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滚船照明设计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吴林,张慧亮,赵自兵,张华[1](2021)在《满足安全返港的客滚船安全区系统设计要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合理优化客滚船安全区服务系统,对某高端客滚船的安全区服务系统设计要素展开研究。通过分析比较规范要求并结合安全区服务系统的自身特点,对实现各个系统比较精简和优化的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最后总结归纳了系统的设计要点。研究表明:安全区服务系统的设计不仅可以采用空间分隔、设备双套、系统冗余等常规设计方法,还可以通过两两组合满足最低面积要求等更加灵活优化的手段满足规范要求。
李鹏玉[2](2021)在《豪华客滚船舱室内装设计与仿真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断上升,乘坐豪华客滚船出行的人逐年增多。但目前豪华客滚船舱室内装设计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设计的初步阶段仍存在周期长、设计资源不合理的问题,很大程度影响我国客滚船内装设计的发展。因此,基于VR-Platform平台开发了具有交互功能和实时仿真的舱室内装设计系统,并利用Unity 3D开发了豪华客滚船舱室内装设计评价系统。本文首先分析了豪华客滚船内装设计的总原则和主要内容,根据内装设计的总原则建立了影响豪华客滚船舱室内装设计的一、二、三级评价体系;然后创建了“新永安号”豪华客滚船外观模型和两种不同风格舱室的三维模型;最后实现了豪华客滚船舱基础环境及舱室内装设计仿真。通过比较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选择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数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豪华客滚船舱室内装设计进行评价,通过3ds Max对豪华客滚船和舱室进行建模,并基于VR-Platform平台实现仿真,通过LUA语言实现了舱室物品碰撞监测功能,连接Access数据库调取舱室物品信息表,其中包括重量统计,成本估算,厂家及供货周期等信息。通过Visual C++在平台内开发二次功能,实现了舱室漫游、人机交互、物品移动、物品转换等功能。结合本文研究所构建的豪华客滚船舱室内装设计评价体系,在Unity 3D中开发了一个基于Visual C++的豪华客滚船舱室内装设计评价系统,利用开发的评价系统对建好的两个舱室内装设计进行实例验证,得到了量化的评价结果,验证了模型及评价系统的可行性。
吴晗铭[3](2020)在《S船厂人工成本控制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廉价劳动力也一直是我国造船行业的核心比较优势。数据显示,船舶制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呈现出每年5%-10%的增长现象,与同期生产效率的提升速度不相匹配,该现象对我国造船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以及人口红利政策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确保企业盈利的条件下,对船舶企业制造全过程中人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概述了此次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接着从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目标-作业成本结合法、船舶行业人工成本控制现状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船企人工成本控制方面的文献综述,紧接着介绍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然后对船舶制造企业的人工成本进行概述,介绍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理论,并以S造船厂为例,分别基于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通过对企业制造过程中的人工成本进行阶段性的分解、执行与核算;运用目标成本法对S船企人工成本情况进行分析时,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目标售价与目标利润的差额分解出对应设计、采购、生产三个阶段的目标人工成本,有利于S船企的人工成本控制;运用作业成本法对S船企进行分析时,通过对该厂作业阶段的分解与核算,计算出对应作业阶段人工成本标准数与实际发生数的差额,并对其差异原因进行解析,对企业现有成本核算进行重新优化及完善。随后,将目标-作业成本融合的新方法代入到S船厂中进行整合运用分析,通过相应的数据为企业构建人工成本管控体系,体系涉及成本预算、成本决算、决算考核、成本管控预警四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人工成本优化的控制手段,对船企的人工成本控制体系进行相应的完善。文章结尾总结了此次研究得出的结论、局限性以及对于船舶企业未来的展望,论文最后提出的人工成本管控体系将代入企业进行实质性操作,其研究成果有待深究。本文认为,此次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S船厂为例,对其制造过程所涉及的重要人工成本进行控制,通过目标-作业成本结合的新方法,为S船厂构建独特的人工成本管控体系,该项研究成果将有效控制船企的人工成本,调整内部结构,提升效益,进一步巩固我国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地位。
