT100引线内阻自动补偿电路。根据木材干燥过程中含水率连续不突变的特点,研究了基于“乒乓”模型的随机权重粒子群算法(Particleswarm optimization,PSO)参数寻优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regression,LS-SVR)在线建模方法,该方法既能反映干燥过程木材含水率动态特性,又能保证预测精度、缩短数据处理时间。随机权重PSO算法能够平衡算法的全局和局部搜索最优能力。实验过程以柞木进行数据采集,结果表明系统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要求。
张勋[6](2013)在《嵌入式PH值和高于PH值的碱百分比浓度测试仪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工厂排出的化学废液中含有许多有用的离子,如果直接排放掉,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会污染环境。离子的回收对溶液酸碱度有一定要求。因此,如果研究设计出一种能够测量出水溶液酸碱浓度的测试仪,显然具有较大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基于嵌入式技术、离子选择性电极和稀释测量法,研究并设计出一种具有低功耗、操作便捷的嵌入式PH值和高于PH值的碱百分比浓度测试分析仪。该分析仪不仅能测量014范围的PH值,而且能测量出PH值高于14的碱百分比浓度。本文首先研究了离子选择性电极测量法和稀释测量方法,同时分析了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然后结合测试仪实际工作流程,以处理器LPC2214作为主控芯片,设计出本文的硬件系统,包括信号处理电路、A/D转换电路、触摸屏电路、串口通信电路、D/A,换电路、报警电路、液体进样电路、光电检测电路等;最后,在硬件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的软件设计方法,开发出相应的软件系统,包括A/D采集软件模块、D/A输出软件模块、触摸屏控制软件模块、数据处理软件模块等。经测试仪的软硬件整体调试和使用,表明测试分析仪工作稳定、人机交互良好,操作方便;通过对实际水溶液的测试与数据分析可知,测量准确度能够达到课题设计要求。
许卓,杨雷,何志伟[7](2011)在《多通道热电阻精密测量中温度漂移的补偿法》文中认为针对温度测量过程中的温度漂移问题,分别从温度传感器的选取、测量方案的设计、实际测量电路和滤波算法4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详细阐述了后级两级AD623信号放大及调理电路和AD转换电路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它与微控制器的应用接口电路。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案满足分辨率为±0.1℃、准确度为±0.2℃的设计要求。
许卓[8](2011)在《基于ARM的多通道温度采集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主持、多家国际科研机构参与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主要物理目标是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角θ13,要求测量精度要达到0.01以上。这一目标的实现直接取决于对整个系统所处环境的测量及监控。为此,需要设计出高精度的温度测量系统。同时,由于该实验计划运行近十年,这对采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确、可靠、及时地将气体监控系统的温度信号测量采集并返给远程的监控终端,进行实时的监控,有助于为获取可靠的实验数据提供可靠的保障,有助于精确研究中微子混合角θ13与其它物理量的关系,有助于保证整个中微子实验顺利进行。为了将气体监控系统的温度信号实时传送至实验系统主机,设计了基于PT100(铂电阻)传感器的新型多通道温度检测板(8通道)。多点温度测量系统有温度监测点12个,测量范围:0℃~+50℃,分辨率:±0.1℃,准确度:±0.2℃。温度检测系统将实现多点温度数据的采集、保存、上传,而且监控系统中的监控装置还需要有操作系统、网络互联、友好的人际界面等功能。由于测量要求高,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做了特殊的设计。在软件及数据处理算法方面:为了消除温度测量通道间的温漂,提出了自校正思想设计的测温法。对PT100温度-电阻值的非线性特性采用了端基线平移的方法进行非线性校正,并且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滤波算法。在硬件方面,为了消除长导线电阻值所带来的误差,采用了四线制接法的电阻测量电路。对放大调理电路采用两级放大,以消除放大过程带来的误差,并且在整个电路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到了电磁兼容性的问题。经测试和试运行,该系统工作正常,其可靠性、稳定性以及精度和速度均满足了项目要求。
滕华驹[9](2011)在《应用Orcad pspice设计便携式光功率计》文中研究说明光功率计、稳定化光源是光纤通讯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两种仪器。在几乎所有的光纤通讯的测量中都要用到。光功率计是用来测量光功率大小的一种仪器。稳定化光源能提供稳定的波长、窄而稳定的谱宽,以及在一定条件下有稳定的光功率输出激光源。光功率计可分为两类:普通式和智能式。两者的区别在于智能化光功率计内有微机系统,具有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波长校正、平均值显示以及自动调档和调零等功能,而且测量精度也较高,光功率计又是一款精密的智能化的测量仪器,是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理想的教学实验仪器。本文综合考虑了便携式光功率计的优点,所以设计了一款兼具便携式和智能化的,又能满足教学要求便携式光功率计。本文详细讨论了便携式光功率计设计实现。在便携式光功率计的设计中,应用了软件ORCAD Family Release 9.2模块PSPICE Optimze优化设计光检测器的放大电路,并对其主要元器利用软件ORCAD Family Release 9.2的模块Pspice A/D中的MonteCarlo or Worst Case进行5%的容差分析。电源电路应用XC6368A DC/DC电源转换芯片对整个便携式光功率计的电源进行节电管理,使之更加节约电能,更适于便携使用。本文设计了LCD显示电路、E2PROM存储电路。同时文中还对便携式光功率计的按件功能予以介绍,并给出了测量软件的流程图。
