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创作谈——以《蜗居》《心术》为例

六六创作谈——以《蜗居》《心术》为例

邢海霞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新郑450000

中图分类号:I207.67文献标识码:A

摘要:华裔女作家六六凭其《蜗居》,《心术》等作品被认为是当下文学创作对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回归。《蜗居》中对当下中国人生存状态的描写暴露,具有现实主义的历史性。《心术》里作者勇敢的创作精神,对新文学形式博客体的探索,对当下医患问题根源的追溯,对医生信任的归回,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然而,这并非说六六的作品已臻于完美,其语言的粗糙型,加入作者主观的插入语,对女权主义男权化的不自觉,对一些人物性格塑造的单一化平面化,这些都影响了现实主义的书写。

关键词:现实主义;《蜗居》;《心术》;创作成就与不足

90年代后期,文学反映论和现实主义过时论甚嚣尘上,评论家和作家很多都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日趋复杂,文学无力反应现实,主张文学应与现实保持距离。当下的文坛则是严重的脱离现实,要么停留在文字技巧的屠龙之技上,要么是那种动辄就帝王将相重构历史,恩怨情仇才子佳人,或者是吟赏风雅,或者是作践自我。正如仲言所说:“远离生活的自说自话者,既没找到距离美,更未赢得大众的热情回应;曲意迎合恶俗者,制造的更是一堆文化垃圾。文学就这样在矫饰和逃避生活的过程中逐渐作茧自缚,也逐渐被大众所遗忘。”①评论家傅国涌谈到“作者的技巧、天赋、文字能力是否达到了最高层次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就是文学还是要有底线的关怀,即对现存社会、对人性、对自身命运的忧虑、关切与批判。”主张文学应“关注我们共同面对的当下现实,关注人的命运、人与他栖身的大环境即这个时代的冲突,苦难与悲剧、欢欣与追求、梦想与挣扎……”②所以在当下重提现实主义,重提文学对现实的观照是责无旁贷的。

近年来海外华裔作家异军突起,重新继承传统和并挖掘当下深邃坚硬的生存内核。六六勇敢的涉及中国当下的婚恋问题,家庭矛盾问题,房价问题,医疗问题等,她以宏大的叙事野心给予观照,其作品被评论界成为“插入现实生活的一根骨刺。”③以《蜗居》、《心术》为例谈一下其作品中对现实主义传统的创作成就与存在的不足。

一、《蜗居》里的生存状态

《蜗居》一书直观当下的房价问题,“故事情节的现实映射性和伦理观的非主流化引发了来自各方的争议,以白领女性郭海萍买房子的经历为主线,鲜活而立体地描摹了上海白领一族的生存状态”。④“每天晚上,我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灯光,我就会在想这城市多奇妙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别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而我呢?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欢欢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我哪有什么未来,我的未来就在当下,在眼前。”⑤因此使其面临极大的心理考验和压力,活脱脱的描绘出房奴在楼盘的重压下艰难的生命存在方式。

六六极擅长社会问题题材,因此称极一时。继轰动一时的《蜗居》之后,又将敏感的触角伸向医患。医患问题在中国与教育,房价,物价历来并成为四大难题。而医患由于其牵涉面很广,背景深邃,加上最近几年社会负面新闻不断,因此成为当代作家叙述的死角和禁区。但是六六并没有因此止步。

二、《心术》的现实主义创作

带着气魄的叙事的勇气,从生活的细微处入笔,以小喻大。她命中问题的方式是:用丝丝入扣的小事,加上野巷胡同的家长里短,去掉木板扑克脸似的训教,给人以思考。整部小说里《心术》的现实主义指向尤其明显。小说中作者以医生的身份介入并以网友论坛互相跟帖的新形式作广泛深入的思考,对医疗的主客体,即病人病人家属和医生的关系做一个重新的解读梳理,让我们更深刻客观广泛的了解医患问题的关系网。

尤值得称颂的是作者创作精神。“六六在写作前,曾在医院体验生活数月,亲历各种案例,努力探讨社会信仰缺失问题。听到意见后,她再一次地将工作室搬入医院,追加住院10天,寻找患者的感觉,修改后的成稿饱满且弥补了原稿的不足”⑥这种逼近零度式的写作,使作品真实度很强,如高清数码下录制的世界。这种写作的过程,甚至让其产生担忧:“我想什么就记录下来,曾经一度怀疑,它是否可以称之为书。”

