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个人知识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个人知识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学峰[1](2019)在《做好个人知识管理储备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作为知识工作者的青年教师,只有主动了解个人知识管理的理念,逐步提高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熟练使用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提高个人知识管理的能力,才能真正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促进新思维、新融合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9年31期)
赵政廷[2](2019)在《译者个人知识管理(PKM)在专利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大数据信息搜索与管理的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知识一直是各类译者能力模型中重要的组成模块。译者在大数据时代并不缺乏信息查证工具,但面对专业要求较高的专利文献翻译,查证得来的碎片化信息难以形成体系,无法帮助译者克服翻译难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基于现有专利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并结合信息时代的翻译技术,提出PKM教学法,以期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高效、合理地获取和内化背景知识。(本文来源于《外语电化教学》期刊2019年05期)
陈小玲[3](2019)在《基于文化建设的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提高馆员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阐述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在书库文化建设背景下的个人知识管理现状,提出馆员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践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科技》期刊2019年17期)
郑小军,莫葵凤,杨上影,黎育松[4](2019)在《工具与技巧:职业院校教师如何提升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下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职业院校教师选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过程中存在"贪多、滥用、误用、追新、跟不上形势、缺乏灵活性、不注重经济性"等误区,总结提出"扬长避短、互补配合、灵活组合,学得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减轻负担,提升创造性,促进发展,契合性,整合性,进阶性,适时更新"等原则,阐述了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分类、功能特点及适用范围,分享了个人知识管理常用工具的运用技巧。(本文来源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艳闽[5](2019)在《MOOC学习者特征与学习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它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技术进步,提高效率和组织变革的根本动力。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大数据让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知识的迭代和更新达到了新的高度。人类面临着新的挑战: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教师作为教育传播的主体,自身要学会使用互联网迭代升级自己的知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互联网+时代”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开端,教师应拓展“互联网+”MOOC理念,根据互联网+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可以让教师突破时间、空间,资源等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而越来越多的MOOC应用于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验证《“互联网+”时代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课程的执行效果,对MOOC学习者特征与学习效果进行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质性分析法与统计学相关分析方法对学习者的行为数据、课程后台数据、课堂讨论区数据、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分为以下七个部分:第一,梳理研究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以《“互联网+”时代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慕课为例,提出研究问题:这门课程对学习者是否有帮助?课程对学习者的帮助程度如何?学习者对这门课程的需求是什么?第二,界定相关概念,阐述相关理论基础,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第叁,对《“互联网+”时代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课程进行概述,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内容框架、基本数据总述。第四,对MOOC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包括学习者人口统计学数据统计、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学习者特征聚类分析——以15个聚类指标,运用K-means聚类算法,聚类为叁种类型的学习者、由学习者行为数据分析得出一些相关的结论。第五,对学习效果的分析,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课堂讨论区中学习者的课程学习收获与课程设计建议的帖子内容进行分析,得到学习者收获分为浅层、中层、深层的收获;得到对该门课程的相关改进策略与建议,包括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资源的设置、考核机制的设置、以及互动机制的设置。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课程的结课问卷进行学习收获的分析,得到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第六,将学习者特征与学习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即学习者的性别、学习者的年龄、学习者是否参加期末考核、视频观看次数、重复观看视频次数、浏览文档次数、点击讨论次数、参加测验次数、在线时长、主题帖数、回复帖子数1、评论帖子数、参与总数、被顶次数、回复帖子数2、被赞数等与课程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第七,提出研究结论,这门课程对学习者是有帮助的;课程对于学习者的帮助程度是不同的;了解到学习者对于课程的需求情况。同时也提出了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基于以上研究,最终的目的是促进课程的优化与迭代,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类MOOC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南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帅[6](2019)在《高校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绩效关键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呈现爆发式增长,虽丰富了知识资源但同时提高了知识整理难度。学习者组织和管理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知识管理能力成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竞争技能。尤其是高校研究生群体,拥有高质量教育基础,掌握学科前沿知识,正处于知识快速积累的重要时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不仅能够完善其知识体系,还能够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为取得更佳个人知识管理效果,需要对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从而为实践应用提供有效指导。首先,本研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分析,结合研究对象特点,重新界定高校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绩效等概念。其次,引入绩效相关理论与知识管理关系模型作为理论模型构建基础,初步识别出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采用个案研究访谈法进一步确定具体影响因素并构建出本文理论模型,说明和定义研究模型中的各个变量,并依次提出研究假设。第叁,结合研究生特征,基于前人已被验证的量表设计本研究测量量表及调查问卷,向国内四所研究型高校的研究生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有效问卷210份。利用SPSS20.0、smartPLS2.0工具对样本数据依次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并对中介效应进行分析。最后,实证研究结论如下:(1)高校研究生的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共享均正向影响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绩效。(2)知识友好型的组织文化正向影响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绩效。