张秀秀[10](2011)在《交流双频励磁电磁流量计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电磁流量计作为一种主要的流速式测量仪表,在给排水、石油、化工、食品、医疗、环保、航空、航海、农业灌溉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市场需求量增长迅速。目前,国内外电磁流量计的主流励磁方式是低频矩形波励磁,采用这种励磁方式的电磁流量计在测量纸浆等液固两相流时存在输出摇摆,抗噪声能力欠佳等问题,因此,设计出一种针对液固两相流测量的电磁流量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各种励磁技术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STM32单片机的交流双频励磁电磁流量计的设计方案。为了达到双频精确励磁,设计了基于线性电源的恒流控制电路,通过控制H桥电路完成励磁线圈驱动,并利用STM32内部PWM定时器产生励磁控制脉冲;针对被测信号是毫伏级信号,设计了信号处理电路;为了适应网络化需求,设计了CAN接口和USB接口,利用USB接口实现数据的本地传输,可利用CAN总线技术组网实现电磁流量计流量数据的网络化控制;在软件设计部分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并给出了部分软件设计的流程图;在完成系统的硬件设计的前提下,分析了系统存在的各种干扰,给出了有效的硬件抗干扰措施。本文设计的交流双频励磁电磁流量计能够在有效地提高零点稳定性的同时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响应速度,可应用于纸浆测量、水煤浆测量等工况比较恶劣的场合,因此,交流双频励磁电磁流量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与开发前景。
二、AD7715在测量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D7715在测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绝缘的概念 |
1.2 绝缘电阻测试的相关概念 |
1.2.1 绝缘电阻的概念 |
1.2.2 吸收比的概念 |
1.2.3 极化指数的概念 |
1.3 绝缘电阻测试的现状 |
1.4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 |
2 技术方案 |
2.1 需求分析 |
2.2 研究路线 |
2.3 工作原理 |
2.4 总体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3 硬件系统设计 |
3.1 硬件电路选型方案 |
3.1.1 电源模块 |
3.1.2 信号采集电路 |
3.1.3 控制处理系统 |
3.2 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
3.2.1 电源模块 |
3.2.2 信号采集模块 |
3.2.3 控制处理系统 |
3.3 印刷电路板设计 |
3.4 样机面板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软件系统设计 |
4.1 信号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
4.2 定时器中断程序设计 |
4.3 语音报警模块程序设计 |
4.4 打印机模块程序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调试与试验 |
5.1 测量过程 |
5.1.1 绝缘电阻值的测量 |
5.1.2 吸收比的测量 |
5.1.3 极化指数的测量 |
5.2 装置基本模块的调试 |
5.2.1 DC-DC电源模块调试 |
5.2.2 高压直流电源输出测试 |
5.2.3 信号采集电路的调试 |
5.3 纯电阻负载模拟试验 |
5.4 电容性阻抗负载模拟试验 |
5.5 样机图示及技术参数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2)超级电容UPS智能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总体设计 |
2 系统硬件设计 |
2.1 STM32主控芯片 |
2.2 数据采集 |
2.2.1 电压采集 |
2.2.2 电流采集 |
2.2.3 温度采集 |
2.3 数据存储 |
2.4 数据通信 |
2.4.1 串口通信 |
2.4.2 以太网通信 |
3 系统软件设计 |
3.1 系统程序整体流程 |
3.2 故障检测 |
3.3 劣化检测 |
3.3.1 C和ESR测试原理 |
3.3.2 劣化评估 |
3.3.3 劣化检测流程 |
3.4 数据通信 |
3.4.1 串口通信 |
3.4.2 以太网通信 |
4 测试结果分析 |
4.1 故障检测测试 |
4.2 故障评估测试 |
5 结束语 |
(3)高精度数控电阻箱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数控电阻箱的工作原理 |
2硬件电路 |
2.1输入电压的测量 |
2.2恒流发生电路 |
2.3电阻值的设定 |
3数据处理 |
3.1输入电压的计算 |
3.2控制电压的计算 |
4数据测试与分析 |