何皛磊[4](2019)在《中国高端客滚船的市场前景》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分析中国目前水上客运市场的现状,提出依托中国绵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潜在的客户需求,开拓客运市场、开发高端客滚船航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就市场盈利模式进行探讨,最后提出美学设计是高端客滚船设计建造的核心内容之一。
宋军[5](2019)在《谈“客滚船”遇险的施救要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客滚船作为现代广泛使用的运输工具,具有快速、便捷、安全、低损耗等优势,在沿海以及川江等区域发展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们要采取合理措施处理客滚船发生的事故。本文简要分析了客滚船遇险的原因,介绍了遇险客滚船与遇险时的施救方法,重点介绍了遇险人员救助方法。
高志刚[6](2019)在《某客滚船住舱气流组织及舒适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最新的客滚船发展趋势显示,其逐步向大型豪华游船的行列迈进,其舱室环境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客滚船运行外界环境严峻、船上舱室空间狭小,舱内环境的控制问题尤为突出。因此,研究客滚船典型航线气候条件下住舱内的气流组织及其舒适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基于长江航线的工况提出了两种客滚船住舱空调系统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客滚船住舱气流组织特性。其次,分析了客滚船居住舱室的相对湿度、PMV(Predicted Mean Vote)-PPD(Predicted Percent Dissatisfied)以及平均空气龄的分布特征,讨论了住舱内典型气体污染物甲醛的质量浓度分布及其扩散过程。最后,从客滚船住舱的热环境因素、空气品质、噪声与振动因素以及光环境因素等方向着手,基于人体健康的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标准,提出一种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采用该评价方法对两种空调系统下的室内热环境舒适性进行评价并论证,给出了客滚船住舱环境舒适性的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客滚船常规船用空调系统与辐射空调系统均可以调节住舱内环境以满足基本的人员舒适性要求。(2)合理设置住舱内空调系统的送风量、新风量及其含湿量,可以有效控制舱内相对湿度与甲醛浓度。(3)辐射空调系统可以适用于船舶舱室空间,并营造舒适性更高的室内热环境,且热环境舒适度均匀性更高。(4)将气流组织数值计算与舒适性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可以得到船舶舱室环境舒适性综合评价得分;其中,由实船住舱测量数据可以得到该船住舱环境综合评价得分为65.9,此分数表明该船住舱环境达到合格要求。另外,本文通过对比住舱内热环境舒适性的模拟结果与其综合评价结果发现上述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此对比结果有效证明了综合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因此,本文所提出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与数值计算结果相结合可以帮助设计人员选择最佳的气流组织方案,提高住舱环境舒适性。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船舶舱室或与其类似的载人空间内的环境舒适性研究提供参考。
孙家鹏,张敏健[7](2018)在《中韩航线客滚船设计特点及关键技术》文中认为针对近年来客船事故频发,更加严格的规范及相应政策的出台促使中韩航线客滚船运力全面更新的情况,从滚装货物的特点、高效装卸货、旅客舱室及公共娱乐区的特点、线型优化设计、舒适性和环保等方面对中韩航线上运营的新一代客滚船的设计特点及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同时,对中韩贸易的现状进行评价和展望。