本书的一大亮点是引入了博客体叙事。博客体目前还没有很严格的定义,其特征可以用三个字加以概括:短小、亲切、贴近。所谓短小,就是字数、篇幅上比较短,大约可以定在600字到1000字左右。亲切。博客文章的写作带有很大的个人色彩,如娓娓而谈,玄之又玄形而上学不和氛围,字斟句酌掉书袋也不可取。三是贴近,感觉随意,高高在上自是不可取,一味逢迎也是不必。博客体具有极强的青春生命力。

如李存所说:“博客分散穿插在文本主要章节之后,表述的是六六以作者身份在医院体验的感受和网友的跟帖评议,它通过博客之中多人之口巧妙地把一些经典的医患故事细节琐事穿插其中,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这些博客内容像文本注释似的夹叙夹议,对相关故事内容总结升华,与小说主线虚实相映,极大地丰富了对医患关系这一主题的表达,同时,博客体部分独立成章,与小说人物没有交叉,避免这些文本片段直接引入小说主题叙事后可能”。⑦

而真正体现现实主义创作指向的还是对医疗问题的深入挖掘。这里主要两点:一仁心与仁术的关系问题。六六认为仁心重于仁术。如原著中主任说道:“作为一个医生,首先,你要有仁心,其次才是仁术。有了这一点,你就成功了一半。一个没有善心的人,一个心术不正的人,是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夫的。”⑧这一观点不断被作者强调:“《圣经》上说,这世界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是最重要的,FAITH(信),HOPE(望),LOVE(爱)。我认为,我能看到的对这三个字最好的诠释,就是医院。”⑨再如陈主任说:“病人每个都是善良的,可爱的,好哄骗的。如果连病人你都不肯哄骗。你还做什么医生啊!一个医生最基本的课程就是如何安抚病人的情绪。这点过关了,你基本上就可以吃医生这碗饭了。”⑩二是六六深刻的指出医生病人的矛盾的根源在于先验存在的信息差。六六谈到“所有人的内心都是骄傲的,都能肩负起信任,当你把信任交给他,往往能换来意想不到的结果,‘不信任让我们快乐指数降低,这本书是一座桥梁,建立起人与人、医生与患者的信任。’”⑾对此作者在原文中描述得更清楚,并追溯到文化心理的源头:“我们是一个有忌讳却没信仰的民族。我们出行要查黄历,考试要求签,做生意结婚要取黄道吉日,却没有一个人有信仰寄托。其实,如果每个人都相信一个符号,随便它是神明还是上帝还是真主安拉,都会让很多意外和痛苦变得坦然得多。情感上,也会博爱。因为,所有的你身边的人,都是你的兄弟姐妹,既然是亲人,最终要生活在一起,就会慷慨很多。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你我之间,大家小家之间分辨得太清楚了。”⑿

六六的小说的挖掘深度并非就已经到大师的地步,在很多地方在规范的现实主义的放大镜下观照会发现瑕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物对话的作者主观叙述入侵化。如原著中苏淳和海萍两人的讨论:“‘可人家开的那车,总不是纸糊的吧?总之,来回看看,满世界就我们穷了。伤心啊,两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上无片瓦,不名一文,说起来还中流砥柱,中产阶级呢!’‘我们哪算中产阶级?人家中产阶级最少要税交到30%的那种吧?’‘哎,在美国,能买得起房子的不都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人?’‘那是美国,国情不同。中国人吧,什么都得讲个拥有。明知道只能拥有70年,那也得拥有。人家美国有钱人,临死了,都把财产捐给社会。你什么时候看过中国人干这种事情?钱都要代代传下去,传成古董。有句歌词讲得最好: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是中国社会写照。’‘也对哦!大家都把钱抠给自己的后代,社会不就空了吗?有时候也要想开点,为了后代能有口不差的安稳饭吃,好歹要吐点出来保持平衡哦……’”⒀很明显这种对话有很强的作者主观化色彩,人物的家长里短的谈论变成了不伦不类的时政评论。语言是体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六六这种清一色的作者“插入语”很大程度上抹杀了人物性格的丰富复杂性和生动性。