(4)基于红外光波吸收原理的便携式SF6纯度分析仪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SF6气体纯度检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 基于红外光波吸收的便携式 SF6纯度分析仪概述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2 测量方法及原理分析 |
2.1 SF6气体检测的常用方法 |
2.2 SF6红外传感器测量原理分析 |
3.硬件设计 |
3.1 便携式 SF6纯度分析仪的总体设计方案 |
3.2 仪表硬件电路设计 |
3.2.1 MCU 模块 |
3.2.2 A/D 转换模块 |
3.2.3 流量检测模块 |
3.2.4 温度测量模块 |
3.2.5 存储模块 |
3.2.6 显示模块 |
3.2.7 时间模块 |
3.2.8 通讯模块 |
3.2.9 电量检测 |
3.2.10 电源模块 |
3.2.11 声光报警 |
3.2.12 按键模块 |
3.3 硬件抗干扰设计 |
4 软件设计 |
4.1 软件主体设计 |
4.2 AD 转换编程设计 |
4.2.1 AD7715 模数转换芯片设计 |
4.2.2 流量与温度信息采集编程设计 |
4.3 OLED 显示模块编程设计 |
4.4 按键设计 |
4.5 菜单设计 |
4.6 电池信息采集编程设计 |
4.7 存储模块编程设计 |
4.8 时间模块编程设计 |
4.9 串口通讯设计 |
5 流量与温度补偿措施分析 |
5.1 流量与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分析 |
5.2 流量误差的处理 |
5.3 温度漂移的处理 |
5.4 气体标定 |
6. 结论 |
6.1 测试结论 |
6.2 总结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木材干燥窑参数在线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木材干燥窑参数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木材含水率检测原理 |
2.1 木材检测概论 |
2.2 电阻法测木材含水率原理 |
2.3 试验规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系统电源设计 |
3.2 温度检测 |
3.3 相对湿度检测 |
3.4 木材电阻率检测 |
3.4.1 桥式电路测木材电阻率 |
3.4.2 运放电路测木材电阻率 |
3.5 ARM 平台外围电路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Linux 系统引导加载以及构建移植 |
4.1 Linux 系统引导加载 |
4.1.1 Uboot 启动分析 |
4.1.2 Uboot 移植 |
4.2 Linux 构建系统 |
4.2.1 Linux 内核编译配置 |
4.2.2 Linux 内核映像文件构建 |
4.3 Linux 系统启动 |
4.3.1 Linux 系统启动初期 |
4.3.2 Linux 系统启动后期 |
4.4 Linux 系统移植 |
4.4.1 Linux 系统移植配置 |
4.4.2 移植根文件系统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
5.1 SPI 子系统分析 |
5.1.1 SPI 平台设备 |
5.1.2 外围 SPI 设备注册 |
5.2 基于 SPI 子系统 MCP25105 驱动程序 |
5.3 基于 SPI 子系统 AD 转换驱动程序 |
5.4 系统应用程序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 EMC 抗干扰设计 |
6.1 系统噪声源及分类 |
6.2 抗干扰设计 |
6.2.1 系统机箱电磁屏蔽 |
6.2.2 信号传输线屏蔽 |
6.2.3 系统电路抗干扰设计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系统的数字滤波及数据融合处理 |
7.1 格拉布斯准则 |
7.2 加权求平均 |
7.3 数据融合算法 |
7.3.1 统计学习理论 |
7.3.2 支持向量机 |
7.3.3 支持向量回归机 |
7.3.4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试验及算法仿真结果分析 |
8.1 检测模块试验结果分析 |
8.2 算法仿真结果分析 |
8.3 本章小结 |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嵌入式PH值和高于PH值的碱百分比浓度测试仪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1.2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
1.2.1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状况 |
1.2.2 PH 测试仪发展状况 |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及章节安排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与 PH 值测定方法 |
2.1 嵌入式系统概述 |
2.1.1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及其特点 |
2.1.2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
2.1.3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
2.2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概述 |
2.3 溶液 PH 值的测定方法 |
2.3.1 PH 试纸法 |
2.3.2 酸碱电位滴定法 |
2.3.3 光纤 PH 检测法 |
2.3.4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碱百分比浓度测试仪的总体设计方案 |
