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以广泛栽培种植的‘Ladino’白三叶为供试材料,采用生理生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从叶片水分状况、渗透调节、抗氧化性、光合特征、糖及糖醇类物质的积累研究甘露糖对白三叶抗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白三叶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和净光合速率,导致膜脂过氧化加剧,细胞膜稳定性降低,植株受损严重。但白三叶能通过提高自身水分利用效率及降低渗透势以适应干旱胁迫。外施适宜浓度的甘露糖(30 mmol·L-1)能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白三叶叶片光合作用、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从而有效缓解干旱诱导的氧化伤害并维持良好的水分状况,提高植株抗旱性。通过对不同糖及糖醇类代谢物含量变化的测定发现,不同糖类积累对干旱胁迫响应有所不同,甘露糖能在干旱条件下诱导多种糖(甘露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木糖、蔗糖、麦芽糖和海藻糖)和糖醇(肌醇、丙三醇和松醇)的积累,这既提高了干旱胁迫下细胞渗透调节能力,也为白三叶生长和代谢供能提供更多的可利用碳水化合物以抵御干旱胁迫。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李州,彭燕,尹淑霞,韩烈保
关键词: 渗透调节,水分胁迫,抗氧化,光合,耐旱性,代谢调节
来源: 草业学报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
专业: 农作物
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草坪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学系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8M630086)资助
分类号: S541.2
页码: 85-93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3133K
下载量: 186
相关论文文献
- [1].103份白三叶种质资源萌发期耐铜性评价[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14)
- [2].伽马氨基丁酸浸种对铝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及耐铝性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0(05)
- [3].不同遮阴强度下白三叶形态特征和生长动态[J]. 中国草地学报 2015(05)
- [4].重金属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的影响[J]. 种子 2019(02)
- [5].6种野生白三叶的适应性与营养特性研究[J]. 四川畜牧兽医 2009(05)
- [6].温度对鄂牧1号白三叶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 湖北畜牧兽医 2008(08)
- [7].白三叶抗寒性研究进展与展望[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23)
- [8].白三叶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4(10)
- [9].盐肤木叶浸提液对铅胁迫白三叶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21)
- [10].白三叶植物抗旱性的研究[J]. 养殖技术顾问 2012(12)
- [11].优良牧草白三叶的高产栽培技术[J]. 科学种养 2011(05)
- [12].白三叶遗传转化体系的探讨[J]. 西南农业学报 2011(03)
- [13].白三叶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2011(10)
- [14].泰安市白三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 植物医生 2011(05)
- [15].白三叶的高效栽培及利用[J]. 云南农业科技 2009(04)
- [16].如何区别红三叶和白三叶[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论坛 2015(02)
- [17].甘露糖浸种对干旱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及抗旱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9(07)
- [18].白三叶对新疆秋季自然降温的生理响应[J]. 草原与草坪 2018(03)
- [19].春季和夏季白三叶叶片对变温处理的生理响应差异分析[J].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20].粉煤灰不同配比基质对白三叶生长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22)
- [21].白三叶新品系无菌苗培养及愈伤组织诱导[J]. 草原与草业 2017(02)
- [22].浅谈白三叶草坪病虫害防治[J]. 新农业 2015(05)
- [23].间作白三叶对苹果/白三叶复合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5)
- [24].间作白三叶对苹果/白三叶复合系统土壤总有机碳及轻组有机碳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04)
- [25].冬季融冻过程中白三叶叶片抗氧化酶活力和渗透调节物含量变化与抗冻性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1(02)
- [26].白三叶的建植与养护[J]. 农民致富之友 2009(11)
- [27].γ-氨基丁酸对干旱胁迫下白三叶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28].白三叶抗冻性研究[J]. 生物化工 2019(02)
- [29].66份白三叶种质资源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J]. 草业科学 2018(09)
- [30].白三叶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研究[J]. 种子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