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业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窑业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窑业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河津,陶瓷,瓷窑,瓷器,技术,遗址,宋元。

窑业技术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阮富春[1](2019)在《河津窑与宋元窑业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山西河津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阮富春报道:10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古陶瓷学会、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津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古陶瓷学会2019年年会暨河津窑与宋元窑业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山西省河津市召开。百余位海内外古陶瓷研究学者专家参加会议。由(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9-10-25)

李壮国,史甜甜[2](2019)在《文化赋能,古耿大地焕发新活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秋风景如画,十月天高云淡。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时刻,河津市于10月17日至21日成功举办了中国古陶瓷学会2019年年会暨河津窑与宋元窑业技术交流学术研讨会、灰陶琉璃技艺高峰论坛活动。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古陶瓷学术领域(本文来源于《运城日报》期刊2019-10-23)

董战轩,史耀琪[3](2019)在《中国古陶瓷学会2019年年会在河津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董战轩 通讯员 史耀琪)10月18日至19日,中国古陶瓷学会2019年年会暨河津窑与宋元窑业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河津市举办。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省政协原副主席姜新文,省文物局副局长赵曙光,中国陶瓷学会名誉会长王莉英,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孙新民(本文来源于《运城日报》期刊2019-10-21)

李怡然[4](2018)在《繁昌窑青白瓷窑业技术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五代至宋是中国南方龙窑的大流行和南北窑业技术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繁昌窑正是在此时期兴起、成长、繁荣又迅速衰落的一个专烧青白瓷的窑场。作为一个鲜见文献记载又较晚发现的青白瓷窑场,一直以来都没有关于繁昌窑窑业技术的系统性研究和分析。第一章通过对繁昌窑窑炉和作坊遗址等的实地调查和发掘,基于考古类型学和地层学方法对繁昌窑窑址遗物进行分类分期,在分期的基础上,通过考古发现,结合古代尤其是唐宋时期文献资料以及科技考古的物化分析等手段分析其窑业技术面貌,揭示各时期窑业技术与器物在特征上的对应性。第二章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对繁昌窑与相关窑场的窑业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按照窑炉、窑具、胎釉到器物造型由核心至表层的顺序进行研究,为探究繁昌窑窑业技术交流情况提供依据。第叁章纵向上梳理五代至北宋繁昌窑自身窑业技术发展演变的脉络、原因,横向上进一步探析繁昌窑窑业技术源流、与其它地区的窑业技术交流情况及不同地区对繁昌窑窑业技术不同程度的影响,揭示窑业技术交流的多元性、流动性和层次性特征。总结来看,繁昌窑窑业技术是在自身自然资源的孕育中,在南北方文化的渗透与冲击下生成并发展起来的,它从皖南青瓷窑场间接学习到越窑的技术以及接受南下的北方窑工的直接指导,并在其中后期沿长江至湘江水路过漓江、西江至广州,沿途辐射至青山窑、景德镇窑、桂平窑、潮州窑等其它窑场。(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5-01)

许学锋[5](2018)在《科鑫窑业的黑马思维——访佛山市科鑫窑业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志龙》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窑炉是一个相当大的行业,里面藏龙卧虎高手如林。有人把活跃在大佛山产区的众多窑业公司归为四大派系,想来也未必全面准确,但是其中之一的带着华窑集团色彩的黄冈系,无疑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两个月前在尹博士举办的一个活动上,遇见一位老朋友是源自湖北黄冈的窑炉界前辈。谈及记者新近走访科鑫窑业总经理付志龙的所见所闻,这位前辈不禁竖起大姆指(本文来源于《佛山陶瓷》期刊2018年03期)