李若皙[8](2018)在《综合安全评估方法在船舶碰撞事故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船舶的海上安全问题一直是海事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虽然各国相关部门为此做出过许多努力,但是海上交通事故仍旧时有发生,危及船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综合安全评估是先进的船舶风险评估方法,自从1993年英国在国际海事组织提出,引起各国广泛重视。我国作为海事大国,对综合安全评估方法的研究也在积极展开。本文针对综合安全评估理论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1.基于GISIS数据库资料分析船舶事故原因,采用故障树方法构建了船舶事故致因分析模型。通过对识别得到的每个船舶风险致因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每个因素的重要度,从而识别了重要的船舶风险事故原因。2.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综合模糊评价方法的评价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船舶系统本身的复杂性、船舶所处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人为评价的主观性对专家给出经验值的影响,使船舶事故综合安全评估流程中的风险控制方案效果评估更加系统化。3.分析了目前船舶领域与海洋工程领域已有的可以用于进行风险分析的工具性软件,对程序化实现船舶的综合安全评估的流程框架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软件设计的四个原则以及工程中软件需要达到的功能要求,为综合安全评估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吴林[9](2017)在《客滚船满足安全返港要求的典型船舶系统研究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客滚船因其应用广泛、运输效率以及操作灵活等优势在航运运输领域是一种非常成功的船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然而因其速度快、重心高、稳性差的原因,从运营一开始就事故频发,造成了大量事故和人员伤亡,一直以来其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客滚船安全问题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讨论后,国际海事组织于2000年首次提出安全返港的概念,并经过长期完善于2010年正式生效了较为完整的规范要求。近年来客船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谷后正在重新涌入新造船市场。安全返港作为一个目标型的规范要求,并没有详细的指导准则可以应用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因此如何满足安全返港的要求一直以来是新造船项目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建造的3100米车道典型客滚船的船舶系统和安全返港的规范研究与分析,编制了满足安全返港要求的系统设计原则和设计基准;确定了船舶系统设计如何满足安全返港的要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系统过度冗余的优化以及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安全返港事故风险分析评估的基本流程,以及分析评估的流程和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但可以为目前项目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新开发客滚船项目的总体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李永明[10](2015)在《烟大航线客滚船综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客滚船是在客船和滚装船的基础上演变派生出的一种新型船舶,客滚船在我国近海客货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客滚船的安全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曾经有一段时期,伴随着国内客滚船运输的快速发展,客滚船安全事故接连不断,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客滚船作为一个典型的安全系统,需要研究影响客滚船安全系统运行的内在本质,才有可能解释客滚船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本文研究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烟大航线客滚船系统进行综合安全评价研究,采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对烟大轮渡安全现状进行全面评价,重点针对与烟大轮渡安全息息相关的多环节及因素进行筛选并建立评价体系,开展综合评价,发现客滚船安全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分析客滚船安全运行的内在机理,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尝试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对策,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事前安全管理,建立客滚船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促进烟大航线客滚船发展全面步入安全、科学、规范的轨道。
