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卧式防汛闸,包括连接线和闸门主体,所述连接线的底部与固定杆相连接,且固定杆的底部与放置滤网相连接,并且放置滤网卡合设置在底座的上方表面,所述底座的两侧位置与固定支座相连接,且固定支座的上方与闸门主体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轴杆相连接,所述闸门主体的内部顶端通过复位弹簧与挡板相连接,且挡板的顶端与闸门主体之间通过转轴相连接。该下卧式防汛闸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对水力进行缓冲工作,以及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对水流冲击携带的垃圾进行回收工作,保证可以很好的对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工作,同时也避免了垃圾的重新漂流。
设计方案
1.一种下卧式防汛闸,包括连接线(1)和闸门主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1)的底部与固定杆(2)相连接,且固定杆(2)的底部与放置滤网(11)相连接,并且放置滤网(11)卡合设置在底座(3)的上方表面,所述底座(3)的两侧位置与固定支座(4)相连接,且固定支座(4)的上方与闸门主体(6)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轴杆(5)相连接,所述闸门主体(6)的一侧通过连接轴(9)与伸缩气缸(10)相连接,且伸缩气缸(10)的底部也通过连接轴(9)与底座(3)相连接,并且闸门主体(6)的外部表面通过第二固定轴杆(12)与缓冲滚筒(7)相连接,所述闸门主体(6)的内部顶端通过复位弹簧(13)与挡板(8)相连接,且挡板(8)的顶端与闸门主体(6)之间通过转轴(1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卧式防汛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2)与放置滤网(11)之间为一体结构,且放置滤网(11)与闸门主体(6)之间的厚度之和小于底座(3)内部表面镶嵌的凹槽高度,并且底座(3)的底部为网孔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卧式防汛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主体(6)设置有2个,且2个闸门主体(6)分别为空心和实心的结构,并且空心状的闸门主体(6)的外部表面均匀的分布有缓冲滚筒(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卧式防汛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滚筒(7)与缓冲滚筒(7)之间的间隙大于零,并且缓冲滚筒(7)与缓冲滚筒(7)之间间隙的中轴线和挡板(8)与挡板(8)之间的中轴线相互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卧式防汛闸,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8)呈倾斜状结构,且挡板(8)偏向缓冲滚筒(7)与缓冲滚筒(7)的中轴线倾斜设置,并且挡板(8)与挡板(8)顶端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卧式防汛闸,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8)的长度为挡板(8)与挡板(8)之间最大长度的一半,并且挡板(8)的一侧顶端与复位弹簧(13)的底部为焊接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汛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下卧式防汛闸。
背景技术
防汛闸是一种用于关闭和开放泄水通道的一种控制装置,以此来达到对水流进行拦截以及控制水位的效果,然而虽然现有市场上的防汛闸的种类与数量众多,但其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其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对水流的冲击力进行减弱,以及不能很好的对水流的垃圾进行阻挡以及收集工作,使得防汛闸的附近会堆积大量的垃圾,不能很好的进行处理工作,进而便会再次漂流到湖面的上方,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便提出一种下卧式防汛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卧式防汛闸,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防汛闸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对垃圾进行回收工作以及不能很好的对水力进行缓冲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卧式防汛闸,包括连接线和闸门主体,所述连接线的底部与固定杆相连接,且固定杆的底部与放置滤网相连接,并且放置滤网卡合设置在底座的上方表面,所述底座的两侧位置与固定支座相连接,且固定支座的上方与闸门主体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轴杆相连接,所述闸门主体的一侧通过连接轴与伸缩气缸相连接,且伸缩气缸的底部也通过连接轴与底座相连接,并且闸门主体的外部表面通过第二固定轴杆与缓冲滚筒相连接,所述闸门主体的内部顶端通过复位弹簧与挡板相连接,且挡板的顶端与闸门主体之间通过转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放置滤网之间为一体结构,且放置滤网与闸门主体之间的厚度之和小于底座内部表面镶嵌的凹槽高度,并且底座的底部为网孔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闸门主体设置有2个,且2个闸门主体分别为空心和实心的结构,并且空心状的闸门主体的外部表面均匀的分布有缓冲滚筒。
优选的,所述缓冲滚筒与缓冲滚筒之间的间隙大于零,并且缓冲滚筒与缓冲滚筒之间间隙的中轴线和挡板与挡板之间的中轴线相互重合。
