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预报论文_李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预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采空区,自然,指标体系,浓度,气体,细砂,温度。

早期预报论文文献综述

李楠[1](2018)在《古城矿综采放顶煤采空区自然发火机理及早期预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煤矿所开采煤层有75%属于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煤层自燃火灾给矿井带来巨大损失,甚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针对自然发火的机理和特点,必须树立广义防灭火理念,构筑预测、预防、预报和火灾应急处理四位一体的预防体系。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山东省东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古城煤矿的综采放顶煤自然发火规律及其预测预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对采集的煤样进行自燃倾向性鉴定,鉴定结果为2108工作面煤样的吸氧量为0.78cm~3/g,属于I类自燃危险性,容易自然发火。(2)根据氧化升温实验结果,古城矿3#煤层可以选用CO作为自然发火指标气体,在高温可以辅以C_2H_4作为参考,一般出现C_2H_4时表明温度已达到燃点。(3)根据氧化升温实验结果,按照氧的绝热氧化模型计算出2108工作面最短自然发火期为36天。(4)将光纤光栅温度观测技术引入到煤矿井下的采空区温度观测中。根据采空区温度及气体浓度观测结果,划分出2108工作面采空区可能自燃带范围:进风侧深度大概45~130m;工作面深度中部在45~190 m左右;回风侧深度在30~100 m之间。(5)通过对综放采空区自然发火与地应力分布关系分析研究,得出综放采空区是否自燃与工作面的推进速度有直接关系。通过采空区气体和温度观测结果表明,工作面按照目前的生产条件(推进速度平均每天3m)和防火措施进行生产,采空区不会出现自然着火。研究成果为古城煤矿3#煤层工作面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保障,使古城煤矿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古城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了技术保障作用。(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8-06-01)

史金玉[2](2017)在《冰雹云的早期识别与冰雹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冰雹是一种由强对流引起的气象灾害,具有生成速度快、生命周期短等鲜明特点。冰雹的这些特点给冰雹云的识别与冰雹预报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目前,气象预报员大多利用气象雷达产品进行冰雹识别、追踪及预报工作。本文进行的主要工作如下:1、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处理,得到叁维格点数据。2、从对流回波单体的高、强、悬叁个角度构造出反映冰雹云早期特点的10个特征,用以间接刻画云体内上升气流的旺盛程度、水成物粒子的冰水密度、尺度及体量。经过特征分析及转化,得到二维综合特征,即体量综合特征(VMCF)和高度-梯度综合特征(HGCF),将冰雹单体的两维综合特征按照时间顺序连接起来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两维综合特征在早期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跃增规律。3、基于冰雹样本两维综合特征的跃增现象,以强降水为负样本,构建决策树模型,得到冰雹云早期识别模型。4、对五例降雹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共性得到降雹超级单体冰雹预报方法。首先,根据二维综合特征的跃增现象确定冰雹早期;然后,关注流场信息,若有中层径向辐合或中气旋出现,同时悬垂结构出现并特征逐渐清晰,则判断此时普通冰雹单体已演变为降雹超级单体,并预测半小时后形成降雹。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提出了一种冰雹识别方法。此方法可在冰雹云出现早期识别出冰雹单体,同时实现了降雹超级单体风暴的冰雹预报,为基于气象雷达的强对流天气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1-01)

