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论文_吴越,黄丽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肝血管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肝血管瘤,超声,多普勒,螺旋,弹性,海绵状,切除术。

肝血管瘤论文文献综述

吴越,黄丽萍[1](2019)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肝血管瘤和肝癌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对肝血管瘤和肝癌的辅助诊断价值及肿瘤直径、肿瘤的分化程度与其弹性模量平均值(Emean)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16年3月到2017年12月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患者中选取57例肝血管瘤患者和63例肝癌患者,应用法国声科公司(SuperSonic Imagine AixPlorer)的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诊断仪获取并记录每个肿瘤的Emean。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每个患者的Emean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Mann-Whitney检验对肝血管瘤和肝癌的Emean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肝血管瘤和肝癌的Emean的临界值及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用spearman等级相关探究肿瘤的直径与其Emean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对叁组不同分化程度肝癌的Emean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应用LSD法对叁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肝血管瘤的Emean为19.53±7.87 kPa,肝癌的Emean为39.08±18.03 kPa,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肝癌和肝血管瘤的Emean临界值是24.65 kPa,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9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 (95%可信区间为0.814-0.936)。肝血管瘤的Emean与其直径之间存在正相关,r=0.785 (P<0.05)。肝癌的Emean与其直径之间存在弱正相关,r=0.26 (P<0.05);叁组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癌Emean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组织的弹性与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人体不同正常结构之间及正常结构与异常结构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弹性差异。因此生物组织的软硬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其性质,为无创鉴别肿瘤组织的良恶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可以通过获取肝血管瘤和肝癌的Emean来对肝血管瘤和肝癌进行鉴别,这种技术能够在常规超声声像图的基础上对肿瘤部位的弹性模量进行实时定量测量,作为目前临床上较准确的弹性成像技术,其有望成为一种能被临床上广泛认可的可以无创鉴别肝脏肿瘤性质的新技术。但在临床实践中还应该考虑到弹性成像技术还存在着影响因素,在定性诊断的过程中不应该忽视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等因素对弹性测量值的影响,不能对诊断不同类型肿瘤的弹性参数的临界值一概而论,才能更加准确的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李思源,华向东,傅熙博[2](2019)在《微创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治疗对肝血管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治疗对肝血管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60例肝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将行微创手术切除患者28例纳入B组,将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32例纳入A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与近期预后情况。结果:A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A组患者总治疗费用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B)水平比较(P>0.05);A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低于B组,白蛋白(ALB)水平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较微创手术切除治疗肝血管瘤,手术创伤小,患者预后恢复较快,肝功能损伤较小。(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庄博文,杨道朋,钟娴,谢晓燕,谢晓华[3](2019)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及超声造影特点分析:与肝血管瘤及肝细胞癌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与肝血管瘤(HCH)及肝细胞癌(HCC)的临床及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HAML患者(HAML组),并与同时期随机检索的40例HCH患者(HCH组)及40例HCC患者(HCC组),比较其临床特点、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HAML好发于女性(70.00%,28/40),平均发病年龄(39.8±10.6)岁,在患者性别、年龄、肝炎病毒感染方面均与H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与HC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AML二维超声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高回声病灶。HAML组与HCC组间回声(χ~2=8.93,P=0.008)、边界(χ~2=2.03,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病灶数目、大小、形态及血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HCH组间病灶数目、大小、边界、回声、形态及血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2.50%(25/40)的HAML病灶CEUS表现为"快进快退"模式,但与HCC组相比在强化消退为等增强(t=-2.46,P=0.016)及低增强的时间(t=-5.35,P<0.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AML组与HCH组间、HAML组与HCC组间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动脉期增强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结合临床特点、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有助于诊断HAML,并与HCH、HCC相鉴别。(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孙维虎[4](2019)在《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血管瘤采取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的诊断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我院2016年4月—2019年5月的肝血管瘤患者50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抽签法分组各25例。观察两组检查准确性、漏诊及误诊概率,分析观察组CT图像特点。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概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漏诊及误诊概率并无差异,P> 0.05;观察组24例诊断准确患者中,21例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共29个病灶),直径平均(3.19±1.01)cm。增强扫描可见14例动脉期病灶周围强化明显,6例动脉期病灶完全强化,延时期等密度或稍高密度,门脉期略高密度,3例动脉期病灶中心强化,1例动脉期并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不明显,延迟期病灶缩小。结论:肝血管瘤采取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可准确诊断疾病。(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2期)

鞠平[5](2019)在《常规超声对海绵状肝血管瘤诊断价值的系统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常规超声对海绵状肝血管瘤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海绵状肝血管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检查的结果。结果:经过病理学分析,50例患者确诊为海绵状肝血管瘤,常规超声检查确诊例数32例,有12例患者被误诊,误诊率为15%,有18例患者因症状不典型被漏诊,漏诊率为22%,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在海绵状肝血管瘤的诊断中,常规超声检查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有待提高。(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2期)

