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波斯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波斯文学,鲁斯塔姆,苏赫拉布,抒情诗人,王书,文学创作,古典文学,邢秉顺,莫拉维,哈亚姆
波斯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波斯文学新经典》一文中研究指出菲尔多西 推荐人:于桂丽作家简介:菲尔多西,公元940-1020年,与萨迪、哈菲兹和莫拉维一起,被誉为“波斯诗坛四柱”。他精心创作的民族史诗《王书》,传遍了伊朗和伊斯兰国家,乃至整个世界。1934年,中国《文学》杂志详细介绍了菲尔多西及其《王书(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1-07)
穆宏燕[2](2018)在《是“木偶”还是“棋子”?——从波斯文学翻译实例看文学翻译中的隐含政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玛尔·海亚姆的四行诗是在伊朗之外拥有最多译本的波斯语诗集,其中一首描写"木偶演义"的四行诗,在翻译中或被篡改为"弈棋诗",或被译为表达"木偶被摆布"的无奈,或被彻底改写,在不同译者的译文中皆呈现出不同的潜在政治文化底色。以小见大,文学翻译作为一种主观的、带有强烈自觉意识的文化行为,其中隐含着浓厚的政治文化因素。译者对待被翻译作品的态度,既蕴含着译者自在的传统文化所熏陶出来的审美趣味,也蕴含着译者自在的政治文化所染上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文学翻译在一定层面上来说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状况和强弱实力的体现。(本文来源于《东方丛刊》期刊2018年02期)
穆宏燕[3](2017)在《波斯文学翻译与研究在中国》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朗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长期的深厚文化积淀使得其文学十分繁荣,波斯(伊朗)文学一直是我国东方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20世纪初我国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浪潮中,波斯文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欧玛尔·海亚姆(1048—1122)的四行诗一首,最早由胡适译自英语(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7-08-23)
张雨轩[4](2016)在《波斯文学研究在中国(1919—2014)》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波斯文学研究起始于民国时期。“五四”以后对波斯诗歌翻译的讨论以及对波斯民间故事的分析,是波斯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先声。新中国时期,波斯文学研究被纳入学术研究事业,它在实践或历时层面可以分为叁个阶段,在理论或共时层面可以划分为外国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两种形态。(本文来源于《长安学术》期刊2016年02期)
姑丽娜尔·吾甫力,米克拉吉·阿不来提,王媛[5](2016)在《中国与阿拉伯—波斯文学关系的见证——麦吉侬形象迁移及其在维吾尔文学中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地域和文化原因,维吾尔族文学和中西亚各民族文学渊源颇深,形成了文学作品及人物形象迁移的现象。其中,阿拉伯民间口头文学中的麦吉侬形象,经波斯诗人内扎米改写成爱情叙事长诗(达斯坦)《莱丽与麦吉侬》,伴随伊斯兰教的传播进入新疆和维吾尔文学。维吾尔文学中有《莱丽与麦吉侬》的众多变体,麦吉侬成为维吾尔书写文学、民间口头文学以及民间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人物形象。对麦吉侬形象民族化和地域化变迁过程进行研究具有典型范例价值,一方面有助于推进中国与阿拉伯—波斯文学关系研究、中国与中亚文学关系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来自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伊斯兰文化的事实依据,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对话交往提供经验参照。(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文学》期刊2016年03期)
吐尔逊·库尔班[6](2015)在《“丝绸之路”上的波斯文学与突厥语族诸民族文学交流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地处丝绸之路十字路口这一独特的地理特点,维吾尔等突厥语族诸民族文学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在阿拉伯一波斯文化中,波斯人在文化和文学方面占据着突出而重要的地位,并对突厥语族诸民族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维吾尔等突厥语族诸民族在喀喇汗王朝(850-1212)时期,通过波斯人的影响皈依了伊斯兰教。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突厥语族诸民族人民在思想意识的各个方面逐步实现(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李丹[7](2012)在《从波斯文学中的儒道精神内涵看文化的相似与沟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世纪波斯两位作家海亚姆与萨迪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儒道思想的影子。这种文化相似性的出现不是偶然,个体思维发展的共同之路、现实政治的被动引导以及两国文化的客观交流等,均导致了文化相似的必然性。这种文化相似性也是全球文化共通、人类文明共享的前提。(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2年03期)