杨俊义[3](2017)在《柠条塔矿采空区水浸煤自燃特性参数及早期预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柠条塔煤矿属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经过回采后的上部煤层的采空区存在大量积水,对下部煤层开采前,需要对上部煤层采空区进行探放水,在排放水过程中若漏风供氧量较大,易造成上部采空区水浸浮煤自燃,严重地威胁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因此,研究柠条塔矿采空区水浸煤自燃早期预报技术对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柠条塔2-2水浸煤为研究对象,通过煤程序升温实验和大型自然发火实验,着重对煤自燃过程中的特征温度、气体浓度等特性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最易造成煤样自燃的含水率的煤样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柠条塔矿煤自然发火早期预报指标,并建立了煤自然发火分级预警体系;根据本文研究获得的水浸煤自燃极限参数,结合矿井采空区煤自燃叁带范围,确定了采空区温度和气体监测测点的布置方案;利用光纤测温系统和束管监测系对采空区温度和气体进行实时监测,结合预报指标对采空区自然发火状况进行了早期预报。主要结论有:(1)通过程序升温实验,确定了不同含水率煤样自燃过程中温度和气体等特性参数。不同含水率的煤样升温过程产生的CO、CO2等气体浓度与煤温总体呈指数规律变化;C2H4与C2H6气体均在煤温升到70℃左右才出现,两种气体产生量随煤温也大致呈规指数规律变化;含水率13.67%的煤样最易导致煤自然发火。(2)基于煤自燃指标气体的选取原则,先对煤自燃过程中的气体指标进行了定性分析,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定量分析确定了柠条塔水浸煤自燃早期预报的气体指标。将低温阶段水浸煤自燃分为叁个阶段,指标气体为CO和C2H4,并以指标气体和与煤温相对应的气体浓度作为指标建立了煤自然发火分级预警体系。(3)依据煤自然发火实验所得到的极限参数及矿井叁带划分资料,确定了柠条塔矿N1116采空区煤自然发火动态监测方案;利用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和束管监测系统同时测得温度数据和气体数据,并与本文确定的早期预报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与实际相符,初步验证了早期预报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陈圣磊,梁建林,王恩慈[4](2017)在《气体分析法早期预测预报煤炭自然发火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盘道煤矿煤层为容易自燃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受采空区、煤柱等区域自然发火的影响,严重威胁着该矿的安全生产。论文分析了该矿自然发火标志气体的确定和评价标准,采用束管取样监测系统的测点布置和利用煤矿专用气相色谱仪对煤层自然发火高危地点进行气体分析,从而达到对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本文来源于《山东煤炭科技》期刊2017年02期)

翟小伟,马腾,王凯,于志金,刘永山[5](2017)在《金凤矿011805工作面煤自燃早期预报指标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金凤矿011805工作面缺乏科学的煤自燃早期预报指标问题,运用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对金凤矿煤样进行煤自燃相似模拟实验,得到煤自燃过程中CO浓度及产生率规律,并结合011805工作面实际条件和采空区"叁带"分布参数,采用工作面上隅角CO浓度安全指标计算模型,给出了011805工作面煤自燃早期预报定量指标。结合011805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上隅角CO浓度实测结果,验证了CO浓度安全指标能够满足011805工作面煤自燃早期预报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7年01期)

陈晓坤,于志金[6](2016)在《煤自燃早期预报指标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到出实用性和可靠性更强的现场煤自燃早期预报方法,选取鸳鸯湖矿区典型煤样,通过煤自然发火试验获得了煤自燃过程主要指标气体的产生规律与特征参数,确定了以CO、C2H4作为主要的早期预报指标。结合CO的主要来源和工作面干扰气体浓度的因素,提出了上隅角CO浓度理论模型,并计算得出了体积分数为0.04%的极限指标,来预报采空区遗煤的氧化程度。基于鸳鸯湖矿区典型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CO浓度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上隅角CO浓度动态波动的主要原因以及与灌浆、注氮、提高推进度等防治措施的关联性。同时验证了建立的极限预报指标体系能够满足煤自燃早期预报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10期)

张峻铭,霍宇翔,戴敬洲[7](2015)在《隧道特细砂充填型溶洞的早期识别及其超前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溶洞是岩溶地区常见的不良地质,而隧道工程中往往由于前期勘察设计的局限性,使得施工人员对于溶洞类型和规模认识不够充分,导致工期延误且威胁施工安全。以川南某典型岩溶隧道工程为依托,在综合勘察资料和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隧址区内地层岩性、岩溶发育体系以及溶洞填充物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物探等超前预报技术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溶洞充填物的主要来源为古暗河流动所携带的特细砂粒;2溶洞早期识别应包括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地表地质复查、岩溶发育统计、掌子面地质素描四个部分;3利用GSSI SIR-3000型地质雷达对溶洞进行探测并与开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特细砂型填充物的地质雷达响应特征主要为:雷达反射波的同相轴呈双曲线型扭曲,且振幅增强,频率降低,相位变化先负后正,主频值为27 MHz。该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本文来源于《甘肃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5年12期)

代艳强[8](2015)在《浅析布尔台煤矿自燃早期预报指标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采自布尔台煤矿22104综采工作面的煤样进行了升温氧化实验,确定标志性气体并对指标气体进行分析,建立了布尔台煤矿采空区自燃早期预报指标体系。(本文来源于《陕西煤炭》期刊2015年05期)

