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刚度论文_叶祖坤,刘璐,王禹林,李作康,欧屹

导读:本文包含了静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刚度,车身,边界,支座,垫板,试验台,拓扑。

静刚度论文文献综述

叶祖坤,刘璐,王禹林,李作康,欧屹[1](2019)在《导轨副垂直/倾斜/俯仰静刚度高效高精同步测量装置及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滚动直线导轨副垂直、倾斜、俯仰静刚度测量效率和精度难以兼顾的现状,提出一种效率高且准确性高,一次操作就可测量出导轨副垂直、倾斜、俯仰3种静刚度的测量方法并设计了测量装置。该测量方法首先进行干扰项隔离,将垂直、倾斜静刚度的测量与俯仰静刚度隔离开,进而运用参数分离技术将加载力及导轨副变形量等效分解到垂直、倾斜、俯仰方向,实现3种静刚度的高效高精测量。结果表明:该装置及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导轨副静刚度测量效率及精度,与现有成熟技术相比,效率提升81%,所测垂直、倾斜、俯仰静刚度精度分别提升5.1%、5.4%、6.6%,可为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刚度测评效率的提升及其高刚性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22期)

黄迪,仇鹏,高卫峰[2](2019)在《WJ-8型扣件聚氨酯弹性垫板静刚度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制备不同配比的WJ-8型扣件铁垫板下聚氨酯弹性垫板样品并测试其静刚度,研究弹性垫板生产成型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其静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样品静刚度的因素有水分、B/A配比(A代表聚醚多元醇组合料,B代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预聚体)、浇注质量、热固化时间、停放时间;随着多元醇中水含量的增高,静刚度呈下降趋势;随着浇注过程中B/A配比的提高,静刚度呈轻微上升趋势;随着每模腔浇注质量的提高,静刚度显着上升;当热固化时间未达到理想设定时静刚度随着热固化时间的提高而上升,而当热固化时间达到理想设定时静刚度保持稳定;随着样品出模后停放时间的延长静刚度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在出模后的5 d内表现尤为明显。生产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制定合适的生产工艺。(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刘丹,刘俊红,朱忠华,左乐,马增辉[3](2019)在《基于白车身静刚度的灵敏度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灵敏度分析的意义,对白车身零部件进行灵敏度分析,通过分析辨识对刚度响应影响较大的关键零部件。在不降低刚度性能的基础上降低重量,对其进行静刚度试验验证,为车身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及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客车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刘丹,刘俊红,朱忠华,左乐,马增辉[4](2019)在《基于白车身静刚度的结构胶拓扑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胶的应用可有效提升车身结构性能。对结构胶布置进行优化,可在不降低刚度性能的基础上降低开发成本。以白车身为例,应用OptiStruct软件,基于白车身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进行拓扑优化,识别出性能关键区域并降低非关键区域结构胶用量。对优化后的白车身进行静刚度试验,结果证明优化后的白车身静刚度仍满足目标要求,验证了此优化方法的有效性。为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以及车身轻量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师》期刊2019年09期)

王克飞,时培成,彭闪闪,刁杰胜[5](2019)在《不同边界约束条件下某汽车白车身静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边界理想约束条件下,汽车白车身静刚度试验测试系统复杂、成本高,而采用边界全约束条件测试时误差较大,不能满足精度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了某一边界约束条件下某汽车白车身静刚度仿真模型,并对白车身静刚度进行了数值分析,同时利用物理试验验证了该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基于已验证的仿真模型,建立了12种不同边界约束条件下白车身静刚度仿真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边界约束条件下的白车身静刚度。结果表明,有1~2种边界过约束条件,可替代汽车白车身静刚度仿真分析及试验测试中的边界理想约束条件,其误差在-2%~2%范围以内,这既能降低试验测试费用,又满足了精度要求。研究结果具备较好的推广价值,可以为汽车开发人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设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志鹏,雷晓波,房剑锋,张强波,许艳芝[6](2019)在《基于ANSYS的转子支座静刚度计算方法及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旋转机械常用的刚性支座、鼠笼弹性支座,利用ANSYS建立了支座静刚度计算模型。利用螺纹杠杆原理设计了可产生10 k N拉力的支座施力机构,开展了多种支座静刚度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的静刚度最大误差为8. 3%,验证了支座静刚度模型的正确性;刚性支座水平径向和垂向静刚度数值差异很大,刚度表现出很强的各向异性;鼠笼弹性支座径向静刚度差异很小,刚度表现为各向同性。静刚度有限元计算模型中正确的载荷类型为余弦面载荷分布。边界约束条件为:针对刚性支座,在支座底板螺栓孔周围施加全约束,在底板其他区域则给予轴向约束;对于鼠笼弹性支座,在鼠笼弹性结构与刚性支座联接面上施加全约束。(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4期)

