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包括聚光器本体,该聚光器本体为透明的长方体状,在其一端开设有聚光结构,而另一端则开设有出光面;聚光器本体在上部设置有一楔形坡结构,该楔形坡结构其具体为沿着聚光器本体的上部从出光面端向着聚光结构端的方向上渐凸的坡状结构。楔形坡结构由楔形面和坡顶面组成,其中,楔形面位于楔形坡结构的两侧,而坡顶面则位于楔形坡结构的顶部,该坡顶面靠近聚光结构的后部边沿与聚光器本体的上表面所形成的连接面为近光入射面4c,该近光入射面作为使光线向聚光器本体内部折射的折射面。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高反射率的反射层,使光线得以大部分反射参与形成光形,提高光线利用率,且可以改善近光截止线发蓝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包括聚光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光器本体(1)为透明的长方体状,在其一端开设有聚光结构(2),而另一端则开设有出光面(3);所述的聚光器本体(1)在上部设置有一楔形坡结构(4),该楔形坡结构其具体为沿着聚光器本体的上部从出光面(3)端向着聚光结构(2)端的方向上渐凸的坡状结构;所述的楔形坡结构(4)由楔形面(4a)和坡顶面(4b)组成,其中,楔形面位于楔形坡结构的两侧,而坡顶面则位于楔形坡结构的顶部,该坡顶面靠近聚光结构(2)的后部边沿与聚光器本体(1)的上表面所形成的连接面为近光入射面(4c),该近光入射面作为使光线向聚光器本体内部折射的折射面。
设计方案
1.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包括聚光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聚光器本体(1)为透明的长方体状,在其一端开设有聚光结构(2),而另一端则开设有出光面(3);
所述的聚光器本体(1)在上部设置有一楔形坡结构(4),该楔形坡结构其具体为沿着聚光器本体的上部从出光面(3)端向着聚光结构(2)端的方向上渐凸的坡状结构;
所述的楔形坡结构(4)由楔形面(4a)和坡顶面(4b)组成,其中,楔形面位于楔形坡结构的两侧,而坡顶面则位于楔形坡结构的顶部,该坡顶面靠近聚光结构(2)的后部边沿与聚光器本体(1)的上表面所形成的连接面为近光入射面(4c),该近光入射面作为使光线向聚光器本体内部折射的折射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光器本体(1)的上表面、楔形坡结构(4)的楔形面(4a)和坡顶面(4b)均设置有使光线向聚光器外部反射的反射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层为镀铝反射层,该反射层的反射率大于0.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光结构(2)其具体为呈凸出的倒扣碗状结构,且在其中心位置开设有内凹结构(2a),在该内凹结构的底部则开设有弧形凸起(2b),对光线形成不同的折射,以形成较为集中的光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光面(3)其具体为一弧形凹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光面(3)设置有增透镀膜。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照明用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能提高光线利用率及改善近光截止线发蓝的聚光器。
背景技术
聚光器在车灯模组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中一个广泛的应用是用作远近光一体车灯模组中的远光功能元件。
目前,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远近光一体车灯模组用的聚光器为透明材料制,整体透明。现有技术的聚光器普遍只是具备基本的光学结构,实现比较基本的车灯远、近光照明性能,其具体如下:
1.远光照明-由远光LED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聚光器的聚光杯入射,并在聚光器内由四壁反射最终通过聚光器前端折射面出射,最后经过透镜形成远光光照。
2.近光照明-由近光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反射镜反射,一部分直接经过透镜,而另一部分向聚光器照射,并经过上表面反射后再经过透镜。
然而,经过试验反馈和统计,向聚光器照射的光线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光线被聚光器表面反射后照射出透镜,形成车灯有效照明的光形部分,另一部分光线则会透过聚光器而不经透镜出射,造成一部分光线的浪费,故在消除或减弱杂散光以及提高光线利用率方面还有不少缺陷,而且现有的车灯模组在近光照射时容易产生近光截止线发蓝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能有效地改善近光截止线发蓝的现象,并能提高光线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其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包括聚光器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聚光器本体为透明的长方体状,在其一端开设有聚光结构,而另一端则开设有出光面;
所述的聚光器本体在上部设置有一楔形坡结构,该楔形坡结构其具体为沿着聚光器本体的上部从出光面端向着聚光结构端的方向上渐凸的坡状结构。