(二)人物内心挣扎的过程不够“延宕”。海藻在面对由小贝向宋思明投怀送抱这一过程写得过于“通顺”,作者抽空了人物内心的忏悔和赎罪意识,使海藻这个形象变得没心没肺,对宋思明的调教简直是百依百顺。当海藻碰见前男友小贝和新女友在一起时:“海藻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她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那篇被姐姐批为矫情的文章,那个女人一圈世界周游下来,回到当初爱人的家做客。那个曾经深爱自己的男人,将曾经属于自己的鱼眼睛夹给他现在的妻子。那一刻,女人如海藻般泪流满面。”⒁这种写法,写得也不够宣泄内心的矛盾,是写到了自己的失去和伤感,但是自我批判和觉醒几乎是轻描淡写的,所以海藻这个角色的刻画多少有些缺血少肉无情无义。

(三)女权主义的男权化“女性主义解构性的理论,认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由男权文化构建的;因而要反叛父权制,颠覆男权文化,反对本质主义,以实现女性的解放,然而,女性解放并不能以报复男性为手段,不是要踩倒男性让女性一枝独秀,从而形成新的性别不平等。女性主义,主张的是男性与女性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不侵犯和平共处实现性别的真正平等和谐。”⒂而《蜗居》中作者对女权男权的处理上则是非此即彼互相倾轧取代的关系。如宋思明和海藻,是女权彻底放弃和自我取消主动依附在强大的男权大树下寄生;海萍和丈夫则相反,海萍是要用一种强势的女权主义威逼男权让步,让丈夫围绕自己转,这种女权的霸性其实已经质变成一种隐性的男权。

(四)物质与精神的博弈失衡。作品中有一句俗语“通往精神的路有很多,物质是其中的一种”⒃,这句话颇具玩味的反应当下人们眼中的社会现实。我们再以《蜗居》三个男性为切入点,了解他们由去精神化投往物质怀抱的过程。宋思明为人机关算尽,自由的游走于官学商,他虽然喜欢海藻但是这种喜欢带有强大的占有欲,男权主义色彩,甚至说道只占有你的身体,你的精神可以自由飞翔。他眼中的郭海藻不过是一件任意摆设满足自己处女情结的器物,通过这件“器物”刺激他的中枢神经,让他通往所谓的精神道路。小贝则是被认为新时代细心体贴顾家好男人,但作品中把他塑造的则更要惊人的理性,对女友的背叛一再忍气吐声因为想到还有未来的房子,而发现海藻对于他无法满足合力的房子家庭时,很识相的分手再换别的女朋友。苏淳则是唠唠叨叨的激愤主义者:“如果回到我家乡,我或许早已是处长了。”这句话的基础是建立在新生活的蜗居下的假象语态,实际上是他的逃避式精神幻想。

六六的现实主义创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当下的文坛重新挖掘现实社会有了新启发。然而由于多种条件的束缚,六六的小说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和上升力度。她对现实批判的无力只是站在一种当局者的角度审视,还少一些理性和全局观。所以正如祝东力所言:“如果说《蜗居》也是现实主义,那么它只能是一种白领现实主义、市民现实主义、‘蜗居’现实主义,而绝非批判现实主义。”⒄

注释:

①仲言:《当下文学的缺失》,北京:人民日报,2004年02月24日。

②《思想界炮轰文学界》,广州:《南都周刊》,2006年05月15日。

③肖复兴:北京:《新京报》,2009年11月19日。

④陆冰:《六六婚姻家庭小说的女性形象分析》,长春:作家杂志,2011年第12期。

⑤⒀⒁⒃六六著,《蜗居》,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78页,45页,332页,336页。

⑥六六:《感谢<心术>让我度过中年危机》,杭州:青年时报,2010年8月14日

⑦李存:《从六六<心术>看社会问题的文学救赎》,太原:《名作欣赏》,2011年03期。

⑧⑨⑩六六.《心术》.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47页,28页,141页。

⑾《编剧六六:感谢《心术》让我度过中年危机》,青年时报,2010年8月14日。

⑿六六:《心术》,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年。

⒂张权生:《<蜗居>的女性主义批评》,《贵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01期。

⒄祝东力:《笔谈:<蜗居>及其时代处境》,北京:《艺术评论》,2010年第三期)。

作者简介:邢海霞,女,河南太康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标签:;  ;  ;  

六六创作谈——以《蜗居》《心术》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