刘涛,米洁[7](2019)在《机床静刚度测量系统设计及刚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床的刚度性能是影响机床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为对其进行测量与研究,基于Lab VIEW设计了一套静刚度测量系统。采用测量系统对多台机床进行了实验,实验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模拟实际加工的情况,采用连续增大的载荷对机床主轴进行加载,并间隔一秒对机床主轴发生的位移进行采集,将数据送入上位机处理得到多台机床的力与位移曲线图。对于测试所得的曲线图并不能够非常直观地反应出不同机床之间的刚度性能差别,提出一种无量纲化系数β对机床刚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验所得曲线对比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红秀[8](2019)在《基于(2-UPS+U)PU+2-UPS机构的并联机械臂静刚度建模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在工业技术领域,并联机械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多自由度的并联机械臂,因其机构之间干涉小,工作空间紧凑,受到许多人的青睐。但是,在机械臂工作过程中,受到的外力作用会导致末端执行器发生变形,从而影响其动态特性和定位精度,因此,对并联机械臂的静刚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2-UPS+U)PU+2-UPS并联机械臂的刚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分别建立并联机械臂动、静平台的参考坐标系,根据机械臂末端位姿,求解各支链的输入位姿参数。由机械臂的位置反解及机构的结构参数,获得该并联机械臂的工作空间,并分析其在工作空间中的灵活性。在上述基础上,建立运动学及静力学映射模型,并定义相应的评价指标,分析哪些因素对机械臂的运动学及静力学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其次,建立并联机械臂的静刚度解析模型。将其末端变形分解为UPU支链的弯曲变形和UPS支链的拉压变形,对这两种变形分别建立刚度模型,然后通过变形迭加原理,将各部分刚度迭加起来,这样就建立了该并联机械臂的静刚度模型。针对刚度模型,定义刚度评价指标,对影响整个机械臂刚度的主要设计变量进行优化。为了实现多目标、多变量的优化目的,这里采用遗传算法对设计变量进行优化。最后,建立该并联机械臂的有限元模型。因机构比较复杂,先将整个机械臂划分为运动部件与固定部件两部分,针对各部分特点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建模,将其建立好的各部件存为宏文件形式,最后进行文件调用和坐标转换操作后,将各个部件组集起来就得到了整个机械臂的有限元模型。对整机有限元模型进行加载分析后,对比解析模型的刚度结果,从而验证了解析模型是正确的。(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期刊2019-06-01)

刘耀,高峰,田沙,海俪馨[9](2019)在《基于边界元法的液压试验台静刚度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由多个梁单元组成的复杂机械结构系统的静刚度解析,理论力学难以求解其超静定问题,有限元法需要进行结构建模和单元划分,耗时长、精度不高。针对由多杆组成的液压试验台的静刚度求解问题,采用边界元法,考虑到梁单元间的复杂连接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合成条件下梁单元间的复合合成方法,构造了由梁单元组成的液压试验台机械系统的边界元静刚度解析模型,根据梁单元的基本参数及受力状态即可解析出系统及各主要构件的受力与变形情况。通过实例解析并与理论力学计算结果比较,该方法可以获得精确的理论解,适用于以梁单元组成的各种机械系统的静刚度计算。(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04期)

夏杰,徐勇钢,徐升,周雅[10](2019)在《双梁起重机一侧主梁静刚度超标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一台双梁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检验过程中发现两侧主梁静刚度相差较大,且一侧静刚度超标。通过查阅设计资料、计算、观察设备状况分析找出其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来源于《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静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制备不同配比的WJ-8型扣件铁垫板下聚氨酯弹性垫板样品并测试其静刚度,研究弹性垫板生产成型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其静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样品静刚度的因素有水分、B/A配比(A代表聚醚多元醇组合料,B代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预聚体)、浇注质量、热固化时间、停放时间;随着多元醇中水含量的增高,静刚度呈下降趋势;随着浇注过程中B/A配比的提高,静刚度呈轻微上升趋势;随着每模腔浇注质量的提高,静刚度显着上升;当热固化时间未达到理想设定时静刚度随着热固化时间的提高而上升,而当热固化时间达到理想设定时静刚度保持稳定;随着样品出模后停放时间的延长静刚度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在出模后的5 d内表现尤为明显。生产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制定合适的生产工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静刚度论文参考文献

[1].叶祖坤,刘璐,王禹林,李作康,欧屹.导轨副垂直/倾斜/俯仰静刚度高效高精同步测量装置及方法[J].机床与液压.2019

[2].黄迪,仇鹏,高卫峰.WJ-8型扣件聚氨酯弹性垫板静刚度影响因素研究[J].铁道建筑.2019

[3].刘丹,刘俊红,朱忠华,左乐,马增辉.基于白车身静刚度的灵敏度优化分析[J].客车技术.2019

[4].刘丹,刘俊红,朱忠华,左乐,马增辉.基于白车身静刚度的结构胶拓扑优化分析[J].汽车工程师.2019

[5].王克飞,时培成,彭闪闪,刁杰胜.不同边界约束条件下某汽车白车身静刚度分析[J].工程设计学报.2019

[6].李志鹏,雷晓波,房剑锋,张强波,许艳芝.基于ANSYS的转子支座静刚度计算方法及实验验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7].刘涛,米洁.机床静刚度测量系统设计及刚度评价[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李红秀.基于(2-UPS+U)PU+2-UPS机构的并联机械臂静刚度建模与优化设计[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

[9].刘耀,高峰,田沙,海俪馨.基于边界元法的液压试验台静刚度解析[J].机械设计.2019

[10].夏杰,徐勇钢,徐升,周雅.双梁起重机一侧主梁静刚度超标原因分析[J].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19

论文知识图

公司的Hexapod&L公司的VARIAX吸能结构局部刚度的动力学模型表征,...弹簧单元法建模时整机静刚度虚拟材料法建模时整机静刚度运动机构的静刚度Ansys分析

标签:;  ;  ;  ;  ;  ;  ;  

静刚度论文_叶祖坤,刘璐,王禹林,李作康,欧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