聚光器本体其整体由透明材料制成,一般可选择折射率约1.586的PC材料制作。
所述的楔形坡结构由楔形面和坡顶面组成,其中,楔形面位于楔形坡结构的两侧,而坡顶面则位于楔形坡结构的顶部,该坡顶面靠近聚光结构的后部边沿与聚光器本体的上表面所形成的连接面为近光入射面,该近光入射面作为使光线向聚光器本体内部折射的折射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光器本体的上表面、楔形坡结构的楔形面和坡顶面均设置有使光线向聚光器外部反射的反射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层为镀铝反射层,该反射层的反射率大于0.8。
聚光器本体的上表面、楔形坡结构的楔形面和坡顶面均设置有使光线向聚光器外部反射的反射层,该反射层为反射率大于0.8的镀铝反射层,而对近光入射面则不做处理,使其保持透明,形成使光线向聚光器本体内部折射的折射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光结构其具体为呈凸出的倒扣碗状结构,且在其中心位置开设有内凹结构,在该内凹结构的底部则开设有弧形凸起,对光线形成不同的折射,以形成较为集中的光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光面其具体为一弧形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光面设置有增透镀膜。
形成远光光形时,远光光源发出的光线从聚光器本体一端的聚光结构射入聚光器本体,光线在聚光器本体内反射,并由另一端的出光面射出,最后经过透镜形成相应的光形。而为了减少出光面对光线的反射,故在出光面上设置了增透镀膜。
而形成近光光形时,LED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镜反射,其中一部分直接射向透镜的下部,经过透镜折射形成光形,而另一部分则通过聚光器本体的上表面和楔形坡结构的坡顶面反射后再射向透镜的上部,经过透镜折射参与了形成光形。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通过本体的上表面及坡结构的顶面设置高反射率的反射层,使射向聚光器的近光LED光源光线得以大部分反射参与形成光形,进而提高光线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同时反射参与形成光形的近光LED光源光线射进车灯模组透镜的上部,从透镜的上部折射后射出,可以和由透镜下部分出射的近光光线进行混合,尤其是截止线部分,可以改善近光截止线发蓝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应用于车灯模组时的设置位置及光路示意图。
图中:1-聚光器本体,2-聚光结构,2a-内凹结构,2b-弧形凸起,3-出光面,4-楔形坡结构,4a-楔形面,4b-坡顶面,4c-近光入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包括聚光器本体1,该聚光器本体为透明的长方体状,在其一端开设有聚光结构2,而另一端则开设有出光面3;
聚光器本体1在上部设置有一楔形坡结构4,该楔形坡结构其具体为沿着聚光器本体的上部从出光面3端向着聚光结构2端的方向上渐凸的坡状结构。
楔形坡结构4由楔形面4a和坡顶面4b组成,其中,楔形面位于楔形坡结构的两侧,而坡顶面则位于楔形坡结构的顶部,该坡顶面靠近聚光结构2的后部边沿与聚光器本体1的上表面所形成的连接面为近光入射面4c,该近光入射面作为使光线向聚光器本体内部折射的折射面。
聚光器本体1的上表面、楔形坡结构4的楔形面4a和坡顶面4b均设置有使光线向聚光器外部反射的反射层。
反射层为镀铝反射层,该反射层的反射率大于0.8。
聚光结构2其具体为呈凸出的倒扣碗状结构,且在其中心位置开设有内凹结构2a,在该内凹结构的底部则开设有弧形凸起2b,对光线形成不同的折射,以形成较为集中的光线。
本实施例中聚光结构共有3处,呈横向顺序排列。
出光面3其具体为一弧形凹面。
出光面3设置有增透镀膜。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车灯模组的聚光器,其具体实施如下:
形成远光光形时,远光光源发出的光线从聚光器本体1一端的聚光结构4射入聚光器本体,光线在聚光器本体内反射,并由另一端的出光面3射出,最后经过透镜形成相应的光形。而为了减少出光面对光线的反射,故在出光面上设置了增透镀膜。
而形成近光光形时,LED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镜反射,其中一部分直接射向透镜的下部,经过透镜折射形成光形,而另一部分则通过聚光器本体的上表面和楔形坡结构4的坡顶面4b反射后再射向透镜的上部,经过透镜折射参与了形成光形。
该设计在整体上将反射镜反射的光线的大部分加以利用,提高了光线利用率,同时相比现有技术,增加了透镜的上部的光线,其及下部光线结合,可改善近光截止线发蓝的问题。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3308.3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341140U
授权时间:20190903
主分类号:F21S 41/20
专利分类号:F21S41/20;F21V5/02;F21Y115/10;F21W102/10
范畴分类:35A;
申请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821 上海市嘉定区叶城路767号
发明人:祝贺
第一发明人:祝贺
当前权利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立平
代理机构:31230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