二、客滚船照明设计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客滚船照明设计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满足安全返港的客滚船安全区系统设计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安全区服务系统设计原则和要求 |
2 安全区服务系统设计要点 |
2.1 安全区设置优化 |
2.2 真空黑水系统设计 |
2.3 饮用水系统设计 |
2.4 空调和通风系统设计 |
2.5 照明系统设计 |
3 结语 |
(2)豪华客滚船舱室内装设计与仿真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虚拟仿真技术研究概述 |
1.2.1 虚拟仿真技术在船舶领域中应用研究现状 |
1.2.2 虚拟仿真应用软件研究 |
1.3 国内外舱室内装设计及评价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2 豪华客滚船舱室内装设计因素分析 |
2.1 舱室内装设计总原则与主要内容 |
2.1.1 舱室内装设计的总原则 |
2.1.2 舱室内装设计的主要内容 |
2.2 舱室空间设计 |
2.3 舱室色彩设计 |
2.3.1 色彩心理学 |
2.3.2 色彩的三属性 |
2.3.3 色彩调和 |
2.3.4 色调中的基调与辅调 |
2.4 舱室照明设计 |
2.5 舱室家具设计 |
2.6 舱室陈设设计 |
2.7 本章小结 |
3 豪华客滚船舱室内装设计综合评价模型 |
3.1 评价方法研究 |
3.1.1 TOPSIS法 |
3.1.2 主成分分析法 |
3.1.3 层次分析法 |
3.1.4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1.5 秩和比法 |
3.2 评价方法的比较及选用优化 |
3.2.1 评价方法的比较 |
3.2.2 评价方法的选用优化 |
3.3 豪华客滚船舱室内装设计评价体系 |
3.3.1 评标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3.3.2 评标指标的选取 |
3.4 本章小结 |
4 新永安号客滚船舱室设计及仿真 |
4.1 “新永安号”客滚船外观造型建模与环境仿真 |
4.2 舱室设计建模与渲染 |
4.2.1 贵宾间舱空间设计及布置 |
4.2.2 贵宾间舱室家具建模 |
4.2.3 贵宾间舱室灯具建模 |
4.2.4 贵宾间舱室杂件建模 |
4.2.5 贵宾间舱室风格设计 |
4.3 基于VRP平台的虚拟仿真 |
4.3.1 VRP功能组成 |
4.3.2 舱室摄像机设置 |
4.3.3 碰撞属性设计 |
4.3.4 功能二次开发 |
4.4 本章小结 |
5 豪华客滚船舱室内装设计评估系统设计及实现 |
5.1 评估系统的开发 |
5.1.1 评价系统功能 |
5.1.2 评价系统界面设计 |
5.2 程序编写过程分析 |
5.3 实例应用 |
5.3.1 权重的确定 |
5.3.2 评价结果计算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附录 A |
附录 B |
(3)S船厂人工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目标成本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作业成本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集成研究现状 |
1.2.4 船舶行业人工成本控制现状 |
1.2.5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创新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船舶制造人工成本控制概述 |
2.1.1 人工成本含义、指标体系及控制原则 |
2.1.2 船舶制造人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及意义 |
2.1.3 船舶智能制造对人工成本的影响 |
2.1.4 船舶制造人工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2.2 目标成本法 |
2.2.1 目标成本法定义及原则 |
2.2.2 目标成本法实施程序 |
2.2.3 目标成本法实践案例 |
2.2.4 目标成本法的应用优势 |
2.3 作业成本法 |
2.3.1 作业成本法定义及成本分配过程 |
2.3.2 作业成本法分析过程及实施步骤 |
2.3.3 作业成本法实践案例 |
2.3.4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优势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目标成本法的船舶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研究 |
3.1 S船厂概况与制造全过程中人工成本基本情况分析 |
3.1.1 S船厂基本情况介绍 |
3.1.2 S船厂制造全过程中人工成本基本情况分析 |
3.2 S船厂目标成本的控制概述 |
3.2.1 S船厂制造过程中人工成本预算 |
3.2.2 S船企目标成本控制概述 |
3.2.3 目标售价的制定 |
3.2.4 目标利润的制定 |
3.2.5 目标成本的制定 |
3.3 目标成本的分解 |
3.4 目标成本的执行 |
3.4.1 设计阶段人工成本控制 |
3.4.2 采购阶段人工成本控制 |