王向远[8](2009)在《试论波斯文学的民族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与概括各民族文学及各国文学的特性,应该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基本单元、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进行宏观的比较研究。在宏观比较文学的视阈中,可以概括出波斯(伊朗)传统文学的叁个文化特性。第一,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国际政治环境,造就了无与伦比的"诗人之邦";第二,波斯文学整体渗透于祆教的"善恶二元"观念及"泛伊朗主义"之中;第叁,介乎东西方、南北方相交叉的"十字路"位置,使波斯文学形成了"四方交汇"的"介在性"或"间性"特征。(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黄慧[9](2006)在《阿拔斯前期波斯文学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阿拉伯半岛的居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居住在荒凉环境中的贝都因人常常运用一些合乎节奏韵律的自然元素——例如月亮的出现,沙丘的运动和骆驼行走等进行文学创作。 伊斯兰征服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阿拉伯文学仍旧保持着纯正的阿拉伯特色。虽然在倭马亚时期也有小规模的翻译运动,但翻译运动的影响和王朝对外来文化的吸收都是有限的,因此倭马亚王朝的阿拉伯性较伊斯兰性更为显着。 随着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阿拔斯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呈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繁荣。阿拔斯王朝在军事、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沿袭了大量波斯萨珊帝国的传统。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由哈里发实行独裁统治,建立了以宰相为首的行政内阁、司法系统和军队,以及较完备的地方制度。经济上,国家财政收入巨大,日益富庶。王朝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伊斯兰教成为东西方各民族共同信仰的宗教,阿拉伯语得到普及,阿拉伯人与外族人的民族大融合出现。随着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生活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本文以阿拔斯前期(本文界定为公元749—868年)的阿拉伯文学为研究对象,探讨波斯文学对其产生的影响。这一时期承前启后,一方面,倭马亚时期的文化运动仍在延续;另一方面,改朝换代的新气象使阿拉伯文化进入了空前发展的时期。皈依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逐渐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在各领域的作用不断显现。波斯裔穆斯林发起了保存波斯萨珊文化的运动,翻译运动也在这一时期深入发展,大量波斯文献被翻译成阿拉伯语,这客观上滋养了阿拉伯文学,丰富了阿拉伯文学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文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创新的倾向。从内容上看,波斯文学中的历史题材类和道德说教类文学作品对阿拉伯文学的启发作用最大,这两个门类对于阿拉伯文学而言是全新的。从形式和体裁上看,波斯的逍遥派诗歌和华丽的散文写作风格对阿拔斯前期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波斯文学得以在新兴的伊斯兰帝国传播并对传统的阿拉伯文学产生影响应归功于大批杰出的波斯籍学者不懈的努力。 本文分叁个章节分别论述了阿拔斯前期的社会文化背景、阿拔斯前期波斯文学对阿拉伯文学内容的影响以及阿拔斯前期波斯文学对阿拉伯语言、文学形式、体裁及艺术风格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06-04-01)
丁淑红[10](2005)在《辐射与吸纳——考察“莱拉和马杰侬”的故事在阿拉伯文学和波斯文学中的不同境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探析“莱拉和马杰侬”故事的来源入手,考察其在阿拉伯文学和波斯文学中截然相反的境遇:边缘地位和中心地位,隐性存在和显性存在,力求剖析这一文学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利用这一故事母题创作传世之作的集大成者中世纪波斯叙事诗人尼扎米和现代埃及剧作家邵基所采用的文体及其文本的艺术特色。(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2005年05期)
波斯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欧玛尔·海亚姆的四行诗是在伊朗之外拥有最多译本的波斯语诗集,其中一首描写"木偶演义"的四行诗,在翻译中或被篡改为"弈棋诗",或被译为表达"木偶被摆布"的无奈,或被彻底改写,在不同译者的译文中皆呈现出不同的潜在政治文化底色。以小见大,文学翻译作为一种主观的、带有强烈自觉意识的文化行为,其中隐含着浓厚的政治文化因素。译者对待被翻译作品的态度,既蕴含着译者自在的传统文化所熏陶出来的审美趣味,也蕴含着译者自在的政治文化所染上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文学翻译在一定层面上来说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状况和强弱实力的体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斯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波斯文学新经典[N].文艺报.2019
[2].穆宏燕.是“木偶”还是“棋子”?——从波斯文学翻译实例看文学翻译中的隐含政治性[J].东方丛刊.2018
[3].穆宏燕.波斯文学翻译与研究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7
[4].张雨轩.波斯文学研究在中国(1919—2014)[J].长安学术.2016
[5].姑丽娜尔·吾甫力,米克拉吉·阿不来提,王媛.中国与阿拉伯—波斯文学关系的见证——麦吉侬形象迁移及其在维吾尔文学中的演变[J].中国比较文学.2016
[6].吐尔逊·库尔班.“丝绸之路”上的波斯文学与突厥语族诸民族文学交流关系[J].民族文学研究.2015
[7].李丹.从波斯文学中的儒道精神内涵看文化的相似与沟通[J].学理论.2012
[8].王向远.试论波斯文学的民族特性[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9].黄慧.阿拔斯前期波斯文学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10].丁淑红.辐射与吸纳——考察“莱拉和马杰侬”的故事在阿拉伯文学和波斯文学中的不同境遇[J].外国文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