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速先兆论文_李思敏,潘天宇,李志平,李秋实

导读:本文包含了失速先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轴流,先兆,风机,间距,两级,声速,轴向。

失速先兆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敏,潘天宇,李志平,李秋实[1](2017)在《圆弧槽处理机匣对影响跨声速压气机叶根失速先兆发展过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一台跨声速压气机上发现的叶根型失速先兆局部喘振,通过实验方法,探究了一种特殊设计的圆弧槽处理机匣对局部喘振型叶根失速先兆发展过程的影响。通过对比实壁机匣和圆弧槽处理机匣的实验数据,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裕度在应用处理机匣的情况下拓宽了19.88%,而总压比峰值点仅降低了0.3%,同时绝热效率基本保持不变。结果表明:(1)实壁机匣情况下,压气机失速时伴有低频的局部喘振和高频的失速团信号,而安装圆弧槽处理机匣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流量下局部喘振现象依然存在,但此时压气机仍能稳定工作,证明局部喘振的发生与叶根高负荷有关,但与叶尖的流动情况无关;(2)处理机匣的使用改善了叶尖流动情况,推迟了转子叶尖区域高频旋转失速团的发生,从而实现了对叶根型失速先兆压气机的拓稳效果,同时这也揭示了在局部喘振型失速发展过程中,由局部喘振诱导的高频、发生于叶尖的旋转失速团是压气机失速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曲耀鹏[2](2016)在《相邻动叶异常偏转对两级轴流风机失速先兆影响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通过改变动叶角度调节风机流量,使风机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在运行调整过程中,一个或多个动叶安装角度非同步调整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风机性能改变。研究动叶角度异常偏转对轴流风机失速先兆诱发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以某电站两级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为研究对象,对第二级动叶轮内出现相邻动叶角度异常偏转时轴流风机的失速过程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分析相邻动叶角度异常偏转对风机失速先兆的起始位置、表现形式及旋转失速叁维非定常演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相邻偏转角度相等的模拟结果表明:异常偏转角度对风机性能有影响,当偏转角度为-9°时,风机的安全裕度减小;偏转角度为+9°时,风机的安全裕度增加。异常偏转角度对失速起始级无影响,即均首先出现在第二级动叶轮内,但异常偏转角度改变了轴流风机的失速诱发机制,偏转角度为+9°时,流动分离区,即失速先兆首先出现在+9°异常叶片吸力面叶顶处,分离区影响范围逐渐增大,最终发展为面积较大的回流区,当回流区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会从异常叶片叶顶上脱落至后面的流道,而+9°异常叶片吸力面叶顶处会继续产生新的流动分离区和回流区,这种失速方式发展周期长,为模态波型失速;偏转角度为-9°时,首先在叶轮顶部产生周向均匀分布的小范围流动分离区,当分离区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形成面积较大的回流区,即失速先兆,这种失速方式发展迅速,符合突尖型失速先兆的特点。相邻偏转角度不同的模拟结果表明:偏转角度为+-9°(+9°异常叶片在-9°异常叶片的逆时针方向位置)和偏转角度为-+9°(+9°异常叶片在-9°异常叶片的顺时针方向位置)时,风机的安全裕度均增加,失速均首先出现在第二级动叶轮内。偏转角度为+-9°时的失速诱发机制与偏转角度均为+9°时相同,呈现模态波型失速;偏转角度为-+9°时的失速诱发机制与偏转角度均为-9°时相同,为突尖型失速。(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6-12-01)