3.1 碱百分比浓度测试仪设计的理论研究 |
3.1.1 PH 电位法测定原理 |
3.1.2 稀释法测量研究 |
3.1.3 温度对 PH 测量影响的研究 |
3.2 碱百分比浓度测试仪的工作流程 |
3.3 碱百分比浓度测试仪的软硬件系统设计方案 |
3.3.1 碱百分比浓度测试仪的硬件系统设计方案 |
3.3.2 碱百分比浓度测试仪的软件系统设计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碱百分比浓度测试仪硬件系统具体设计 |
4.1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选择 |
4.2 碱百分比浓度测试仪的其它电路设计 |
4.2.1 电源模块的设计 |
4.2.2 前端进样模块的设计 |
4.2.3 模拟信号采集及处理电路设计 |
4.2.4 A/D 转换模块的设计 |
4.2.5 D/A 输出模块及报警电路设计 |
4.2.6 串口模块的设计 |
4.2.7 触摸屏模块的设计 |
4.2.8 JTAG 模块的设计 |
4.3 硬件抗干扰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碱百分比浓度测试仪软件系统具体设计 |
5.1 ADS 集成开发环境与开发语言 |
5.1.1 ADS 集成开发环境 |
5.1.2 开发语言 |
5.2 系统启动程序设计 |
5.3 各个功能模块应用程序设计 |
5.3.1 主程序的软件设计 |
5.3.2 前端的进样模块软件设计 |
5.3.3 A/D 转换模块软件设计 |
5.3.4 D/A 转换模块软件设计 |
5.3.5 触摸屏模块软件设计 |
5.3.6 串口及报警装置软件设计 |
5.3.7 数据采集处理的软件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软硬件调试与数据结果分析 |
6.1 系统软硬件调试 |
6.2 数据结果分析 |
6.2.1 电极斜率的计算 |
6.2.2 测试仪的性能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的工作 |
7.2 待改进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多通道热电阻精密测量中温度漂移的补偿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温度传感器的选取 |
2 基于自校正及四线接线的测温方法 |
3 信号放大及调理电路 |
4 A/D转换电路 |
5 滤波算法 |
6 结束语 |
(8)基于ARM的多通道温度采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发展趋势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性能指标 |
2.2 温度传感器的选取 |
2.2.1 温度传感器要求 |
2.2.2 温度传感器的选取 |
2.3 测温信号的数据处理 |
2.4 系统方案论证 |
2.5 嵌入式处理器的选择 |
2.6 嵌入式系统概述及选取 |
2.6.1 嵌入式系统特点 |
2.6.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取 |
2.7 综合方案选择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温度检测系统架构框图 |
3.2 基于四线制和自校正电阻的测量法 |
3.2.1 基于三电阻自校正法的测温方案论证 |
3.2.2 基于四线制的测温方案论证 |
3.2.3 测温算法 |
3.3 温度检测系统主板设计 |
3.3.1 电源电路 |
3.3.2 信号输入电路 |
3.3.3 模拟开关与分时采样电路 |
3.3.4 信号放大及调理电路 |
3.3.5 AD 转换电路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
3.4 基于ARM 的通信电路 |
3.4.1 ARM 核心板 |
3.4.2 电源部分原理图 |
3.4.3 信号输入电路 |
3.4.4 ARM 与串口和网口连接电路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单片机系统软件 |
4.1.1 主程序设计 |
4.1.2 数据采集子程序设计 |
4.2 嵌入式LINUX 操作系统的建立 |
4.2.1 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
4.2.2 系统应用程序的设计 |
4.3 温度测量仪安装调试步骤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温度测试实验及结果分析 |
5.1 温度测试结果 |
5.2 误差分析及应对措施 |
5.2.1 温度线性化带来测量误差 |
5.2.2 AD7715 带来的测量误差 |
5.2.3 滤波算法 |
5.2.4 电磁兼容性措施 |
5.3 改进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多通道温度采集系统硬件设计实物图和PCB 图 |
附录二 单片机测试程序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应用Orcad pspice设计便携式光功率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光纤通讯简介 |
1.1.1 光纤通讯的光传输衰耗及测定方法 |
1.1.2 光功率计 |
1.2 课题来源 |
1.3 课题意义 |
1.4 主要工作主要研究内容 |
2 光功率计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
2.1 光功率计技术指标 |
2.2 光功率计的硬件设计方案 |
2.2.1 光电检测器的选择 |
2.2.2 光电检测电路 |
2.3 模数(A/D)转换电路 |
2.3.1 模数(A/D)系统分析 |
2.3.2 Σ—△(sigma-delat)模/数转换技术简介 |
2.3.3 模数转换器AD7715 性能 |