优选的,所述挡板呈倾斜状结构,且挡板偏向缓冲滚筒与缓冲滚筒的中轴线倾斜设置,并且挡板与挡板顶端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0cm。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长度为挡板与挡板之间最大长度的一半,并且挡板的一侧顶端与复位弹簧的底部为焊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下卧式防汛闸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对水力进行缓冲工作,以及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对水流冲击携带的垃圾进行回收工作,保证可以很好的对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工作,同时也避免了垃圾的重新漂流,缓冲滚筒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对水流的冲击力进行减弱工作,配合各个缓冲滚筒之间的间隙使得垃圾可以很好的进入到闸门本体与闸门本体之间进行堆积,配合在连接线的作用下可以进行升降的放置滤网,进而便可以很好的对垃圾进行回收工作,挡板的设置是为了使得进入到闸门本体与闸门本体之间的垃圾不会再重新的在缓冲滚筒和缓冲滚筒之间流出,使得整个防汛闸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对垃圾的回收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杆与底座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闸门主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闸门主体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线;2、固定杆;3、底座;4、固定支座;5、第一固定轴杆;6、闸门主体;7、缓冲滚筒;8、挡板;9、连接轴;10、伸缩气缸;11、放置滤网;12、第二固定轴杆;13、复位弹簧;14、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下卧式防汛闸,包括连接线1、固定杆2、底座3、固定支座4、第一固定轴杆5、闸门主体6、缓冲滚筒7、挡板8、连接轴9、伸缩气缸10、放置滤网11、第二固定轴杆12、复位弹簧13和转轴14,连接线1的底部与固定杆2相连接,且固定杆2的底部与放置滤网11相连接,并且放置滤网11卡合设置在底座3的上方表面,底座3的两侧位置与固定支座4相连接,且固定支座4的上方与闸门主体6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轴杆5相连接,闸门主体6的一侧通过连接轴9与伸缩气缸10相连接,且伸缩气缸10的底部也通过连接轴9与底座3相连接,并且闸门主体6的外部表面通过第二固定轴杆12与缓冲滚筒7相连接,闸门主体6的内部顶端通过复位弹簧13与挡板8相连接,且挡板8的顶端与闸门主体6之间通过转轴14相连接。
固定杆2与放置滤网11之间为一体结构,且放置滤网11与闸门主体6之间的厚度之和小于底座3内部表面镶嵌的凹槽高度,并且底座3的底部为网孔状结构,方便使得固定杆2带动放置滤网11进行升降工作,达到对放置滤网11上的垃圾进行上升回收工作。
闸门主体6设置有2个,且2个闸门主体6分别为空心和实心的结构,并且空心状的闸门主体6的外部表面均匀的分布有缓冲滚筒7,方便在缓冲滚筒7的作用下对水流的冲击力进行分散工作。
缓冲滚筒7与缓冲滚筒7之间的间隙大于零,并且缓冲滚筒7与缓冲滚筒7之间间隙的中轴线和挡板8与挡板8之间的中轴线相互重合,挡板8呈倾斜状结构,且挡板8偏向缓冲滚筒7与缓冲滚筒7的中轴线倾斜设置,并且挡板8与挡板8顶端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0cm,方便在挡板8的作用下对闸门主体6与闸门主体6之间的垃圾进行阻挡工作,避免进入到闸门主体6与闸门主体6之间的垃圾重新流入到河面上的问题。
挡板8的长度为挡板8与挡板8之间最大长度的一半,并且挡板8的一侧顶端与复位弹簧13的底部为焊接连接,方便使得挡板8在转轴14的作用下进行旋转,使得挡板8收纳,达到可以对闸门主体6进行折叠的效果。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下卧式防汛闸时,首先,在固定支座4的作用下将底座3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之后,整个防汛闸就可以进行使用了,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启动伸缩气缸10,使得伸缩气缸10带动闸门主体6在第一固定轴杆5的作用下进行翻转工作,使得闸门主体6在底座3的内部翻转至垂直状态,然后闸门主体6就可以很好的对水流进行阻挡工作了,当水流冲击到闸门主体6的上方时会首先与缓冲滚筒7接触,使得缓冲滚筒7对水流的冲击力进行卸力工作,于此同时水流和其携带的垃圾会不断的通过缓冲滚筒7和缓冲滚筒7之间的间隙进入到闸门主体6和闸门主体6的间隙中,然后被另一个闸门主体6阻挡,由此便完成了对水流进行防汛的工作了,同时在进行防汛的过程中,由于挡板8的存在会使得进入到闸门主体6和闸门主体6的间隙中的垃圾会被挡板8挡住,不会重新进入到湖面上,最后,当整个放置滤网11上的垃圾堆积较多时,通过外界的辅助装置对连接线1进行绕卷工作,进而使得固定杆2带动放置滤网11进行升降,便很好的完成了对放置滤网11上的垃圾进行回收的效果了,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1042.8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891165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E02B7/44
专利分类号:E02B7/44;E02B8/02
范畴分类:36B;36E;
申请人:米鹏
第一申请人:米鹏
申请人地址: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阳光水岸11-1-102
发明人:赵晓静;孙清潭;王磊;米鹏;杜一凡
第一发明人:赵晓静
当前权利人:米鹏
代理人:赵俊娇
代理机构:13127
代理机构编号: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