张磊,袁威,王松岭,张倩[3](2016)在《轴向间距对两级轴流风机失速先兆的影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节流阀函数以及SSTk-ω湍流模型,对某电站两级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的非定常失稳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3种轴向间距对风机失速先兆起始位置、表现形式以及失速叁维非定常演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风机稳定运行范围随着轴向间距的缩短得到拓宽;不同轴向间距下,第二级动叶内首先出现失速先兆,且失速先兆表现形式相同,均为突尖型;轴向间距增大时,失速先兆从第二级动叶传播至第一级动叶所用时间增加;轴向间距对叶顶间隙分离涡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轴向间距较小时,分离涡主要由相邻流道的泄漏流绕过尾缘附近反向流入流道并与主流相互作用形成,轴向间距较大时分离涡的形成主要与叶顶间隙的泄漏流有关.(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张明明,李可仰,董万静[4](2016)在《周期扰动下低压压气机旋转失速先兆辩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尽早预测压气机旋转失速的发生,通过在进口施加进气周期干扰以达到识别旋转失速先兆的目的。以一台单级低速低压轴流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周数值模拟再现了压气机旋转失速现象。在旋转进气畸变扰动下,具体分析不同干扰对压气机空间模态随分岔参数变化的影响,并考察幅值灵敏度在识别失速先兆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各种进气条件下压气机一阶、二阶空间模态的幅值及其灵敏度在各自不稳定边界均表现出明显增大的现象。通过监测一阶模态幅值灵敏度的演化,在进气畸变干扰的条件下,相比均匀进口条件能够提前识别出失速先兆。(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蒋款[5](2015)在《动叶角度异常对两级轴流风机失速先兆影响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通过改变动叶角度调节风机流量,使风机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在运行调整过程中,一个或多个动叶安装角度非同步调整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风机性能曲线改变。研究动叶角度异常偏转对轴流风机失速先兆诱发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以某电站两级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第一级和第二级动叶中存在单个动叶角度异常偏转时轴流风机的失速过程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分析单个动叶角度异常偏转对风机失速先兆的起始位置、表现形式及旋转失速叁维非定常演化过程的影响机制。模拟结果表明:首先,第一、二级动叶轮中单动叶异常偏转均导致风机提前进入旋转失速,即异常偏转叶片的存在使得风机稳定运行范围减小。当异常偏转动叶位于第二级动叶轮时,正向偏转角度对风机稳定范围的影响大于负向偏转角度,而异常偏转动叶位于第一级动叶轮时,较大异常偏转角度的影响大于小的偏转角度。其次,单个异常偏转动叶在两级动叶轮中的位置对失速起始级无影响,即均首先出现在第二级动叶轮内,且存在单个动叶角度异常偏转与动叶角度同步调整时轴流风机的失速诱发机制相同,均为突尖型失速。最后,异常偏转叶片存在于不同动叶轮中导致非定常失速演化过程不同,即异常偏转叶片的存在使得第一、二级动叶轮中失速先兆、失速团的旋转速度分别不同,且在两级动叶轮中由失速先兆演化为失速团的叁维非定常演化特征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5-12-01)

袁威[6](2015)在《轴向间距对两级轴流风机失速先兆影响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轴流风机是电站重要的辅助设备,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电站的安全与经济运行。风机在小流量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旋转失速、喘振等失稳现象,影响风机的安全运行。轴向间距作为风机重要的结构参数,研究其对失速先兆诱发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基于节流阀模型,对某电站两级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的非定常失速过程进行了叁维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轴向间距下风机失速先兆的起始位置、表现形式及叁维非定常失速演化过程,并进一步揭示轴向间距对失速先兆诱发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风机稳定运行范围随着轴向间距的缩小得到拓宽;不同轴向间距下,失速先兆均在第二级动叶轮内首先出现,且失速先兆表现形式相同,均为突尖型。轴向间距增大时,失速先兆从第二级动叶传播至第一级动叶时间变长;研究发现轴向间距对叶顶间隙分离涡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轴向间距较小时,分离涡主要由相邻流道的泄漏流绕过尾缘附近反向流入流道并与主流相互作用形成。轴向间距较大时分离涡的形成主要与叶顶间隙的泄漏流有关。本文对单级轴流风机的失速先兆诱发机理及气动噪声特性展开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叶顶间隙泄漏流沿压力面向吸力面流出,与主流相互掺杂作用,在流道内产生叁维泄漏涡,泄漏涡逐渐增大,并沿径向和周向移动,这与两级轴流风机大间距下形成失速先兆方式相同;风机稳定运行时声压随时间规律性波动,风机内噪声主要是基频噪声。进入失速发展段,低频段离散噪声增加,该频段噪声以具有离散峰值特征的旋转噪声为主。(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5-12-01)