2.3.4 注意事项及读写AD7715 源代码 |
2.4 单片机系统 |
2.4.1 单片机8051 |
2.4.2 E2PROM 存储器—CSI240C021 |
2.5 电源管理部分---XC6368A DC/DC 转换器 |
2.6 显示部分—LCM046 |
2.7 本章小结及光功率计的电路原理图 |
3 应用 Orcad PSpice 优化设计光电检测放大电路 |
3.1 ORCAD PSPICE 软件介绍 |
3.2 建立OPA364 运算放大器pspice 仿真元件 |
3.3 用CAPTURE CIS 绘制电路图 |
3.4 设置优化目标和优化参数 |
3.5 仿真结果 |
3.6 应用PSpiceAD 验证优化结果 |
3.6.1 应用PSpiceAD 验证优化结果 |
3.6.2 最坏情况分析 |
3.6.3 光电检测放大电路的噪声的估算 |
3.7 测量分档 |
3.8 本章小结 |
4 光功率计测量程序设计和按键功能设计 |
4.1 方案光功率计功能键及测量方法 |
4.2 光功率测量程序流程图 |
5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集成运算放大器OPA364 的PSpice 模型 |
B 光功率计主程序 |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10)交流双频励磁电磁流量计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电磁流量计的发展与国内外现状 |
1.2.1 电磁流量计的发展史 |
1.2.2 电磁流量计的发展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电磁流量计的相关技术及方案设计 |
2.1 电磁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
2.1.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2.1.2 电磁流量计传感器工作原理 |
2.2 电磁流量计的结构 |
2.3 电磁流量计的励磁技术 |
2.4 电磁流量计两电极之间信号的数学模型 |
2.4.1 流速信号特征 |
2.4.2 干扰信号 |
2.5 关键技术分析 |
2.5.1 模数转换技术 |
2.5.2 现场总线技术 |
2.5.3 系统抗干扰技术 |
2.6 电磁流量计总体结构设计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交流双频励磁电磁流量计硬件设计 |
3.1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
3.1.1 滤波预处理单元设计 |
3.1.2 一级放大单元设计 |
3.1.3 低通隔直单元设计 |
3.1.4 二级放大单元设计 |
3.1.5 电平提升单元设计 |
3.1.6 A/D 转换单元设计 |
3.2 励磁电路设计 |
3.3 单片机系统设计 |
3.3.1 STM32F103VCT6 单片机特点 |
3.3.2 单片机最小系统 |
3.3.3 按键设计 |
3.3.4 显示设计 |
3.3.5 实时时钟设计 |
3.3.6 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
3.4 通信模块设计 |
3.4.1 CAN 接口电路设计 |
3.4.2 USB 接口电路设计 |
3.5 报警单元设计 |
3.6 电源电路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交流双频励磁电磁流量计软件设计 |
4.1 软件设计总体思想 |
4.1.1 软件开发原则 |
4.1.2 开发环境 |
4.1.3 软件功能设计 |
4.2 电磁流量计单片机控制程序设计 |
4.2.1 主程序软件设计 |
4.2.2 信号采集及处理软件设计 |
4.2.3 交流双频励磁软件设计 |
4.2.4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
4.2.5 其他模块程序软件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AD7715在测量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的研究与开发[D]. 吕胜男. 郑州大学, 2018(01)
- [2]超级电容UPS智能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 唐武兵,关永,吴立锋,王国辉,李晓娟,潘巍.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5(12)
- [3]高精度数控电阻箱的设计[J]. 金炳涛,王卫滨,艾学忠.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5(06)
- [4]基于红外光波吸收原理的便携式SF6纯度分析仪设计[D]. 朱亚东. 郑州大学, 2014(02)
- [5]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木材干燥窑参数在线监测[D]. 张建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4(09)
- [6]嵌入式PH值和高于PH值的碱百分比浓度测试仪的研究与设计[D]. 张勋.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6)
- [7]多通道热电阻精密测量中温度漂移的补偿法[J]. 许卓,杨雷,何志伟.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1(08)
- [8]基于ARM的多通道温度采集系统的研究[D]. 许卓.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9]应用Orcad pspice设计便携式光功率计[D]. 滕华驹. 重庆大学, 2011(01)
- [10]交流双频励磁电磁流量计的研究与设计[D]. 张秀秀.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