赵晓明,王俊峰[9](2015)在《沙坪煤矿煤炭自燃早期预测预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沙坪煤矿10#煤层煤样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煤样基础参数测试,建立煤层自燃预测预报技术体系基础数据。利用程序升温氧化实验考察煤样在不同温度下气体产物的生成变化规律,优选出各煤层煤样自燃发火标志气体,并确定煤自燃过程中耗氧速率、CO产生速率、CO2产生速率、临界温度、动力学参数,形成体系并指导现场煤炭自燃早期预测预报工作。(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5年10期)

王泉,郑东健,范振东,冯树荣,肖峰[10](2015)在《基于PCA-SVR模型的大坝裂缝早期预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支持向量机拟合模型(SVR)可用于大坝裂缝预报,但自变量间的多重相关性和输入变量的高维数对支持向量机拟合模型的精度影响较大。基于大坝裂缝开合度理论,利用主成份分析法(PCA)提取原样本信息缩减后的主成分作为SVR模型的输入量,构建了大坝裂缝开合度的早期预报PCA-SVR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某大坝监控资料的分析中,与传统回归模型相比,PCA-SVR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和运算效率,并可提前预报裂缝开合度信息,能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5年05期)

早期预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冰雹是一种由强对流引起的气象灾害,具有生成速度快、生命周期短等鲜明特点。冰雹的这些特点给冰雹云的识别与冰雹预报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目前,气象预报员大多利用气象雷达产品进行冰雹识别、追踪及预报工作。本文进行的主要工作如下:1、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处理,得到叁维格点数据。2、从对流回波单体的高、强、悬叁个角度构造出反映冰雹云早期特点的10个特征,用以间接刻画云体内上升气流的旺盛程度、水成物粒子的冰水密度、尺度及体量。经过特征分析及转化,得到二维综合特征,即体量综合特征(VMCF)和高度-梯度综合特征(HGCF),将冰雹单体的两维综合特征按照时间顺序连接起来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两维综合特征在早期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跃增规律。3、基于冰雹样本两维综合特征的跃增现象,以强降水为负样本,构建决策树模型,得到冰雹云早期识别模型。4、对五例降雹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共性得到降雹超级单体冰雹预报方法。首先,根据二维综合特征的跃增现象确定冰雹早期;然后,关注流场信息,若有中层径向辐合或中气旋出现,同时悬垂结构出现并特征逐渐清晰,则判断此时普通冰雹单体已演变为降雹超级单体,并预测半小时后形成降雹。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提出了一种冰雹识别方法。此方法可在冰雹云出现早期识别出冰雹单体,同时实现了降雹超级单体风暴的冰雹预报,为基于气象雷达的强对流天气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预报论文参考文献

[1].李楠.古城矿综采放顶煤采空区自然发火机理及早期预报技术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2].史金玉.冰雹云的早期识别与冰雹预报[D].天津大学.2017

[3].杨俊义.柠条塔矿采空区水浸煤自燃特性参数及早期预报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

[4].陈圣磊,梁建林,王恩慈.气体分析法早期预测预报煤炭自然发火技术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7

[5].翟小伟,马腾,王凯,于志金,刘永山.金凤矿011805工作面煤自燃早期预报指标的研究及应用[J].煤矿安全.2017

[6].陈晓坤,于志金.煤自燃早期预报指标的研究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6

[7].张峻铭,霍宇翔,戴敬洲.隧道特细砂充填型溶洞的早期识别及其超前预报[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5

[8].代艳强.浅析布尔台煤矿自燃早期预报指标体系[J].陕西煤炭.2015

[9].赵晓明,王俊峰.沙坪煤矿煤炭自燃早期预测预报技术研究[J].煤炭技术.2015

[10].王泉,郑东健,范振东,冯树荣,肖峰.基于PCA-SVR模型的大坝裂缝早期预报研究[J].人民长江.2015

论文知识图

膨胀土边坡稳定早期预报系统“...这种传感器技术记录振动,早期预报南海热带气旋移动路径早期预报图特征量在颤振建立过程中的变化首采综放面气体监测点布置示意图轮对剥离故障(下转第58页)

标签:;  ;  ;  ;  ;  ;  ;  

早期预报论文_李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