孙晓峰,孙大坤[7](2015)在《失速先兆抑制型机匣处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高负荷航空发动机推重比的不断提高,风扇/压气机流动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而机匣处理是目前最有效的扩稳技术措施之一。首先回顾了机匣处理扩稳设计的研究历程和所面临的技术困难,进而阐述了失速先兆抑制型(SPS)机匣处理的研究思路和基本原理。基于所发展的SPS机匣处理理论设计模型,针对亚声速风扇和跨声速压气机进行了扩稳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可以使亚声速风扇TA36和跨声速压气机J69Stage的流量裕度分别提高7.6%和6.8%。然后通过实验验证了SPS机匣处理的有效性,亚声速风扇TA36和跨声速压气机J69Stage流量裕度分别提高5.5%和9.3%,综合失速裕度均能够达到12%以上。同时,SPS机匣处理在小穿孔率大背腔情况下能够保持压气机原有的压升特性、峰值效率以及叶片径向负荷分布。最后,通过对失速先兆演化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SPS机匣处理基于波涡相互作用改变了动力系统的阻抗边界条件,抑制了流场中的失速先兆的非线性放大,从而抑制旋转失速的发生。SPS机匣处理扩稳技术明显有别于传统机匣处理力图改变压气机尖区流动结构的扩稳思路,也完全不同于主动控制技术对消失速先兆波的研究策略,该技术为风扇/压气机流动稳定性控制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技术途径。(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黎琨,单晓明,吴伟力,姚峥嵘[8](2015)在《某型压气机失速先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气机失速时,其流场压力信号会发生变化,这种压力信号的特征频率固定在某一频率范围内。利用小波多分辨分析方法,提取包含特征频率的细节信号,并对该细节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稳定工作状态及失速状态信号的方差范围,由此确定滤波的阈值。通过阈值滤波,可以确定失速先兆信号及其出现的时刻。分析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5年07期)

王锐[9](2014)在《动叶角度对轴流风机失速先兆影响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大,锅炉送、引风机和一次风机多采用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轴流风机在小流量区会出现失速、喘振等非定常流动现象,引起流动恶化、噪声增大及叶片断裂。研究不同动叶角度下轴流风机的失速先兆诱发机制,对失速的主动控制及风机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电厂两级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风机的级数、动叶角度对风机失速先兆的起始位置、表现形式以及失速叁维非定常演化过程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动叶角度为3°时的两级风机在59.5 m3/s时发生旋转失速,失速先兆首先起始于第二级动叶叶顶区域,随后于第一级叶轮内也产生了失速先兆。两级动叶轮的交互作用使得两级先兆最终同步发展为完整的失速团,两级内出现的先兆转速为75%转子转速,失速团转速为55%转子转速,叶轮内产生了突尖型失速先兆。单级风机的模拟结果表明:风机在55.38 m3/s流量下发生旋转失速,先兆同样起始于叶顶区域,先兆在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区域出现。3个先兆区出现存在先后顺序,最终在叶轮内形成3个旋转速度相同的成熟失速团,先兆表现形式为突尖型失速先兆。对不同动叶角度下风机内旋转失速现象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0°和9°两个动叶角度下,失速裕度最大,这也是风机工作区间选定在0°~13.5°的一个重要原因。动叶角度从27°到-18°的变化过程中,各动叶角度下对应的失速压力值依次减小,这与样本中的喘振曲线的压力变化规律一致。在27°动叶角度下,风机内出现的模态波型失速先兆主要是由靠近吸力面的回流诱发的,先兆起始于叶顶靠近吸力面附近,随着流场演化,失速先兆沿着叶顶流道由吸力面向压力面和沿流道由叶顶向叶根两个方向逐渐发展至成熟失速团。而在其他的5个动叶角度下,风机内出现的突尖型失速先兆主要是由叶顶间隙泄漏流诱发的,流场的不稳定流动起始于叶顶间隙区域,随后先兆向相邻流道的叶顶区域逐渐发展,最终在叶轮内形成一个占据了50%流道的失速团随叶轮稳定旋转。(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4-12-01)

