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问题研究论文

李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问题研究论文

[提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渐严重,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养老需求,在新的形势下,老人及其子女对养老服务的及时性、多样性、灵活性、便捷性等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围绕养老事业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以期对当前养老事业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养老服务

2015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人,占到总人口的16.1%。江苏省民政厅之前也发布过一组数据:截至2015年末,江苏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4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1.36%。经测算,未来江苏人口老龄化还将呈加速发展趋势,到2020年左右,全省60周岁以上老龄化比例将达25%,到2030年左右,江苏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本文将围绕目前养老事业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以期对当前养老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目前我国养老事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产业发展不成熟,供需不匹配。我国养老产业市场化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养老机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床位不足的问题,一些期望通过养老机构来解决养老问题的老人往往需要提前在养老机构报名排队等床位,等待时间有的长达八年、十年之久。

在居家养老服务上,同样面临供需不匹配的问题。目前,老人获取居家养老服务的途径主要是两个:一是自己去社区或者居委会提出服务请求;二是在需要具体服务时通过电话等方式提出。第一种方式可能会限制一部分腿脚不便的老人获取居家养老服务;第二种方式可能会导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人员在高峰期的短缺。

(二)养老服务业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管理效率低。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养老服务业因为涉及卫生、民政、财政等多个部门,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有利之处,各部门互相争夺,不利之处,各部门互相推诿的局面。各部门也极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无法形成部门间的合理分工与通力合作,不利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卫生、民政、财政等部门的监管工作往往也有各自特定的范围,如养老服务中涉及的康复医疗部分往往由卫生部分监管,养老部分往往由民政部分监管,资金的筹措和使用方面往往由财政部门监管。在多头管理,又缺乏牵头部门的情况下,极易导致工作中的重复和混乱。

(三)专业养老服务人员不足,人员素质不高。专业养老服务人员不足,是目前很多养老机构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观念中,很多人认为养老服务人员做的是伺候人的工作,觉得社会地位地,收入也不多,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没有从事这一工作的意愿。这样就导致机构养老服务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基于此,很多养老机构只能提供基础护理和一日三餐,而不能针对不同老人的身体特征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好不容易抢救过来看到的却是父母绝望的脸和周围人的耻笑,走到哪儿都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不要脸,小骚蹄子,狐狸精……十八岁的青春哪背负得起这种骂名,自此,青瓷走到哪儿,头都低得低低的,怯怯的。

(二)加大养老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服务人员素质。一是注重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首先,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高等院校应根据社会需要设置相关专业,政府要鼓励符合条件的院校开设老年护理相关专业,为养老事业的发展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为了吸引学生报考,可以考虑类似定向师范生减免学费的做法,扩大招生规模。其次,对现有的养老从业人员,要进行系统完善的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服务水平,使现有从业人员向专业化与职业化的方向转变。二是提高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目前,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养老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为了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通过国家差额拨款,社区、养老机构二次支付的方式适当提高其工资收入,使得养老机构与提供养老服务的社区能够留得住人。

二、如何解决养老事业中所存在的问题

(五)政府投资为主,民间资本为辅。政府应建立养老专项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养老专项资金除用于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的项目的服务,还可以用于养老设施的完善。同时,政府对这部分资金应进行有效的投资运作,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也应该进行严格的监管,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性,确保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不出问题。

2.4 基础护理 每天常规为该患者进行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导尿管护理等。该患者年龄大,尤其需做好预防压疮护理,给予患者使用气垫床,保持床铺平整干燥。

(三)提高服务项目和内容的针对性,增加对老人心理问题的干预。目前,养老服务的内容相对基础,养老机构或者提供养老服务的社区应该针对不同老人的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养老服务。诸如,对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老人,提供有偿服务;对经济条件比较差的老人,通过政府补贴等途径减少老人的养老支出;对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老人,则提供无偿的服务。在服务内容方面,除了基础的日常照料之外,还可以根据老人不同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提供医疗保健、日间照料、晚间照料等服务。北京市民政局在2016年发布的《北京市老年人口心理健康及需求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关爱三个养老维度中,精神关爱是经常被忽视的问题。老年人“黄昏心理”、“自卑心理”、孤独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普遍存在,精神关爱是老年人最渴望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养老服务中还应加入精神慰藉的内容。

