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芳芳(诸城市技工学校山东潍坊262200)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传统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致力于探究完善课程体系、进行课程改革所应采取的方法策略,以期为模块化课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改革
职业技术学校与普通学校一样,都是将开展教育活动作为学校一切活动的中心。课程的设置作为“教与学”活动开展的向导,其重要性亦是不言自明了。因此,职业技术学校应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浪潮,改变不合理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形成“有中国特色且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新的课程系统。
一、“课程改革”问题探究维度确立的理论依据——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关于课程与教学计划的四个问题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考虑课程问题的四个维度:课程改革与课程目标;课程改革与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课程改革与课程的实施;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改革的策略研究
1.明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计划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应坚持‘以就业为向导,以能力为本位’”,这一观点的提出很好地体现了社会本位目的论与个人本位目的论辩证统一的关系。即职业教育要根据社会职业需求开展教育,提供社会所需的人才;同时,职业教育要重视个体能力的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及自我实现。
2.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原则
(1)以情境性为主、科学性为辅的原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内容应当围绕“问题”展开,从而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实践行为,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身的经验体系。
(2)人本主义原则。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应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主要出发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应注重实用性,即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注重让学生学习之后不仅能够理解知识,而且还可以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进而达到个人的自我实现。
(4)连续性原则。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重视知识的连续性。首先,科目之间应当可以融会贯通,而不是彼此孤立;其次,单就一门学科来说,知识内容要前后联系;第三,职业教育的整个课程内容应当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
(5)课程多样化原则。中等职业教育虽然是以技术教育为主,但是并不意味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就可以忽视普通文化知识的学习。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普通文化课程,不仅可以缩小与普通学校学生之间的差距,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此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亦应关注学生道德的发展,应开设礼仪课、人际关系教育等德育课程,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使学生不仅成为具有一定技能的人才,而且成为有道德且受人尊重的人。
3.课程的实施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学校应当坚持“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积极为其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
(2)学校日常教学应突破教室范围的限制,并注重以更为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科课程转化为行动课程。
(3)课程实施过程中还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的新型师生观。
4.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当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1)课程评价的评价人员应当有合理的组成结构。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价应当形成“社会参与”的评价体系,由用人单位、教学管理部门、专家委员会、行业组织、学生、教师及家长共同参与课程评价,这样才能从多个角度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评价,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2)课程评价的指标应当多元化,课程评价的方式应当多样化。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应当改变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转而坚持以“学生能力”为主要的评价标准,不仅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3)课程评价应当为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通过课程评价有利于促使相关人员进行课程反思,从而为改善课程、完善课程提供依据。
三、小结
当前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正积极推行模块化的课程模式,以模块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的建立亦应首先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重视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与课程的实施,并注重采用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规格,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与教研),2003,(143)。
[3]何忠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4)。
[4]李志岩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探析[J].理论研究,2003,(10)。
[5]李玮从职业能力入手推进课程模块化建设[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