3.4.3 生产阶段人工成本控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船舶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研究 |
4.1 作业成本法运用到船舶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可行性 |
4.2 作业成本法在船舶企业运用的必要性 |
4.3 船舶工程的分解 |
4.3.1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 |
4.3.2 船舶制造的流程分解 |
4.3.3 船舶工程分解结果 |
4.4 船舶制造阶段中人工成本的核算 |
4.4.1 产品成本核算(直接人工成本) |
4.4.2 船舶制造过程作业的划分 |
4.4.3 资源消耗的核算办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目标-作业成本法构建人工成本管控体系 |
5.1 船舶制造企业基于目标-作业成本结合的构建思路 |
5.2 船舶制造企业基于目标-作业成本法结合的运用 |
5.3 以S船舶制造企业为例构建人工成本管控体系 |
5.3.1 S船厂人工成本预算体系的构建 |
5.3.2 S船厂人工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
5.3.3 S船厂人工成本决算考核体系的构建 |
5.3.4 S船厂人工成本控制预警机制的建立 |
5.4 人工成本优化的控制手段 |
5.4.1 强化人工成本控制的意识 |
5.4.2 人工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 |
5.4.3 优化薪酬激励制度 |
5.4.4 减少无效人工成本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详细摘要 |
(4)中国高端客滚船的市场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中国水上客运市场现状 |
2 中国高端客滚船市场前景 |
2.1 舟山海岛游 (短线游) |
2.2 中国沿海地区游 (中长线游) |
2.3 周边国家自驾游 (国际航线) |
2.4 市场盈利模式探讨 |
3 高端客滚船的设计建造 |
4 结语 |
(5)谈“客滚船”遇险的施救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客滚船的现状 |
2 客滚船事故原因分析 |
2.1 气象原因 |
2.2 船体结构特点 |
2.3 船舶安全管理缺陷 |
2.4 船舶失火 |
3 客滚船遇险时的救助实施方案 |
3.1 临危不惧, 立足自救 |
3.2 救助船靠离遇险船转运人员的方法 |
3.2.1 平靠 |
3.2.2 尾部靠泊客滚船 |
3.2.3 利用船舶快速撤离系统和救助船配合转运人员 |
3.2.4 船机配合转运人员 |
3.3 救助遇险落水人员 |
3.3.1 救生吊篮 |
3.3.2 可吊式救生筏 |
3.3.3 高速救助艇 |
3.3.4 救生捞网 |
3.3.5 救生捞具 |
3.4 失火船舶救助 |
4 总结 |
(6)某客滚船住舱气流组织及舒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室内气流组织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2.2 室内人体舒适性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1.2.3 室内环境质量及舒适性综合评价方法 |
1.2.4 总结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客滚船住舱全工况空调系统分析计算 |
2.1 航线气象参数及舱内设计计算参数 |
2.2 船舶舱室空调系统 |
2.1.1 客滚船住舱空调系统适用性分析 |
2.1.2 客滚船住舱空调系统初步设计 |
2.3 客滚船住舱负荷计算 |
2.3.1 夏季住舱内显热冷负荷 |
2.3.2 冬季住舱内热负荷 |
2.3.3 空调系统湿负荷 |
2.3.4 住舱风量计算 |
2.3.5 冬季各住舱所需加湿量计算 |
2.3.6 冬季各住舱所需蒸汽流量计算 |
2.4 客滚船住舱空调系统设计参数的确定 |
2.4.1 常规空调系统设计参数 |
2.4.2 辐射供冷系统设计参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客滚船住舱气流组织数值模拟方法 |
3.1 客滚船住舱内气流组织数值模拟物理模型 |
3.1.1 舱内空气流动控制微分方程 |
3.1.2 室内空气组分模型 |
3.1.3 湍流模型 |
3.1.4 室内零方程模型(Indoor zero equation) |
3.2 数值方法验证 |
3.2.1 辐射板供冷实验 |
3.2.2 室内流场基准实验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客滚船住舱气流组织数值模拟研究 |
4.1 客滚船住舱内几何模型与边界条件 |
4.1.1 几何模型 |
4.1.2 网格划分 |
4.1.3 边界条件 |
4.2 夏季工况客滚船住舱热环境模拟结果分析 |
4.2.1 住舱内相对湿度分布 |
4.2.2 PMV-PDD分布图 |
4.3 冬季工况客滚船住舱热环境模拟结果分析 |
4.3.1 住舱内相对湿度分布 |
4.3.2 PMV-PDD分布图 |
4.4 客滚船住舱空气品质模拟结果分析 |
4.4.1 舱内甲醛浓度分布 |