李继超,童志庭,聂超群,林峰[10](2013)在《基于互相关分析的前失速先兆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轴流压气机流动失稳控制中的反馈信号,采用互相关分析方法对前失速先兆信号进行了检测。通过在机匣壁面周向对称布置的动态传感器对压力信号进行检测分析,并在单转子低速轴流压气机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分析了不同流量工况时,对称布置动态传感器压力信号互相关系数的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前失速先兆与叶顶间隙泄漏涡非定常性进行了关联性研究;同时也分析了采用叶顶喷气作为控制手段之后,机匣壁面对称布置传感器动态压力信号的互相关系数随着喷气量增加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互相关检测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及时地检测到壁面压力锯齿波的破坏程度,有利于提高控制器的响应速度,留给作动机构充足的反应时间。而且叶顶喷气作为控制手段能够提高对称布置传感器动态压力信号的互相关系数,从而实现拓宽稳定裕度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失速先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通过改变动叶角度调节风机流量,使风机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在运行调整过程中,一个或多个动叶安装角度非同步调整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风机性能改变。研究动叶角度异常偏转对轴流风机失速先兆诱发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以某电站两级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为研究对象,对第二级动叶轮内出现相邻动叶角度异常偏转时轴流风机的失速过程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分析相邻动叶角度异常偏转对风机失速先兆的起始位置、表现形式及旋转失速叁维非定常演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相邻偏转角度相等的模拟结果表明:异常偏转角度对风机性能有影响,当偏转角度为-9°时,风机的安全裕度减小;偏转角度为+9°时,风机的安全裕度增加。异常偏转角度对失速起始级无影响,即均首先出现在第二级动叶轮内,但异常偏转角度改变了轴流风机的失速诱发机制,偏转角度为+9°时,流动分离区,即失速先兆首先出现在+9°异常叶片吸力面叶顶处,分离区影响范围逐渐增大,最终发展为面积较大的回流区,当回流区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会从异常叶片叶顶上脱落至后面的流道,而+9°异常叶片吸力面叶顶处会继续产生新的流动分离区和回流区,这种失速方式发展周期长,为模态波型失速;偏转角度为-9°时,首先在叶轮顶部产生周向均匀分布的小范围流动分离区,当分离区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形成面积较大的回流区,即失速先兆,这种失速方式发展迅速,符合突尖型失速先兆的特点。相邻偏转角度不同的模拟结果表明:偏转角度为+-9°(+9°异常叶片在-9°异常叶片的逆时针方向位置)和偏转角度为-+9°(+9°异常叶片在-9°异常叶片的顺时针方向位置)时,风机的安全裕度均增加,失速均首先出现在第二级动叶轮内。偏转角度为+-9°时的失速诱发机制与偏转角度均为+9°时相同,呈现模态波型失速;偏转角度为-+9°时的失速诱发机制与偏转角度均为-9°时相同,为突尖型失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失速先兆论文参考文献

[1].李思敏,潘天宇,李志平,李秋实.圆弧槽处理机匣对影响跨声速压气机叶根失速先兆发展过程的实验研究[J].推进技术.2017

[2].曲耀鹏.相邻动叶异常偏转对两级轴流风机失速先兆影响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

[3].张磊,袁威,王松岭,张倩.轴向间距对两级轴流风机失速先兆的影响机制[J].动力工程学报.2016

[4].张明明,李可仰,董万静.周期扰动下低压压气机旋转失速先兆辩识[J].推进技术.2016

[5].蒋款.动叶角度异常对两级轴流风机失速先兆影响的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6].袁威.轴向间距对两级轴流风机失速先兆影响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7].孙晓峰,孙大坤.失速先兆抑制型机匣处理研究进展[J].航空学报.2015

[8].黎琨,单晓明,吴伟力,姚峥嵘.某型压气机失速先兆研究[J].测控技术.2015

[9].王锐.动叶角度对轴流风机失速先兆影响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10].李继超,童志庭,聂超群,林峰.基于互相关分析的前失速先兆检测分析[J].航空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3失速先兆发展过程Fig.3De...小波捕捉失速先兆的例子现在我...可知,在失速先兆出现即失速开...1.11周向槽机厘在不同失速先兆1.7时顶泄漏流与主流在突尖失速先1.6进口导叶安装角对C106低速压气...

标签:;  ;  ;  ;  ;  ;  ;  

失速先兆论文_李思敏,潘天宇,李志平,李秋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