唐诗瑶[6](2019)在《影像引导动脉栓塞联合热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像引导动脉栓塞(TEA)联合热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TEA联合热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为98.00%,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为86.00%,两组之间具有显着差异(P <0.05)。结论:在对TEA联合热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进行护理过程当中,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可以显着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利于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2期)

金震,周晓春,马红霞[7](2019)在《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疼痛及术后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行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在观察组采取全身麻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麻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术后12 h、24 h和48 h,观察组在静息和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为(3.7±1.1、3.0±0.7、2.5±0.5)分和(4.5±1.7、4.1±1.0、3.1±0.6)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5±1.5、3.9±1.1、3.4±0.8)分和(5.4±1.8、4.5±1.2、4.3±0.9)分,P<0.05];观察组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10.5±1.7) pg/ml、(29.6±2.3) pg/ml和(32.3±1.4) pg/ml,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4.3±1.9) pg/ml、(38.6±4.4) pg/ml和(44.3±1.8) pg/ml,P<0.05];观察组恢复进食、行走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0±0.4) d、(2.0±1.4) d和(7.4±2.1) d,均显着短于对照组的[(3.6±0.8) d、(4.2±0.4) d和(9.0±1.7) d,P<0.05]。结论采取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降低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可能与抑制了全身炎性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实用肝脏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刘进衡,王妍亭,肖宏,尹思能[8](2019)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二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肝海绵状血管瘤为最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大多数肝血管瘤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但若血管瘤进行性增大,易对腔静脉、门静脉或者周围脏器产生压迫,严重者易发生自发性或外伤性破裂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对于直径>10 cm的巨大肝血管瘤需要外科手术干预~([1])。此类手术从安全性角度出发首选开腹手术~([2])。近期我们对2例巨大肝血管瘤患者施行精准肝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可,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肝胆胰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钱红霞[9](2019)在《多排螺旋CT检查在鉴别诊断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鉴别诊断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期间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肝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这60例患者病情的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肝血管瘤组(n=20)、原发性肝癌组(n=20)和转移性肝癌组(n=20)。对叁组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然后,比较叁组患者病灶实质区的CT灌注参数及其正常肝实质区的CT灌注参数。结果 :在患者病灶的实质区,肝血管瘤组患者的总肝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和对比剂通过的平均时间(MTT)均高于原发性肝癌组患者和转移性肝癌患者,其肝血容量(HBV)低于原发性肝癌组患者、高于转移性肝癌组患者,其肝血流(HBF)的速度和肝动脉灌注分数(HAF)均低于原发性肝癌组患者和转移性肝癌患者,P <0.05;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的HBV、HBF的速度、HAP和HAF均高于转移性肝癌组患者,其MTT低于转移性肝癌组患者,P <0.05。在患者正常肝组织的实质区,肝血管瘤组患者HBF的速度和HAF低于原发性肝癌组患者,其MTT高于原发性肝癌组患者,P <0.05;原发性肝癌组患者HBF的速度和HAF均高于转移性肝癌组患者,其MTT低于转移性肝癌组患者,P <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可准确地反映出良性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CT灌注参数的差异性。该检查方法在鉴别诊断这叁种肝肿瘤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20期)

潘月穗[10](201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肝血管瘤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汕头市金平区中医医院在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3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别接受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特征和诊断准确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且误诊率明显低于二维超声,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在肝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检出率高,且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放射性和无创性等优势,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2019年10期)

肝血管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治疗对肝血管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60例肝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将行微创手术切除患者28例纳入B组,将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32例纳入A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与近期预后情况。结果:A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A组患者总治疗费用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B)水平比较(P>0.05);A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低于B组,白蛋白(ALB)水平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较微创手术切除治疗肝血管瘤,手术创伤小,患者预后恢复较快,肝功能损伤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血管瘤论文参考文献

[1].吴越,黄丽萍.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肝血管瘤和肝癌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2].李思源,华向东,傅熙博.微创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治疗对肝血管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9

[3].庄博文,杨道朋,钟娴,谢晓燕,谢晓华.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及超声造影特点分析:与肝血管瘤及肝细胞癌对比[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4].孙维虎.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5].鞠平.常规超声对海绵状肝血管瘤诊断价值的系统性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6].唐诗瑶.影像引导动脉栓塞联合热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护理[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7].金震,周晓春,马红霞.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疼痛及术后恢复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

[8].刘进衡,王妍亭,肖宏,尹思能.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二例[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9

[9].钱红霞.多排螺旋CT检查在鉴别诊断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9

[10].潘月穗.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肝血管瘤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

论文知识图

肝海绵状血管瘤超声造影增强表现恶性FLLs的WITR参数图和相应的增强最...肝血管瘤RTE图磁共振示肝血管瘤肝硬化中肝血管瘤CEUS特征患者,男,73岁,肝血管瘤Fig.3A...

标签:;  ;  ;  ;  ;  ;  ;  

肝血管瘤论文_吴越,黄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