4.4.2 舱内平均空气龄分布图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客滚船住舱环境舒适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5.1 客滚船住舱环境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5.1.1 热环境影响因子标准 |
5.1.2 室内气态污染物标准 |
5.1.3 船舶舱室噪声及振动标准 |
5.1.4 船舶舱室光环境标准 |
5.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
5.2.1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
5.2.2 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
5.2.3 隶属函数 |
5.2.4 模糊运算符 |
5.3 模拟数据分析及评价方法验证 |
5.4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多层次客滚船住舱环境综合评价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中韩航线客滚船设计特点及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滚装货物的特点及高效装卸研究 |
1.1 滚装货物的特点 |
1.2 高效装卸 |
2 旅客舱室及公共娱乐区 |
3 线型优化 |
3.1 一种水平倾斜小艉鳍线型[2] |
3.2 隧道型艉剖面 |
3.3 一种半流水踵的设计[3] |
3.4 附体优化 |
4 舒适性考虑 |
5 环保 |
6 安全返港 |
7 外形设计 |
8 结语 |
(8)综合安全评估方法在船舶碰撞事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概述 |
1.2.1 FSA在 IMO的提出与发展 |
1.2.2 国际海事组织项目概述 |
1.2.3 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
1.2.4 FSA研究中的问题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综合安全评估理论 |
2.1 船舶风险 |
2.2 综合安全评估理论框架 |
2.3 影响船舶事故的因素 |
2.3.1 人为因素 |
2.3.2 船舶自身因素 |
2.3.3 环境因素 |
2.4 船舶风险的不确定性与敏感性 |
2.4.1 船舶风险分析中的不确定性 |
2.4.2 船舶风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GISIS数据库的船舶碰撞事故致因分析 |
3.1 基于GISIS数据库海上船舶事故情况分析 |
3.1.1 GISIS数据库介绍 |
3.1.2 船舶海上事故情况分析 |
3.2 客滚船碰撞事故情况分析 |
3.3 客滚船碰撞事故致因分析 |
3.3.1 碰撞事故故障树的构建 |
3.3.2 碰撞事故的发生概率 |
3.3.3 布尔代数与最小割集 |
3.3.4 碰撞事故基本事件重要度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船舶风险控制方案的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1 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级模型 |
4.1.1 因素论域和评语等级论域 |
4.1.2 隶属度矩阵 |
4.1.3 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
4.1.4 评价因素的模糊权向量 |
4.1.5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矩阵 |
4.1.6 模糊综合评级结果 |
4.2 调查问卷的制作 |
4.2.1 因素权重系数调查问卷 |
4.2.2 风险控制方案效果调查问卷 |
4.3 算例分析 |
4.3.1 案例背景描述 |
4.3.2 货船碰撞事故调查问卷分析 |
4.3.3 船舶碰撞事故风险控制方案评价 |
4.3.4 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船舶FSA软件的开发构想 |
5.1 现存工程应用软件调研概述 |
5.1.1 船舶领域软件现状 |
5.1.2 海洋工程领域软件现状 |
5.1.3 工程应用软件总结 |
5.2 面向事故的船舶FSA软件实现 |
5.2.1 软件设计原则 |
5.2.2 软件主要功能要求 |
5.2.3 软件工作流程框架 |
5.3 定性/定量风险分析具体流程 |
5.3.1 频率分析 |
5.3.2 直接后果计算 |
5.3.3 间接后果计算 |
5.3.4 各类事故场景风险计算 |
5.4 关于FSA软件框架的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风险控制方案效果计算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9)客滚船满足安全返港要求的典型船舶系统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国外客滚船研究现状 |
1.1.3 国内客滚船研究现状 |
1.1.4 安全返港规范的研究现状 |
1.1.5 安全返港的概念 |
1.2 研究对象和内容 |
1.2.1 本文研究的对象 |
1.2.2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2章 安全返港的设计基准及原则 |
2.1 设计基准 |
2.2 区域划分 |