铁元神[6](2017)在《湘南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业技术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入宋以后,湖南与广西地区的制瓷业发展迅速,繁盛一时。逐渐在湘南和桂北地区形成了多个制瓷窑场密集区。由于受技术传统、制瓷原料等因素的影响,青瓷成为湘南桂北地区宋代瓷窑中所生产的最为普遍的产品。本文以湘南桂北地区经过系统调查或发掘的青瓷窑为研究对象,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法及对比研究法,对湘南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业技术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探讨湘南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业技术的源流及湘南与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业技术的交流历程。同时,也对促成两地宋代青瓷窑业技术交流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回顾学界对湘南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业技术的相关研究,并对文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包括时空范围、自然地理环境、概念界定等问题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主要对湘南和桂北地区已做过系统考古调查或发掘的宋代青瓷窑进行了梳理,并概括了湘南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遗存的分布特点。第叁部分: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将湘南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中与烧成技术和装烧技术相关的窑炉和窑具进行分类。根据各瓷窑出土窑具的特点,对湘南和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装烧工艺的特点进行了归纳。第四部分:运用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对湘南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业技术与宋以前青瓷窑业技术进行纵向比较。认为湘南地区宋代青瓷窑业技术直接继承了湘南晚唐至五代时期的瓷业技术。而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业技术与桂北宋以前青瓷窑业技术之间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第五部分:运用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对湘南和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业技术进行横向比较研究,认为桂北地区北宋青瓷窑业技术直接由湘南地区传播而来。但是到了北宋晚期,桂北地区青瓷窑进行了窑业技术的改良,技术显得更加先进。南宋时期,湘南和桂北地区出现了与北宋青瓷窑业技术泾渭分明的新技术,这种新技术的出现应该与南宋时期北方窑工的参与生产有关。第六部分:根据瓷窑窑系划分原则,将湘南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划分为衡州窑系、衡山窑系、严关窑系叁大地方窑系。并总结每个窑系的空间分布范围及窑业技术特点。结语部分,对文章研究内容和观点进行归纳总结。(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张勇盛[7](2016)在《北朝时期窑业技术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朝时期的瓷器生产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窑址主要分布在以安阳为中心的相州地区、以徐州为中心的徐兖地区和以淄博为中心的青齐地区。通过对窑炉和窑具的全面分析可知,徐兖地区的窑业技术受南方地区越窑影响而诞生,逐步发展、完善后渐而向北推移到达青齐地区。相州地区窑址中出土的窑具品种丰富,是北方窑业技术的集中地,其窑具技术既有徐兖、青齐地区的传入,也有自生技术。南北朝时期人口广泛而频繁地迁移是窑具技术得以传播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东南文化》期刊2016年02期)

李珍萍[8](2013)在《窑业技术交流专题研究的开端》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22至25日,2013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对外传播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会议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来自韩国、日本、柬埔寨等国家以及国内多家文博考古单位的近30位从事陶瓷考古发掘及研究的专家学者与会。这是首个以窑业技术为主题的考古学专题学术研讨(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3-11-22)