Alair系统是目前唯一可用于BT操作的装置,由控制系统和导管组成[7]。控制系统包括射频控制器、脚踏开关和回流电极;无菌导管直径1.5 mm,可通过支气管镜到达直径3~10 mm的支气管,其顶端有4个可伸展的导热电极,通过精准控制射频能量至气管壁,选择性破坏ASM。治疗时局部温度控制在65℃左右,每一部位治疗约10 s,由远及近逐一进行,一次治疗45~60 min。治疗过程分为3个阶段,依次为右肺下叶、左肺下叶和双上肺叶支气管,每次治疗间隔3周或以上。右肺中叶因易发生中叶综合征,暂不治疗。

(四)受传统观念影响,老人难以接受某些养老方式。很多老人觉得养老是儿女的事情,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认为住进养老院,就是被儿女扫地出门,儿女也承担着来自各方面的舆论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另外,很多老人经历过以前物质极度贫乏的生活,不愿意多花钱购买养老服务。老年人大多数属于中低收入群体,主要收入多来源于养老金收入。收费较低的养老机构大多只能提供吃饭、住宿等老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那些条件比较好的养老机构,因为生活环境好,服务项目多,往往收费也比较高。很多老人对前一种养老机构不满意,而对于后一种养老机构又无力负担。再加上养老机构的一些违规行为,比如虐待老人等事件,经过媒体报道后造成极大的负面社会影响。

(四)加强平台建设。一是注重信息化平台建设。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需要的信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养老服务也是如此,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供给离不开准确全面的基础数据作为支撑。在大数据时代,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整合社会养老资源,以老人的实际养老需求为基础,按照实际需求提供养老服务,使得服务对象和被服务对象之间能够建立起相对密切的联系,实现养老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二是加强对老人的信息技术教育。很多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不愿意学习新的技能,这就导致很多智能养老终端很难发挥出应用的功能。还有一些老人受固有的生活习惯的影响,也不太愿意通过网络等方式获取信息,相对于网络上的信息,他们更愿意相信传统媒体,比如电视、报纸、广播上的信息。因此,加强对老年人上网技能的教育,对养老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一)转变养老观念,加大对新型养老方式的宣传和普及。很多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养老金收入,在开销上,往往主要用于老人的生活费支出、看病吃药及保健支出,有的可能还需要补贴子女的生活,真正花在养老服务上的消费很少。消费观念的转变是提高老人对养老服务需求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公共媒体的宣传,试点社区的成功经验,体验式引导消费等方式,提高老人对养老方式的认知。其次,也要加大对老人子女的宣传力度。老人的年龄一天一天变大,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下降,老人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也在逐渐减弱。同时,很多老人由于自身购买力不强,很多养老服务的真正决定者和支付者往往是其子女,这种状态下,对自年初的宣传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除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政府还应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才能保障养老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在对民间资本的使用过程中,同样需要加强对资金的监管,接受公众监督,接受审计部门定期审计。

(六)加强监管,落实法律保障。当前,提供养老服务的主要是两类人员:一是养老机构或提供养老服务的社区的相关工作人员;二是一些组织或团体的志愿者队伍,针对这两类不同的人员,监管中也应该区别对待,比如,对工作人员的监管可以侧重于日常照料、医疗护理等方面,而对志愿者的监管可以侧重于心里慰藉等方面。同时,老人作为养老服务的对象,对养老服务的质量最有发言权,要鼓励老人参与到对服务人员的监管体系中,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4](P207)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养老立法还相对欠缺,从国家层面,在顶层设计上,虽然有保障老年人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具体到各个地区,往往因为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财政收入高低有别,在一些实施细则或是方案落地方面表现得千差万别。除此以外,养老问题是社会问题,不仅仅是要做好养老方面的立法,与养老工作存在交集的工作部门,如社保、民政、慈善、住房等部门,也应该着手考虑与养老有关的问题。各相关部门之间应该通力合作,互相配合,而不是各自为政,这样,在不久的将来,才能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养老法律保障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彭庆超.“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7.

[2]张菀煜.“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参与意愿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8.

[3]于丽美.“互联网+”视阈下的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7.

[4]宋尚函.城市社会养老模式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7.

[5]田欣.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8.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7月24日

标签:;  ;  ;  ;  ;  ;  ;  ;  ;  ;  

李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问题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