2.2.1 主竖区(主竖区) |
2.2.2 电站及推进系统 |
2.2.3 航行安全 |
2.2.4 安全区域 |
2.2.5 船舶管路 |
2.2.6 电缆布置 |
2.2.7 固定式灭火系统 |
2.3 安全区域布置 |
2.3.1 容量 |
2.3.2 服务系统 |
2.3.3 撤离 |
2.4 本章总结 |
第3章 安全返港-典型船舶系统设计 |
3.1 舱底水系统 |
3.1.1 规范与系统需求 |
3.1.2 基于安全返港要求的系统设计 |
3.1.3 系统总结与评估 |
3.2 固定式灭火系统 |
3.2.1 规范与系统需求 |
3.2.2 基于安全返港要求的系统设计 |
3.2.3 系统的总结与评估 |
3.3 安全区域服务系统 |
3.3.1 规范与系统需求 |
3.3.2 基于安全返港要求的系统设计 |
3.3.3 系统总结与评估 |
3.4 本章总结 |
第4章 安全返港模型评估 |
4.1 安全返港模型评估准则 |
4.2 船舶定义与系统说明(阶段一) |
4.3 船舶定义与系统说明(阶段二) |
4.3.1 模型的选择 |
4.3.2 模型的定义 |
4.3.3 事故的定义 |
4.4 模型系统的定义(阶段三) |
4.4.1 系统的逻辑和功能描述 |
4.4.2 规范要求说明 |
4.5 事故评估与分析(阶段四) |
4.5.1 模型全局评估分析 |
4.5.2 模型详细评估分析 |
4.6 安全返港系统评估(阶段五) |
4.6.1 故障与风险 |
4.6.2 设计纠正与补偿 |
4.7 本章总结 |
第5章 总结 |
5.1 研究的主要成果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烟大航线客滚船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外客滚船综合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
1.1.2 国内客滚船综合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3.1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烟大航线客滚船通航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2.1 环境因素 |
2.1.1 自然环境 |
2.1.2 通航环境 |
2.2 船舶因素 |
2.3 船员因素 |
2.4 管理因素 |
2.4.1 海事管理 |
2.4.2 船公司管理 |
第3章 烟大航线客滚船综合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 |
3.1 综合评价流程 |
3.2 综合评价指导思想 |
3.3 综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3.4 评价指标选取方法 |
3.5 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
3.6 确定综合评价指标 |
第4章 烟大航线客滚船综合安全评价 |
4.1 评价方法 |
4.2 一般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2.1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2.2 多级模糊综合模型 |
4.2.3 建立权重集合 |
4.2.4 客滚船综合安全评价集的建立 |
4.2.5 模糊算子的选择 |
4.2.6 隶属度的确定 |
4.2.7 反模糊化计算 |
4.3 构建客滚船综合评价模型 |
4.3.1 构建客滚船安全评价因素集 |
4.3.2 构建权重集合 |
4.3.3 构建评价集合 |
第5章 烟大航线客滚船综合安全评价结果及分析 |
5.1 评价结果 |
5.2 结果分析 |
5.2.1 客滚船系统 |
5.2.2 客滚船支持保障系统 |
5.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烟大轮渡客滚船安全综合评价指标及权重调查问卷(一) |
附录二 烟大航线客滚船安全综合评价调查问卷(二) |
附录三 评价体系指标隶属度模糊子集表汇总 |
附录四 评价体系指标隶属度模糊统计表 |
致谢 |
四、客滚船照明设计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满足安全返港的客滚船安全区系统设计要点[J]. 吴林,张慧亮,赵自兵,张华. 江苏船舶, 2021(06)
- [2]豪华客滚船舱室内装设计与仿真评估方法研究[D]. 李鹏玉. 山东交通学院, 2021
- [3]S船厂人工成本控制研究[D]. 吴晗铭.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4)
- [4]中国高端客滚船的市场前景[J]. 何皛磊. 船舶, 2019(03)
- [5]谈“客滚船”遇险的施救要点[J]. 宋军. 中国水运, 2019(06)
- [6]某客滚船住舱气流组织及舒适性研究[D]. 高志刚. 江苏科技大学, 2019(09)
- [7]中韩航线客滚船设计特点及关键技术[J]. 孙家鹏,张敏健. 船舶与海洋工程, 2018(01)
- [8]综合安全评估方法在船舶碰撞事故中的应用[D]. 李若皙.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9]客滚船满足安全返港要求的典型船舶系统研究与分析[D]. 吴林. 江苏科技大学, 2017(11)
- [10]烟大航线客滚船综合评价研究[D]. 李永明. 大连海事大学,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