(3)研究生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知识获取和知识共享,对知识整合无显着影响。(4)研究生个人知识结构正向影响知识获取和知识整合,对知识共享无显着影响。(5)知识管理工具正向影响知识获取、知识整合和知识共享。(6)组织文化正向影响知识获取、知识整合和知识共享。此外,知识获取、知识整合和知识共享的中介效应显着。以上述研究作为理论依据,本研究从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和高校组织文化两个层面提出高校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绩效的提升策略,从而促进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活动高效开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秋生[7](2019)在《中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微信小程序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身处知识的海洋,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信息爆炸与信息超载并存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有效管理好个人知识,利用好知识的巨大价值,将会影响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对学习情感动机薄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中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本文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技术工具帮助中学生做好个人知识管理,加强个人知识管理意识,培养知识管理的习惯,构建个人知识生态体系,提升个人学习的效率。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发现针对中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有着较大的研究价值。首先从联通主义、知识转化理论、知识生态学等理论的精华思想出发,通过分析对比当前各个平台、各种形式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优势与不足,再结合中学生个人知识管理需求问卷和访谈结果,利用当前热门的、方便快捷、互联互通的微信小程序设计和开发一款针对中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知识工具。通过可行性分析、案例分析、需求分析等前期分析,再搭建好开发环境,选定合适的开发技术,进行详细的功能设计和开发,所设计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系统登陆模块、学科知识模块、添加笔记模块、个人模块,其中每个模块里又有一些具体的功能。这样基本实现了中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小程序。接着,利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等形式,主要对中学生使用微信小程序后的体验进行了调查,并基于此进行应用效果分析。基于知识转化、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等理论,以知识管理成熟度五阶段即知识无序、知识反应、知识意识、知识确认和知识共享为基础维度,结合学生使用、小程序功能等实际情况将调查问卷和访谈设计为五个方面:知识管理概念、知识管理体系、知识认识程度、知识利用效果、知识共享。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在中学生使用小程序前,大部分中学生处于知识反应阶段,部分学生对知识管理有一定的认识也有简单的知识管理行为,但基本不知道如何利用好技术工具管理相关知识,也不懂如何更好的分享知识。而使用中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微信小程序后,大部分学生能够进入知识确认阶段甚至知识共享阶段,而微信平台,也使得知识分享变得更加容易。这样,通过微信小程序的开发与应用基本达到了本文的帮助中学生做好个人知识管理,提升个人学习效率的研究目的。(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边伟英[8](2019)在《浅析“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互联网+"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体现了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张翼[9](2019)在《新时代优秀编辑人才的个人知识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对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人员需要从学习、管理和创新叁个层次清晰认识个人的知识结构,并着力从纵向、横向和时向叁个维度努力完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本文来源于《出版参考》期刊2019年05期)
高倩[10](2019)在《移动学习中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模型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成为研究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并使得移动学习成为研究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研究生如何在移动学习中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是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构建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模型有助于研究生系统全面的梳理个人知识,形成个人知识体系,提高个人知识管理效率,提升研究生移动学习的能力。本文从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关因素出发,首先对研究生个人知识进行了分类,探讨了研究生个人知识的特征,并分析了研究生个人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明确了移动学习中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模型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之后结合知识转化理论和移动学习的特征构建了移动学习中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宏观模型,将移动学习得来的碎片化的知识组织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了研究生个人显性知识和个人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并提供了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各个阶段可用的移动知识管理软件。然后构建了移动学习中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人-机模型和人-机-人模型两个微观模型,并设计了移动学习中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模型的实施框架,最后通过两位研究生的模型应用实例证明了该模型的可用性和实用性,并通过访谈法对该模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移动学习中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模型研究的国际化和完善化等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个人知识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知识一直是各类译者能力模型中重要的组成模块。译者在大数据时代并不缺乏信息查证工具,但面对专业要求较高的专利文献翻译,查证得来的碎片化信息难以形成体系,无法帮助译者克服翻译难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基于现有专利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并结合信息时代的翻译技术,提出PKM教学法,以期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高效、合理地获取和内化背景知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人知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学峰.做好个人知识管理储备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J].高考.2019
[2].赵政廷.译者个人知识管理(PKM)在专利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大数据信息搜索与管理的教学设计[J].外语电化教学.2019
[3].陈小玲.基于文化建设的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策略[J].中国高新科技.2019
[4].郑小军,莫葵凤,杨上影,黎育松.工具与技巧:职业院校教师如何提升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下篇)[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5].刘艳闽.MOOC学习者特征与学习效果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
[6].刘帅.高校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绩效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7].李秋生.中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微信小程序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
[8].边伟英.浅析“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9
[9].张翼.新时代优秀编辑人才的个人知识管理[J].出版参考.2019
[10].高倩.移动学习中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模型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