罗敏[9](2011)在《叁峡地区古代陶瓷窑炉的考古发现与窑业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叁峡地区古代陶瓷窑炉的考古发现材料进行初步统计和分析,介绍了这批窑炉的丰富类型,有升焰窑、龙窑、半倒焰窑、全倒焰窑几大类,并对各种窑炉的结构、发展演变及其技术源流进行了分析。文中附有反映各类窑炉结构特征的平剖面图和窑炉具体数据表,以及根据时代绘制的各类窑址的分布图,形象的勾勒出了叁峡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整个古代的窑业技术发展历史。主要内容共括六章:1、绪论。本章主要包含叁个部分,即中国古代窑业研究现状综述、先行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首先,对中国古代窑业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综述;其次,提出前面所述先行研究所存在的问题;第叁,对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及研究存在的困难进行了阐释。2、先秦——叁峡陶窑的发生期。本章共括五部分内容,即叁峡地区先秦时期各类陶窑的考古发现、升焰窑——最早的陶窑、叁峡地区的原始龙窑、名称多样的半倒焰窑、本章小结。首先,对叁峡地区先秦时期各类陶窑的考古发现材料进行了总结;其次,对其中的升焰窑进行了考古类型学分析,并对其技术源流进行了考察;第叁,对其中的原始龙窑进行了结构分析和技术源流的考察;第四,对其中的半倒焰进行了结构分析和技术源流的考察;最后,对先秦叁峡窑业的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总结。3、秦汉至六朝——叁峡古代窑业技术的发展期。本章共括六部分内容,即秦汉时期陶瓷窑炉资料的考古发现、秦汉时期的升焰窑、秦汉时期的龙窑、秦汉时期的半倒焰窑、对叁峡秦汉陶瓷窑炉的一点认识、六朝时期的陶瓷窑炉。本章介绍了叁峡地区秦汉六朝时期陶瓷窑炉的考古发现情况,并考察了各类窑炉在这一时期的结构变化和技术改进情况,分析了窑炉的性质和简单介绍了窑炉的装烧工艺,同时对本期开始大量出现的砖瓦窑进行了专门的论述。4、唐宋至元明清时期的叁峡陶瓷窑炉的考古发现与窑业技术考察。本章共括两部分内容,即唐宋——叁峡古代窑业技术的成熟期、元明清——叁峡古代窑业技术的再次发展和衰落期。其中第一部分分析了唐宋时期叁峡考古发现所见的两种窑炉类型—半倒焰和龙窑的发展演变情况,并对其中半倒焰窑的装烧工艺进行了介绍。同时考察了宋代以煤作为燃料的重庆涂山窑群的半倒焰窑情况。第二部分介绍了元明清时期陶瓷窑炉的考古发现情况,并对这一时期出现的新型窑种——全倒焰窑的结构与技术进行了考察。5、结论。本章对全文进行概括、重申了自己在各章中的重要观点、对本研究内容的展望。首先重申本研究的目的,概括了自己在各章的重要观点。其次阐述了在研究当中遇到的问题和本文尚未解决的课题,以期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促进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罗敏[10](2011)在《叁峡地区先秦时期陶窑的考古发现与窑业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叁峡地区先秦时期陶窑的考古发现材料进行初步统计和分析,介绍了这批陶窑的丰富类型,其中以升焰窑居多,半倒焰窑次之,龙窑又次之。叁峡地区与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一样,是升焰窑的发源地之一。继升焰窑之后,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龙窑,叁峡地区也是龙窑技术的发源地之一,其龙窑技术源自当地新石器时代的土着文化——哨棚嘴文化。之后升焰窑继续发展,至东周时期因外来技术的影响而出现了半倒焰窑,且在数量上迅速占据上风,但半倒焰窑技术在当时只到达了叁峡东部地区,尚未影响到叁峡西部腹地。另外,根据对窑业技术发展和演变情况的分析,本文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手工业和社会经济状况。(本文来源于《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期刊2011年02期)

窑业技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秋风景如画,十月天高云淡。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时刻,河津市于10月17日至21日成功举办了中国古陶瓷学会2019年年会暨河津窑与宋元窑业技术交流学术研讨会、灰陶琉璃技艺高峰论坛活动。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古陶瓷学术领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窑业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阮富春.河津窑与宋元窑业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山西河津召开[N].中国文物报.2019

[2].李壮国,史甜甜.文化赋能,古耿大地焕发新活力[N].运城日报.2019

[3].董战轩,史耀琪.中国古陶瓷学会2019年年会在河津举行[N].运城日报.2019

[4].李怡然.繁昌窑青白瓷窑业技术初探[D].厦门大学.2018

[5].许学锋.科鑫窑业的黑马思维——访佛山市科鑫窑业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志龙[J].佛山陶瓷.2018

[6].铁元神.湘南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业技术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7].张勇盛.北朝时期窑业技术的初步研究[J].东南文化.2016

[8].李珍萍.窑业技术交流专题研究的开端[N].中国文物报.2013

[9].罗敏.叁峡地区古代陶瓷窑炉的考古发现与窑业技术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10].罗敏.叁峡地区先秦时期陶窑的考古发现与窑业技术研究[J].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2011

标签:;  ;  ;  ;  ;  ;  ;  

窑业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